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1-18 12:01

论文总字数:15701字

目 录

摘 要····················································Ⅰ

Abstract·················································Ⅱ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目的和意义···························································1

2 文献综述································································2

2.1 国外文献·····························································2

2.2 国内文献·····························································2

3 高校体育毕业生的就业现状··········································3

4 高校体育毕业生就业苦难的原因·····································5

4.1 文化基础薄弱,专业特长不突出·········································5

4.2 自身认识不足,就业期望值高···········································6

4.3 岗位与学生比例失调,用人单位门槛高···································6

4.4 社会公众对体育类毕业生有负面印象·····································6

4.5 社会承袭“陋习”,招聘有失公正········································6

5 对策与建议·····························································7

5.1 政府角度·····························································7

5.1.1 政府加快体育产业发展···········································7

5.1.2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7

5.2 高校角度·····························································7

5.2.1 高校以市场需求为标准进行学生培养·······························7

5.2.2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8

5.3 学生角度·····························································8

5.3.1 制定学习计划充实自我···········································8

5.3.2 转变就业观念,全方位准备应聘···································8

6 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2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自2015年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发展至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和明显,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已经国家政治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搞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我国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安定和建设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对江苏省体育类毕业生的研究也同样对江苏省的体育产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体育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样也反映着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2 目的和意义

近几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虽然满足了众多学生的大学梦想,但是同样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大部分的高校对于社会的人才需求方面缺乏相应的了解,当大学生就业时能够提供的就业信息不够全面和完善,在进行了符合市场需求教学改革之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条件又有了新的变化,学校培养放向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脱节,由于学校教学的落后,导致了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下降。尤其是体育类大学毕业生因为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发展受限,社会各界对于体育生的印象较差,导致大学毕业的体育类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解决高等院校体育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后,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而父母们都把自己的希望和曾经的梦想寄予在子女身上,不管是家庭经济条件不足还是孩子自身问题,都希望子女可以进入大学读书,产生了“求学热”的现象,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不仅公立高校众多,民办类高校也纷纷建立。但是各类高校培养出的体育类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仍然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这也使家长们产生了对于孩子是否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疑问。对于农村家庭更为常见的是上学没有用的观念,尤其在当今社会上,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不如早点步入社会工作赚钱。在这种环境下,就业问题尤为突出,不仅是作为高等教育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做好体育类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不仅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计划,同时也是科教兴国的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体育生同样是高水平的人才资源,只有把这些人才资源变成现实的劳动力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实现教育强国,这就意味着就业率的重要性,只有让大学毕业生在合适的发展岗位上,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而研究江苏省体育类高校毕业生对江苏省的体育事业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于江苏省的高校对培养体育类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参考。

曾经的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教育都是以教育类行业的培养方向为主,目前仍然没什么较大的改变,大部分的体育类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都是从事相关的体育教育类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市场上对于体育教师的需求已经趋向于饱和,又因为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影响,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减少,所以社会对于体育老师的需求数量不断地下降,但是目前江苏省的体育类大学生依然是以体育教育为主要培养方向,高校的教育改革始终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严重的滞后性,所以我们以江苏省的体育类本科生就业问题研究为例,这对于我国的体育类本科生的就业问题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

就业教育最早是在美国被提出的,具体是作为社会上的一种特殊的服务工作,随后被不断扩展为一门课题。在20世纪初,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弗兰克教授率先成立了波士顿职业指导局,首当其冲开拓了职业辅导领域。在1950年,国外的学者将就业问题的研究方面集中到了如何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上,同时也对如何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著名学者李·哈维(Lee Harvey)提出:应该把就业能力的提高和培养看作一个过程,也要把提高就业能力看成是现今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业能力的提高要不断的发展,这个过程是在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上去培养的。而皮特尔和曼兹主要研究的是在高校教育中如何将就业能力和教学过程相结合,以此来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一些学者也同样提出来了类似的观点,怎么样把就业能力和具体的学科相结合起来,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相关的建议。在国外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发展比较早,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经验也十分丰富,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大部分都开设了相关就业教育的较为专业的培训和服务机构,国外的就业教育相关服务方面较为全面,就业培训的内容也很详细,同时,就业培训的设施也较为全面,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都优于国内人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可以提供全面并且有效的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做好了充分的服务工作。

2.2 国内文献

而与国外相比之下,我国的就业指导教育开始比较晚,在早期的就业市场上,大学生的需求量远远高于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所谓的就业指导其实只是名存实亡,伴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招生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体育类大学生自身文化底子薄弱,就业竞争力较弱,其就业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我国的就业教育和培训才不断开始发展但我国的就业理论仍然不够完善,就业教育和指导的内容不够全面,还需要大量的去借鉴和参考国外的就业服务模式。

苏敏提出了就业不仅仅是政府或高校的事,大学生自身的综合就业能力才是关键,政府应当扮演的是宏观调控者,而高校则是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加强个人的专业能力和道德修养,尤其是高校的体育类大学生,以此来努力争取就业岗位,在竞争激励的社会中博得一席之地。谷晶将中国与日本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其中的不同之处提出了中国应该学习和借鉴日本大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与相关的机构沟通,引导大学生们去主动地学习相关就业指导教育,为大学生就业做好服务工作,让体育类大学生能够得到很好的就业辅导与教育。杨怀祥提到了美国的就业指导是以学生为本,而且就业指导服务的团队人员专业性强,就业教育的科学化是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的。刘炳赫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就业管理体系的特点并且分析了和中国就业指导的不同,得出了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五个主要因素,分别是高校、社会、用人单位、政府、学生,进一步分析了这五个主要因素,同时提出要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去开创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教育的道路。程琪通过研究提出了大学生就业服务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从政府、高校、社会三个方面来进行建设,这样才能做到三者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更好就业,构建我国特有的就业服务体系,同时政府要对大学生就业相关方面进行宏观的调控,出台相关的对就业教育具有促进作用的政策,帮助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沟通,同时构建就业服务的信息化平台,让就业信息更加畅通,以此来确保大学生能够就业,切实解决现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胡长伟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大学生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能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时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同时要不断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将思想政治和就业教育相结合,不断改进就业指导和教育的方式与方法,重视师资建设。黄海林提出,只有根据市场对于人才类型的要求,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要,根据体育类学生个人的特点和专长,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各类高校的体育类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统计,不断的更新教育的水平和调整教育方向,优化课程学习的方向,加强体育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做好明确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更新就业市场信息,建立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提升综合能力等方面来进行就业服务的建设。周占军通过对高等师范类的体育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现状进行调查,提出了对于体育类本科大学生而言,专业选择和专业的课程构建十分重要,要跟上人才市场更新的速度,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同时要明确对于体育类学生的教学方向,以此为目标和方向对专业的设置进行提高和重组,整合课程的结构,优化课程学习的体系,培养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综合性人才。赵小坤提到现今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已经被大学生们普遍认可,就业突破了专业性问题,不再需要考虑专业是否对口,个人专业能力等问题,而是要更具实际的情况来协调学生、政府、学校三者间的关系,以此来保障体育类大学生就业。尹红从体育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方面分析了武汉某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想法,具体表现在对工资待遇方面的期望和要求,武汉体育学院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环境是依托身边的亲戚朋友等人际资源,同时大学生对未来岗位的工作环境以及发展空间等方面都较为关注。梁强对就业问题方面从经济学理论入手,阐述了教育与就业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对就业起着促进作用,对于我国的教育问题而言,并非是教育达到饱和过剩,而是相对于现今市场需求过剩,如果从全局来看我国拥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而教育的学生数量仍然过少,另一方面,提出了如何解决就业矛盾。张燕天在文中提到,对于去西部地区工作,很大部分的学生都较为抵触,宁愿不找工作,也不愿意去西部就业,然后对西部地区的就业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关西部发展的策略,以促进体育类大学生就业向西部地区发展,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是对西部体育事业发展的促进。刘永霞认为大学扩大招生并不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扩招是有利于解决就业困难的,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章静霞通过调查提出来了在当今就业难的现实条件下,政府要发挥其调控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计划,从法律、政治等方面对社会就业情况进行改善,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由于近些年来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众多的国学者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方面、现今企业及用人单位就业体制、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还有些是以国内某一省份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相关的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根据实际的情况解决问题。而这些研究中不乏关于体育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问题,可见体育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已经被社会所关注,切实解决体育类大学生就业问题,才能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战略性规划,引导体育类人才建设体育兴新市场。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70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