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生名著阅读浅论--从永恒主义的视角

 2023-05-27 08:05

论文总字数:7529字

摘 要

:受功利化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模式等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轻视阅读经典的现象。永恒主义教育观反对这种功利的、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观,强调阅读伟大思想家的经典著作――“永恒学科”,其思想和做法对于我国今天的小学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从永恒主义的视角,分析我国当前小学名著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对策。

关键词:永恒主义;教育观;小学生;名著

Abstract: Affected by the utilitaria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pattern and so on, Despising reading classic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hina’s basic education stage. Eternal education against the view of utilitarian education and ignoring human spiri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emphasizing reading classics of the great thinkers—‘eternal discipline’ , the thought and practi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our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ernal,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elementary reading novels in China and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Eternal doctrine;Education concept; Pupil; Classics reading.

目录

1前言 4

2永恒主义教育理论 4

2.1性质观 4

2.2目的观 4

2.3课程观 4

2.4教育方式观 5

3小学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 5

4小学语文名著阅读的加强 5

4.1名著阅读的意义 6

4.1.1文化的传承 6

4.1.2人文素养的培养 6

4.1.3阅读能力的培养 7

4.1.4写作能力的培养 7

4.2名著阅读的方法 8

4.2.1兴趣的培养 8

4.2.2名著的选择 9

4.2.3方法的传授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1 前言

提倡复古的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标志性人物包括赫钦斯、阿德勒和利文斯通等,其基本观点是: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教育的性质是要引出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通过教师的教学进行学习。

2 永恒主义教育理论

2.1 性质观

建立在人性永恒的理论基础上,永恒主义学者提出教育的性质是不变的,永恒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阿德勒指出:“如果人是理性的动物,在全部历史时代中,其本性都是永恒不变的话,那么不管出于什么文化和时代,每一种健全的方案都必须具有某种永恒不变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永恒主义”名称的由来也是由这种性质观决定的。

2.2 目的观

永恒主义学者反对进步派提出的适应环境的教育理论,他们认为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即培养“有理性”的公民去参加未来的生活,而并非生活本身,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观点分别属于教育适应生活说和教育准备生活说。赫钦斯曾这样说“所谓改善人,意味着他们的理性、道德和精神诸力量的最充分的发展。一切人都有这些力量,一切人都应最充分地发展这些力量。”

2.3 课程观

与进步派注重眼前利益相比,永恒主义者提出了教育上的“恒”与“变”的问题,强调教育的永恒性,不能为了暂时的变而忽视永恒的因素。他们认为在初等教育阶段应对儿童进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有的还主张让儿童熟记名著中最精彩的段落和名言,因为他们认为名著阅读具有以下优越性:(1)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2)阅读名著是一项很好的理智训练:(3)阅读名著可以更好的了解当代世界。

虽然永恒主义教育思想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不够科学、片面强调人文主义的价值,但其中的合理成分也值得我们借鉴。首先是对实用主义哲学弊端的批判;其次是倡导名著教材的人文精神;再者,确立了终极关怀的价值观。永恒主义学派在课程方案方面极力推行读经典,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品格的陶冶”,形成“理性的人生观”和“永恒的道德”。因此,在课程上应增加古代著作、排斥实利主义的内容;在教材方面,以系统教材代替设计教学;在教法上,应以基本的学习代替儿童的兴趣主义。这些观点不管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从人文素养、维护和谐社会等角度来讲,对我国当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育产生的影响都不容忽视。名著作为精神食粮,是促进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例如:199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场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活动,将青少年阅读经典著作的热情推向高潮。适量的名著阅读,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4 教育方式观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永恒学科,并配合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奠定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发展高强的智力和形成良好的个性目的。这对教师有着严格的要求,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甚至熟记精髓部分。否定填鸭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并体会伟人的内心活动,使之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3 小学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

永恒主义学者极力反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所倡导的实用性、功利性的课程,认为实用主义课程体系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以及学生道德品质的滑坡。同样,而在当代教育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以及科学主义者轻视经典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如此,尽管有些有识之士呼吁学习经典,但很快就遭到了批评。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发达的科技创造了无数的物质财富,只是人们在追求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丢失着人文精神,特别是即将走上社会的年轻一代,一种迷茫感和无所适从感常常扑面而来。不管是从周围人身上还是从新闻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信仰的混乱、物欲的横流、道德的滑坡,许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在精神迷失的路途上。近年来,文化快餐泛滥起来,特别是在校园里,当下的教育不得不思考,应如何解决好继承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寻求于厚德崇礼、刚毅中正的传统著作,寻找迷失的精神家园。永恒主义恰恰是逆潮流的一阵清风。

小学阶段名著阅读存在的误区也是不胜枚举,例如:始于激趣,终于激趣;脱离文本;深入浅出(稀释化、浅层化),评价失当;学生未动,帮扶在先;不做笔记不读书……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52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