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能力对求职行为的影响—求职压力的中介作用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2022-01-18 12:01

论文总字数:20060字

目 录

1.绪论 6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6

1.1.1研究背景 6

1.1.2研究意义 6

1.2研究内容 6

2.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7

2.1求职行为 7

2.1.1求职行为的概念 7

2.1.2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 8

2.1.3求职行为的测量 8

2.2求职能力的概念 8

2.2.1求职能力研究现状 9

2.3.求职压力和主动性人格 10

2.3.1求职压力 10

2.3.2主动性人格 10

3.研究假设的提出及模型的构建 11

3.1求职能力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11

3.2求职能力与求职压力的关系 11

3.3求职压力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11

3.4求职压力的中介作用 12

3.5主动型人格的调节作用 12

3.6模型的构建 12

4.研究方案设计 13

4.1.研究对象 13

4.2研究方法 13

5.研究结果与分析 14

5.1信度分析 14

5.2效度分析 14

5.3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14

5.3.1描述性分析 14

5.3.2相关性分析 15

5.4回归分析 16

5.4.1求职能力、求职压力以及求职行为的关系分析 16

5.4.2求职压力的中介作用分析 16

5.4.3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分析 17

6.研究结论与意义 18

6.1研究结论 18

6.2关于大学生的就业建议 19

致 谢 22

附录 23

求职能力对求职行为的影响—求职压力的中介作用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季心怡

,China

Abstract: As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increased from 2017 in 7.95 million to 2018 in 8.2 million, the number of university enrollment expansion, and the requirement of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skills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increas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more and more serious, at this point, the job-hunting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 series of influence factors, gives Sugges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better and faster to apply for a job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Former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job search behavior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career self-efficacy, job stress, psychological factors, job expectations, objective, job anxiety, etc., and in this paper, we study mainly cover ability for the influence of job search behavior - job intermediary role of stress adjustment and initiative personality, job stress as a intervening variable, proactive personality as a moderator variable. Research job stress, to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concrete measures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olve the problem from root,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the first i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the job, its own strength.

Keywords: Job-hunting behavior; Job search pressure; Proactive personality; Job search capability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十年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多,呈上升趋势,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显示,201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795万,2018年高达820万。一方面,人民观念在进步,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水涨船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很需要能迅速走上岗位的毕业生,举着高薪的旗子来寻找人才,却总是找不到与岗位匹配的人才;再者,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自身定位很不准确,好高骛远,渴望好的工作机会和薪水,却忽略了自身能力。综上三种原因,导致了大学生择业以及就业的困难,很多学者也把大学生就业当做重点的研究内容,致力于帮助大学生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是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的民生问题,是发展经济的基本保障,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求职能力,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求职,无论是对于学生本人而言,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1.1.2研究意义

大学生目前还处在一个懵懂的阶段,对于未来以及规划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一切都是新鲜的但又是富有挑战的,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高校和社会有责任,大学生自身的求职能力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不可否认,求职能力的缺乏以及对于职位的认知不清晰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时,在求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这些压力,无论是对心理健康还是求职成功率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单方面的求职”的模式转变为“双方选择就业”的模式下,探讨大学生的求职能力和其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的求职压力,以及求职时主动性的人格特征对求职行为的影响,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价值观,缓解求职压力,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2研究内容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从实证方面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求职能力对于求职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分析;研究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面临的压力在求职能力对求职行为影响中起到的中介作用;探讨主动性人格对于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提升求职能力,减少求职压力提供建议和对策,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在整体研究过程中,具体包含了以下几部分内容:

  1. 求职能力以及求职行为的理论综述

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的文献,了解到求职能力以及求职行为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分析前人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缺失的和不完善的地方,为文章提供理论的验证。

  1. 求职能力对于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

了解到求职能力的定义,借鉴国内学者的求职行为的问卷进行分析,制定问卷调查大学生的求职能力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1.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及压力在求职能力对求职行为影响中起到的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在求职能力影响求职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
  2. 对于树立正确的求职观,提升求职能力,促进就业的建议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求职行为

2.1.1求职行为的概念

关于求职行为的定义,西方学者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

第一,从处理问题的角度,Lazarus和Folkman(1984)认为,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会从两方面采取措施:问题解决措施和情绪转移措施。在求职过程中,失业者会转移注意力,通过再次寻找工作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和自己的不良情绪,即求职行为是帮助求职者解决失业烦恼、转移注意力、获得工作的一种行为。

第二,从对于职业进行挖掘进而加深了解的角度,Soelberg(1932)认为求职行为是环环相扣的,求职顺序为:确立求职目标、制订求职计划、搜寻并选择工作、确定并接受选择结果,而Bretz,Bondreauamp;Judge(1994)认为求职行为是个体花费时间和精力收集并获取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一个过程,只是单纯的收集信息,不掺杂求职目的。

第三,从达到求职目标,也就是符合自己的求职意向,成功找到满意的工作的角度,Kanfer(2001)认为求职行为是一种拥有就业目标并且受个体主观的求职意向驱使的行为模式,是一种动态循环的自我调适过程,开始于识别就业目标,进而为实现目标而不断付出努力的过程

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军凯(2013)认为求职行为是指求职者围绕寻找工作这个目标的全部行为,包含求职者的自身定位、准备搜集分析求职相关的信息以及具体的送达简历、面试等一系列行为,是整个的一个过程,从有求职的想法开始,到达成求职意愿顺利找到工作结束,研究求职行为主要的是研究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求职强度,准备阶段以及结束阶段相对来说只是求职阶段的划分。

刘若雯(2014)认为我国求职行为的研究较国外来说起步较晚,参照国外已有的文献研究,结合Kanfer的定义,认为求职是一种目标指向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努力,走向成功,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即求职行为就是求职者根据自身实际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理想。

王同军(2007)认为求职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就业,所以求职行为应该与就业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影响求职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自我变量,比如自我效能和个人的能力等等;另一方面是就业背景变量,比如求职的一个大环境和政府的就业关于求职的政策等等。

综上,求职行为可以分为三部分:求职前的准备,包括信息的收集以及筛选;正式的参加宣讲会、招聘会、面试;求职意向的调整,包括求职之前的目标设立,实际求职过程中的目标的调整等。

2.1.2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

James D.Werbel (2000)指出,求职行为包括两方面:职业探索和求职强度。其中职业探索是指对职业的信息进行挖掘,了解到职业的本质的一种行为。求职强度主要测量求职者在特定时间内浏览招聘信息、送达简历以及参加面试等行为的次数以及为求职所付出的努力等。Schwab(1965)等认为对求职行为有影响的因素主要可分为两个层次:个人特征和劳动力市场因素,其中个人特征主要包括求职意向和个人能力情况等;劳动力市场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供应和需求的情况以及政府的就业政策。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006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