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德育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

 2024-01-04 10:01

论文总字数:8640字

摘 要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模式存在内容枯燥乏味、学科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德育实效性低等弊端。生活德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全新德育模式,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优化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多方面信息交流互动,形成德育网络。

关键词:生活德育;思想品德;课程改革

Moral Life and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curriculum reform

CHEN Jin-yu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Traditional middle school moral curriculum models exist boring content, high discipline goals, away from Students’ real life and low moral drawbacks of effectiveness. Moral life is a new moral mod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at is, to update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persist people-orient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create a good moral atmosphere. To optimize teaching link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cerned about the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insights .To interactive multifaceted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form moral network.

Key Words: moral life, moral, curriculum reform

德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一直有着重要地位,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这门课。一提到思想品德这门课,很多人认为就是“政治”课。原因在于它过度的纯政治化理论教学,纯粹的将国家政治理论灌输给学生,最后导致“教学目标被过分拔高,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陈旧刻板,忽视对学生真实生活的关注”[1]。纯政治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滑坡,出现了多种社会问题,德育的实效性大大降低。针对传统德育模式的这些不足,人们提出了“生活德育”理论,并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开创了我国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模式。

  1. 生活德育理论分析

“生活德育是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的德育”[2], “是对知性德育的全面超越”[3],是对“德育政治化”“德育知识化”的“解构”[4]。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德育理念,对于改善德育现状、提升教师的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一)生活德育的内涵

“生活德育,指重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德育”[5]。通俗的说就是道德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善于选取生活中的事例作为道德资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道德教育安置在生活的平台上,关注学生日常的道德实践。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理念凝练以生活为出发点

生活德育主张用生活案例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实现一种贴近生活的教育,强调一切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在生活的实践中去学习、去感受,去领略道德的内涵以及做人的道理,达到德育的目的。

2.目标设置以生活为落脚点

传统的德育目标要求被过分的拔高,有点过于“高大上”了,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而生活德育的目标重点不在德育上,而落脚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主要让学生和教师去关注生活,最后从生活中获得品德上的提高。它要求建立与初中生心理年龄相适应的,并且能够被学生广泛接受的目标,从而使这些目标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交往。

3.内容设计以生活为关注点

与传统的德育相比,生活德育的内容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大道理,它通过选取日常生活中那些典型的、有趣的、充满道德意义的真实事例,最主要的是选取学生们所关注的,感兴趣的事情,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这些事去感受道理的存在与力量,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生活德育的特点

1.教育的生活化

人是社会的人,他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去表现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展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德育的目的也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所以它必须要关注人的生活。生活德育的目的就是要让老师学生的眼光集中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去,去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2.教育的生本化

传统的德育带有我国部分封建色彩,如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三纲五常等,它通过这些外部的力量去约束人、压抑人、管制人,它没有从个体的需要出发,不尊重人性发展,导致了人性的麻木。而生活德育,主张以人为本,这里就是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从日常生活的实践出发,让学生汲取道德的力量,它把学生当成德育的主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用一种人性化的方式去爱护我们的学生。不再是打骂出人才,而是通过一种道德教化,说服教育。

3.教育的实践化

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不能只靠外部知识的灌输,而要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辨别是非,主动的去建构属于自己的世界观。生活德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以致用。比如在家庭中,一杯热茶、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句真心的问候、一件小礼物都会让父母感到开心,学会与父母交流沟通,会让家庭更加的和睦。生活德育告别了传统的德育教条理论灌输,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修养。

4.教育的无痕化

生活德育是一种无痕性的教育,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滋润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道德品行方面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需要每天死板、刻意的去告诉学生这件事做了会有什么大成就,你必须要去做好,那样学生只会当成任务去完成,而没有从中真正受到启发。生活德育主张通过一种实践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去养成一种生活上的习惯,提高素质。比如上课记笔记,不需要告诉他们记笔记会怎么怎么样,说些大道理,只需要告诉他,记在那,记什么,学生每天重复这样的事情,慢慢的,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个习惯。

  1. 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外专家对于生活德育这一理论有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但是一定时期内,这一理论并没有广泛普及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中去。我通过走访我所实习学校的思想品德课老教师与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

很多的政治老师年龄都比较大了,由于年代的限制,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是专科毕业,虽然有很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的思想中依然存在一些传统的知识观念,在教学中往往会用这些旧观念去解释新知识,这就会导致对教学内容、理念方式方法的理解不足,向学生讲解时也是不够细致。甚至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们已经不能够解释了,只是草草了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负责任的。不光是政治老师,其他一些学科的老师观念也很陈旧,他们认为政治课就是政治老师的事情,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其实任何一名老师的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侧重政治说教,脱离学生思想实际

思想品德课在初高中学校普遍被称为“政治”课,因为这门课总是教学生一些空洞的政治理论,总是为国家政治进行宣传。在学生们的眼中,政治老师就是一个年纪很大的老者,捧着书告诉他们我国现在是什么国家,施行什么政策,我们要爱国家爱人民。这种课会让学生们觉得很无聊,都不太愿意听。这也说明了我们传统的政治教科书内容的死板与教条,总是以国家的政治理论来教导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身心的发展,脱离了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思想实际。

(三)教学方法重讲授记忆,轻体验理解与感悟

通过询问发现,老师们对于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讲授和记忆,他们觉得政治课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呢?每天上课就是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出知识点,然后朗读,课后背诵,第二次课上默写,如此重复。偶尔会穿插一些事例、情境。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一直都未能脱离教师传授、学生记忆的框架。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痛苦的,他们觉得单调、枯燥,他们只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根本就没有多少的理解在里面,又怎么能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呢?

(四)注重学生成绩提高,轻视学生道德品行教育

应试教育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为了考而学这一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学校、社会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评价,往往都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判定。在我走访的老师中,他们都清楚的知道,学生考试的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决定性指标。而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由于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就更不受到重视。思想品德课上对于学生道德情操上的教育往往只是一笔带过,更多的就是让学生背、默写考点知识,学生德行上的教育并没有充分的实施。此外,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更是秉持“成绩好就是什么都好”的观念,只注重孩子智力上的开发,而忽略了他们道德品行问题。现在社会上诸多的同学投毒、杀人案件,都是过分关注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造成的。

  1.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对生活德育理念的呼吁

通过上面我们对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缺点的分析,我们知道传统的思想品德已经不利于我国人才的发展,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所以对这门课程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生活德育理念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自2003年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思想品德这门课也在经历逐步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在适时的调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生活德育理念开始渗透到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

(一)生活德育理论的指导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经历了10年的风雨,总结这10年来的经验,我们发现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理念上的革新,这次改革所贯穿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生活德育”,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生活德育这一理论的指导。

首先,在课程性质上。该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7]。以生活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就与生活德育的内涵相一致。

其次,在课程基本理念上。该课程标准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8]

再次,在课程目标上。新课程标准一改以往的课程目标,不再以政治理论为单一的目标,而是设计一个三维目标:首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其次是能力目标,最后是知识目标,这一举措摆脱了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与生活德育中以人为本的观念相一致,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中,处处透露出生活德育的理念,思想品德不再是用国家社会的大道理去约束学生,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与个性的发展。

(二)生活德育理论在新课改中的具体实践

首先,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实践了生活德育的理念。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多政治理论,生涩难懂,枯燥无味,学生不易理解,而且每一课都有统一的课时规定,缺乏灵活性。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做出了重大的改变,新教材将心理健康、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国情教育四者融为一体,相互渗透,穿插在典型的生活案例中,以主题的形式相结合,避免生拉硬扯。教材在框架上主要以单元-课-框的形式,这样层次比较清晰,便于教师的教学。每一单元的前言部分都是用美妙的文字、通俗易懂的道理或者故事来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而在教材内容上,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比较新颖的生活案例,配以有趣的插图,教师的手中还有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相辅助,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生活化、生动化,引起学生的兴趣,打到德育的目的。

其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了生活德育理念。在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选择上,都是选取一些学生关注的话题,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和一些典型的人物,开发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领悟人生的道理。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有一颗《跨越代沟》,在这一课的选材上,我们就让学生自己说出与父母的矛盾分歧,引出代沟的含义,进而让他们说出自己是如何处理与父母的矛盾的,教会他们与父母平等的沟通,进而推广到人际交往的原则,帮助他们更好的与人沟通。

再次,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了生活德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一言堂,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讨论,这就体现了生活德育理论的实践性的特点。要知道学生的兴趣往往是因为问题引发的,所以在教学上首先要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比如现在很火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很多女生盲目的崇拜都教授,而且是以金钱的形式。在初中学生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学生,那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创设一个案例关于如何对追星的问题,通过选取一些身边追星的正反面的案例,提出如何正确对待明星,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且还可以就“星星”热的购物浪潮,发散到消费观问题上。其次,生活德育主张以人为本,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出把学生作为课堂组织的出发点和核心,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一些分组讨论的形式,充分了解学生观点。

  1. 生活德育在思想品德课改中施行的策略

在生活德育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年,这次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为了更好的将生活德育运用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中,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生活德育的特点之一就是以人为本,新课改也要求把学生作为主体,所以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定位。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放下“师道尊严”的老师架子,关注学生的生活,课堂上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能力。时代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那么我们教师的知识体系、能力也要与时俱进,要通过一些教育培训,去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接触一些国内外的教育新理论。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课后总结,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主要是从作业和考试去总结,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改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

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是最长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营造处处皆德育的良好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具体而言,一方面,我们可以就时下的道德热点开展以下主题活动,比如:出板报、演讲比赛、召开班会、歌舞晚会等等;在教室或者学校的布告栏,发布一些典型的道德事迹,以此来激励学生,创造出一种浓郁的德育氛围。另一方面,就是要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关系,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注重与学生生活与学业上的沟通。课堂上,就学习方面多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关注生生交流,关注生成性教学资源;课后,多关注学生的生活,这不仅仅是政治老师的事情,各科老师都应该参与其中,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主动倾听学生的话语,便于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三)优化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

道德理念的认知与接受离不开学生的内心体验,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比如,在教师上课的环节中,我们知道有一个新课导入的环节,导入的方式也是方法多样的。可以复习前面一节课的知识点、讲个小故事、播放一段音乐、做个小游戏等等,选择不同的方式导入,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跨越代沟》这一课,我们用3个文字片段,讲述身边一位同龄人的烦恼:与母亲在交友、学习、购物这三方面所产生的观点差异和分歧。然后问学生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引入“代沟”这一词,告诉他们代沟不可怕,代沟是可以跨越的,引出课题“跨越代沟”。通过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片段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要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角色扮演法。我们可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入学生喜欢并且能够调动课堂气氛的一些活动环节,比如角色的扮演,至于扮演的内容就和所学的主题密切联系,选择生活中的案例。比如在《有话好好说》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自己的父母平时与自己说话是的语气、动作,也可以就课文中的一个故事片段让一位学生扮演母亲,一位扮演儿子,就行对话。这样一方面可以 调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养成一种换位思考的习惯。让他们从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会发现我们在与父母沟通时所存在的问题,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这样就对学生进行了一个价值的引导,推及到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要做到有话好好说。

(四)多方面信息交流互动,形成德育网络

学生的生活场所不仅有学校,还有家庭和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影响的不仅有老师,还有父母、同学和他人。因此,需要多方面沟通,形成以学生生活场所为线索的信息交流网络。首先是教师与学生。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多进行讨论,不仅仅是了解他们学习上的想法,更要通过学生的话语了解学生的价值观,从而进行更好的价值引导。其次是学生与父母。父母要摆脱传统的只关注成绩,不关注品德的陈旧观念。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谈心,不仅仅是问成绩,更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给他们平等的话语权,教会他们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再次是学校与家长。学校可以不定期举行几次家长会,主要意图就是让父母对孩子在校的近况做个了解;还可以邀请部分家长来学校听课,了解孩子的上课情况,也了解老师的教学情况,对教学工作给出一些建议;老师还可以展开“千师访万家”的家访活动,了解孩子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双方进行一个信息的交流,提出一些建议,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

结 语

传统的德育已经离开人们的生活太遥远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那种作为“高大上”的刻板理论如果不改变,那么就会像杜威所说的那样:“离开现实的社会环境以建立社会有益的和经用的习惯,不折不扣地是用通过水外的动作教儿童游泳”[9]。生活德育理论是实践性的,是植根于现实社会环境的,生活德育如果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教育理论,不应用与实践的话,那么它就是没有生命力的理论,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恰好作为这一实践,让生活德育理论得以发挥。国内外的专家对生活德育有着多方面的研究,生活德育理论可能还有更多方面的运用,本文对德育理论的分析也只是部分方面的,也还不够透彻,我主要将它与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联系在一起,阐明生活德育理论的对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作出了理论上的指导,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将生活德育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并具体通过初中教材进行分析。至于生活德育的其它方面,比如,不同年龄段学生生活德育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对生活德育进行量化操作,等等,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研究、思考。只有不断深入研究,才能让思想政治这门课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1]潘友梅.生活德育理论视域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10).[2][3]高德胜.生活德育简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 [4]黄书光.生活世界中的当代德育反思[J].理论探索,2006,(2).[5]孙月琴.初中学校生活德育实施策略研究——以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为例[D].苏州大学,2009.[6][7][8]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2011.

[9]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03.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64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