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特长生择业效能感研究

 2022-01-18 12:01

论文总字数:15336字

目 录

1.前言 1

2.文献综述 1

2.1自我效能 1

2.2择业效能感 2

2.2.1定义 2

2.2.2相关研究结论 3

2.2.3 职业决策 3

2.2.4 价值观 4

2.2.5 职业价值观 4

2.2.6 价值观和择业效能之间的关系研究 5

2.2.7研究对象介绍 5

2.3 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学习状况 5

2.3.1学习生活状态 5

2.3.2.择业困难 6

3.研究方法与过程 6

3.1 研究工具 7

3.2样本描述 7

3.3人口变量单因素方差检验 8

4.研究结果讨论 9

4.1体育生要提前了解职业信息提升自信心 9

4.2 体育生需要平衡好训练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10

4.3体育生在就业途中遇到困难要坚持 10

5.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问卷 12

高校体育特长生择业效能感研究

储呈宇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increasingly severe, also in the college 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this employment problem is even more difficult. College 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because of the specialty of specialty, resulting in the employment of limitations, select a small range, often faced with greater employment pressur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sports college students study, life and all aspects of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choice of employment, to self cognitive ability, information collecting 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to make a survey. In survey results show college sports, good body in the field of performance in all aspects are excellent in self. But in the face of employment in this new field of time, college sports students still have obvious shortcomings. So college sports students still need to learn some more knowledge and new skills to enrich themselves, with the exchang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career.

Keywords: 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1.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高校扩招步伐加大,大学生的绝对数量连年大幅攀升。数量的急剧膨胀,使得当今大学生也要与其他社会人员一样,通过自主求职就业。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长足发展而言,这意味着国民知识水平的整体提升,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高文化素质的劳动者投入社会生产,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则意味着就业优势的下降。同时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和职业结构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文凭不再是评判人才的主要标准。结合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严峻形势,使得就业竞争呈现增加趋势。

大学生一方面仍是占全社会少部分的高级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又不再享有原来的优先就业权。这种情况使得长期生活在校园、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面临旧有观念与社会现实的巨大落差,不加引导则易产生就业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

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式,体育特长生在求职过程中受挫而带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沉重,这使得高校在体育特长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上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还导致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机构专注于艺术学生就业心理。训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培养的公义,众多研究表明,职业价值观在自身个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体育特长生在就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对自己的就业行为信心不足,不仅影响自己顺利获得职位,还导致求职行为萎缩,影响求职行为的坚持性。在与部分体育特长生的沟通交流中,笔者也发现,旧有价值观念的固着和对求职、决策的定位不清是产生焦虑、抑郁等种种心理问题的重大诱因,也使得他们迟迟不能做出就业决定。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和职业决策心理现状,发现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不仅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维护,也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因此,研究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体育特长生调整职业价值观,正确处理职业价值观与社会就业现实之间的冲突,帮助他们增强择业效能,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认识。

2.文献综述

2.1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or Perceived Self-efficacy)概念是Bandura(1977)最早提出来的是,指人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个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不但是一种认知因素,又同时是带有动机性质的,同时也是一种主体性因素。早期学习的一些理论家们认为,对某一种行为的一些强化,是会提高该行为的出现概率。Bandura将这种期待区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期望是指人们拥了某一种行为将会导致预期的结果。如果个体预测一个特定的行为将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受到选择;有效性是期待的实现人们对自己在某种行为能力,当个体认为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的行为,这种行为更有可能实现的。

2.2择业效能感

2.2.1定义

外国家庭动力学的研究,从1950年开始。Kuisma和Murtonen人认为家庭是一个交互系统,家庭动力学,反映了独特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家庭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心理过程、沟通和行为,也包括家庭和外部交互的角色(李惠,赵旭东,2007)。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它是指所有个人用他们的技能来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水平的信心,不是一个人有很多技能,指的是个体的成功完成特定的目标和任务,对自身能力的心理预期和信念。

“择业效能感”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属于一个概念,指出自我效能是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信念,是个人之前执行一些事情自己能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自我判断 (Bandura,1997)。

对于职业选择在早期的研究中,主要反映在个人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影响职业选择的利益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在后来的研究表明,兴趣和事业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比赛。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的职业生涯中,但不能决定职业的选择,因为有很多因素影响择业。在1980左右,心理学家贝茨开始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解决专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两个心理学家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与传统的匹配模式相比,更强调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过程中身体的作用,特别强调个人的就业能力相关的任务需要自我。

1986年,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分为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和三个特定使命任务自我效能水平程度: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强度、范围和水平,维度的强度,低自我效能受到失败的经历,但是,高自我效能会坚定地相信自己,有能力和信心才能成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在广度方面,有些人可以判断本身在一个极度狭窄的范围是有用的,另一部分的人在各类情况下有精釆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程度维度的差别级别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艰难的任务。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是由原本的“交钥匙”统一,成一个“双向选择,自主就业”,带出校园的大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职业的自主权,但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压力,所以而今“毕业便是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现象。

“职业”在最后的分析中是一个“个人”的问题,所以找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方案,最终回到了大学生自己。事业而不是人谋生的手段,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阶段。

所以在选择择业的同时首先需要对自己的择业方向有一个大概的计划,有一个积极的信心及自我判断,在寻找就业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尽量不要对自己产生影响,要寻找原因,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能力和信心可以成功,不要因为结束而哭泣是他短暂的失败和怀疑自己的能力。

2.2.2相关研究结论

家庭动力学的各种维度,除了系统逻辑,外向性和开放性,系统逻辑,相关性不显著,其余的五大维度的人格维度。维度的家庭气氛,家庭动力学可以显著展望预测五大五人格维度,包含责任感、外向性、开放性、神经质维度在职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氛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大学生感知到的专业知识、社交、家庭状况、职业信息等维度与大学生的探索行为显著相关,大学生在主观感知就业更容易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传统和保守,职业选择的大学生将减少他们的职业探索强度。主观性就业障碍中的亲人态度方面的感知障碍不会太多影响职业探索的行为,父母对职业的期望越高那么会越积极地去关注自己的生涯发展问题。

大学毕业生在职业价值观上的每个因素的价值,没有明显的专业差异,性别和身体,更加注重自我发展和医疗保健。学习目标取向和职业价值观因素,“盛行”的择业自我效能有重要作用。

2.2.3 职业决策

对“决策”(Decision-making)的研究最初起源于30年代的经济学领域,是指为达到组织目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结合各种组织因素,从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选择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概念后来被引入专业心理学,研究中使用的职业选择的过程,决策理论和职业发展。职业生涯决策理论涉及到决策模型,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内容。

决策模式Parsons(1909)提出的三维匹配模型是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包括个体对自身特点的清晰认识,对工作的清晰理解,以及对二者关系的正确推理。在“正确的推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菲利普斯(1997)职业决策模型的理性选择和理性选择模型,前者强调个体的理性决策,认为理想决策者的决策过程是整体、独立而理智的,可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后者则强调环境因素,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后来对于职业决策模式的研究基本都可以归于这两种模式之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336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