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毛作品的艺术魅力

 2024-02-05 08:02

论文总字数:9878字

摘 要

:年少的自闭叛逆,后来浪迹天涯的传奇,最后在大红大紫的正当时选择自杀,三毛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出乎常人的意料。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她不同的多变的性格,这也促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本文将从三毛作品的内容、语言、情感三个方面,阐述三毛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三毛;人生经历;艺术特色

Abstract: The young autistic treason later rove all over the world legend finally in the positive selection Dutch act was in the lime light, San Mao has done everything that seems beyond the common people by surprise.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created her various and changeable character, which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her unique artistic style. I will from three aspects of San Mao"s works the emotional content of language, the artistic charm of elaborate works of San Mao.

Key words: San Mao; life experienc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高中宿舍的一位三毛迷经常给我分享三毛经典语录还有三毛和荷西的浪漫爱情故事,那是我初次接触三毛作品,我也深深地着迷于三毛笔下丰富多彩的故事。在大学终于有机会看了很多三毛的作品,对其作品的了解不再拘泥于一个句子,一个小故事,我也有了自己一些小小的见解。记得著名作家贾平凹曾在《哭三毛》中这样留恋地写道:“三毛是死了,不死的是她的书,是她的魅力。”[1] 我想我就是被三毛作品魅力所感染的人之一。

三毛所独有的艺术风格,使她在百花齐放的文坛,一枝独秀。三毛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但是三毛作品的魅力却永远的留在我们心中。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家感悟生活的心田流露。”[2]三毛只写自己的经历,写不了别人的故事。三毛把自己的作品称为“自传”,所以三毛的作品可以说是她的生活写照。三毛的生命旅程尽管短暂但却是丰富多彩的。她独特的生活经历,成就了她作品中不一样的故事和情感。三毛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平静满足地看屠夫杀牲畜,五岁时开始看红楼梦。上学时因为不能忍受学校的残酷时常想自杀,初二那年,数学老师将她眼睛用墨水画上圈圈,且让她在学校游行,这一过分的行为使三毛开始了七年孤独自闭的生活。后来在父母和顾福生的引导下,三毛逐渐有了自信,走出了阴霾,后遇到贵人白先勇,处女作《惑》得以发表。后来三毛因为爱情几经波折,最后只身前往异国他乡,遇到此生挚爱——荷西,同时也激发了创作灵感,开始为人们奉献一部部佳作。所以三毛传奇般的人生丰富了她的写作内容,真实的经历使她的语言平易通俗、智慧幽默,细腻敏感的内心使其作品的情感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一 新奇的内容

1.对真实生活的苦苦坚守

三毛的作品给读者呈现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在生活态度上,三毛与一般人是有很大不同的。她不像我们一直想抛弃人生的苦难,追求人生的幸福,三毛似乎是一个演员,对于人生的酸甜苦辣,每一样都不想放弃,不想逃避,她觉得每一样味道都有它的特色与意义。她曾在作品中也这样感叹:“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一遭啊。”[3]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使她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她的作品内容更真实、新奇。

三毛在生活中似乎一直恪守着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简单,幸福,幸福,简单。刚去撒哈拉,荷西每天去工作挣钱养家。三毛便很有闲情逸致地在家布置自己的小屋。她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废物再利用,用自己的智慧把小小的屋子布置得很有情调,令很多贵妇都很向往。所以三毛似乎很在意生活的质量和精神的满足。荷西工作遇到困难时,她也不消沉,不抱怨,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去帮助荷西。她真的做到了快乐来时就好好享受,痛苦来时就好好承受,不放过生活的任何一种姿态。

三毛写作的初衷是为了记录生活,讨好父母。三毛的作品没有纯文学作家严肃的使命感,她的创作更接近生活更接近真实更接近心灵。她愿意写生活中的小事,写细碎的生活,写各国的风俗人情,即使写国家大事也把时间缩小到个人身上来体现。

读三毛的《雨季不再来》,我们了解了一个少女成长中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引人反思。在这部作品中,三毛叙述了和小伙伴难忘的友情,和男同学青涩的爱情,还有父母、恩师给予的难忘的恩情,还有孩子对自己未来近乎痴迷的向往和对品行不端的老师的批判之情等。文中的三毛是敏感、纯洁、善良、美好的,她还没有被社会所沾染。所以当她面对生活中的灰暗时还没有练就自己的承受能力,所以社会的许多不美好促使三毛情感的丰富与敏感。

小时候的三毛一直在姐姐的光辉下成长,造成了三毛有点自卑的性格。而且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她,不能接受学校死板残酷的应试教育。由于自己的弱小和慈善母亲的一再相劝,三毛才一直努力坚持,但严厉甚至有些变态的老师还有繁重的作业和升学的压力让三毛难以坚持完成学业,一度想到了自杀。这一时期作品虽然还显得青涩,但作品中一针见血的真,实实在在的痛,让读者深深地理解了一个少女的内心世界。似乎让我们恍然大悟,一个小孩子的内心世界可以如此丰富、细腻,在社会的残害下也可以如此不光明。三毛的作品敢于无拘无束地书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三毛在小学五年级对人生的追求是做一个女人,六年级时结婚已经成为自己的梦想。读来觉得作品中的年少的三毛有着摸不着头脑的天真可爱。但三毛作品的真实与痛苦主要体现在她对当时现实世界的不满与批判。在《胆小鬼》中,记叙年少偷钱的这一丑事的;在《吹兵》中,记叙了老师以复杂眼光看待我与“吹兵”纯洁友谊;在《蝴蝶的颜色》中批判当时的教育方式对少年天性的压抑,以致年纪轻轻的“我”写道“但愿自己死去”,再加上“我”想到活到可以穿丝袜的二十岁太遥远了,所以她在作品中这样悲伤绝望的写道 “我猜我活不到穿丝袜的年纪就要死了”。太沉重的年少岁月,穿丝袜年纪的辛酸向往,让读者产生很深的同情之心,从而理解认同那份挣脱桎梏向往自由的心理。

2. 别具一格的沙漠景色

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们能够了解我们所不知道的向往的外面的世界。《撒哈拉的故事》丰富了我们的认知,满足了我们十万个为什么的疑问。

作品为什么会那么受欢迎,首先是因为三毛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沙漠景色。世界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美学角度讲,遗憾是一种美,不对称是一种美,缺陷也是一种美,三毛以她那颗纯真的心包容了沙漠中的一切。”[4]三毛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不一样的沙漠景色。先来看看三毛笔下的沙漠,真是美得让人着迷。

“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似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在这种时候的沙地,总使我想起一个巨大的沉睡的女人的胴体,好似还带着轻微的呼吸在起伏着,那么安详,沉静而深厚的美丽真是令人近乎疼痛地感动着。”[3]作品中有很多这样对沙漠进行简单描述的句子,让我们对沙漠的起伏绵长的沙丘,高大的仙人掌,炙热的太阳等都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沙漠在我们的想象中是危险的可怕的枯燥的没有生命气息的。但是沙漠中的三毛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安详静美温柔的沙漠还有可怕多变的沙漠。很少有人真正见过沙漠,所以关于沙漠的景色是什么样的似乎三毛更有发言权。三毛读者恍然大悟,好像沙漠不完全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的。三毛作品的好多内容,对于读者来说是新鲜的,这足以成就她别具一格的魅力。

没有人的地方即使风景再美三毛也是不愿意去观赏的,所以说三毛更喜欢各种带着人情味的风景。三毛对异域风情的执着追求使其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撒哈拉的故事》最吸引人的是三毛所写的关于撒哈拉人的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作者借由最细小的事情,展现最原始最本真的快乐。两种思维、文明的碰撞,能给读者带来探险的快感还有意想不到的幽默,让读者不禁感叹在另一个国度还存在这样可爱的人。三毛以一种幽默可爱的笔调写她身边的撒哈拉人,可见三毛对他们是理解的宽容的爱护的。三毛笔下的撒哈拉人是原生态的没有被文明洗礼的,但是三毛能发现他们野蛮背后的纯真,落后背后的朴实。这样独特的视角让我们为这群可爱的人着迷。在《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用小黄瓜炒冬菇给荷西的老板做最好吃的冬菇肉片。在《芳邻》中, 三毛的一个近邻医院男助手因为受到文明的洗礼,便拒绝和家人一起用手吃饭,所以每到吃饭的时都让儿子去敲三毛家的门借刀叉。三毛实在觉得麻烦,就送给他们一副新的,后来小男孩还是来借,三毛问为什么不用新的,小男孩说,妈妈说那套刀叉是新的,要收起来。三毛听到这样荒谬无厘头的解释,真是又可气又好笑。这样三毛整天在沙漠里和这样一群人打交道,他们思维的差别使这样一个个小故事总会让人会心一笑。

3.与众不同的爱情故事

当然了《撒哈拉的故事》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三毛和荷西的传奇爱情故事。三毛开创了一种不同的爱情形态。那时候的爱情故事基本都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情意绵绵,生死相依的。三毛笔下的爱情是融入柴米油盐的爱情,他们的爱情体现在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中。所以三毛的作品,被称为“不写爱情的作品”。三毛的爱情作品为什么会传为佳话,我认为一是,她开创了这一新的爱情故事的形式;二是,三毛的爱情故事是真实的。正如桐华在一个采访中所说:“任何一个故事,想打动人心都要以情动人,爱情故事更是这样,写真实的感受,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不要凭空想象。”[5]真实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三毛也是突然被人们通知去结婚的,然后三毛让她偶遇的荷西的同事通知荷西明天结婚。他们俩的怪异行为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一情节让人印象深刻。结婚当天,荷西送给三毛一个完整的骆驼头盖骨当作结婚礼物,这或许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但三毛却夸赞连连地说,真豪华,真豪华。似乎只有三毛能看出它的豪华,我们能够想象三毛眉开眼笑开心的样子。三毛在结婚的帽子上随便地别一把香菜,荷西都会夸赞,很好,田园风味,这么简单反而好看。我想什么是神仙眷侣,或许就是三毛与荷西这样的,两个人总是能够天然的契合。他们的婚礼在急急忙忙中举行,却让我们明白,在爱情中一切形式的东西都不重要,两颗真诚相爱的心才是最重要的。荷西有一次深陷泥塘,三毛和歹徒进行搏斗,最后用超乎平常的力量与智慧救出了奄奄一息的荷西。他们的爱情没有“山无棱,哪敢与君绝”的宣言,却在用彼此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爱的力量超越想象的,相濡以沫的坚守更是可贵。

二 独具特色的语言

三毛作品的语言是最具三毛特色的,构成这种特色的重要因素,是语言的幽默、风趣,比喻的新颖、别致。幽默是一种智慧,三毛的作品就不乏幽默的段子。三毛笔下的幽默随心所欲,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读者很乐意接受。

1.随心所欲般的幽默

“所谓幽默是指既能使人发笑,有比较含蓄深沉的语言。这在三毛的作品中,犹如繁的花苑绽放着朵朵奇葩。”[6]

三毛和荷西都是孩子般有趣的人,他们的对话就很有幽默感。下面首先来看看一段有名的对话。“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我说:‘看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随后荷西的反应是正常而自然的,那就是“这是一个要嫁给有钱人的女人”。荷西爱着三毛,他鼓足勇气问:“如果你要嫁给的人是我会怎么办?”三毛答:“只要吃饱就行。”荷西立即追问:“你吃得多吗?”“不多不多,而且为了我们,我可以少吃一点。”[3]这一小段对话成了三毛与荷西爱情的经典桥段,被许多读者所传送。一般的爱情故事,当三毛说道“吃饱就行”时,作为爱着三毛的男主角荷西应该是感激涕零的。但三毛的幽默就在这里,常能给人意外的惊喜。神来之笔是荷西后面的追问“你吃的多吗?”这一简单的追问使故事给人一波三折的喜悦感,也使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没有落入卿卿我我,缠缠绵绵的俗套中,而是成为一段被人传送的爱情神话。

当然了他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细碎的有趣的对话。三毛掌握荷西不懂东方文化的特性,总是喜欢运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唬弄荷西。三毛对荷西吹牛说,粉是春天里的雨,荷西不懂粉是怎么来的但他知道三毛老是糊弄他,只能以一句“你以为我傻啊”来坚定自己不要再被骗的决心。读到这一片段相信忍俊不禁是大家共同的反映。

大沙漠中可爱的人事,更是增加了三毛作品的幽默气息。三毛拒绝将邻居的骆驼遗骸放进冰箱,邻居却用“你拒绝了我的骄傲”来回答三毛。三毛给沙漠女子拍照却被认为要收了他们的灵魂。难怪三毛可以在沙漠中也活得快乐。

2.不落俗套的比喻

三毛和常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她敏感的神经能见人所未见,所以她作品中比喻手法的运用都很新奇,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赵红曾这样总结三毛比喻,“三毛语言另一特色是比喻的千姿百态,喻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生动、新鲜、别致、不落俗套。”[6]在《沙漠观浴记》 有这样一个比喻,我读的时候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比之下,我好似一根长在大胖乳牛身边的细狗尾巴草,黯然失色。”[3]将肥胖的撒哈拉女人比作大胖乳牛很平常,可能也不会觉得有多胖,但她们身边的三毛如异军突起,这种强烈的对比使撒哈拉女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乳牛”。这一对“大乳牛”和“狗尾巴草”的比喻与对比,互相映衬,用在这种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夸张、形象又恰当。这样的比喻使读者一目了然,有喜悦感和满足感,能感觉到作者的可爱与俏皮。《天梯》中,三毛为了传达自己紧张的心情,说“考试卷子上一片外国蚂蚁”[2]。我们小的时候也会说书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像是一片蚂蚁,但三毛很厉害的是在“蚂蚁”前面加了个“外国”就起到了化平凡为神奇的作用,平凡的比喻也能突出自己的个性,不仅不俗气,反而精彩。

3.传统手法的精妙运用

当然,三毛作品中的语言特色是丰富多彩的,绝不仅仅只有上述所分析的两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古典诗句的巧妙化用、

三毛读书很多,在中国古典文艺方面很有造诣,当然了在她的写作中会自然地化用一些古典语句表达自己,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三毛善用、活用唐诗宋词,并能够使节奏与情调、气氛、内容相配合与协调使语言具有节奏美。

简单地说,她的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它的名字就是出自孟浩然的《春晓》中的“花落知多少”,作者只是在前面加了“梦里”顿时增加了淡淡缠绵的悲伤气息,这与三毛在文中表达的对逝去的荷西的思念之情是非常吻合的。荷西看着三毛做的紫菜包的饭卷,以为紫菜是蓝印纸,不敢吃,直到被三毛刺激才“夹一个,面部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表情,咬了半天吞下去。”[3]三毛用“壮士”“悲壮”来形容荷西不甘被取笑决心冒险一试的样子,虽然有些夸张,但能让读者清晰地感觉到荷西对东方文化的陌生。这样的写法总会让读者会心一笑的。

(2)诗歌意象的借用

中国古典文化中最有特色的是中国的诗歌,诗歌中最具个性的就是诗歌意象。中国诗歌艺术中的意象在三毛笔下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在《梦里花落知道少》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我很不明白为什么特别是现在,在窗帘已经垂下,而门已紧紧闩好的深夜,会想再去记述一个已经逝去的梦。也问过自己,此刻海潮回响,树枝拍窗,大风凄厉刮过天空,远处野狗嗥月,屋内钟声滴答。”[3]这是在荷西离开后,三毛在无法入眠的深夜写下的文字。这段文字没有一个关于悲痛的词语,但“大风凄厉,野狗嗥月,钟声滴答”这几个词语对环境的渲染让环境蒙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我们都知道自然风景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所以赋予自然风景的感情色彩都是人们自己的心里感受。三毛喜欢的大海上刮过一阵大风,三毛感受到的只有凄惨、凌厉。远处还有野狗在嚎叫,更增加了环境的空旷寂寥之感,表现了荷西逝去后三毛在漫漫长夜难以排遣的空虚与寂寞。此处三毛采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创作手法,明明饱含情感却不奔放抒情,而是景含蓄地抒情,更显感情之珍重。从“大风凄厉,野狗嗥月”我们能够体会到外面的世界是躁动的、喧嚣的,但此时的三毛却能够清楚地听到“钟声滴答”,我们可以感受到此时的三毛是有心事的,她没有被外界干扰,她一如既往的沉静在自己悲伤的世界中。这三个简单的意象,给我们呈现了一副哀伤的画。我们从中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安静的夜,大家都入眠了,似乎只有三毛在泪流满面孤单麻木地思念她的荷西。

(3)富于哲理性的语言

三毛的语言还有一个特征便是富于哲理性。三毛是学过哲学的,她的作品中的某些语句很有哲学意蕴。比如在《随想》中曾说:“岁月极美在于她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景色,不因失去而悲伤,自由而行,随心而动,适应变化,便发现变化中的美好,乐享其中。”[3]三毛用诗一般的语言,用四季的变化举例子告诉我们要努力去适应生活中的变化,不悲不喜,用顺其自然的心态去好好享受生活。这体现了一个女人的智慧与旷达,让读者再这样美丽的语句中体会人生的道理。

三 丰富复杂的情感

三毛是矛盾的,这来自于她极致的敏感。她一个人的时候,可能看到一草一木都会伤感,所以她向往群体。但是当在群体中时,她又会和志不同道不同的人格格不入,同时害怕自己的出现给大家带来麻烦。所以这种细腻敏感的的心理特征会让她常常处于矛盾的状态中。

1、克制舒缓的情感流露

三毛的作品几乎都是记叙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所以很多感情的起伏变化都包含在叙事中,是含蓄的、克制的。年少求学时受到的伤害使三毛非常敏感,但长大后的三毛却善用这种敏感,让人感动。三毛的敏感能看透别人隐藏的困难与情绪,她的善良与聪慧使她很愿意用委婉的方法去帮助别人。所以她的敏感与善良是用来使别人更好地生活,是一种体贴与温柔,而不是一般人的敏感仅仅是指向自己,所以那种敏感是小气的,是不能与三毛的敏感相提并论的。

正因为敏感的特质,三毛能看到生活在底层或社会边缘的小人物,透过他们卑微、渺小的外形,去关注他们灵魂深处被人们忽略的精神需求,并为他们的悲伤而悲伤,想尽方法去帮助他们。但她是人不是神,她能感受到别人隐藏的悲苦,但并不能拯救所有悲苦,所以三毛注定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痛苦。

三毛关心每一颗受伤害的心灵,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充满人道主义的关怀。她关心一切、爱惜一切,这也造就了三毛作品的悲剧性魅力——悲与爱的结合。

悲剧性魅力主要指悲剧的精魂。悲剧的精魂就是面临灾难与厄运时表现出的那种不向命运屈服,敢于同邪恶势力抗斗的人性精神与生命活力。

三毛在这些小故事中,一句简单的议论,抒情,总让我们为作者坚定地态度,美好的心灵所感动。“三毛作品中的抒情,凝聚着‘我’对事物和事件的深思,体现着作家思想感情的深度和浓度。”[7]我认为这是一个作家的最大的价值,就是引导社会走向真、善、美。这也是三毛作品动人的地方。

在《娃娃新娘》中,当大家把掠夺稚嫩的女孩的贞操作为结婚喜庆的标志时,三毛却不能忍受这种伤害,在文中愤怒地写道“我对婚礼这样的结束觉得失望而可笑,我站起来没有向任何人告别就大步走出去。”[3]这是一个弱小的个体对于这种根深蒂固的陋习仅能做的最大的也是最无奈的反抗。她不能容忍这种丑恶的存在。在《爱的寻求》中,沙伦那样木讷的人在生活中可能被大家忽略,没有人会去关心,更没有人会想到这么平静如水的的人也会有波涛汹涌的情感需求。所以三毛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拯救他,对最后没能拯救这只扑火的飞蛾,似乎这一结果也在三毛的意料之中,对此三毛很是伤心却无能为力。这种带有种宿命感的无奈,会让人想到生命竟如此卑微。三毛这个阶段的作品更多的是记叙一些事情,给读者娓娓道来一个个小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有赞扬,有批判等等。所以这个阶段的抒情是比较少的。

2、奔放激烈的情感表达

在荷西离开后,三毛在《梦里花落知多少》这部作品中开始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无法排解的强烈的情感。这好像也是三毛写作的一个新状态。可以说三毛是一个感情特别丰富的人,在这部作品中,她的笔尖总是蘸满了质朴的感情。

在这部作品中,三毛把对荷西的思念、眷恋写得那样情真意切,悲伤感人。因此,在《不死鸟》中,三毛不惜理性地抒情,“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3]这仅仅是一位妻子对丈夫的爱,对自己的安慰。三毛其实一直没有走出荷西离开的阴影,但换个角度想,她替荷西受了这一份罪,似乎能给自己一点安慰。是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三毛是这样地爱护着自己的丈夫,她是这么的善解人意,懂得换位思考。为什么我们读时,悲伤像一阵阵大风一样不断地袭来,让人瑟瑟发抖。因为三毛的换位思考让我们知道,三毛在荷西离开后要一分一秒地熬着漫长的黑夜,活着的是她,痛着的也是她,我们怎能不替可怜的三毛伤心?从这几句简单的嘶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毛对荷西真挚的爱,还有其无法排遣的痛。

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那涌自心里的带泪的呼喊“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3]“就算你已成白骨,仍是春闺梦里相思又相思的亲人啊!”[3] “走了的是我们”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我们是一体的,我也将此生仅有的爱情全部给了你,即使是生与死也不能将我们分开。即使你已成白骨,我也不会停止我的相思,三毛在宣誓,我们的爱情这样真挚深远,不是时间可以打败的,荷西永远存在她的世界里。好像是这样,生活的磨难会让坚强的人成为诗人,这两句简短的语言,就是诗一样的语言,包含着满满的感情。这两句抒发的锥心之痛的力度真的让读者震撼回味难以忘怀。

三毛对荷西的爱在茫茫长夜中越显清晰无处安放,但是三毛悲痛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父母那颗小心翼翼的心。

在《背影》一文中,三毛的父母在荷西离开后,一定要拿一束花去看看自己的女婿,三毛看着他们向着高处的坟墓爬去时,这样写道“耀眼的阳光下,哀伤,那么明显地压垮了他们的两肩,那么沉重地拖住了他们的步伐。”[3]这里作者采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把荷西离开后年迈的父母的悲伤写得那么具体生动,让人潸然泪下,并以母亲的背影为抒情点,表达了父母对儿女无私真挚的爱,同时也表达了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与无以回报的抱歉之情。

综上所述,三毛作品新奇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丰富复杂的情感是其作品最重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贾平凹:《朋友》,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87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