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探究

 2022-01-18 12:01

论文总字数:10785字

目 录

一 绪论 4

二 城市弱势群体概述 5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 5

(二)弱势群体的划分 5

(三)弱势群体的成因 6

(四)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 6

三 城市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7

(一)法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7

(二)社会救助理念较为落后 8

(三)援助救济程度水平有限 8

(四)综合性保障机制不完善 8

四 完善城市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9

(一)加强社保法律体系建设 9

(二)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9

(三)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9

(四)健全政府支持系统 9

(五)完善再就业制度 10

五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2

城市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探究

陈润雪

,China

Abstract: As a marginalized group, urban vulnerable groups need to be widely concer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t will expla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dicament of the urban vulnerable groups,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ir weakness.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it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urban vulnerable groups, aiming at the actual situation faced by the vulnerable groups. Systematically protect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urban vulnerable groups.

Key words: Urban vulnerable groups; vulnerability;research on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弱势群体”是最初用于分析特定的社会或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经济和社会结构不一致的社会学问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其内涵也在 不断扩大。城市弱势群体出于自身生理原因,如老年人,残疾人或自身能力不足者,失业,缺乏就业竞争力等在社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生存困境现象。

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势必会导致城市弱势群体内涵的变化。如何进一步完善城市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要素。我们要重视城市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积极完善权益保护体系,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谐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弱势群体”逐渐成为国际通行的词汇,引起了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不同的学者,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研究角度不同,会导致城市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也各不相同。目前,国内外学者还尚未对城市弱势群体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体系认识。据研究显示,在国外学术界,弱势群体被可分为:“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和“劣势群体”(Social Disadvantaged Groups)。

在欧美国家,弱势群体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和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分配不均、社会结构不协调的概念。欧美学者对弱势群体的界定主要以其身体缺陷及其参与市场竞争和社会可行性为依据。他们还被称为“社会脆弱群体”或“社会劣势群体”。根据美国社会工作专家罗斯曼的说法,缺乏生存技能从而对外界产生依赖性的人群是弱势群体。他们包括年老的人,身体或精神残疾的人,父母失格或丧亲的孩子。[1]弱势群体主要是指长期处于系统性和结构性不利状况的边缘群体。从国际社会学和社会工作领域达成的基本共识来看,所谓的社会弱势群体是指因身体障碍无法获取经济利益,从而缺乏政治参与和社会竞争力,一直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人群。

在国内学术界,学者们一般将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主要由个体的生物性因素导致的,如老、弱、病、残等;后者则是由个人能力不足引起的,包括社会结构不稳定和社会制度不健全。据陈建华在《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探析》中说道,弱势群体是指那些收入过低,同时不具备创造财富能力和聚财能力;缺乏就业竞争力和基本生活能力的人群。[2]关信平也在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一书中指出,城市弱势群体是指城市人口在经济收入,政治权利和社会生活机会方面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群。[3]

在经济学的意义上,弱势群体指的是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人。其中包括无人照顾的孤寡人群,残疾人和其他缺乏工作能力和无生活经济来源的人;遭受自然灾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人群;无固定职业或失业,生活水平低于基本标准者;再或者是那些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生活水平低于标准生活水平的人群。

(三)研究思路

本文以城市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城市弱势群体进行界定,然后说明他们当前所处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同时,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城市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为保护城市弱势群体的权益找到了理论基础。此外,针对城市弱势群体实际存在的问题,倡导建立系统的权益保护体系来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并就保护弱势群体权益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 城市弱势群体概述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

弱势群体是指缺乏创造财富能力和聚财能力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基本丧失或完全丧失生存能力的群体。在中国,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都各有见解,以下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表述。

弱势群体,也被称为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底层群体,是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的通用词汇。这是一个分析当代社会经济利益不均衡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以及社会结构不稳定的概念。[4]关于弱势群体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弱势群体进行了界定。

在欧美国家,学者普遍认为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生理障碍和缺乏经济,政治参与度、就业竞争力弱从而导致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阶层。主要包括儿童,老人,残疾人,失业人员和贫困者。

在中国,陈成文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界定了社会弱势群体。“一个经济利益贫困,生活质量低下,社会资源分配度低、生活质量差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特殊社会群体”。[5]张敏杰在《中国弱势群体研究》中指出,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不利因素,很难像正常人那样解决社会问题带来的压力,让其处于困境状态,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或阶层;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这个群体是社会救助的对象,也是社会福利的对象。”[6]在这方面,知名经济学家董辅礽也多次指出“弱势群体是那些被排斥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之外的人,无法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人。”[7]纵观从政治和法律角度可发现,弱势群体属于缺乏政治权力,市场竞争力不足,从而导致他们处于不利地位或需要运用法律法规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群体。

(二)弱势群体的划分

只要我们提到“弱势群体”,人们往往会想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这些由于生理原因,长期被迫处于社会弱势阶层的人群需要特别的保护和照顾。学者们称这一群人为生理上处于弱势的群体,即生理性弱势群体。

此外,还有一些群体由于社会原因而处于劣势,例如缺乏社会竞争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他们在社会竞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如失业人员,贫困人口,农民工,下岗职工等。这些人也应该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弱势群体范围,即也称为社会性弱势群体。[8]

(三)弱势群体的成因

城市弱势群体的产生和积累是一个缓慢形成的过程。弱势群体的实际利益很难得到制度和法律的保障,相应的社会援助也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资源损耗,这样下去他们不仅难以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还可能会在此过程中没有接受到来自社会的援助,甚至还会被社会变革所引起的经济动荡所波及。以下是几种比较常见的,会导致城市弱势群体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

1.自身生理缺陷。这类缺乏基本的生存、生活、生产能力的特殊人群,多半不具备独自生活能力,甚至还有一些是无法享受来自家庭的照顾,如残障病人、孤寡老人及儿童等。

2.经济能力低下。收入水平太低,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半依靠或完全依靠社会救济来维持生存的人,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工和低收入家庭等。

3.权力实现途径缺乏。如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口这类承担社会义务但通常无法享有平等权利的人,在现存制度下很难享受到同工同酬待遇,基本的公共服务和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都还有待解决。

4.发展机会获取受限。教育资源和技能培训济源分配不均,导致他们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机会获取受限的因素包括主要教育,性别,户口和地域因素等。

5.社会资源占有匮乏。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弱势阶层获得的社会资源极其有限,难以实现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等多方面内容均有涉及。

其中因为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等与人力资源相关因素所造成弱势群体的脆弱性,但造成更多弱势群体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更多是由于政策、法律等问题引起的。后者这种因素所造成的弱势群体,多半会将责任归咎于社会,这可能会影响到弱势群体的心态和行为,使本来就脆弱的神经受到更大刺激,积累反社会的负面情绪 ,继而将社会作为报复心理的发泄对象。

(四)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较低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方面的贫困性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说,弱势群体的经济收入低于正常消费群体,导致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充其量也只能维持基本生存、生计,消费结构中的大部分或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食物,即恩格尔系数高达80%-100%,入不敷出。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他们使用价格低廉的商品、穿破旧衣服,他们没有丰富精神世界的文化和娱乐消费需求,也更谈不上什么享受生活,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与他们无太大关系,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他们而言是甚是遥远。这些在经济上出现的低收入情况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会使得弱势群体在其他方面也处于弱势。

2.社会地位差,政治影响力薄弱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78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