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内容比较

 2024-02-05 08:02

论文总字数:11432字

摘 要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材是课程的核心。本文以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两种教材的特色展开,从编排顺序、内容选择、评价系统和实验几个方面比较分析,提出苏教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人教版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适于应试教育的结论。

关键词:苏教版生物,人教版生物,内容比较

Abstract: Textbooks are the core of the curriculums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iology textbook of the Jiangsu Educational Publishing Company and that of Biology textbook of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versions. The paper compares the Biology textbooks of the two versions from scheduling sequence, the selection of the content, evaluation system to experiments designation.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 Biology textbook of the Jiangsu Educational Publishing Company pays much attention to fostering the students’ abilities to study on their own and explore and the Biology textbook of the People Educational Publishing Company emphasizes the grasp of the knowledge 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exam-oriented education are drawn.

Keywords: Biology textbook published by Jiangsu Educational Publishing Company,Biology textbook 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the text comparison of the two textbook

1 前言

1.1 论文选题的由来

1.1.1 相同课程标准衍生不同版本教材

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标准》强调核心概念,着重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侧重反映生物学科与社会的关系,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同时也要求采用能够增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内容,体现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特色;思想内涵丰富,利于学生构建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逻辑顺序,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图文并茂,文字表述准确、生动。

相同的课程标准,为什么在一个省内出现两种版本的教材?笔者认为是因为编者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同,而且教材所要达成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同,所以最终呈现的教材不同,特色和侧重点也不同。在江苏省内,有些地区使用苏教版,有些则使用人教版,这不禁引人发问两种教材不同在哪里,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本文就是针对江苏省高中生物的两种教材---苏教版和人教版进行比较,分析出各自的侧重点,也是为使用教材的人们提供一些方向[1]

1.1.2 教材的内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的知识内容是教材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这些知识内容又是能力体系和情感体系的基石,因为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表格、活动、图片和探究等各种形式才能获得各种能力的,素质得以提升。离开知识,学生的发展只能是缘木求鱼,无从谈起。从某些方面来看,能力是内化的知识的综合表现,素质是活化的知识的积累。可见,知识内容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本文选择从内容方面分析比较教材。

1.1.3 比较苏教版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课程标准》中规定都只是最基本,也就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所以教材编写时不仅要考虑到《课程标准》,也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差异和需求。所以江苏省内使用的高中生物教材-----苏教版和人教版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因为江苏省内使用这两种教材的学生人数都很多,且他们都参加统一的考试,因而非常有必要去对这两种教材作一个比较,为正在使用和之后使用的师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2]

1.2 本研究领域的概况

1.2.1 关于教材理论的研究和分析

范印哲先生关于教材设计的理论作了系统的研究,在《教材设计导论》一书中,详细论述教材设计的基本理论。但其主要是从宏观理论上分析的多些。华东师范大学任丹风博士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教科书编制设计,分析和透视教科书的历史和现实,教科书编写的理论基础 。该文主要探讨中小学教科书历史与现实,结合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系统阐述了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原则、方法和范式[3]

1.2.2 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

在教材的比较研究方面,主要是新、旧教材的比较及中外教材比较。如苏科庚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个版本的比较》中,比较了人教版新旧教材的教材的体例、插画、评价系统、实验、课外读物。李媛和刘恩山在《美、英两种高中生物/科学教材STS的内容分析及其启示》分析了中、英、美三个教材的STS内容。袁维新在《解读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科学探究》中,详细分类了人教版教材的科学实验探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4]

2 研究方法

a. 教育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教育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并将理论用于课题的研究的方法。就本文来说,需要分析的文献有:(1)《课程标准》;(2)中外教育学家所写的关于教材内容、教材比较等的作品;(3)新课改的政策、方针及相关规定。

b. 比较研究法

本文利用比较研究法,从编写顺序、内容选择、评价系统、实验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两种版本的教材的差异。

比较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时,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分析。在比较人教版和苏教版生物教材时,我选择从编排顺序、内容选择、评价系统、实验这几个方面比较分析。通过将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对照《课程标准》,笔者发现人教版和苏教版的编者用不同的顺序将知识呈现出来,而且相同的知识点教材选用的内容也不一样,这些不同都能够反映出教材各自的特色和侧重点。除去正文的内容之外,评价板块也有很明显的差异,评价板块是对应着前面的正文内容的,而且评价板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教材的要求和目标。生物是一门有理论和大量实验构成的学科,因而在比较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比较实验,而且实验是最能体现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活动,所以通过实验也可以比较出教材在探究性和自主性方面的重视程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教材特点

3.1.1 人教版特点

a. 凸显核心概念、原理

生物本身就是由许多的生物学事实和理论构建起来的一门学科,其中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历尽艰辛不断探究中而形成的。因而学习生物的过程就是构建和形成概念的过程。教材在涉及到知识性内容的时候,就是从生物的核心概念、原理展开,所呈现的生物学事实也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而且运用大量图片加强学生对核心概念、原理的理解。

b. 凸显科技发展

教材通过文字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除了能够让学生站在科学前沿,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内容往往是所学内容的延伸,有些还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c. 侧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教材强化了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每个模块教材内容的编排都体现出清晰的内在逻辑关系,因而知识的呈现、知识之间的关系符合科学发展过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细胞与分子》紧紧围绕“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线索展开,从细胞的组成物质到细胞的结构逐渐展开,使学生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遗传与进化》精心编排知识的呈现顺序,按照遗传物质的证明及遗传规律的发现来深入开展。《稳态与环境》紧紧抓住“稳态”和“环境”这两个概念,以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为线索展开,突出了生态系统稳态与环境的关系[5]

3.1.2 苏教版特点

a. 从整体把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

教材不再只是强调完善知识体系,而是着重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从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认知结构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体系,还需要具备自主学习新内容、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促进终身发展。所以通过教材这一媒介,学生一方面获得具体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6]

b. 重视学生科学实验方法的获得

苏教版教材一开篇就介绍了生物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在教材的相应版块中有很多科学探究实验,学生通过亲身实践逐步地就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c.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主动参与的机会

教材内容留有一部分空间,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材设置一些情境或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导入,提出问题,让学生面对这些问题,并且通过观察、研究、假设、设计、发现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对于教师来说,角色也开始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3.2知识的编排顺序

教材编写者依据相同的生物课程标准去编排教材,相同的内容两种教材的编排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其中就很能体现编排人不同的意图和想法,因为在一本教材的整个撰写过程编排人都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接受程度等等众多因素。而且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能体现出课程标准的思想,因而在比较两种版本的教材的时候就非常有必要去分析教材的编写顺序。

3.2.1人教版编写顺序

如必须2遗传与进化模块。人教版和苏教版在总体设计上有一些不同。人教版大致依照科学的发展历程来编排的,以“基因”这一概念和水平展开,它的编写是以“人类是怎样认识到基因的存在?”------“基因的位置”------“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基因传递中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人类怎么样利用生物的基因”------“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基因频率是怎样变化的?”的思路编写的,充分从学生角度精心设计了知识的呈现顺序,每一章的主体紧扣主线,结构合理,符合学生对内容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

人教版教材最先开始介绍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即有关遗传因子的假说,从现象着手,再介绍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因为遗传因子的的传递规律与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相似,由此摩尔根利用果蝇确定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发现了遗传的第三大定律,摩尔根也从不确信孟德尔的理论到鉴定支持孟德尔理论[5],而有了基因的概念,自然学生对于基因开始感兴趣,教材通过一系列科学家的实验揭示基因的本质,之后人教版中将“DNA模型的构建”放在DNA分子结构的前面,而这段DNA结构发现史是课程标准中没有的内容,但是有利于学生理解DNA分子结构,也是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由结构自然的过渡到其功能。整个一个编排顺序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和逻辑的,学生能够很快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

在这些遗传理论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未知到已知,假说到实验,否定到肯定,从表面到本质,从功能到运用,依照发现、分析、解决、运用问题的顺序,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像是亲身置身于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漫长的探索历程。从研究方法来看,应用了建构模型、假说演绎、类比和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试着像科学家一样大胆假设,勇敢怀疑,科学推理;从知识框架来讲,这样的一种线性体系教材结构严谨,缜密,调理清楚;从能力培养方面,这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说明了人教版很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7]

3.2.2 苏教版编写顺序

同样对照苏教版的必修2,很明显,塑胶版依照生物课标的要求更强调生活实践,让学生能够掌握被称之为“个人知识”的主观知识,所谓个人知识主要就是直接经验,需要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得到,其特点就是不可传递性。通过引入“个人知识”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让学生改变过去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习惯,建立起自主的,探究性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学生个性、主体意识的发展。

苏教版按照《课标》,一开始并没介绍孟德尔遗传理论,而是直接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作为一章放在开头,这非常能够体现苏教版的特色。学生通过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学习对分裂和受精中染色体的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教材在介绍孟德尔遗传理论这一章时,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了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及最终得到的结果,让学生自己计算并且分析从实验中能获得的信息及结论。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就是一个自己体会和领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了减数分裂的内容后,应该能够对现象做出解释,之后通过自己阅读教材内容,结合自己对现象的解释,从而认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

苏教版这一编排方式很好地体现了从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思想依赖,教师完全可以把这节内容让学生自己自学,学生不懂的地方再进行一定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可见苏教版比起开放性和自主性都比人教版强。

而且苏教版没有涉及“基因在染色体上”,但是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基因存在的位置。而不用像人教版一样要把这个内容单列开来作为一节。紧接着苏教版就开始介绍染色体变异的内容,笔者认为在学生没有遗传物质变异、突变的概念的情况下,教材就开始介绍,这其实是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可能还需要学生在课前自己查阅资料,事先预习这块内容,可见苏教版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8]

3.3 教材内容选择

教材除了要涵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之外,选择什么样的素材呈现在教材也很重要。

3.3.1 人教版内容选择

以DNA分子的结构为例,人教版在这一节中,用了大约两个版面来详实地介绍了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学生一边在阅读这些故事,一边在头脑构想DNA的分子结构,因而对于DNA分子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之后教材就紧接着用一段文字对DNA分子的结构作了归纳和总结。所以学生在这一连串的学习之后,应该能够掌握DNA 分子的结构了。所以人教版在这一小节所选用的教学内容注重挖掘科学家发现DNA分子结构的过程和方法,紧紧围绕DNA分子的结构展开,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框架性,突出了这一小节的核心概念,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也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从组成单位到DNA骨架再到发现正确的碱基配对方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而且对学生而言,比起直接介绍DNA分子的结构,人教版选用的内容更能激发学习兴趣[9]

3.3.2 苏教版内容选择

苏教版在“DNA分子结构”这一小节一开始设置了“回眸历史”板块通过四张图片及配文简单地介绍了DNA分子结构的发现过程。之后就利用图片和文字直接开始介绍DNA分子的结构,苏教版所采用的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示意图比人教版的详细具体得多,在平面图上仔细标明了碱基对、脱氧核糖、骨架等一系列概念,在立体结构图上详细标注了双螺旋的垂直距离、螺旋绕一圈的高度等数据。教材编写者也充分考虑到学习这节内容的学生正处于高中二年级,通过化学和数学的学习,已经有了化学键、立体几何等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所以苏教版选用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己思考看懂结构图,从而对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感受更清晰。所以苏教版选用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减少,自主学习的次数增加,很多知识其实可以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掌握。

3.4 评价系统比较

3.4.1 人教版评价系统

人教版的评价系统更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目的就是在于加强学生对新的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巩固。考察的能力层次比较清晰,针对性比较强。如种群的特征后的拓展题中所写,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已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问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还会升高吗?那学生学习了前面的内容之后,能够很快对这道题给出答案,不需要过多的与同学讨论,而且也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人教版通过多种形式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生所构建的知识结构的框架性,很好地体现其特色[10]

3.4.2 苏教版评价系统

苏教版提倡“全面评价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定量、定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发展,也就是说,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而是发展。教材中有很多的讨论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弱化个人学习成绩的评价,而且评价指南中有很多的开放性、思维性、情感性等的问题,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情感引导,淡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评价系统的能使学生不再一味追求个人学业成绩,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些题目都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知识和较强的分析能力,有时需要小组的讨论、配合才能完成,可能还需要学生去查阅一些资料。如种群的特征的评价指南中,就要求学生分析保护野生濒危动物时应注意的问题。这道题在解答的时候,学生要结合所学到的关于种群特征的知识,从几个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学生可能得出不同的答案,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集合大家的观点,尽量从多个方面看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43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