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1-17 11:01

论文总字数:15299字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研究综述 1

1.3研究思路 2

2.研究相关概念 2

2.1概念界定 2

2.1.2城市生命线 2

2.1.2信息管理系统 2

2.1.3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2

2.2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发展历程 3

2.2.1原始阶段 3

2.2.2起步阶段 3

2.2.3平稳发展阶段 3

2.2.4快速发展阶段 3

2.2.5共享应用阶段 4

3.我国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现状与问题 4

3.1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现状 4

3.2存在的问题 5

4.原因分析 6

4.1信息管理多头,没有形成全面、准确且统一的管线信息系统。 6

4.2法律法规完善度不够,监督及惩戒机制缺乏 6

4.3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意识不足,管理缺失。 6

4.4信息更新缺乏机制约束,及时性有效性较差 6

5.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对策 7

5.1建立统一的城市生命线信息共享标准体系,提供系统运行保障 7

5.2加强城市生命线信息动态更新,保证数据与现实情况的一致性 7

5.3加强信息管理系统中组织体系、人才体系等有关的支撑环境的建设 7

5.4建立安全保障和资金保障机制 8

6.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信息化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现代化程度的标杆。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命线系统担负着众多重要职能,如城市能源输送,信息传递,抗灾减灾,废弃物排放等功能。而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根本在于建立科学、完备、准确的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它是科学有效利用城市空间的保障,是一种应该共享的信息资源。如今我国已进入城市空间格局开发的高速成长时期。尤其近年来,新批建设用地、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规划数据日益庞大,如何完成对历史、现状及远景规划数据的管理和动态更新,保持城市规划的现时性,成为了城市规划管理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热力、工业和综合管廊多种类的地下设施,一直以来,城市生命线系统信息资料就不够齐全,因为管理上的疏忽,往往出现与现实不符,缺乏有效的相关数据的现象。如在施工建设工程中,新挖的线路常常损坏城市的原有管道,造成停水、停气、停电以及通信中断事故,施工中的“马路拉链”现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固有的一个难题,排水管道不畅,路面积水、城市内涝灾现象更是频发。诸如此类城市管道混乱无序的情况已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阻碍原因。因此,人们逐渐才意识到城市空间的脆弱性。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细微改变,都可能给城市带来很大的影响,它的建设和发展与城市的健康有序运行密切相关,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城市生命线系统。

随着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重要作用逐渐被各级政府部门和城市居民所承认,彻底排查和熟悉城市管线信息资源,建设城市生命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大势所趋。借助于我国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高速度、大规模,我国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已经转变为强化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实现城市空间的安全有序和集约利用。因此,通过运用新兴技术和方法,高效管理城市生命线系统中的各类专业管线,从而满足决策、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的需要成为当务之急。构建城市生命线综合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现代化运行管理进程来说大有裨益。一个统一共享的信息系统可以对不同时刻的各类管道线路进行统筹管理,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该系统还有助于城市地上地下管线的日常维护管理、城市的前期规划设计以及城市后续整改工作。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一个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基础。规划设计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审批程序中,只有在精确了解管线的修建情况,埋设方式及连接方向的前提下,才可以根据它的实际情况判断审批的合理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规划决策失误。其次,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城市建筑施工的信息保证,同时也是设施安全维护的基础。掌握了完整准确的城市管线信息,可以有效避免项目工程破坏管道事故的发生。利用完整准确的城市生命线信息,可以高效,有备的进行城市管线及其设施的安全维护工作。第三,它可以为城市应急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当城市生命线发生事故后,不仅会影响到城市的交通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更甚者造成居民人身伤害或传染病的传播,有时还会造成城市建筑坍塌,城市地下水体污染等重大事故。而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城市应急指挥,抢险救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提高决策效率。

1.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于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线建设的技术层面,包括GIS系统构建[1]、数据库的创新式建设以及测绘技术等方面。如郭建华认为在中小城市,应充分利用GIS信息管理优势,通过管线数据的采集与建库,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城市管网的数字化、信息化。[2]其次国内关于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均以各地实际情况作为考量,如南京、天津、长沙、北京等都有学者提出相应的系统建设方案。如顾娟、杨伯钢根据北京城市生命线系统发展现状提出了管线共享应用系统,通过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布式共享技术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北京市地下管线共享应用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软件平台选择、系统管理功能、地下管线通用功能、辅助规划功能以及地下管线应急功能进行设计,面向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及管线权属单位的应用需求,实现了管线统一集中管理和网络共享,为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应急抢险提供服务。[3]作为我国特大城市,其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对于其他城市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总的来说,在研究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主要是基于信息平台技术研究,对于信息系统建设的环境氛围,管理方面涉及相对较少。

1.3研究思路

本文以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现状,探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在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了解我国目前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大致发展历程,结合实际情况发现其在发展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出现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以提高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科学性,促进其进一步健康良性发展,使其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而改善城市交通和环境,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和层次,为市民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2.研究相关概念

2.1概念界定

2.1.2城市生命线

城市生命线是维持市民正常生活,保障城市高效运转的基础设施的统称,它一般包括4种系统:给排水系统、能源系统、通信系统和交通系统,担负着城市的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的功能,与城市生活各方面密切相关,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设施。

2.1.2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指将管理学应用于计算机领域,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加工处理以及更新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从而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处理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信息集中在一起,进行高效利用,因而可以为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

2.1.3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实指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是根据空间信息系统,将资源数据系统进行整合,使得地下空间信息化建设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完整的地城市空间信息,将不同系统间的信息进行紧密的联合,搭建起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城市生命线系统信息建设是出于未来数字城市的需要。数字城市是指利用城市空间信息搭建虚拟平台,将城市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等资源以及与公共设施,人文经济相关的城市信息,以数字形式,实现对城市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

城市生命线信息属于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具有统一性,精确性,完整性和基础性等特点。[4]因此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特点。统一性指城市各类管道信息,其数据来源应相同,具有一致性。精确性是指城市管道数据的精确程度要符合现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完整性指在城市主要道路,次干道以及城市社区、广场区域范围内,城市生命线系统相关数据要真实的反映实际建设现状,具备现实性。基础性指城市建设的前期设计,城市空间的开发利用,城市管理和应急抢险等均需要城市生命线系统数据作为信息支撑,城市生命线系统数据是城市各项空间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信息。[5]

2.2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发展历程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认识和应用较早,从七十年代就开始利用计算机管理城市生命线相关资料,到目前已实现计算机互联管理城市生命线系统数据。我国在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相对来说较为缓慢。纵观城市生命线的成长历程,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成长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五个阶段,即原始阶段、起步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共享应用阶段。[6]

2.2.1原始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1995年之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不高,城市建设更是严重滞后,城市生命线还未形成系统,管线类别较少,规模也不大,对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并未涉及,很多资料通过纸质档案保存,极易出现资料缺失现象。受当时技术发展水平影响,我国探测技术和探测仪器发展水平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摸清城市中的各类管线现状,一般是通过对已建城市线路进行整测,对于新建管线采取竣工测量等手段。此阶段,所有城市管道线路的权属部门和城建部门建有自己的档案室,用来保存各类管道线路的竣工图以及各种管线的属性图表。九十年代初,有部分单位开始试着运用计算机辅助成图的方法,协助管理城市生命线资料,但本质上仍属于档案资料管理模式,没有摆脱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这个时期属于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的传统管理阶段。

2.2.2起步阶段

1995年之后,我国城市化进入稳步推进阶段,这个时期我国新增城市数量急速增加,截止1996年,新增城市数量已经是前18年新增城市数量的8倍之多,城市总数量高达666个。城市化水平也从之前的17.96%上升至1996年的30.48%,在1996年首次超过了30%,平均增长约0.7个百分比。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生命线类别相比原始阶段明显增加,规模也随即扩大,承担的功能也愈加复杂,城市生命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城市生命线资料依旧存在信息不完整,准确度不高,与实际状况差异过大等问题,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此阶段,城市生命线信息建设的目标开始逐步过渡到建立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改变了最初的编绘综合管道线路图的方式,城市管道线路普查工作也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2.2.3平稳发展阶段

1997年至2005年期间,由于前一阶段城市建制数量的急剧增长,虚假城市化与大量优质耕地流失的问题开始显现。我国开始对城市数量进行严格的把制,不再将数量作为城市化水平的判断标准,开始重视城市质量,我国城市化进入空间拓展和区域化建设新阶段。这一阶段,城市数量在总体上有所下降,但城镇人口数量仍然大幅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854.25万人,年增速高达4.7%。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城镇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此时,城市管道线路已经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生命线系统雏形开始显现,其作用与功能越来越重要。而城市生命线一直以来存在的资料不清,数据不准,精度不高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查清城市生命线系统中的各类管线现状,对其进行科学化管理和维护迫在眉睫。在这个阶段,为了适应城市管线普查和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需要,建设部规划司、标准司组织有关单位,对《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进行了修编,并与2003年开始实施此行业标准,这一举措推动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各项工作的有序化发展,为城市生命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2.2.4快速发展阶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29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