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歌——骑士爱情对宗教教条的背离

 2024-02-05 08:02

论文总字数:9704字

摘 要

: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为基督教信仰所灌溉,而骑士的忠诚、勇敢,高尚则构成了基督教文化下的骑士精神。本文将对骑士信奉风雅之爱的宗教成因进行梳理,并简要说明典雅爱情以及禁欲主义对骑士爱情的影响。分析“破晓歌”这一骑士诗歌中的人文主义价值,从骑士爱情世俗化的角度了解“破晓歌”作为骑士文学对于基督教宗教教条的背离,探讨“破晓歌”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词:骑士准则;圣母崇拜;典雅爱情;禁欲主义;人文主义

Abstract: The medieval knight literature is fulfilled with christian faith,yet the knight "s loyalty、 bravery 、chivalry、and noble constitutes Chivalry under Christian culture.This article will sort out the religionary causes of knights’ believing in elegance love,and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impact of Courtly Love and asceticism in knights’lov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humanist value of the knight poetry" Dawn Song" ,and learns about the deviation for the Christian religious dogma from the secular perspective of knights’ love using " Dawn Song " as a knight literature,discusses on the inherent humanism thought in " Dawn Song".

Key words: Knight Guidelines ; Veneration of Maria; Courtly love; Asceticism; Humanism

西方文学作为世界文学中的璀璨明珠,富含着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多样化的人文风情。而在西方文学中,对于实现个人价值、追寻生命意义的思想,一直饱含着对于“人”的探究。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宗教的欧洲,神权远远高于王权,教会的势力对世俗生活进行高压管制。教会文学多以宗教为出发点,为宗教服务。那么是否中世纪的欧洲就没有富含人文主义的作品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人文主义这一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才被提出,但是身处中世纪的“破晓歌”却早以其独特的姿态展现出了教会压抑下人文主义的萌发。可以说“破晓歌”的出现打破了基督教对骑士爱情的苛刻要求,在骑士和贵夫人在夜间偷偷相会的言语与在破晓时分痛苦分离依依不舍的场景中,都体现出了爱情双方对原欲的追求。

一 骑士行为准则中所蕴含的基督教特征

骑士文学是描写骑士行为的文学,想要解读骑士文学就必须要先了解骑士行为。在现代人的眼中看来骑士行为大体上是谦谦有理,对待女性温柔礼让,带有着现代化文明的气息。

在十一至十二世纪时期的西欧封建社会中,骑士制度才在经济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渐成熟,最后在骑士内部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保护教会;尊重所有弱者并成为他们的保护者;热爱祖国;在敌人面前勇敢而不退缩;绝不撒谎,信守诺言;慷慨大方,宽大为怀。”[1](P9-10)由此可见,基督教的宗教思想已经充分的体现在骑士的一言一行中。

西欧早期的骑士制度并不是由基督教体系的中发展成型,而是根植于早期日耳曼人的军事系统,他们大多出身于贵族阶层,既是军人的同时又是统治者。中世纪早期,人们对于基督教的信仰十分薄弱,骑士作为世俗人所组成的世俗的军事部队,为了彰显自己地位的战马、武器和猎狗,进行野蛮的掠夺。甚至焚烧毁坏教堂,奸淫修女与信徒,否认上帝。当时的贵族骑士哈德拉告诉他的教子:“如果你遇到一个诚实的人,欺骗他。”[2](P46)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贵族哈德拉是不信奉上帝的,和基督教所宣扬的教条也是相差甚远的。

若想探究骑士信仰改变的原因,就要从世俗权利的减弱以及教会势力的兴起开始说起。当教会凭借上帝所赋予的权威,凌驾于封建君主的王权之上,便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这批军事势力进行了长期的、广泛的、深刻的干预与约束,如:骑士要参加比武大会,教会限制骑士之间进行私战,发动十字军东征。在教化中使其一言一行都鲜明的带有基督教思想的特征,为教会所用。信奉上帝,遵守基督教教义成为了骑士们的第一行为准则。如: “一个人如果不是基督徒,没有接受过洗礼就不能成为骑士”。 [3](P10)

基督教认为只从骑士的行为上进行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基督教认为骑士若是能与当时的婚姻观念向契合更能便于为教会服务。夫妻之间只为繁衍后代进行婚姻生活,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来破坏夫妻间的贞德。于是宗教干预下的骑士爱情出现了,即典雅爱情。作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其两大的特征为:首先,爱情的双方一方是骑士,一方是宫廷或城堡中的贵夫人、领主夫人,彼此之间的地位差距十分悬殊;二,爱情只是一种精神上的,纯粹的柏拉图式的恋爱。双方不能以肉体的欢愉(性爱)以及结婚为目的(贵夫人为已婚身份)。典雅爱情是把女性一方上升到一个绝对贞洁的环境里,把生命的本能冲动进行无限压制。

典雅爱情如同骑士阶层的出现一样,有各方面的原因,圣母崇拜的宗教情节则是典雅爱情的重要成因。在我国原始社会早期,对于女性神的崇拜可见于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等等,同样在古典时期的希腊与罗马也出现了对于女性神的崇拜,譬如罗马神系中胜利女神——维多利、幸运女神——富尔图娜、农业女神——赛利斯、丰产女神——刻瑞斯,女灶神——维斯塔等。在基督教中,女性神崇拜则显现在“上帝之母”圣母玛利亚身上。《圣经》中曾经记载,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与一个名叫约瑟的木匠定下婚约,但尚未出嫁便“圣灵受孕”,在马棚中生下耶稣。圣母玛利亚不同于在伊甸园中受恶魔撒旦引诱吃下善恶树上的果子的夏娃,通过与亚当进行性行为来繁衍后代,以处子之身受孕,以处子之身生子。作为没有“原罪”的“第一女性”,她完全站在了传统女性的对立面上,从根本上摒弃并取代了造成人类生而有罪的夏娃,在她身上宣扬的是基督教所期望的优秀女人所具有的本质:贞洁,谦逊,恭顺,仁爱等等。

在公元432年的以弗所大公会议上,圣母玛利亚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任何人……不承认圣母是耶稣的母亲,……这人便是圣教会所弃绝的。”[4](P20)公元451年査尔西登所召开的第四次普世会议上,教会再一次将圣母玛利亚的身份以及地位进行了更严格的尊重与肯定,人们应以“上帝之母”来称呼玛利亚。圣母崇拜显示了基督教所宣扬的克己和禁欲的教义,主张用圣母的贞洁使信徒与教职人员身心中的原欲得到洁净与升华。同样,作为女性神的形象,圣母玛利亚所具有的充满母爱式的温柔与仁慈的特质缓和了上帝的庄重与肃穆:“信徒们热衷于通过玛利亚接近高高在上的上帝。”[5](P20)

想要把贞洁神圣的圣母与典雅之爱的贵夫人融合的,就必须要把圣母的形象移情到气度不凡、高雅尊贵的贵夫人身上,使贵夫人成为骑士所存在的世俗社会中可见可闻的活着的“圣母”。

假使一位男性作为骑士,随随便便在一群贵夫人中指认一个作为一生付与真心的对象,这肯定是行不通的。要论述骑士对于贵夫人的爱恋,就必须要从骑士的成长经历说起:如果一个男性想要成为一名高贵的贵族,那么他首先就要先使自己成为一名勇敢的骑士。想要成为骑士他就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封建骑士教育,即:侍童(7——8岁以后)、扈从(14——15岁以后)和骑士(21岁以后)。侍童阶段:将健康的男孩从家庭中分离,居住在领主的城堡中,为有权有势的领主干杂活,在此期间他可以通过领主夫人学习一些关于骑士的礼节、文化知识、象棋、口才、唱歌、乐器等技艺。扈从阶段:在这一阶段他成为了预备骑士,重点学习“骑士七技”,骑术、投枪、剑术,狩猎为四处征战做准备,游泳、吟诗,弈棋为提高情操俘获女主人欢心做准备。此时他升级成为一名随从护卫,征战时要随领主出征,肩负着保护领主的责任。当他成功渡过前两个阶段经过授剑仪式,就成功的晋升为一名真正的骑士。

骑士幼年离家,过早的与母亲分离。在缺失母爱的情况下,女主人便名正言顺的成为了他们在自身生理和心理成型的重要时期的精神的寄托和人生中的导师。“他必须服从和敬重意中人,取悦和钟爱意中人。”[6](P21)就这样,与“人间圣母”(贵夫人)的长期相处下,骑士接受的都是有关妇女的生活方式的教育,深刻的影响了他的异性观。与此同时,贵夫人又对年轻而又英俊的骑士抱有浓厚母性色彩的亲切与呵护之情,在骑士的生活中充当着母亲与导师的双面角色,这就导致了骑士在对贵夫人无限的服从、尊重与崇拜之中,产生了特殊的、夹杂着对女性的爱慕和“恋母情节”这一纠结的情感。

这种复杂的情感反应在骑士文学中,便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爱情观:对贵夫人的绝对忠诚、绝对崇拜、绝对恭顺、绝对服从、绝对爱慕。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浪漫骑士尤瑞奇,他12岁时选定一名宫廷贵夫人,想方设法成为她宫廷中的扈从。他时刻围绕在她的身边,触摸她触碰过得任何东西,甚至偷偷喝下贵夫人的洗脚水,却被贵夫人斥责为放肆无礼;他以坚毅的个性去忍受这位女士永无止境的苛责与为难,乃至于忍痛砍下一根手指放在天鹅绒的礼盒中送予她,得到的却只是她答应尤瑞奇会时不时的看看这只手指而已;他建功立业,为主人四处征战,得到的也只是女主人准他装扮成一个得了麻风的人和乞丐一同见她一面。双方地位的尊卑与贵贱一览无余,但骑士尤瑞奇却甘之如饴。这种变态、畸形的爱情观压抑了人性的合理要求,是对人性的扼杀。

二 “破晓歌”中的爱恨缠绵

普罗旺斯是一座骑士之城,“破晓歌”作为普罗旺斯抒情诗的精华,被称为骑士诗歌的代表。“破晓歌”中对于骑士爱情的表达是最为真实的,它抛却了宗教道德的束缚,以世俗人的角度来进行描写,表达出爱情双方的甜蜜、痛苦,与挣扎。将实际生活中骑士真正的爱情展现在众人眼前,展现了个体生命价值与原始生命力的力量。

中世纪时期“破晓歌”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风格,即对白昼马上降临,而恋人被迫分离的场景的描写。它们虽然有着共同的主题,但是叙述形式却并不唯一,多是以叙述对象和视角的变化为主。有为朋友站岗放哨的守夜人;有利用第三人称利以作者为旁白的叙述;有守夜人从望楼上发出的天马上就要亮了,快起身离去的告诫;也有男女情人之间以对话形式的第一人称的表达和悲叹。如法国诗人阿拉玛农在《破晓歌》中写到,

“一名骑士睡在他心仪的女人身边,

在亲吻间发出询问,情意绵绵:

亲人啊,我该怎么办呢,亲人?

黑夜即将终结,白昼就要降临;

我听到巡夜人在高喊“离开”,

破晓之后,白昼便接踵而来。”[7](P356)

阿拉玛农的“破晓歌”中主要是运用第一人称进行抒情,大胆而浓烈的表现出爱情双方的不舍。这种不舍已然是突破了宗教倡导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决然不同于扎弗利·鲁德尔的:

“我为幸福打击的创伤而死

爱情残酷折磨,令人消瘦

我失去健康,活力消逝

心灵再难振作

……

我将永远不能和她亲密无间

她将永远摒弃我炽烈的欢乐

无缘博得她另眼相看

希望渺茫,唯有思慕翘盼

……

她也永不会有任何倾诉。”[8](P276)

这首诗将骑士的情场失意表达的淋漓尽致,是骑士无法表达爱恋思念之情,热爱得不到回应的郁郁寡欢,痛苦万分的真实写照。

相比之下,破晓歌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世俗上的,肉欲上的爱恋。一种男女之间最自然最本真的情感的流露。宗教的顾虑早已不复存在,骑士已然睡在了心爱的女人的身边,并且在一次又一次的亲吻中诉说着不愿离去的衷肠。尤其是阿拉玛农《破晓歌》中的后几节中,每一节诗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不断的强化着“破晓歌”这一作品的主题:互相深爱着的情侣双方对于爱情的无限渴望与期盼。在诗歌的第二节中,他们渴望着白昼和黑夜不再像无情的分割线,迫使相爱的人痛苦分离;渴望着白昼不再成为痛苦的开始、离别的讯息,让相爱的人可以在任何一天,任何一刻厮守在一起,永不分离;使“真挚浪漫的骑士”永远正大光明的“躺在让他动心的女人的怀里”。在第三节和第四节中,表达出的是骑士对于痛苦分离的斥责:没有什么能比情侣之间的分离更加悲戚,情侣之间的分离是人世间最大的苦难;残夜被破晓时分一点点吞噬,相聚的时间马上就要用尽,分离的时刻转瞬就要开始,这种折磨让他们更加的痛苦。但是在这种痛苦下,抒情的主人公却诉说出虽然我们马上就要分离,但是我和你的心却被爱紧紧的连系在一起。用痛苦与无奈的离别,表达出两者之间爱情的真挚与热烈。在诗中最后一节,骑士的海誓山盟表达了爱情在他生命中的地位:他一定会尽一切力量回到亲爱的恋人身旁;因为在他的心中,生命都不及爱情重要;因为坚贞的爱情可以击败死神,可以使自己因爱永存。

从基督教的宗教教条来看,以遵守基督教教义,实行骑士准则为崇高要求的骑士,应该时刻奉行着教会的禁欲主张。但在上述两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骑士所追求的爱情是世俗上的爱情,即两性之爱。在破晓歌的字里行间,不愿再接受宗教管制的骑士们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出了一首又一首奔放热烈的爱情之歌。

在骑士抛弃禁欲主义的同时,贵夫人也在内心做出了相应的转变。不同于最开始的磨砺与试炼,贵夫人的内心也开始着迷于骑士的爱恋。12世纪女诗人比阿特萌茨·戴阿,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我陷入极度焦灼之中,

因为一位仪表非凡的骑士热爱我;

这将使他多么喜出望外啊,

如果他知道 他也是我悄悄的情之所衷;

……

当我抑制对他的情感,

生命自身也失去一切光彩。

渴望骑士伴我同眠,

赤身裸体依偎在他的胸前,

让我在他身上小憩,

……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70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