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探究

 2023-08-09 09:08

论文总字数:8992字

摘 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

The necessity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school education

Zhang junhui

Abstract:The school is the center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young students. It is a systematic, normal and living work to integr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of school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school education means that the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vertically and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is penetrated horizontally to promo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be "internalized in the heart and outside the line".

Keywords: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School education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一代承担着民族和国家未来的重任,是充满希望的明日之星。学校是国家培养优等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而服务的主要阵地。青年学习的殿堂、知识的摇篮——学校,在这里学生逐渐养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学校作为培养青年一代的战略要地,所行的学校教育应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

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所变化,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踏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这些都要求我们对青年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重视。新时代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坚持系统性、层次性和示范性的原则,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意在引导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保障青年身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而可靠的支撑。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是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是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观作为划时代的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针对我国教育现状,建议通过纵向构建教育体系、横向渗透教育过程,系统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当今中国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部分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地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大多数高校要求学生背诵默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而不是让他们去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空泛了解。不仅如此,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存在相同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与价值观教育的缺乏有关联。

笔者在淮阴师范学院学生中做过一次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调查,在调查问卷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清楚并理解的仅有15%,基本了解的有36.5%,不清楚的高达48.5%大多数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知晓情况并不理想,并没有全面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价值观的理解并不透彻。但现实是……现存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正规官方文本却很少有专门致力于“三个倡导”中各种价值观念的专属解释。虽然不少学者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三个倡导’的概念内涵也进行过解读探讨,但时至今日仍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对‘三个倡导’十二种价值理念的阐释不足和模糊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2]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价值预期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一代的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主力军,社会主义价值观只有确切为青年学生所理解和运用,这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价值,才能做到将青年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新时代下要需要借助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其中的学校教育是尤其必要的,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性、渗透性和示范性的原则,创新理论和实践教育,发挥文化渗透的作用,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目的才能最终得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青年所认同内化,也能发挥出强大的思想引领作用,指导青年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真正参与者。

教育目的构成学校与国家契约关系的基础。通过教育目的,国家或统治阶级规定学校所要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它使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适应国家或统治阶级需要。教育目的成为确定国家与学校教育权利和义务的标准。[3]

欣欣向荣的社会经济引起社会价值的变化,从而产生多方面利益的冲突,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领头作用,防止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降低我国社会凝聚力,必须将我国学校教育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重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有利于提升我国学校学生的人才质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既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又是促进社会个性化的过程,前者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所内化,变成学生自己判断事物的标准,从而学生内心产生熟悉而自觉的心理倾向性,后者体现出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表现出的行为方式或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应体现教育内容的的层次性,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层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层次性是按照教育主体把握教育对象的特殊程度归纳的,它涉及了个体对国家、社会和个体自身行为规范的价值判断。

3.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现代教学工作的最主要部分之一,符合我国既定的教育目的。

从学生的视角来考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的程度如何,决定着学生的品质、人生观的培育,良好个性习惯的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从国家的视角来考量,我国和政府在改革开放新阶段思想文化建设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必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讲究一定的方法。我们需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体系中,实现教育内容的完善,从而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不仅有关青年的未来发展,也有关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计划。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从而我们要从青年的未来发展角度去制定教育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融入到有关学生的社会发展的社会教育中去。我们必须反思和审视我们之前的传统式的僵硬的思想教育。慢慢地我们会发现,人们总是把正确的价值体系作为一种亘古不变的思想纯粹地传递灌输给学生们。因此我们现在所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关键就在于如何将理论的、枯燥的甚至相对比较复杂的理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学生所能够接受的理念和道理。这无关方法论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整体观念和价值的思考和转变。其核心是将孩子的未来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变为孩子们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将教育目的和社会预期紧密结合起来,来系统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纵向构建

习近平在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讲到:“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作为教育学生的主体,纵向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在建设科学的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整体的纵向构建。比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贴近性和可行性,同时在规定教育内容时应注意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相似度。如果我们不注意以上的细节,就会在对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在考评体系中应做到综合、全面,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还应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考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激励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学生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必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包容性,既有富强、文明等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准则,又有自由、民主等国家人民的价值追求。学生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之后,有助于他们将价值观外化于行。[4]

学校教育要有分类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有关“爱”的教育。第一,从最基础的学生的家庭成员开始,再拓展到周边的人和事,然后到更高等级的社会或者国家层次,学生在其中既能感知爱又能传递爱,最终产生自己的思想。第二,以学生为教育对象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要为学生解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内容,从整个教育体系出发构建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形成具有科学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避免教育内容的残缺空白。第三,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有利于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的构建:

1. 教学目标体系

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新课程给现代学校的教育目标带来了更多现实的,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跟学生的现实情况有很大关联,大部分内容是激励他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高远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我国现阶段在国家,社会和个体的现实目标,显而易见,它们与学校所规定的几乎是一致的:一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是学校思想教育关于国家层面的展现。学校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在于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近代历史,回首我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吸取以前血与泪的教训,树立为国家奉献的无私之心,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将要展现的意义是基本相同的;二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是学校思想教育关于社会层面的展现。学校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走上社会所必须的素质,让学生有资本去进入社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认识到自由是发展的前提,平等也是自由的前提,法治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三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学校思想教育关于个体层面的展现。学校素质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一个个高素质的遵守中华传统优质素质的人才,帮助学生养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对于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底线。总之,学校要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不能够盲目进行,要有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有层次的体系: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再次,要让学生树立起一种对核心价值观敬畏的态度,这样他们内心才能够去遵守这些规则和道德底线。最后,要让学生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为去体会这种规则或者说是道德准则的约束力。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学校教育。

2. 课程内容体系

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线索整合课程内容是教材编写的普适性方法。这要求我们以各有特征的学校为基础,针对目标的文化程度、家庭环境、性格品质等特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教材基本内容的编写要具有层次性、连续性、系统性,不能够冗杂重复。结合现实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联系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循序渐进,由浅人深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国民教育总布局,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环节中。

3. 教学评价体系

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构建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而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便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难题,因为我国对于这方面的评价体系有着很大的空白,更为常见的是以学生思想教育课的分数为参考标准,这是一种欠妥的评价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实现是一种认可到内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之所以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因为它是国家制定的,而是它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现阶段学校应积极地帮助学生实现“认识到内化”这一转变,那么一套完备的评价体系就是必不可少的了:一方面,就教育对象来说,想要考量其掌握学科知识的具体情况和核心价值观从“认识到内化”的表现情况,就必须考量其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不能够仅仅包含“认知”这一方面,还应考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的表现情况。另一方面,将学校评优的标准中思想教育理论课分数的比重加大,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们自觉追求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和个人修养的进阶。从实施教育的老师或者领导来说,更应改将思想教育理论课的评定标准加入到入职要求中,以求更好地建立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横向渗透

1.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5]在校园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教育地点主要包括课堂和课外。其中具体可以包括上课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室和课外使用的操场等等。这一系列的教育地点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来说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利用教育地点的辅助性来帮助学生适应这个校园文化氛围。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场所中,就是利用教学场所的空间环境和既有条件,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使教学场所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隐性课堂。

首先,就是要加强教学场所文化环境的建设和改造,可以在教学场所的墙壁或者器材上张贴海报、标语或者漫画等,通过各种文化环境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学生耳濡目染; 其次,展开立体教育网络,在教学场所内安装网络电视、电子宣传栏等新媒体设备,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和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青年接受优秀校园文化熏陶,汲取校园文化的精华,需要充分发挥文化渗透的作用,潜移默化地进行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文化教育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特点,运用校园文化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动具体地告诉青年什么是要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要反对和否定的。借助于优秀校园文化的内容和有效地表现形式,促进青年调整原先价值观念中错误的部分,自律自觉地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统一起来。

2. 掌握融合教育方法的逻辑起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尤其是在渗透到学校的德育体系之中,必须要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要从现实的变化了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出发,从传统的灌输式为主的方法向侧重主体建构的民主方法转变,要从僵硬的单一整齐的方法向关注人文关怀的丰富多元的方法体系转变。要抛却习惯性的对于受教育者的阶层属性、教育背景、年龄结构等缺乏必要的研究与分析,缺乏对受教育者作为具有独立人性和自我思考、分辨能力的鲜活个体的认知、用威权主义和居高临下的说教的传统教育模式,尝试运用主体建构的民主方法,用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理念,推动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中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为其提供足够的平台和载体,这样才更加符合学生群体的实际和现代学校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要求。

3. 开发多种教育途径

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言语来完成的,如果只有单纯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不到实践,是无法完全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的。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价值观教育大多依靠思想政治教师,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在这方面,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学科转向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多种教育途径相互协调,增强教育合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成效。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在《高等学校管理》中提出“第二课堂”的概念: “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外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注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又要注重第二课堂的耳濡目染,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知行合一。开发多种教育途径,不仅有利于避免单一教育形式下学生的倦怠感,还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性。

4. 综合运用教育方法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德育教育课堂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理性思维,让学生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和作用。灌输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但还要注意结合新兴的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方法的多样化,以灵活多样、受欢迎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灌输于学生头脑,提高学生对灌输教育的接受度。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学校教育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对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很大差距。比如美国在对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兴起了价值灌输、价值澄清、道德推理、价值分析等四种教育方法。价值灌输是理性知识的传递,价值澄清、道德推理、价值分析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判断生活价值问题,在实践中认同美国价值观。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教育方法创新。倡导启发式、体验式教学,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道德以及不道德的行为,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5.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化。

课程和教材是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制定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形成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分层递进的目标要求,增强教育的系统性。首先要针对不 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衔接的内容序列,实现好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衔接;其次又要注重大中小各学段课程的整体规划,在中小学要统筹政治、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的育德功能, 在大学要统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之中,使各门课程都能发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结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就是要坚持实践性、渗透性和示范性的原则,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纵向构建教育体系,横向渗透教育过程,系统地促进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为青年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林嘉男,王令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5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99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