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毛作品中沙漠意象的深层含义——以《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为例

 2022-01-20 12:01

论文总字数:12043字

目 录

摘 要 ······················································ 2

ABSTRACT ·······················································3

引 言 ······················································4

1前世的乡愁,灵魂的居所············································4

1.1“沙漠之星”去往沙漠的原因 ········································4

1.2寻找安家之所 ···················································5

2文化的隔离,内心的孤独············································5

2.1环境的陌生······················································6

2.2文化的差异······················································6

2.3外向孤独者······················································7

3自由的追逐,情感的释放············································7

3.1浪漫想象的自由 ··················································7

3.2背离中国的传统教育················································8

3.3追寻生命的“橄榄树”···············································8

结 语 ···························································9

参 考 文 献·······················································10

致谢······························································11

浅析三毛作品中沙漠意象的深层含义

——以《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为例

孙令双

语言文化学院,210094

摘 要:作为20世纪80年代名声大噪的一位台湾女性作家,三毛以自己独特的经历赋予其作品独特的艺术品位。她坚持自己的人生信条,屡屡不断地打破世人自以为是的成见,在丰富精彩的旅途中践行自己的生存理念,在沙漠孤烟中坚持精神的自由,在想象与现实中抒写人生的辉煌。论文主要通过描写三毛的作品中关于沙漠壮丽广阔的自然风景、狭隘简陋的生存环境和单纯独特的人文环境,来表现三毛流浪沙漠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皈依。并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去往沙漠的原因、文化隔离带来的内心的孤独、努力追求思想上的自由,来递进说明三毛游记作品中关于沙漠意象的深层理解,从而更深刻的认识三毛游记散文写作的出发点和思想内涵。

关键词:三毛作品; 沙漠意象; 内心孤独; 追求自由

Discussion on the deep meaning of the desert image

in Sanmao's works

——A case study of 《The story of the Sahara》 and 《The Weeping Camel》

Lingshuang Sun

Department of Chines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210094

ABSTRACT

Abstract: As a Taiwan female writer who was famous in 1980s, San Mao gave her unique artistic taste with her unique experience. She insisted on his life credo, repeatedly constantly break the prejudice in the world thinks, in the rich and wonderful journey to practice their own survival philosophy, in the desert solitary smoke adhere to the spirit of freedom, in imagination and reality and describe the life of brilliant. Thesis mainly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San Mao's works about magnificent vast desert landscape, narrow crude survival environment and uniqu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pure to represent three hairs stray desert life scenes and emotional conversion, and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including to the cause of the desert, cultural isolation of inner loneliness, striving for freedom of thought, to progressive description about desert image in the works of San Mao travels deep understanding, thu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San Mao travels prose writing.

Key words: San Mao's works ;desert image ;Inner loneliness ;Pursuit of freedom

20世纪80年代台湾文学以厚重而快速的势头在大陆掀起了一大股热浪,当时两岸受政治影响,关系复杂,台湾和大陆就像多年不见的亲人一样,一旦接上思想文化上的联系,便是情感的爆发。所以当时台湾文学刚一登陆,就向大陆吹来了清新温和的风,无论是三毛奇异的游记散文,还是其他台湾作家的诗歌、小说,都受到大陆读者的热捧。在隔膜主题、孤独主题、失落主题、寻找主题等穿梭于八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时,最能满足读者猎奇心理、最具有丰富自由意味的作品就应该是三毛创作的作品了。这个身着长袍从漫漫黄沙中走出的奇女子,于1976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集《撒哈拉的沙漠》,出版后赢得读者的青睐,后来陆续又出版了《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散文集和其他作品集。三毛的作品既然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再加上文本本身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那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之前不少学者有对三毛本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流变、艺术特色、作品风格等的研究,比如介绍她人生经历的书,有翟晓斐的《三毛传》(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重点评述三毛爱情童话的书,有朱云乔的《撒哈拉,梦中的橄榄树》(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还有其他一些关于三毛和别的作家相关的比较研究。

近些年来,虽然三毛的作品不像之前那样的被追捧,但处于巅峰状态后的余温还在,还是有很多三毛的忠实粉丝一直坚持着三毛作品中带给人的正能量,我们不但从自传式作品中看到三毛的传奇一生,而且从她的字里行间看到了对自己信仰的坚持:与人为善,怀揣梦想,追随本心,尝试一切。那么本文通过对其具体作品中的沙漠意象进行解构,分析三毛的撒哈拉之梦与其对沙漠寄托的个人情感,为以后研究三毛的创作和情感提供另一条可行性道路。

1前世的乡愁,灵魂的居所

因为缘分,所以来到沙漠。在沙漠中寻找安家之所,而沙漠作为理想中温暖的家便是其第一层含义。

1.1“沙漠之星”去往沙漠的起因

对于三毛两部作品集中沙漠意象深层含义的分析,她去沙漠的动因也是一个必须要了解的方面。一件事的发生总不会是没有原因的,只有知道了事情发生的起因、背景,才能更透彻地理解三毛作品中的沙漠意象。

一次偶然的机会,三毛无意间在美国出版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翻阅到一幅大漠风情图,那是一幅开启三毛探险之心的撒哈拉沙漠的图,仿佛这个沙漠和她有某种精神上的共鸣。三毛曾经说过:“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③对于这片陌生的土地,三毛义无反顾地投入它的怀抱。可以说沙漠是她直觉上的灵魂居所,然而一个作家的直觉往往是她创作最好的灵感,比如对于很多景物上的描写,一般都会加上作家个人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一种不加修饰的发自内心的自我抒发,是直观的,是真实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直觉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想象更是在情感上加深了三毛对沙漠的向往。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结婚记》中描写她和荷西一起从小镇上回家的情景:“漫漫的黄沙,无边而庞大的天空下,只有我们两个渺小的身影在走着,四周寂寥得很,沙漠,在这个时候真是美丽极了”。漫天的黄沙、无边的天空,都是直接的景色描写,而感受自己的渺小、四周的寂寥,却是带有自发的情感描写。一对走在黄沙中的情侣,两颗心因为四周的宽阔、安静而更加的靠近,并且因为同往家的方向,所以更加紧密。

沙漠对于三毛是一种情感的特殊寄托,这种寄托远远重于对荷西的爱情。她在去沙漠之前让荷西自己在航海理想与陪她去沙漠之间做选择,并且尊重荷西自己的决定。可能是之前三毛在大学时所受到的爱情创伤,她曾经也让自己的初恋——梁光明,在和他结婚与去西班牙留学之间选择,但是梁光明选择让三毛出去留学,所以有了前车之鉴,三毛决定先问问荷西的想法。然而荷西比起爱自己,更爱三毛,所以在三毛打算放弃,独自一人旅行的时候,他给了三毛一个惊喜,一封来自撒哈拉沙漠的信。于是开启了两人一段奇妙的征程。

1.2寻找安家之所

三毛年少时在台湾有一段困难的境遇,老师因怀疑她作弊,当众体罚侮辱她,这给她造成了难以恢复的创伤。后来在家人和恩师顾福生的帮助下才走出心理阴影,在经历过诸多感伤、抉择和漂泊后,三毛毅然决然找一个能够安定下来的地方,无论条件怎么样都无所谓,毕竟人生要有多种多样的经历才算得上有意义。那么沙漠在这个时间阶段闯入她的视野,进入她的大脑,于是理所当然成为安家的首选地理位置。

沙漠对于三毛来说是一个大家,而在沙漠里的那个小房子就是属于她与荷西的小家了。虽然远离父母,但女人的一生不能总是依赖着父母的,所以在遥远的第二故乡——沙漠中,三毛选择在这里扎根,用自己特立独行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试图改善自己和沙漠中可怜人的生活水准和身体状况。这个小家对于三毛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她安身立命的安全居所,在小家里有她和荷西的沙漠独有的、象征爱情的礼物——骆驼头骨,还有父母从台湾寄来的祝福,所以三毛用十二分的精力去装扮这个简陋的小家,形成沙漠中的独树一帜的室内装潢风格,并且得到荷西的单身同事们和外国记者的赞扬。这就好像和在文明社会的生活一样,一对夫妻为自己的婚后生活打拼,周末和周围的朋友聚一聚,最大的不同就是平时的娱乐活动很是奇妙,可以去沙漠里探险。这样的生活是甜美的,也是值得回味的。所以三毛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家,一个充满着人情味的环境,一个值得珍藏的生活回忆。

但是后来在这片充满苦难的沙漠上,因为殖民主义与民族独立之间的战争,迫使他们离开了钟爱的沙漠,“沙是一样的沙,天是一样的天,龙卷风是一样的龙卷风”(三毛《撒哈拉的沙漠》),心已经追随着爱情流浪,流浪到天涯海角,只是不幸的是,不能够再拥有当初平淡而温暖的幸福了。其实战争爆发的刚开始,三毛还是不愿意抛弃自己温暖的小家的,她一直活在自己营造的温暖里,尽管这里黄沙遍地,但却是她心灵皈依的港口,她无法容忍自己的背弃,也不忍心抛弃撒哈拉,让撒哈拉独自承受这片土地上苦难。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043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