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龙南客家方言词缀研究

 2022-01-19 11:01

论文总字数:24884字

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

1.1.1选题的意义 1

1.1.2选题的目的 1

1.1.3研究方法 1

1.2龙南县及龙南方言概况 1

1.2.1龙南县地理概况 1

1.2.2龙南县历史沿革 2

1.2.3龙南方言概况 2

1.3词缀的研究概况 2

1.3.1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况 2

1.3.2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研究概况 3

1.3.3词缀和类词缀的区别标准 3

1.3.4客家方言词缀研究状况 3

2.龙南方言词缀 4

2.1 龙南方言前缀 4

2.1.1满 4

2.1.2番 4

2.1.3老 4

2.1.4阿 6

2.2龙南方言后缀 7

2.2.1嘚 7

2.2.2子 11

2.2.3嫲 12

2.2.4牯 13

2.2.5婆 14

2.2.6公 15

2.2.7佬 15

2.2.8头 16

2.3龙南方言中缀 17

2.3.1头 17

2.3.2嫲 18

2.3.3仔 18

2.3.4晡 18

3.框式结构 19

4.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江西龙南客家方言词缀研究

刘鹂嶝

,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takes the affixes of Hakka Dialect in Longnan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as research object. It aim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refix, suffix and infix of Hakka Dialect in Longnan County. We primarily analyze the grammatical features, main functions and emotional coloring of 4 prefix“man(满)”,“fan(番)”,“lao(老)”,“a(阿)”,8 suffix “dei(嘚)”,“zi(子)”,“ma(嫲)”,“gu(牯)”,“po(婆)”,“gong(公)”,“lao(老)”, “tou(头)”and 4 infix“tou(头)”, “ma(嫲)”,“zai(仔)”,“bu(晡)”, and compared with the affixes of mandarin to reveal the affix syst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dialect in Longnan County. Therefore we can provide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improve and enrich Gannan Hakka dialect grammar system.

Key words:Longnan; Hakka Dialect; affix; affixoid

  1. 绪论

1.1选题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1.1.1选题的意义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构成语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方言词汇记载了中国各个民系的地理概况、生活风貌和风土人情,也见证了各个时代各个民系的历史发展。而词缀是表示词的附加意义和起语法作用的语素,在语言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龙南方言词缀是龙南客家方言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并且赣南客家方言的研究成果和广东、福建等地客家话相比较少,对龙南方言词缀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基本无人涉足。

1.1.2选题的目的

(一)通过对龙南县客家方言词缀的调查和研究,使其词汇系统更加明朗开阔,让我们对客家话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二)对龙南县客家方言的研究,可以为挖掘客家话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和各地区客家话独特的个性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为将来江西赣南客家话的研究乃至整个客家话的深化研究提供详实的材料。 

1.1.3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在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文献典籍,收集了许多关于现代汉语、客家方言及其他方言词缀、类词缀的研究成果,以保证龙南方言词汇语料来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田野调查法

本文以龙南县龙南镇以及周边乡镇作为调查点,对龙南方言词汇进行量与质的分析,使结论更为全面、可靠、准确。

(三)比较法

比较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本文将龙南客家方言词缀与普通话词缀进行比较来表现龙南方言词缀的面貌和特点。

(四)归纳法

对龙南方言词缀的用法及意义进行归纳整理,揭示龙南方言词缀与普通话的差异。

1.2龙南县及龙南方言概况

1.2.1龙南县地理概况

龙南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最南部,地处长江一级支流赣江的上游,具体经纬度为东经114°47′28″,北纬24°54′25″。它东临定南县,西靠全南县,南接广东省和平县、连平县,北连信丰县。全县总面积共1640.55平方公里,主要地形为低山丘陵,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著名的“脐橙之乡”;南北贯穿京九铁路、大广高速、赣粤高速和105国道,交通便利。截至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32万,少数民族有畲族,但仅有600多人,是典型的纯客家县。龙南县下辖龙南镇、武当镇、杨村镇、汶龙镇、程龙镇、关西镇、渡江镇、里仁镇8个镇,桃江乡、临塘乡、东江乡、南亨乡、夹湖乡5个乡,以及九连山林场、安基山林场2个林场。龙南县还因保存376座客家围屋而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和“客家围屋之乡”的称号。

1.2.2龙南县历史沿革

客家源头可以追溯到秦征岭南、百越相融时期,后来魏晋“五胡乱华”、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金兵侵入、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和晚清太平天国运动等动乱迫使中原汉人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向南迁徙。赣南地区原先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由于中原汉族的逐渐南迁,汉族逐渐反客为主,成为赣南人口的主力军。因此,客家人成为汉族在中国南方一个较大的分支。

龙南县春秋时期属于吴地,战国时期建地属楚,秦隶九江郡,西汉属九江郡,东汉后期属庐陵郡,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建县。长期以来,龙南的土著人和南迁而来的客家人长期杂居,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南方言。

1.2.3龙南方言概况

龙南方言属于客家话北片中宁龙片三南(龙南、全南、定南)口音,少数民族畲族已被客家人同化,和客家人一样讲客家话。由于历史的发展及长期的交通不便,龙南内部方言口音及词汇都有些差别。

龙南话以城区话(龙南镇、渡江镇、东江乡、桃江乡、里仁镇、关西镇和安基山林场)为代表,与山区话(汶龙镇、程龙镇、南亨乡、夹湖乡、武当镇、九连山林场和杨村镇)在语调上有一些差别,但城区话与杨村话不仅在语调上相区别,有些词在语音上或说法上也有区别。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以龙南县政府驻地龙南镇为代表的城区话。

1.3词缀的研究概况

汉语是孤立语,和曲折语相比,没有时态的变化。而且汉语的构词方式基本上以复合为主,附加构词所占的比例不大,其词缀与英语等印欧语词缀相比也没有那么丰富,。

1.3.1现代汉语词缀的研究概况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历史可以溯源于1919 年,薛祥绥先生在《中国言语文字说略》中提出了“语根”、“语系”的概念,他说“语根不变,缀以语系,职因语系而明”,这里的“语根”、“语系”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词根和词缀。1931年瞿秋白先生在《普通的中国话字眼的研究》一文中系统构建了基于词缀法的汉语构词体系,提出了五条构词原则,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着派生词研究开始系统化是以吕叔湘先生1942 年出版的《中国文法要略》为标志的。吕先生第一次提出“词根”和“词尾”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并简要分析了词尾的特点。 王力在他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和《中国语法理论》(1945)两书里创造了一个新的名称“一记号”,他说“一记号是一种附加成分,用来表示词和短语性质的”。1957 年陆志韦先生出版《汉语的构词法》,该书的最后一章“后置成分(附前置成分)”谈到了“儿、子、头、们、的、着、了、过”等八个后置成分。认为“实在可以算前置成分的,我们以为只有三个”,即“第、老、小”7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词缀研究开始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课题。1979年,郭绍虞先生在《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中专节谈到“词汇的搭头作用”,实际上也是对汉语的词缀进行研究,他认为词头词尾的形成主要是音节的关系,因为汉语自身讲究韵律,单音词往往不上口,于是加上一个发言词或收声词凑足双声。

1.3.2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研究概况

从目前汉语词缀的实际情况看,典型词缀很少,绝大多数词缀的意义未完全虚化,为类词缀。1942年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就提到汉语中有一些成分“近似词尾”,并且列举了“士、生、师、人、者、丁、夫、店、馆、院”等 19 个“近似词尾”。在 1979年出版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吕叔湘先生明确提出了“类语缀”的概念,使得汉语词缀问题的研究更加科学和深入,他说:“汉语里地道的语缀并不很多,有不少词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或后缀,然而还是差一点儿,只可以称为类前缀和类后缀。……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还得加个‘类’字,是因为他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之后,一些学者相继提出并探讨了类词缀的相关概念和问题。1980年,张静先生在《新编现代汉语》里指出了“稍有实义但正在虚化的词缀”与“典型词缀”的区别。1981年,任学良先生在《汉语造词法》里提出了“准词头”的概念,所谓准词头,就是它既不是十足的词,也不是十足的形态标志,但是在向词头发展,意义正处于抽象化的过程中,所含的意义不那么具体,和原义不完全一样了,变成了和词头相近的东西。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出版发行的现代汉语类教材也对类词缀问题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分析和讨论,主要代表有:张斌版《新编现代汉语》(2002)、周一民版《现代汉语》(2006)、齐沪扬版《现代汉语》(2007)、邵敬敏版《现代汉语通论》(2007)等,虽然在具体的定义及列举分析上有所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都推进了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的发展。

1.3.3词缀和类词缀的区别标准

1995年,马庆株先生在《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一书中分析了各家关于现代汉语词缀范围的观点分歧的症结,通过与几种印欧语的词缀的对比说明了现代汉语词缀的范围和性质,进而提出了真词缀和准词缀的区分标准:(1)真词缀的意义是虚化了的,准词缀的意义是实在的或抽象的;(2)真词缀是成虚词语素或绝对不成词语素,准词缀是相对不成词语素;(3)真后缀基本都轻音化了,准后缀通常不轻声。总的来说,词缀的产生是一个最为典型的语法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词缀的那个语素,一开始是有意义的,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意义开始虚化,继而出现词义半虚半实的状况,直到意义完全虚化成为真正的词缀。而这其中的词义“半实半虚的状况”即是语法化过程的中间状态,也就是类词缀。

本文把词缀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典型词缀,即意义完全虚化的词缀;另一种类词缀,也就是准词缀,即意义不完全虚化的词缀。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488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