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2023-08-21 04:08

论文总字数:9954字

摘 要

戏剧,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它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令观众获得具体生动的艺术感受。今年正好是戏剧诞生112周年,在这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曹禺对中国话剧的发展,可谓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的处女作《雷雨》,它是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作品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与旧社会的悲剧与罪恶。本文将通过对雷雨意象塑造方法、人物塑造艺术和语言表达艺术探究、这几个大方面来浅析《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雷雨》;意象;语言;艺术魅力

Abstract:Drama is a kind of culture and an art. It is performed directly by the actors to the audience, so that the audience can get a concrete and vivid artistic experience. This year is precisely the 112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the drama. In this glorious historical process, Cao Yu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rama.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 is his debut "Thunderstorm", which is a modern drama. A sign of maturity. The works through the Zhou, Lu two families, 8 people, 30 year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plex entanglements, write the tragedy and evil of the old family and the old society.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m of Thunderstorm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understorm imagery, character shaping art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art exploration.

Keywords: Thunderstorm;Image;Language;Artistic Char

目录

一 引言 3

(一) 《雷雨》艺术的研究现状 3

(二)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二 《雷雨》意象塑造 3

(一) 环境描写初显雷雨意象 4

(二) 感官描写突出雷雨意象 4

(三) 方位描写强化雷雨意象 4

三 人物塑造艺术 5

(一) 人物矛盾性 5

(二) 人物鲜明性 6

(三) 人物发展性 7

四 人物语言艺术 7

(一) 语言性格化 7

(二) 语言口语化 8

(三) 语言诗意化 9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一 引言

《雷雨》自1934年7月发表于《文学季刊》,就以其非凡的艺术成果和写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撼了当时的戏剧界,《雷雨》象征着中国戏剧艺术从稚嫩走向成熟。是曹禺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作品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纠纷和劳动主义资本主义冲突,揭示了以周朴园为中心代表的富有深厚封建性质的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家庭的罪孽及其势必崩溃灭亡的悲剧命运。剧中的戏剧冲突纵横交错,但作者把线索处理的十分清晰、情节安排得很是巧妙,人物性格塑造的惟妙惟肖。

《雷雨》艺术的研究现状

《雷雨》作为世界文学优秀作品之一,学者们对它的解读基本上可以说是全方面的。但在新时期阶段,人们对《雷雨》艺术研究是片面的,针对《雷雨》创作主题,当时的大多数人们认为雷雨的主题实则就是一部社会问题剧,但随着学者对作者的深入了解,明白作者原先意图后,学者开始对雷雨主题进行多元化的解读。比如有的学者认为《雷雨》主题有三个方面一是现实二是宗教三是哲理。其次是剧作人物之间关系发展谁是主线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发展关系,有的人认为是繁漪、周萍和四凤之间的发展关系。不管选择谁是主线,学者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是对《雷雨》的解读方法多样化,学者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角度对雷雨进行合适的解读,我们没法说谁对谁错,只能说这样解读方法多样化让作品呈现不一样的艺术光彩。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雷雨》中雷雨意象的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人物语言艺术表达。通过这三大方面来体现作品的艺术魅力。研究方法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获取相应资料,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其次从个人主观方面对研究对象阐述自己的见解。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一起浅析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 《雷雨》意象塑造

曹禺对雷雨意象似乎情有独钟,在他的剧作《雷雨》、《王昭君》、《明朗的天》、《剑胆篇》里都出现过雷雨意象。而对《雷雨》中的雷雨意象,曹禺格外重视。曹禺曾经说过:“《雷雨》里原有九个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我没有写进去,那就是称为雷雨的一名好汉......我总不能明显地添上这个人,于是导演们也仿佛忘掉他,我看几次《雷雨》的演出,我总觉得台上很寂寞的,只有几个人跳进跳出,中间少了一点生命,我想大概因为那叫做‘雷雨’的好汉没有出场,演出的人们无心中也把他漏掉。”所以对于雷雨的塑造,作者耗费了一些心思。从这部作品来看,曹禺塑造雷雨意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环境描写初显雷雨意象

作者通过对天气的直接描写,或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这些方面来表现雷雨前特有的氛围。比如作品《雷雨》的第一幕布景中这样写道“屋中很气闷,郁热逼人,空气低压着,外面没有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1,13]这一句描写中,虽然没有直接看见雷雨,但雷雨前特有的那种缺氧闷热,我们是能从文字中感觉得到的。第二幕布景中也是这样相似的描写,不过此处的描写,比第一幕的描写更加压抑,人物鲁贵的白汗衫已经湿透,四凤一边摇着扇一边微微叹气,都可以看出雷雨来临前的那种闷热难耐,就连好多天都没下楼的繁漪也因为闷热下了楼,试图打开窗户透透气,上述都是通过动作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雷雨即将来临。就连周朴园也感受到要下暴雨了,从他说的一句话“大概是风暴就要下来了。”[1,13]可以得知。第三幕布景依旧还是更加闷热的气氛。读者慢慢从第一幕读到第三幕时,可以感受到雷雨这一意象的塑造已经被深刻侵入读者内心。

感官描写突出雷雨意象

作者通过对雷声的强弱和闪电的明暗描写(即激发人类听觉和视觉的描写)来突出雷雨意象特征。在《雷雨》第二幕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出雷雨开始真正出现,作者以逼真的创作技巧对雷雨的主要特征闪电的光亮强度和发出的声音进行描写,突出雷雨的威力气势和神态韵味。当周冲被父亲说哭跑出去时,雷雨开始出现,此时外面风雷大作,惊得周朴园叫来下人关闭窗户。从第三幕的开始,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雷雨的降临。再往后,作者继续用笔墨进行着差不多相似的描写。到第三幕结束,暴风雨发出的声音让我们听觉的感受性增强,也更深刻的让我们体会到暴风雨的猛烈。第四幕开始,我们从听觉和视觉对这场暴风雨有了最直观的感受,雷雨的声音与闪电的光亮对我们大脑达成双方面的刺激。作者这样从两方面一起描写,让我们读者阅读这段时都感觉自己在经历一场特别猛烈的雷雨。随着剧情的逐渐推入,作品里的人物接二连三的从雨中走来,以一身“落汤鸡”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表现外面暴风雨之大。

方位描写强化雷雨意象

作者对雷声由远及近的描写象征戏剧情节的逐步推进。在《雷雨》第一幕里,作者描写的只是雷雨来临前的气氛,并没有直接写出雷雨的降临,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雷雨正处在准备阶段。在第二幕里,雷雨前的闷热氛围加剧,风雷大作,闪电显现,在第二幕落幕第三幕开始时,我们可以知道已经静静下了一场暴雨。但随着第三幕剧情展开,我们并没有看见因为下了一场雨而天气变得凉快些的语言描写,就好像暴风雨前的宁静实则是在酝酿一场更大的暴风雨,紧接着我们听到青蛙的鸣叫野狗的狂叫,看见闪电时不时地划破天空,听见打雷声音越来越大,直到落幕,风雨夹杂着闪电雷声遮天盖地地而来。第四幕,闪电雷声不间断,大雨倾盆而下,冲倒了厂房,淹没了河沟。在这过程中,剧情也被推入高潮,造成了三死两疯的悲剧结果。

三 人物塑造艺术

人物矛盾性

纵观《雷雨》全篇,我们不难发现,《雷雨》剧作中的人物都是矛盾而又复杂的人。曹禺在塑造人物时并不是简单的、片面的刻画他们的性格,而是深刻发掘他们内心深处的世界,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去扩大描写,使主要特征与其他特征相比更加明显、特别。另一方面又有意识的把人物性格中相对的地方同时展现出来,从而塑造人物立体化,具备矛盾性的艺术形象。

《雷雨》中的周朴园就拥有这样的一个矛盾性特征,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时,一方面突出他的专横无情,另一方面又有意识的展现他的孤独与寂寞。曹禺在创造这个人物时,给予他的背景是一个出生在封建世家,但又留过学的这样一个背景,从外表上看显然是一个使家族兴旺发达的成功人士,受社会上一般人的尊敬,是一个非常“有体面”的人物。但透过表面看本质,他却又是一个靠非正义之财发家的虚伪之人。为了有利可图,就存心让承包的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两百名小工;为弹压工人运动,他就叫警员开枪打死了几十名工人。[2]从这些方面来看,可以看出他就是这样一个集自私、冷酷、虚伪于一身的人。而且在作品中,曹禺一方面重点描写他对妻子的专制无情、对工人的压榨、对自己孩子的那种不可挑战的威信,另一方面又刻画他对侍萍的思念与柔情,从不许移动侍萍喜爱的旧家具,记得侍萍不开窗的习惯,记得侍萍的生日等等,这些事情他做得是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当然,他为自己打造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这样一个面具,来显示自己的“高尚”。周朴园看待侍萍的先后立场,最深刻揭露了他内在伪善的一面。周朴园记得侍萍因为生孩子时受了风寒总爱关窗,因此到了现在即使是在夏天,房间的窗户还是不许下人打开。他家里的家具仍是侍萍喜好的旧家具。他穿衣服也总爱穿旧的等等这些似乎都在证明他对侍萍长达三十多年的想念,但是当他知道他所怀念的人,正完好无损的站在他面前时,他却突然严厉的质问对方:“你来干什么?”这样前后判若两人的态度,着实令人震惊[3],不过细细想来,我们也不难发现作者这样塑造人物的用意,周朴园出生封建世家,骨子里有难以磨灭的阶级性,而阶级性质是渗透在具体个性中的,只有通过具体的个性才能展示内在阶级本质,而个性又总是复杂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周朴园之前对待侍萍如此柔情是他在确定侍萍已经死的前提下,不会危及到他的个人利益,但当侍萍活生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意识到这将要危及他的名誉、地位,他骨子里的阶级本质立刻充斥他全身,他把之前对待侍萍的那种感情一脚踢开。“你来干什么?”这样一句台词可以看出他的内心语言“你来是想要敲诈我吗?”这与之前的思念形成大大反差,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物性格复杂性、矛盾性描写,才把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充满立体感。也让我们不能不服气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高超功底。

人物鲜明性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双胞胎也有着区别于他人独特之处,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所以作者在创造人物时总是能找出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个人特点,并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文化教养、阶层身世等等而变得光鲜,构成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从而产生猛烈的艺术魅力。作品里的繁漪就是曹禺笔下最具有独特个性的一个典范人物,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她有着“雷雨”式的性格,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敢于挣脱禁锢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这样的个性可谓是区别于其他旧式女性最独特的一点。因为受过一些新式教育,所以在她十七八岁的时候爱上了死了妻子的周朴园,当时已经30多岁的周朴园已经在事业上很有成就,是她长辈的年级,然而年轻而幼稚的繁漪其实是在并不了解周朴园的情况下就被周朴园身上的魅力所吸引,于是她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嫁给了周朴园,弃绝了所有的亲人和朋友,在作品第四幕中,她告诉周萍“我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有一个可信的人”[1,12]可以看出她的结局大部分是由她年轻时任性造成的,繁漪嫁给周朴园没多久,就发现周朴园早已就不会爱人,她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但她又只是一个旧式女人,既然已经生了周冲,她显然预备在这死寂的周府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但周朴园的长子周萍从乡下回来对她表示了爱慕后,她那长期被压抑的爱火便被点燃了,使她感受到了生命的复活,并不顾一切地将自己的生命、名誉等全都交给了周萍,像一团火一样地扑向那个所谓的爱情自由,但随着周萍在周公馆生活时间的推移,他慢慢感觉到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了不起的男人,他开始从年轻人对社会的反抗慢慢变得和社会妥协,慢慢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是父亲那样的男人而不是和父亲对抗的人,于是对父亲有了归顺之心,再回首他开始发觉他与繁漪之间这种乱伦的关系是令他羞耻的,于是渐渐对繁漪疏远,并移情与四凤,企图与四凤一起出走。周繁漪得知一切后,像笼中的困兽,开始了她为了争取爱情的决死的挣扎。她一再警告周萍“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4~6]并为达到拖住周萍的目的而不择手段:唆使自己的儿子周冲追求四凤以阻止周萍与四凤结合;召来了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故意关住鲁四凤的窗子让鲁侍萍和鲁大海发现周萍和鲁四凤的关系。对周朴园的淫威,她一再反抗。她公然轻蔑的讽刺周朴园“你忘了你是怎样一个人啦!”甚至当众宣布自己和周萍的私情,控诉周朴园18年来对他的精神折磨,揭穿周公馆的罪恶,从而引起各种矛盾的爆发,导致了周、鲁两家的悲剧。对于繁漪,曹禺有着不可抑止的偏爱,把她描绘成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人:“爱起你来像一团火,那么热烈,恨起你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你烧毁”曹禺塑造的这个鲜明、强烈的独特性格,具有独特的揭露专制统治社会的典型意义。[7]

人物发展性

人物性格要是一直处于停滞、静止的状态,就会使人物整体变得枯燥乏味,所以成功的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都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不断发展的,它是处于动态状态而非静止状态的。在《雷雨》中周朴园和繁漪身上,我们可以明显发觉他们的动态发展,周朴园对待侍萍的态度,从先前的深情缱绻到后来的翻脸不认人,就可以明显看出周朴园人物性格运动发展的轨迹。其次就是繁漪,她对待周萍的态度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激化中,在第一幕,繁漪表面上和周萍没有接触,其实她一直在侧面打听,可以从她与四凤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其次在与儿子周冲的对话里了解到周萍现在对她这样态度的原因,这令繁漪开始紧张.于是慢慢展开了她的部署,到第二幕里,繁漪的行动和语言带有明显的攻击性,“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紧,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8,9]到第三幕,她对周萍的复仇付之于行动当中,她看见四凤与周萍拥抱在一起,满是伤心,把四凤房的窗户慢慢地由外面关上,完全激化了整部戏剧的冲突,到第四幕,繁漪还是想拼命抓住周萍这根最后的稻草,然而却什么也抓不住,绝望的繁漪陷入了将近疯癫的状态,她最终决定破釜沉舟揭穿老底,毁了这周公馆,毁了她身边的一切。此时戏剧到达了最高潮。人物的性格有了这样的发展变化:由爱发展成恨,由倔强发展成疯狂,不仅真实丰满,曲折有致,也更加令人信服而富有生命力。

四 人物语言艺术

我们都知道《雷雨》是一部优秀的话剧作品,那何为话剧?话剧就是说话的戏剧。雷雨剧中人物性格的创作主要依赖于人物的语言。而作者曹禺拥有超高的语言功底,这就使得作品中的人物活灵活现。从这部作品中我们是如何看出作者曹禺高超的语言艺术。

语言性格化

俗话说“话如其人”,一个人的语言总是能反映他的性格特点,忧郁的人说不出开朗的话,活泼的人说不出沮丧的话,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个性,他们说出的话也当然具有他们的特点。作者对仆人鲁贵语言的刻画,生动形象的把他身上那种无耻、自私、市侩、卑劣、唯利是图,眼里只有钱的小人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鲁贵自己成天吃喝嫖赌,却依然向自己的女儿四凤一个劲的要钱,死缠烂磨不成,对四凤说出:“你以为我真装糊涂,不知道你同这混账大少爷做的事么?”“哦,可是半夜送你回家的那位是谁?坐着汽车,醉醺醺,只对你说胡话的那位是谁?”[1]这些话,指出四凤与大少爷之间的情爱瓜葛,来威胁四凤。让我们清楚的看见了他丑恶、自私的嘴脸。另外剧作中心人物周朴园作为封建家族里面的大家长,他的语言风格总是肯定、短促,而且带有命令的口吻。就像周萍所说“他的话,向来是不能改的,他的意见就是法律。”[1]尤其是在喝药这场戏中,他逼迫繁漪“喝了它,不要任性”[1]见繁漪不喝,又命令她的儿子周冲“说,请母亲喝”[1]随后又强迫周萍“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跪下”“叫你跪下”[1]这样短促的语言、命令般的口气,表面上看是对繁漪的关心,那实质呢?就是他那专制,不允许妻儿对他有一点的反抗性格。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与侍萍再次相遇时,他充满疑惑的问:“你——你贵姓?”[1]当鲁妈戳破周朴园的谎言,说那女子不是小姐,他慌张的问“你姓什么?”[1]当侍萍说这个人还活着。他惊愕地问“什么?”[1]当得知那个小孩也活着时,他再也坐不住站起来问“你是谁?”最后侍萍说出只有他们俩知道的衬衣梅花缘由时,他开始意识到站在他面前的人可能就是侍萍,“你,你,你是——”将他惊愕、害怕、似信非信的心理活动刻画出来,到之后“你来干什么?”让我们感觉到了那个曾经如此思念侍萍的人突然变得伪善起来。这些语言的刻画,让我看到了周朴园专制、独断、无情、虚伪的这样一个性格。

语言口语化

当我们阅读完《雷雨》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大多语言都是通俗易懂,简练生动,富有口语化的特点。作品语言的口语化并不是现实生活中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而应该是生活日常口语的精华,正所谓戏剧语言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作品中,曹禺总能用极其平常简洁的日常语言,将人物鲜明的性格和丰富的情感全都表现出来。作品人物语言很少看见长篇大论,大多是一些简洁之词,正因为这样朴素、口语化,所以念起来才顺口,听起来才顺耳。并且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都是按照人物情感和戏剧冲突自然而然的发出来的。人物情绪越是激动,他的台词就越简洁、犀利。例如,第一幕,繁漪和四凤的一段对话,“他现在还没起来吗?”“谁?”“您说的是大少爷?”[1]表面上看似女主人向奴婢打听大少爷的消息,对话平淡简短,实则背后隐藏着的是一场主婢之间激烈的心理战,二人明知对方是情敌,但彼此却以为对方不知道自己早已明白真相,于是在一问一答中显露她们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段话初次一看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但细细品来,却令读者耐人寻味。另外曹禺还擅长用一两个字或短短的一句话就把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刻画出来。就好比第二幕中,周萍打鲁大海周朴园阻止的那场戏,如果是平常人写这段戏,肯定会有大量语言对话描写,但我们看见的只有“打他。”“你,你!”“不要打人!”这八个字,所以说曹禺会成功不是偶然,他是拥有超高语言技巧的艺术家。这八个字可谓是日常语言的精华。周萍作为家中长子,自然是不把鲁大海放在眼里的,但鲁大海当中揭穿父亲老底,作为孝子的他如何不出手打人?鲁大海说的“你,你!”包含了对周萍、对周朴园,甚至对整个周家公馆的恼怒与抗议。而周朴园说“不要打人!”并不是在阻止两个儿子不要打架,而是他身上那种封建阶级性认为打架这件事不应该发生在他自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里。同时,另一方面也怕惹怒侍萍戳穿他更多的老底。就光光看这平淡的四个字,就包含了周朴园内心的复杂程度。像这样富有人物情感而又口语化的语言,在剧本中数不胜数。

语言诗意化

戏剧语言的诗意化是指人物语言要言近旨远,耐人寻味。在《雷雨》中可体现在以下这几方面:

  1. 具有诗一样的结构模式。《雷雨》中不少人物台词韵律鲜明,朗朗上口,具有诗样的音乐美。[10]就比如周冲向四凤诉说的一段赋予天真幻想的台词,如果分行写在纸上就如一首充满魅力的诗一样,“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忘了我自己”这段语言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热烈感情而又孩子气的青年所遐想的世界,而且具有鲜明的诗的节奏,句式有序而活泼,节奏鲜明而轻柔,连用四个“忘了”表示周冲从现实进入遐想境界的循序渐进性,呈现了诗一样的语言结构模式。

第二,富于诗意的象征。在《雷雨》中,繁漪警告周萍:“小心,现在风暴就要起来了!”这句话一方面暗示她是一个被“逼得太狠”因而“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女人,另一方面也暗示周家公馆和她自己本人即将走向悲剧的道路。[11]

结论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里程碑,深刻地表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设置了激烈的戏剧冲突,富有特色的戏剧语言,筑起了严谨的戏剧构造,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它的艺术魅力令众多人陶醉,虽然本文只从雷雨意象、人物语言、人物塑造这几方面体现作品艺术魅力,但其中还是有众多值得我们分析研究的地方。总之,它为中国话剧史的前进助了一把大力气!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95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