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2023-08-30 08:08

论文总字数:10645字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教师运用政治观点丰富学生学识、用道德观念规范学生行为的课程,因其特有的理论性特点,活动课成为充实其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实际效果的补充。在实际的活动课教学中,分别存在着教师方面、学生方面以及其他因素的问题,影响了活动课在高中政治课运用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因此,要从贯彻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新理念、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教学能力、充分开发和利用活动课资源、完善活动课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入手,做精做优,实现活动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真正意义和创新价值。

关键词:高中政治,活动课,创新,优化策略

Study on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Gu Ying

Abstract: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a centralized course in which teachers use political views to enrich students" knowledge and regulate students" behavior with moral concepts. Due to its uniqu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activity course is a supplement to enrich its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 In the actual active class teaching, there are problems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active class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high school political lesson.Therefore,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new idea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tivity cour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improve the activity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fully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resources of the activity course,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activity course, so as to achieve the real significance and innovative value of the activity cours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Keywords:High school politics, Activity, Innovation,Optimization strategy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教师运用政治观点丰富学生学识、用道德观念规范学生行为的课程,因其特有的理论性特点,长期以来,课堂多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传统教学重内容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传统课堂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和现实需求。因此,活动课成为了充实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识内容和提高教学实际效果的必要补充。活动课教学作为思政课开展的新形势,对其的推进迫在眉睫。但同样,活动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每一位思政人都应该去关注的。

一、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概念

1.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和其他学科相比,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灵魂教育。”[1]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18日在京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面临重要转折的关键,高中时期更是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的关键阶段。教师的角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更是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其在与社会接触交往的过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强调:“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索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基础”[3]

目前,学术界对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定义各有侧重,笔者比较认同的定义如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是指,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与高中生兴趣和内在需求创造性的把握、设计组织开展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实践内化政治课教学内容,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形式”[4]。细细解剖这个定义,重点在如下几点:

第一,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引导学生贯彻高中政治活动课的新理念,使学生不排斥这种创新课程的实施,并通过实际可产生的积极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和创新合作的能力,通过活动课的有效教学真正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第二,认识到活动课也是课程。很多学生在思想上会把活动课的概念等同于游戏课,这样的看法是片面和错误的。活动课程的教学和传统课程一样,也有三维目标和教学计划等,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独特性的活动和方法进行的课程。

第三,活动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活动课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程的主体,教师是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引导者,必要时进行升华性的总结。所以,从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出发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活动课程得以顺利实现既定效果的有效保障。活动课的设计要把握好学生的思维动向,确保活动实施真正达到目标效果。

第四,活动课程要适应社会需求。活动课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其中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利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材料内容组织活动,为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2.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课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通过活动来丰富课程的呈现形式。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他认为“我们真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5]。杜威是19世纪末时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索方法的教育家。“思维起源于疑难。”[6]什么是科学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内容,更要在这期间掌握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技巧和方法。除了记诵课本内容和专业知识,通过游戏、表演、手工作业等形式更能培养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萌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实精神,拉近其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和联系。

当代,有关活动教学的思想与日俱进。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可以归纳为“对某种特定行为或内容的学习,只有当存在相应的结构时才能发生。个体对客观世界所采取的行动,其本身就是结构的操作活动”[7]。由此可见,活动在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活动课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经验性。活动课程的经验性特点可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追本溯源。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单单通过老师的传授而机械获得,其自身所处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情境也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因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或者其他教育者通过有效的引导,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诱发学生在已有的经验背景的基础上,运用特定年龄具有的感知力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师应秉承的教育理念,“要实现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和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8]教学的理想效果应该是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心贴心的学习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

第三,综合性。活动课程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学科框架,教师要主动开发与利用活动型课程的活动资源,学校要建设内外一体的活动资源体系,以生活题材为学习单元,这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获得和构建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四,乡土性。在开展活动课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不同地区特有的文化符号,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将乡土素材和实际教学灵活结合,更能拉近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但是,活动型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活动课程过分地夸大了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性,比如杜威的“做中学”片面夸大了儿童的本能、兴趣和生活经验,活动课程的过分泛滥导致了学科课程的大面积被取代。然而,学生通过间接经验的学习可以更加迅速和敏锐地获得系统知识,因此学科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和根据课程理论建立的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向着趋向融合的方向发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实施意义

1.有助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适应现实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对未来社会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9]随着技术的进步,教育网络已经逐渐完善,课堂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0]由此可见,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健全人生观的重要时期,这对其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但由于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增加,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已成为当代社会教师尤其需要重视的课题。

2.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师专业能力

习近平强调在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1]思想政治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目标驱动下,高中课堂大多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尤其是政治这一比较偏重理论意识的学科,过分的长篇大论和理论灌输容易引起处于思维活跃时期的青少年学生的排斥和反感。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不仅可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需要,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将学生培养为走上社会就能承担重任的优秀接班人,更能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高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有助于在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中生正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思维转变时期,和初中生相比,无论是他们对知识储备的完整性的需求,还是对自我意识独立性的追求,都要更加迫切。习近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2]德行是立身之本。纵观近年来的相关社会新闻,我们看到,所谓的高层次人才,有时也会是不将聪明用在正路上的亡命徒。学生总有一天会真正踏入社会,知识的积淀是他为专业技能堆砌的基础,而思想的清明更是做人的立身之本。无论学生将来从事哪个行业,正确的三观都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思想政治活动课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题讨论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日新月异的兴趣和关注点,将社会热点事件与理论教育相结合,启发学生思维,构建学生完整的理论体系,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三、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对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理念的认识不足

虽然现在大部分教师已经接受并认同活动课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部分教师对其本质和内涵的理解仍旧不够全面。其中,有些教师把活动课等同于课外活动。他们将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开展,例如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活动,全部放在课外进行,然后由学生交一份形式化的反馈就草草了事,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起到该有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没有认识到活动课的真正价值。有些教师将活动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侧重点过分夸大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学生的流程进行,自己不加以引导,重学生而轻教师,忽视学生不成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能力。在课堂中,有些教师将小组讨论、模拟会议、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泛滥使用,但却没有起到很好的组织和总结,致使课堂像一盘散沙,仅仅是为活动而活动。

2.教师自身教学创新能力的局限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一个班的学生齐齐看着讲台上的老师,这种间接经验的快速传授有其可取之处。但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教师已经不是学生可以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如何使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来接受和处理新获取的知识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但惯有的习惯有时会成为进步的枷锁,教师对活动课创新能力的缺失会阻碍这种新兴形式发挥其真正意义。

“教师缺乏从事一种新的课程模式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阻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13]“新的课程计划能否成功,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一个关键因素。”[14]专为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而开设的相关培训少之又少,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难以使活动课的广泛开展顺利进行。另外,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也造成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故步自封,一时半会儿无法摆脱固有思维,主动地去开发创新活动课和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的知识结构受限于书本内容,没有树立求实创新的意识,也不主动锻炼整合资源的能力,这也是活动课无法顺利开展的一个原因。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反馈活动课的效果不尽人意,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起到很好的领头羊和规划者的作用。“调查显示,有的教师对活动的预设够充分,过多地将期待放在活动的生成上,将大把的时间用于活动形式的设计与选择,占用活动总结时间,最后草草进行几句知识讲解收尾。这将只是看似热闹,实则一场喧嚣过后,只留下有形无实的空洞形式而已。”[14]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是活动课必不可少的基石。

3.没有充分开发与利用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脱离生活。教科书上的案例更新较慢,有的案例可能是十几年前的案例,和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比如让城里的孩子去体会乡村的案例,又或者让乡村的学生去体会大城市的生活,这样的活动资源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活动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超乎其接受能力,又对其有一定的启发和提高。

活动资源来源过窄。俗话说,政史不分家,其实所有的学科都是如此,都是为了学生知识面的全面建构而设立的,所以一门学科的教学不能只关注本学科,更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例如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既可以补充历史内容,又可以补充文学知识,提高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来理解书本知识的能力,并辅以必要的归纳总结,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生方面

1.学生思想不重视,受功利性学习观念制约

功利性学习思想的盛行由来已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片面追求分数的高低,忽视了自身实际能力的培养。学得好与学得快哪个更重要?诚然,传统教学的对于知识的快速掌握看似可以更高效地达到既定目标,但人不应该持有仅为了功利目的去学习的观念,到了既定的年纪就选择停步不前,这样必然会导致个人整体素质的倒退。与其将无穷无尽的知识徒劳塞进学生的大脑,倒不如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2.学生参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能力欠缺

一个班级中的各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活动课的开展也会受学生能力高低的制约。学生群体存在知识储备欠缺、语言能力薄弱、团队合作能力缺乏的问题,而活动课教学又对上述因素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基础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弱、知识面不广的学生,在活动课中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心理上容易受到其他比较优秀同学的无形碾压,导致参与热情降低,最终导致整个班级活动课教学效果的贬值。

3.活动课本身特点的影响

习惯于灌输式教学的学生一开始会对活动课存在不适应,这是正常的。“活动教学实施的难度大、要求高、时间多,教学效果长期隐性,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采取更容易的传统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简单化、形式化倾向;活动教学对教师、学生能力要求高,容易导致活动教学过程调控不佳,活动目标虚置。”[15]因此,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活动方式,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紧密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鼓励每一次学生的主动参与,带动学生一起进行活动课的适应和调整,以期达成师生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其他因素

1.相关设施落实不到位

活动课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需要教师和学生夯实理念和提高能力之外,更需要学校系统的制度保障和社会的支持。习近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讨论会中强调,“各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16]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要努力建立校内外一体的保障体系,确保实际教学有地方活动、活动得有意义。在鼓励学生体验生活、升华感受的过程中,学校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让家长安心,让学生放心。另外,学校也要建立鼓励教师运用活动教学的体制机制,在职称考核中关注创新运用活动教学的教师,给予其思想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以实际行动激发教师主动创新、提高教学组织能力的意识。

2.活动课评价机制不健全

活动课不同于传统课程,没有比较量化的评价标准,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怎样才是达到了实效也成为新一代教师的难题。前文说过,学生和教师都要认识到活动课也是课程,也有其三维目标观,不是泛泛而谈的游戏。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64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