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困境及改进的措施

 2024-01-05 08:01

论文总字数:7986字

摘 要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我国在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的改革进入到深水区,研究我国是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及其面临的问题至关重要。但服务型政府在构建的过程中也存在观念与理论、管理体制、监督体系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因此从治理理念、民主参与、制度建设、监督体系等方面阐述应对措施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困境;措施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 Local Government

Zhao Ji-x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 and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at is to buil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t present, the reform of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 deep-water district, research is how to build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our country and the problems that we are facing is critical. But, in such aspects as concep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supervision system have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expounding th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concept of governance,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that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reform.

Key Words: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dilemma; countermeasure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竞争的压力迫使政府必须以更有效的方式、更强的能力去应付复杂的国际环境,政府的治理能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一种主导性因素。同时,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公共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摆脱传统的官僚制政府的束缚,培育和构建一个具有合法性和价值基础的、更具民主和法治精神、更具经济、效率和效能、更具责任和回应性、更加透明和廉洁、更具有公民服务意识的新型政府模式,成为政府改革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着重在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社会和经济事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改善民生提供了基础。理解服务型政府这个概念需要把握以下点:

(一) 依法行政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行为准则。

我国一直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型政府当然要以依法治国为基本行为准则,这也是它构建的必经之路。要想确保政府依法行政就必须从行政的全过程来监督实施。首先立法要坚决符合我国宪法和行政法规相符,其次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公共权力,最后要实行有效的监督。坚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服务型政府只有首先做到了依法行政,才能够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1]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根本途径。党和政府的工作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潜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发展。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

(三)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要求。

在早期的计划经济时代下,政府通过控制着社会资源来控制社会的重要生产部门,政府通过有效的政令传达机制实现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事务的强制性管理,各级政府通过行政计划的方式行使职权,很难将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纳入行政决策环节,而人民的唯一选择就是接受政府的计划安排。可以看出,传统公共行政的特点是管制。要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在服务的基础上就必须构建服务型政府,因为服务型政府在提供服务中具有主体性、责任性和执行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就必须要求政府将传统的管制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   

(四)公民广泛参与是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提供社会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 但提供什么样的社会服务服务是取决于公民的需求, 政府必须对公民的需要做出广泛的调查, 要求公民广泛的参与。在要求公民广泛参与的同时必须健全公民参与机制,让公民能够畅通且充分表达各自的需求来享受社会服务。密尔说的很好: “一般来说, 凡办理一项事业或者决定怎样来办和由谁来办那项事业, 最适宜的人莫若在那项事业上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人。”[2]这就句话就体现的公民的广泛参与民主是服务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五)服务型政府是对传统政府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社会的治理模式进入了新的阶段。与传统政府模式相比, 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体系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组织结构进行了全局性改组, 价值导向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由此可以看出服务型政府不是对传统政府模式的局部性的修修改改,而是对传统政府根本性的改变。

综上所述,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与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坚持以依法行政为基本行为准则,从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以服务行政为根本服务方式,鼓励公民广泛参与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加之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这就很难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考察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困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就显得极为重要和急迫,对于推进中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对服务型政府理论认识的欠缺

自中国加入WTO,有不少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建立服务型政府,并逐步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换。但我国在以政府为本、官本位思想的观念的深刻影响下,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服务型政府认识上存在的误区直接影响了整个政府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政府还没有从理论上深刻的认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与特征,政府与社会,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清,对于建设服务政府的任务有哪些,服务型政府与传统政府的本质性区别存在很大分歧。如有些地方政府还存在着不顾老百姓的利益搞形象工程,追求政府自身利益与功绩的现象;一些政府在自身内部事务管理中着重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认为投入大量现金购买现代化设备就能提高行政效率。由于观念上的认识不足造成了许多建设中的问题。

而我国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在研究内容上,具体制度安排和设计也相对不足。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当成了另一种政绩,政府内部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规划。对服务型政府理论认识的不成熟致使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缺乏明确指导,导致建设者容易把问题简单化,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二)缺失相关制度的支撑

以公民的需求为导向是政府决策、执行的出发点,政府真正做到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就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但是由于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忽视了对相关制度的建设,因此制度的建设仍然有待完善。

目前,政府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地方领导的绩效考核基本上是上级说了算, 其升迁任免也基本上由上级决定, 因而各级政府领导就会为上级服务,而不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重大决策论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听证制度均不完善,有些地方政府建立的相关的制度大多都流于形式,其实在召开听证会以前, 实际上已经决定了事项的结果,这种现象使听证会流于形式;政府的责任机制不健全,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互相扯皮的领导干部,发生过错也不知找哪个政府部门,严重阻碍了政府责任机制的建设历程。

(三) 社会公众参与不足,政府不能够提供与民众相关的公共服务

公众参与不足是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如等。甚至有一些公民认为那是政府的事情,与他们无关;更有甚者对政府持有怀疑的态度。由于政府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公共权力, 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受到严重的阻碍。

如果公众没有通畅的表达意愿的途径,政府对公众的需求就得不到充分的了解,那么,政府凭借什么来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呢?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以公众参与为前提和条件即公众参与是服务型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公众参与度低,他们被动接受服务的原因是没有充分足的公共参与途径,没有体制外的激励力量,公众的参与意识薄弱等。相关研究表明,人民参与公共事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定公共政策,并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而地方政府在设立渠道以供公众参与方面,大众参与方式的挑选方面,对公众要求的回应方面,保障公众权益方面,存在着如规划不足、自主性差、结构不合理、权威性不高等问题。

(四)对政府监督的不完善导致政府权威性不足

我们所要建设的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政府,是别的国家所不能够达到的民主政府。民主政府的基本要求包括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选举。总体上,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监督形式单一,政府建设大多依靠自身的监督,忽略了依靠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在内的外部监督,忽视了外部监督所带来的强大的威慑力和广泛的警示作用;范围模糊,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对监督的重点把握不清,从而导致地方侵权案件的时有发生;效果不足,致使问责难以常态化,权威性不足,政府“寻租”、商业贿赂屡见不鲜。

除此以外, 当前我国公务员中还存在一些素质不高等问题。一些公务员还不能适应服务型政府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服务程度不足,不能够高效率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从理念层面建设服务型政府

首先,确立现代政府的理念是实现政府转变治理理念的重要环节。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确立正确的治理理念,尤其要更新政府行政理念。政府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服务者和公仆的本分,有效行使权力,实现公众的利益,并以公民的满意度作为政府行政的要求和考核绩效的项目。这就要求执法人员将人民放在心中,以为人民服务为本,按社会主义市场规律办事,认真贯彻落实政令。政府人员还应该认识到他们自身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水之所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政府在互动人民所赋予的权利的同时,应承担起他们应负的责任,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转变政府是治理的中心观念,使政府的服务社会化,大众化,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为人民谋福利。

(二)健全各种相关制度

1.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完善重大决策论证制度

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离不开科学和民主的决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要求,[3]报告指出: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的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事项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在进行听证会时要确保信息公开,决策透明,防止政府寻租与决策的随意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要切实保证政府与公众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4]

2.强化政府机关问责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制度。

问责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问责机制的启动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地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政治责任和道义责任是问责机制的四个层次。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的责任体系就要做到细化责任,责任到人,同时提高政府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明确相关领导的责任,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直接负责人,防止权力的滥用。在做到问责机制的同时要加大绩效考核,多层次、多方面的对干部和基层人员进行考核,大力选拔和重用能力强、绩效显、口碑好的干部,以会不会抓落实,能不能做成事作为考核的标准。对于考核不达标的人员要严厉的批评,切实做好奖惩措施。

3.完善公民参与机制

公民参与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和民主行政的核心。罗西瑙认为:“与统治相比,治理是一种内涵更丰富的现象,它既包含政府机制,但同时也包含非正式、非政府的机制,随着治理范围的扩大,各色人和各类组织等得以借助这些机制满足各自的需求,并实现各自的愿望。”[5]这句话说明政府治理所运用的公共权力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之中。要完善公民参与机制,首先政府要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提高公民主动性;其次政府在明确自己责任的同时,要为公民参与提供多种渠道,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使公民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要完善公民参与制度的体系,保障公民参与的权利以及参与程序的公平公正,提高公民参与的有效性。

4.完善公务员制度,强化机关作风建设

公务员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对政府的行政水平和服务水平造成影响。因此,应加强公务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向他们灌输正确、公正、公平的服务意识和理念,加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实行绩效分配工资,同时努力增强和培养公务员的法制意识和发展意识大力增强公仆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现由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的转变,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加大对政府的监督,提高政府权威性

近年来,如何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加强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必须从掌权人获得权力的那一刻开始,真正把监督贯穿于对权力的授予、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权力运行的结果和全过程,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链条。我认为,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当前应特别注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提高认识。首先使被监督者充分认识到,权力来自人民,是社会分工的一种体现,根本不存在特殊党员和特殊阶层。权力需要监督,谁掌握权力,谁就要受到监督;权力越大,越要受到监督。其次加强对社会民众的监督意识,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新闻媒体使群众意识到他们才是监督权力的主体。

第二,依靠民主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提高政府公共行政的透明度。政府应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范政务公开,通过广泛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政务应运而生,它是利用现代信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为核心,让公众可以迅速获取政府信息与服务,使政府内部部门之间和政府与社会之间可以进行快捷沟通,使政府能根据公众多样性的需求以及公众对政府的反馈来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从而达到发展民主政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的目的。

第三,法制的约束和监督。就是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使掌权者办事有统一的规范可遵循,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合理运行。我国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建立了一套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在内的监督体系和机制。目前,我们应该着重完善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要求政府要广泛的宣传和举办主题教育的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构筑群众监督平台;民主党派监督要求政府构建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构建良好的氛围;舆论监督在对政府的监督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政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承受一定的舆论压力,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总之,政府要严格设立各级监督体系,合理有效地制定监督制度,利用新闻媒介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监督,实现政府机构法制化。并根据监督体系反应的内容,及时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惩治腐败,提高政府权威性,推进廉政的建设。对政府监督的完善是一个国家社会公平公正,自由民主的体现,最终反应了一个国家的进步。

四、总结

建设服务型政府,这需要长久反复的实践和反思,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不仅仅要对作风和观念进行改进,更需要对国家体制和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的逐渐普遍,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对建设服务型政府也进行了一些由浅入深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当然,在建设道路中,众多问题也相继显现面临更为深刻、更为复杂的挑战。只有进一步推进政府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 考 文 献

[1] 陈元中 刘国彬 论执政组织内涵文化的建设与价值提升[J].学术论坛.2011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986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