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嵌入视角下雾霾治理机制研究

 2022-01-18 12:01

论文总字数:17559字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文献综述 2

1.2.1雾霾治理 2

1.2.2社会资本及其测量 3

1.2.3简要评述 4

1.3本文内容及方法 4

2、 研究设计 5

2.1理论回顾 5

2.2问卷设计 5

2.3研究假设 6

2.3.1政府社会资本与雾霾治理绩效 6

2.3.2民间社会资本与雾霾治理绩效 6

2.3.3治理行为与雾霾治理绩效 7

2.3.4社会资本和治理行为 7

3. 研究结果 8

3.1量表信度及效度检验 8

3.2回归分析 9

3.3数据分析及解释 10

4、结论与建议 13

4.1主要结论 13

4.2管理启示 13

4.3政策建议 14

4.4不足和展望 15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附录 17

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雾霾,最近几年来大众谈论最多的词汇。雾霾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近几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享用着经济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承受着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探讨雾霾及其治理机制,为雾霾的治理提供一些想法,同时以社会资本网络视角嵌入雾霾的治理研究中。从另一个方面看待雾霾及其治理方法。

雾霾,分为雾和霾两种气候现象,并且雾和霾具有不同的定义。雾通常发生在秋冬季节,它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组成。雾能降低空气透明度,影响人的视线。雾时常能引发交通延迟、堵塞甚至严重的交通事故。霾,是一种由固体颗粒形成的污染,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其中颗粒物质多为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局规定,能见度小于10公里时,将这种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称为霾。

雾霾由多方面问题产生,以下列举几种最为常见的致因。1.煤炭燃烧 工业化的一大发展离不开煤炭的利用,煤炭现多用于取暖发电,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废气。伦敦就曾在十九世纪工业大发展时大量利用煤炭,而产生烟雾。伦敦当时还被人称作雾都。2.交通排放 机动车燃烧燃料所产生的尾气是雾霾的成因之一。而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机动车保有量非常大,所以空气污染格外严重,造成的雾霾也常常发生。3.建筑施工扬尘 包括房屋的建造拆除等,大量工业建筑材料的利用形成粉尘。

雾霾的危害极其严重,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个区域内每年出现雾霾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超过世卫组织推荐标准值的2-4倍。我国受到雾霾影响的面积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4,影响的人口大约为6亿人[[1]]。雾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有研究表明,雾霾会造成呼吸、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严重的更能引发肺癌。此外,雾霾还能造成经济损失,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危害到集体和个人利益,损害经济的发展。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广州、上海、西安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分别为2349、1715、2980、726人,总共7770人,占各地当年死亡总人数的1.9%、2.2%、1.6%、1.5%,经济损失为18.6、13.6、23.7、5.8亿元,共计61.7亿元[[2]]。

1.1.2研究意义

鉴于以上雾霾的危害性,雾霾治理研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就目前我国雾霾治理来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1.治理模式的落后。现在我国雾霾治理模式主要是上级部门制定目标与任务,下级负责执行,雾霾治理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并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治理模式。以奥运会和北京车辆限行来说,这些措施都是短期性的,并非是治理雾霾的长久措施。2.治理对象单一。由于雾霾成因的复杂,现在对于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控制薄弱。主要治理大型工业为主,缺乏对其他新型污染的治理。3.法律规范的缺乏。我国现行法律对于雾霾治理并不是很健全,这就导致了治理的随意性和不可持续性,这也让实际治理效果大打折扣。4.区域协调不足。不同地区间的雾霾治理存在差异,一是由于各地环境经济的差异性,二是因为各地区之间的监管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差异。所以雾霾治理缺少协同合作[[3]]。本文就这些雾霾治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社会资本理论嵌入雾霾治理的想法。通过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希望可以为雾霾治理提供一些思路。

1.2文献综述

1.2.1雾霾治理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方向。仅靠政府治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出现的环境问题了,多主体的参与,包括公众个人、环保爱好者组成的民间环保组织、专业环保人士组成的可以解决某种程度上环保问题的团体等等,才能促进雾霾的进一步治理。

巴克里(Bulkeley)与摩尔(Mol)认为公众的参与可以提高环境决策制定的效率,因为公众是问题产生和解决的根源所在,有利于实现责任性、透明性,从而达到民主合理性。

皮尔(Jacqueline Peel)对大量非政府环保组织进行了研究,对非政府环保组织的解决环境问题能力进行评估,认为非政府组织NGO应该参与到政府间的决策之中,带给公众一些参与国际决策的声音。

关于国外学者对雾霾治理的研究集中在引入公众,做到政府和民间这两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这也体现了社会资本理论。

目前我国学术界在关于雾霾治理的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理论设想和实践假设,一些理论认为治理雾霾需要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

任保平从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了雾霾出现的原因,他认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综合治理的实现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等措施对雾霾治理有着积极的影响[[4]]。

许军涛、吴惠之(2015)在《城市雾霾危机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一文中提出三个治理层面,一是政府治理层面,指出政府需要摆脱以往的治理方法,地方政府要放弃单纯追求GDP的发展方式,要更加重视环境治理。二是市场治理层面,追求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三是社会治理层面,做到各方面协调治理,增加多元主体雾霾治理。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间要明确各自的责任[[5]]。

王旭光(2013)提出雾霾治理的“四大”方法,主要是强调各个方面的协调治理,信息化对雾霾治理的促进,社会资本各个环节对于雾霾的治理能力以及新的变革,包括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公众价值观的树立等[[6]]。

张强(2015)认为雾霾治理需要依靠协同治理,要建立雾霾的监测以及预警机制,保证雾霾治理的联合性,要建立并落实雾霾问责和监督机制[[7]]。

韩志明,刘璎(2015)提出了公民参与雾霾治理的必要性,文章在肯定政府治理雾霾的同时认为公民是雾霾治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我国目前公民参与治理雾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公民意识上的懈怠,环境信息公开度不高以及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的缺乏[[8]]。

刘海英,张秀秀(2015)指出雾霾治理需要构建一个雾霾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出发,认为我国暂时还没有成熟的雾霾治理绩效体系。结合国外成熟的环境治理绩效体系,我国目前无法有针对性的发现雾霾问题[[9]].

由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于雾霾治理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雾霾治理的途径:1.政府对于雾霾治理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包括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还有政府对于雾霾问题的监管。2.社会公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雾霾治理关系到每一个人,所以公众的参与度决定了雾霾治理的成效。3.非政府组织对与雾霾治理也有很大的影响。4.协调合作成为雾霾治理的新方式。5.雾霾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亟需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对雾霾治理进行监管。

1.2.2社会资本及其测量

社会资本也被称为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通常被认为是个人在组织结构中,使用自己特殊地位而获取收益的能力。一般指个人的亲戚、朋友、同学等关系,一个人能从这些关系中获得的收益越高,同样的意味着他所获得社会资本也越高。随着近些年来学术界的持续关注研究,社会资本被看成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思路。社会资本理论是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趋向综合的反映,亦是方法论向关系论转变的体现。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第一个将社会资本用现代意义阐述的人。1979年,他在著作中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思想。社会资本包括“社会联系、社会荣誉和社会尊敬的资本”。布迪厄在他社会资本理论解释中,既存在资源性和社会关系网络性,还有生产性。

1988年,科尔曼在《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发表了一篇《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创造中的作用》(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这篇文章对社会资本的解释只是初步阶段,科尔曼之后在《社会理论基础》(the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中对社会资本这个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解释。他提出了社会行动者理论“行动者为自身的利益,交换或者单方面转让对资源的控制,形成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10]]”这些关系就包括权威、信任和作为建立规范的关于权力分配的共识。

科尔曼指出“对社会资本的定义需要根据社会资本的功能[[11]]”并给出了社会资本的五种形式:第一种是义务和期望,第二种是存在于社会关系内部的信息网络,第三种是规范和惩罚,第四种是权威关系,第五种是多功能组织和社会组织。

1973年,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提出“弱关系”概念并在1985年研究“嵌入性”概念和问题[[12]]他认为经济生活不是独立的,社会网络嵌入其中,得到科尔曼的认可。

林南(Lin Nan)根据格兰诺维特的研究,提出社会资本需要嵌入社会网络之中才能获取资源。

普特南(Putnam)通过在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得出社会资本的地区差异性[[13]],后又提出社会资本的特征基于社会组织,比如信任、规范和相对应的网络。在其他著作中,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推动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14]]。

由于社会资本研究的特殊性,社会资本也有不止一种常见的分类。对于一个事物的分类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根据选择分类的角度不同,我们可以将社会资本分为常见的几类。第一种是将社会资本分为微观和宏观层面。布朗对社会资本的结构和层次进行了研究[[15]]。他将社会资本分为要素、结构和环境,总结来说即是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分析层面。第二种是狭义的、过渡的和扩展的社会资本。这个分类与布朗的研究有些相似,但是奥斯特罗姆的理论体现出了人对社会资本的认识顺序[[16]]。第三种是外部和内部社会资本的分类。杨俊、张玉利(2008)认为组织内部社会资本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可以形成集体凝聚力推动目标的实现[[17]]。组织外部社会资本则是把组织当作整体,将组织社会资本放入更大的外部网络之中。第四种是将社会资本分为集体和个体。第五种是将社会资本分为认知性、关系性和结构性[[18]]。

以上五种社会资本分类较为常见,但依然有其他分类。诺曼·厄普霍夫(Uphoff)将社会资本分为结构型和认知型;安尼鲁德·克里希纳(Krishna)将社会资本分为制度资本和关系资本;科利尔(Collier)将社会资本分为政府社会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19]]。

1.2.3简要评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755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