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正确科学观教育路径探析

 2024-01-05 08:01

论文总字数:9828字

摘 要

: 科学观是引导青少年进行科学认知与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理论前置。从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角度来看,当前青少年在确立科学观方面存在着对“什么是科学”、“如何进行基本的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的价值是什么”等认识误区。存在问题的致因在于:科学文化氛围不浓厚;科学课程设置不合理;体验式教育的缺乏及青少年自我教育动力不足等。搞好青少年正确科学观教育的路径在于:塑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推动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建构科学传播实践模式,强化体验式教育及引导青少年进行国家层面的自我反思等。

关键词: 青少年,科学观,教育路径

On the Path of the Correct View of Science Education about Young People

WAN Yue-ho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 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Scientific concept is a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emise which leads teenagers to understand and explore scientific activ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ontology, methodology and axiology, there is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young about establish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that "What is science", "How to conduct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What is the value of science" and so on. The reasons which lead to the problems are as follow. First, the atmosphere of scientific culture is not dense. Second, scientific curriculum is unreasonable. Third, the adolescent are lack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nd motivation of self-education. And the methods for the young to develop correct and scientific concept of education are the followings. Shape a good scientific cultur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science curriculum. Construct a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mode. Pay attention to experiential education. Guide the young to self-reflection on the level of nation.

Keywords: teenagers, view of science, education path

前言

科学观是指认识主体对科学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通常表现为应对生活世界内遭遇的各种经验问题的一种信念。[1]随着科学(经由技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人类对自然的支配和改造能力日益增强,科学发展社会化趋势和社会发展科学化趋势已相互融合在一起。自20世纪初期以来,科学逐渐通过技术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决定力量。科学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科学的物质功能使科学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渐渐深入人心,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科学的精神功能则帮助人们破除迷信和教条,解放思想;维护国家民主,社会公平和正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类客观认识自然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对事物的欣赏能力;发挥人的潜能和塑造正确的科学观。

科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人类走上了科技文明道路,但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险性,青少年受到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走入唯科学、伪科学和反科学的误区。因此帮助青少年确立正确科学观,以正确的理念发展科学、研究科学、应用科学是当代教育不可忽视的客观现实要求。

一、青少年在科学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青少年在科学观确立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其总体表现是无法对科学进行正确定位。具体而言,首先,对于“什么是科学”的认识模糊,这种现象容易导致青少年走入伪科学的误区。其次,对于“如何研究科学”,简言之就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这方面,青少年由于受到长期传统理念的影响,科学方法观念僵化,形成了特有的定向性思维,科学研究方法创新严重不足。最后对于科学的价值意义,青少年由于认识偏颇,往往陷入科学万能论中无法自拔。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依次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本体论的角度

本体论(ontology)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和基质(始基)问题,它常常追问“是什么”、“为什么”。从本体论的角度看,科学观实际上就是对“科学是什么”作出观念回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不仅仅是关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真理性(相对)知识体系,更是人类把握世界客观规律的实践性活动。

然而当代青少年对“科学是什么”却往往缺乏正确理性的认识。青少年在思想上对科学的认识容易受外在条件的影响。在我国,青少年对一些事物盲目崇拜、思想观念因循守旧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青少年缺乏理性的怀疑精神,其结果是对许多伪科学的东西视而不见。现实生活中,伪科学往往作为一种现代迷信,打着科学的旗号,冒充科学,欺骗青少年,使青少年很容易就被迷惑,错把伪科学当成科学。青少年如果无法理解科学是什么,就容易卷入伪科学的漩涡,这必然也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阻力。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对“科学是什么”缺乏认知,将对其参与科学活动,崇尚科学追求形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不知其何然,当然不会亲近之。

(二)方法论的角度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学问,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科学观实际上就是对“如何研究科学”作出观念回答。古登认为,科学方法论是“处于科学的成功背后的所有普遍而系统地可表达的程序”。[2]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都致力于寻找到一种颇为规范的方法论,用以认识和解释科学,然而结果都不尽人意。因为科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理论的不断被检验,科学方法也处于不断被改进和完善中。

认识科学的方法是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变化和改善的,但是现如今很多科学方法都被人们“规范”化、固定化了。青少年更多的是被灌输以规范、系统的科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青少年的创造力,导致青少年认识科学的方法过于僵硬、统一。当前青少年对科学方法论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已逐渐脱离了科学实践,青少年往往无法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实验、认识科学,这无疑会对青少年科研活动的进行造成阻碍。另外,不少青少年根本不知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活动。这必然会对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参与科学活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价值论的角度

价值论是关于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学说。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科学观实际上就是对科学的价值、功能以及价值评价所作出的观念回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科学的价值问题。对于科学的价值评价,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是一种“现实主义”观点。这种观点从社会现实出发,对科学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认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麻烦。

但是不少青少年对科学价值认识不清,容易形成两个极端:持“悲观主义”观点和“乐观主义”观点。持悲观主义观点的青少年只看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应,认为人类当前所面对的一切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等等都是由科学技术带来的。他们甚至觉得如果人们继续走科技发展道路,人类将最终走向灭亡。但是乐观主义者,即所谓的科学万能论者则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会帮助人类解决一切难题,并相信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和资源能更好地改善人类的生活,最终造福全人类。不可否认,科学很重要,对社会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但科学不是万能的,它没办法帮我们解决一切事情,所以青少年必须理性的认清这一点,端正科学态度,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二、当前针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正确的科学观对青少年如何认识科学、研究科学、对待科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科学观的确立既不能靠上帝的“启智”,也不能天然地自发形成,唯一的路径是教育。综观我国当前的科学教育,尚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正确科学观的确立与形成。

(一)科学文化氛围不浓厚

文化先于个人而产生,每个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里,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里生活,从周围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被文化环境所“加工和改造”。因此青少年的成长总是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定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文化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变得日益商业化、大众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等等。

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商业化的文化环境导致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物质利益和功利追求,社会生活的重心早已由政治转向了经济,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功利追求和工具理性的泛化不但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变异,也挤压了科学教育的空间。与此同时,在大众文化持续扩张的文化环境中,社会文化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消费文化,如娱乐影视、时尚报刊、通俗文艺、网页游戏和商业广告等等。中国好声音、快男、快女……选秀节目也是层出不穷,就好比最近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的风靡,从电视银幕到网络社交,从眼睛到耳朵全部充斥着这些内容。这种娱乐化盛行的倾向,同样抵消着科学教育的成果。前一段时间,全国政协委员周建民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感慨到,“选秀节目和偶像剧如此风行,科普类节目却明显少见”。由此可见,如果选秀类、偶像剧节目再继续这样蔓延下去,就容易使社会上形成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助长青少年的浮躁,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科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近现代我国从西方引进了科学教育。民国之后,科学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才逐渐加强,但大部分科学课程设置都是分科教学。时至今日,各个高校开设的科学教育学科主要都是些数学、生物、物理、地理、天文等。分科教学虽然方便学生学习各类科学知识,涉及范围广泛,但各学科间缺乏综合性且针对性不强,可能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广而不专的“万金油”。如果是这样,科学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高校科学教育课程的分科设置与科学教育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是有关的,很多人都认为,科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纯粹为了担任一名中学地理或物理老师,而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里要学习很多科学科目的知识,那么可想而知,他们与那些专门学习某一门科学课程的学生相比,对于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自然会欠缺一些。

既然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会受到课程设置的影响,那么大学里其他专业的学生,在确立正确科学观方面肯定也会受到科学课程设置的影响,由此可见,科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将影响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利于青少年正确科学观的确立。

科学课程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足:(1)科学体系缺乏整合,科学教育特色课程较少,与其他学科联系不紧密;(2)科学理论课程偏多,实践课程偏少;(3)课程针对性不强,不够重视;(4)科学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5)我国尚未设置专门的科学教育专业等等。

(三)体验式教育缺乏

体验式教学来源于国外,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而国内体验式教学研究才处于刚起步阶段。体验式教育的核心在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青少年情感,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教育手段。在进行科学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好奇心是驱使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主要动力,也唯有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才能为更好地继续科学实践活动找到精神依托。然而青少年的这种好奇心,却受到当前教育体制的限制,应试教育的实施使得青少年往往处于一昧接收知识的被动地位,被局限在课堂教室里埋头于传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很少参与社会科学实践活动,甚至没有机会去参加户外科普专题活动。这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学校、家庭、社会应帮助和鼓励青少年在掌握基础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多去从事科学实践活动,培养科学素养,确立正确的科学观。

(四)青少年自我教育动力不足

如今的青少年更多的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陷入被动地接受,这是现代教育出现的普遍现象。在科学教育方面,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普遍不高。一份针对青少年关于“科学新发展兴趣”的调查报告显示,选择一般、不感兴趣、非常不感兴趣的能达到50%,而不知道的竟也有3.3%。青少年对科学认识不足,普遍地不重视科学。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青少年如果缺乏对科学的思维认识动力,就无法真正地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中去。有一份针对青少年的理想职业问卷调查,结果很让人难过,在9个可供选择的职业里,选择科学家的排名竟然是在第7。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不得不深深地叹息:中国的青少年到底怎么了?记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发布过一篇调查报告,关于“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对偶像和榜样难以分辨清楚。例如,在青少年最喜欢的偶像调查结果中,张杰、金秀贤、杨幂等娱乐明星排名比较靠前,而对于青少年最认可的榜样调查中,他们仍处在前列。我们不得不发现,青少年普遍地想去当明星,渴望一夜成名,却很少有孩子主动地说:“我要学科学,我要当科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迅速发展和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必须去反思何以出现这样的现象。

三、青少年正确科学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于青少年正确科学观的教育,我们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多维度的探析。这无疑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但其意义是深远的。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希望和未来,赢得青少年也就相当于赢得了未来。帮助青少年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应当成为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要使青少年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在文化环境、课程发展等方面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塑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战争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理论思维需要在特定的文化氛围里逐渐形成。由此可见,良好的文化环境培养青少年优秀的科学文化素养。优良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科学文化传播,推动科学技术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青少年在优良的文化环境中,能够不断地学习科学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从事科学实践活动,确立正确的科学观,为将来成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塑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的具体措施有:(1)国家层面。禁止和制裁非法传播伪科学的行为,如取缔非法邪教等;相关部门积极创建和完善科学文化市场,如创办青少年科学研究活动社区、定期开展“科普知识”咨询活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有利于科学传播的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的发展(如办好文化广场、科技活动周、电视科技栏目等)。(2)学校层面。创新学校的科学文化教育体系;鼓励青少年创办《青少年科普》之类的杂志;定期开展“科普秀”;引导青少年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等。 (3)家庭层面,按期订购相关科普杂志、期刊、文献等,帮助青少年有效学习科学知识;定期陪同青少年参观科技博物馆,方便青少年及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等。

(二)推动综合科学课程发展

科学教育的综合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范围内的综合科学课程一直处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综合科学课程能够更好地使科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体系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接受与掌握。综合科学课程现已经成为国际科学课程发展的主流趋势,学科体系中除了科学史学、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外,还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文学等等多个学科。在帮助青少年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方法的过程中,摒弃以往分科课程模式,推动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已被相关各界人士所认同。

综合科学课程的合理发展与完善,需要完成很多相关的任务。从具体的教学来分析,首先要制定对综合科学课程的评价制度。良好的评价制度对科学课程的实施具有导向作用,同时能够考察课程教学的优劣程度。一个完善综合的评价体系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在满足应试教育的基本要求上,开拓创新,创造更好的教学模式来迎合青少年对科学学习方法的要求,以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确立正确的科学观,为以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其次,在尚未设置特色科学教育专业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相关学科教师的有效培养。教师作为科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提升科学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要有针对性 ,这样才能比较专业地解答青少年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疑惑,有层次地逐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最终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三)建构科学实践模式,强化体验式教育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费尔巴哈则曾提出:“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4]力图则提出:“把人类实践的总和当做认识论的基础”。[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注重体验式教育,引导青少年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是帮助青少年确立正确科学观的重要途径。构建科学实践模式,强化体验式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推动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武器。

可实施的方略有:(1)提高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科学实验活动的比例。通过调整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设计性科学实验项目数,增强科学实验课的理论性、有趣性、创造性,以使学生热爱科学实践活动,喜欢通过动手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喜欢通过科学实验活动感受创新带来的乐趣。(2)有效运用科学实例教学法。科学实例教学法能够把抽象的科学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含义,以此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学习中收获喜悦,主动学习科学知识。(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外科研活动。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平台,鼓励学生踊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在研究科技创新项目的同时,不断更新自身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4)强化体验式教育,定期开设科技讲座、科技特色活动周等。例如,河海大学今年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期间举办了水利知识竞答、专题科普画展览、参观企业节水和环保设施、主题标语征集活动等。

(四)从历史的角度引导青少年进行国家层面的自我反思

如何正确认识科学,青少年需要学会自我反思,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如何发展科学、运用科学,使科学不断造福人类,从而推动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惨痛的教训,只有不断反思,痛定思痛,总结经验,认识到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认识科学,确立正确的科学观。

以史为鉴,历史是国家历经磨难,在前进中曲折发展的最好的见证人。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我们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但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最终以中国的失败求和签约而告终,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冲击。历年来,不少学者一直在研究其失败的缘由,在现在看来其实质应该归于科学教育的缺失。虽然当时仍处于洋务运动时期,也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但对科学的重视程度却很低,只有少数先进份子提倡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科学技术,这对当时军事力量的强化、近代化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试想如果当时的统治者能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科学,中国的国力将会何其强大。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大力提倡科学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国家才能富强。

邓小平说过,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对科学的合理运用将会促进科学的发展,但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仍应不断自我反思:科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怎样发展科学才能使科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去纠正自身对科学的认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才能确立正确的科学观。

结语

科学观是引导青少年进行科学认知与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理论前置,因而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帮助青少年明确了解“科学是什么”、系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客观认识科学的价值与功能。科学是第一生产力,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继承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抵制畸形的科学观,特别要反对各种伪科学的论调与行为。在帮助青少年确立正确科学观方面,国家、学校和家庭应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环境,完善科学教育机制,注重引导青少年参加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同时引导青少年进行客观的自我反思,让正确的科学观伴随青少年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1] 朱荣贤.论科学观之于节约型社会的建构[J].科学·经济·社会,2008(4).[2] 牛顿·史密斯.科学哲学指南 [M]. 成素梅,殷杰译.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2006:100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4]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荣震华,李金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48.[5] 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二版(第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43.

致 谢: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82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