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2024-02-04 05:02

论文总字数:9957字

摘 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也受到严重的挑战。本文从对我国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状况的分析研究,提出创新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的必要性,并探讨在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当加强教育平台建设,发挥时事载体,以及教育综合效能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创新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Patriotic Education Path

Wang Yu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Patriotism is the cor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But as globalization progresses,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been a greater impact, the traditional patriotic education has also been a serious challenge.From the analysis of patriotic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the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need for innovative methods of patriotic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new era of college students when patriotism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platform, play events carrier, comprehensive efficacy and the role of education.

Key Words: New Era;College Students;Patriotism Education;Path;Innovation;

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而不衰、千锤百炼而志气更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永不泯灭。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于灿烂辉煌的文化之中,熔炼于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战争之中,更彰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当中。不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爱国主义精神都显现出强大的国家凝聚力,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任何企图分裂我国领土完整、侵犯我国主权的阴谋都不能得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1]在当代中国,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将成为时代永恒的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状况

2013年3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强国梦”。在中华民族久经不衰的五千年文明中,爱国主义思想早已深深地植入了中国人民的骨髓,从古代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一直到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涛海亦英雄”,一些为国家明志献身的豪情诗词不胜枚举。正是因为有了爱国主义的这种精神,才使得我们的前辈先贤们在国家利益面前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而不惜献出生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开始拨乱反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也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经济上,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一心一意搞建设。政治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时期也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似乎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

(一)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困境

1.国际化的全球思潮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列宁曾说:“祖国是一个历史概念。”[2] 因此,在不同的现实背景下,爱国主义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演变成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积极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浪潮,进行着意识形态的输出。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到:“软权力只有建立在硬权力的基础上才称其为权力。”[3]硬的经济权力的增长增强了西方国家的自信心及民族文化优越感,也增强了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一些大学生在面对这股浪潮时,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齐,对西方文化缺乏辨别意识,校园内出现了消解我们国家民族凝聚力的现象。

2.社会化的网络应用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马克思曾说“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4]在网络技术被广泛的的应用中,大学生对网络社会道德的冲击感觉尤深。在网络时代,处理好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成为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前提,这使得人与计算机的关系得以不断加深,但是随之导致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关系日益的冷漠淡化。在网络信息社会当中,大学生每天都与计算机相伴,有的大学生甚至沉溺于计算机的飘渺世界里。在这种一人一机的信息接受方式里,你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天地,在网络世界里,你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不用再和人和社会打交道。面对冰冷的机器,大学生沉溺其中,无法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感情,自然也不会形成爱国主义热情。在信息网络社会中,单一的人与计算机关系占据了主导地位,所谓的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的感情将无从体现,以个人为本位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将日益扩张。在追求物质和实惠利益面前,讲奉献的大学生少,他们的选择追求越来越偏重于对自己的实用。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发动宣传攻势,妄图“分化”、“西化”社会主义国家。他们依仗信息大国的优势,通过大众传媒向社会主义国家宣传资本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宣传它们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以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一直是西方国家的既定方针。在这种形势下,这些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积极地接受外来思潮,比如“超民族主义”、“全球主义”、“趋同论”等具有极大隐蔽性和迷惑性的网络信息,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异化的理论观点通过网络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披上“科技”和“先进文化”的伪装,让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思想上受到影响,最终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近年来,不少境外势力通过互联网威逼利诱,策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新闻报道常有出现。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仅由某境外情报机构实施、证据确凿、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的网络策反境内学生案件,就有近30起,遍及中国大陆十余省市。这些都为我国的国防安全、民族凝聚力敲响警钟。

3.矛盾化的个体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社会也存在诸多的社会矛盾,而针对大学生比较突出的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学生们从幼儿园时起就被教育“知识成就命运,读书改变未来”,为此社会学校家庭都很重视学生的学习。从小学到大学,寒窗苦读十余载。但是最后的回报与付出却相差甚远,他们在苦读了若干年后,甚至连足以谋生的手段都有可能找不到。这对那些期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尤其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来说,所谓的“跳出农门”,只是从一个“农门”到了另一个“笼门”。这种强大的心理落差给大学生们也带来了无尽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感叹读书无用,对人生和社会失望。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决定意识,在大学生处于物质匮乏,生活处于困境的情况之下,我们又如何对他们大谈爱国主义的雄心壮志呢?此外,在价值标准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越来越趋向于对自己实用。有的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人生信仰,在西方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充斥着我们大学生群体。他们越来越容易接受外国的思想,喜欢外国的东西,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本国的东西置若罔闻。《变形金刚》、《阿凡达》、《速度与激情》等一些国外大片在中国的叫座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4.弱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高校。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研究生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一成不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重理论,轻实践。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大学生,而作为学生的一个明显弱点就是缺少实践锻炼,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因此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论灌输,而应培育好社会实践这个新载体,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但是在当今时代脉搏跳动的如此之快时,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却没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大多数还停留在以往的理论教育之中,教育活动主阵地还是在课堂上,课本中的知识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媒介。教师片面地只重视理论的讲解,忽视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试想一个老师即使在课堂上讲的再生动,学生听得再认真,但缺乏实践的有效实施,那终究也只是“赵括纸上谈兵”,表面文章罢了,无法对大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而现今,大学在这方面对学生的考核也比较的肤浅,考试只要学生背一下书,就能很容易的轻松过关,考完试也就什么都忘记了。

第二、 方法教条,形式单一。目前,中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注重形式,忽视其深刻的内涵教育。往往是上课铃响了,学生们才陆陆续续地踏入教室。教师打开课本或者是课件一味地朗读,进行灌输教育,对重要的理论也不进行深刻讲解,反而一带而过。如此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本身也无法提起兴趣,即使是有心学习的学生也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消磨了意志,埋头看手机或者是看其他有趣的读物了。而大学教师似乎也早已习惯了这种只顾自己唾沫横飞,无视学生感受的教学模式,熬到下课铃声响,老师走人,学生解放。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收效甚微,还严重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同时,有的高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有的老师只是兼职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所以讲课并不深入,根据教师自己的兴趣来,缺乏人性化,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的困难。在理论都没有掌握好的情况下,又如何要求我们的大学生去深刻实践呢?

第三、理论陈旧,缺乏创新。如今,大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普遍陈旧,缺乏创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还是几十年前的那种旧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代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却没有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近年来,我国在爱国主义教育领域的研究鲜有成果。本身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就比较少,而且研究出来的成果和过去的理论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一味人云亦云,缺乏理论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真正需要的是那些有营养,紧跟时代步伐的创新理论。而那些陈旧的理论,让这个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无疑会感到非常的乏味和老套。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充满时代感。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储备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未来价值取向将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们的爱国情感也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国民的强国之志和壮国之举。习近平同志在“五四运动”94周年的青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深入的、全面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而积极有效可行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基本任务,就是把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某种合适恰当、易于大学生接受的载体,使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大学生的思想之中,并通过实践活动理性地表现出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

(一)加强教育平台建设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课程。要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以时代为主旋律,踏着时代的节拍而不断更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方法。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为主,开展科学理论学习,以及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律观等教育。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要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征集论文、交流体会等活动。要注重发挥高校各学科的育人作用,要通过革命传统教育、时事教育、国情教育等活动来引导与教育大学生了解国情国策,并在参与国家大事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以一个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大事、参与国家大事,并最终成为祖国未来需要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2.提高社会实践的成效。大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相当的理论,为了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爱国主义,还必须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水平。为了增强实践的效果,可以把学生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考核的方式,量化学时学分。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对课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大学生的暑假寒假之间,也可以在学校开展活动。请一些专家名人或道德模范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到红色基地参观,举办“一二九”红歌纪念活动等等。开展假期活动时,要向大学生们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动员大学生们在家乡开展社会调查、组织活动,多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和志愿服务。使大学生能够从对爱国主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将更加的了解社会,提高社会的实践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林艳认为:“爱国主义是校园文化的主旋律,高校需要建设适应信息时代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这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5]“学生”,顾名思义就是以学习为生,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闲暇时徜徉于校园中读书看报,所以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渗入爱国主义的红色元素。比如在教室的楼梯口贴上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人士的名言警句,在校园的橱窗里展示先贤烈士的爱国主义事迹,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基地等。高校应当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的特色工作来进行,发挥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注重对学生的“无意识教育”,做到情景交融,这样易于被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增强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

(二)发挥时事载体的作用

1.国家重要的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选择一些有关爱国的纪念日。比如国庆节、五四青年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些主题教育活动的设立,可以给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效的载体,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开展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可以让全体大学生聚集在一起,教育青年大学生勿忘国耻,以沉痛的心情缅怀先烈,牢记时代所赋予的重大使命,勇于承担历史的重任,借助公祭日纪念活动,让大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强大统一的重要,让我们的民族精神得以提升,使大学生更加的爱国。这些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活动,可以引导青年大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报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是空洞说教,必须要有事实材料来佐证它。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比如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南京青奥会、利比亚大撤侨、也门大撤侨,这些都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利的载体和素材。要结合不同时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引导、督促和鼓励大学生,“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具体化”[6]。要充分抓住一切有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机,进而开展切实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网络时代,大学生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比较关注和敏感,极易激发爱国激情。我们可以在坚持适度的原则上,抓住机遇,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理性爱国。

3.国内发生的重大灾害。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进入新世纪,随着全球变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许多破坏性极大的灾害。中国也不列外,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南方雪灾、西藏地震等,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但是灾难无情、人有情,每一次特大灾害的发生,无不牵动亿万国民的神经。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人民子弟兵赶在一线抢险救援,广大民众纷纷慷慨解囊,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时,曾以“多难兴邦”来鼓舞灾区人民坚强面对灾难。从汶川到雅安,从舟曲到庐山,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凝聚了无尽的力量。危难时刻见真情,在抢险救灾中,军民一心、众志成城、无私无畏、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和典型人物的英勇事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高校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灾区当中温暖人感人的图片,以及国家政府永不放弃,对生命敬重的新闻报道,大力弘扬灾害中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发挥教育综合效能

1.与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道德具有约束性,法律具有强制性。违背道德的人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违背法律的人也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背景下,不仅要让我们的大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还应当让他们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要在民主法制观念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从制度层面上认识我们的国家,并培养他们对国家基本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说,一个道德品行败坏的人,是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的,这样的人不会有光明的前景,也更不可能会爱国。自古的汉奸、卖国贼都是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品行低劣的人。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法制观念,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2.与爱家乡爱集体教育有机结合。中国人历来就有乡愁情节,游子无论漂泊在何方,心中的根依然在自己的祖国家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等一切歌咏祖国故乡的诗歌,一经传唱,总能够引起祖国人民的共鸣。每一个人都是踩着故乡的土,喝着故乡的水长大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孩子爱祖国要从爱自己的母亲做起。一个连自己母亲都不爱的人,长大后是不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江泽民指出:“在我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的。”青年大学生应当在此阶段锻炼自己爱家乡爱祖国的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争取成为祖国栋梁之才,为家乡、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与国情国防安全教育有机结合。当今世界各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都力求通过本民族的创造史、斗争史及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来唤起青年一代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而培养青年一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国家价值观念,使他们成为祖国合格的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我国也应当把国情国防安全教育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祖国的未来,大学生们应当主动通过适当的途径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我们的青年大学生来实现。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扞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既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的神圣职责。

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全民的教育,“世界上任何国家制度下,都很重视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更应如此。”[7]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曾说:“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大学生要坚持爱国主义情感,扣好“爱国主义”这枚人生扣子。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铸魂!

三、结语

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任重而道远,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弱则国弱。毛泽东主席曾寄语青年学生:“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现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切夙愿和美好愿景正在变成现实,时代的潮流也将大学生推在了“中国梦”的最前沿,大学生必须接受时代的感召,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化为强国之志、将强国之志转化为壮国之举,不断增强建设中华的本领和复兴中华的豪情。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DB/OL].http://www.gov.cn/ldhd/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957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