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逆反心理探析

 2023-12-29 11:12

论文总字数:9262字

摘 要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段,是个体由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孩子处在成人感和半成熟之间,这时候如果家长和老师处理不当,孩子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家庭要给孩子营造宽松的环境,老师、家长和社会要爱孩子,给孩子充分的尊重。

关键词:青少年;逆反心理;对策

Adolescent psychology analysis

HUANG Shi-t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Adolescence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life, is the individual from childhood to youth transition perio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eriod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 child in the adult and semi mature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if handled properly, the child is easy to produce reverse psychology.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need to get proper guidance, the family to give the child to create a relaxed environment, teachers, parents and the community to love children, respect for children full of.

Key Words: teenagers,reverse psychology,countermeasures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段,是个体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这一变化导致了许多中学生产生不正确的心理,如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等,其中逆反心理的危害较大,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并加以引导。

一、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概念

逆反一词,来源于英文negativism,《英汉辞海》解释为:(1)否定的态度,怀疑主义,一种心理状态,特点为对几乎一切别人肯定的事物照例持否定、怀疑的态度;习惯性的怀疑主义。(2)违拗病、抗拒性,一种拒绝做所要求的事,按所要求的反面去做,或任意做某件与所要求的事不同的倾向”。[1]简而言之,逆反心理就是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逆反心理尤为严重。普希金在《甫根尼.奥涅金》中曾写到:呵!世俗的人!你们就像你们原始的妈妈:夏娃,凡是到手的,你们就不喜欢,只有蛇的呼唤,和神秘的树,使你向往,去吧,去吃那一颗禁果,不然的话,天堂也不再是天堂。[2]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得到的东西不去喜欢珍惜,而越得不到的就觉得越是好的,就像禁止的果子是甜的一样。人类就是这样,越是禁止的就越要去做,就像潘多拉的盒子。

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是最重的,而你越是不让他做,他就越好奇。逆反心理就是支持一种行动却采取相反的行为,潘多拉就是这样,她答应宙斯不打开盒子,最终她还是打开了盒子。朱智贤在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3]青少年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递进的,首先要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然后再要满足他们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青少年所处的客观环境与他们的需要不相符,他们的需要受到了客观环境的阻碍、限制而无法实现,他们的心理受到了挫折,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

二、青春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4]

(一)好奇心重

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的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禁止的事物有很强的探知欲,对很多事情都想去尝试。他们有很强的成人意识,总是模仿这大人的一些行为,这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个大人了。但是他们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差,有时会做出某种破坏行为,成为“问题”青少年。比如,他们对大人抽烟感到好奇,觉得那是长大了的标志,认为抽烟很酷,于是会背着大人偷偷地去抽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对异性开始产生好奇心,而父母、老师一味的告诉他们不能早恋,跟异性同学保持距离,以至于青少年的好奇心加重,也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他们开始接触异性、想去尝试一下父母老师口中早恋的感觉,从而与父母老师的期望相背离。青少年总有些英雄情节,特别受到电视电影的影响,对里面的黑帮老大或者警察特别好奇、崇拜,甚至去模仿他们的行为。比如在发生矛盾时,青少年会用拳头解决,他们认为那很有男子汉气概。他们去纹身、染发、打耳洞,认为那是潮流,是个性。

(二)偏激心理

青少年的知识和见识都不全面,总是用绝对的,片面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比如在上课时有学生开小差,老师当堂批评了他几句,这个学生可能就认为是老师看他不顺眼故意找茬。他们对父母老师的教导、别人善意的规劝一概不听,总是固执己见,钻牛角尖。青少年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时,认为那是大而空的话,不切实际,不必要去听,或听的时候心不在焉,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们在情绪上总是很冲动,对他人和事情经常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来评论,他们的评论是缺乏理性和客观标准的。当他们认为某个人好时,那个人的一切都是好的,哪怕是错误的也不愿意承认。他们在行动上总是莽撞的、不顾后果。中学生认为朋友间就该讲义气,当朋友被欺侮时就要马上站出来帮朋友干架,要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才是英雄行为。

(三)与他人“对着干”

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他们不愿意大人对他们管太多,他们对家长产生抗拒。青少年在这个时候情绪是很不稳定的,他们对父母老师的管教总是会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他们总觉得父母很啰嗦,对父母的话不耐烦,会对父母发脾气,故意去违背父母的话。家长说什么他们就反驳什么,就算不反驳,也不会照着做。还有在课堂上,个别学生总会开小差或者趴着睡觉,老师批评他们几句就不耐烦,甚至会马上掀了课桌跑出去。

(四)自我封闭

自我封闭实质上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当个人在生活或者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时,会感到焦虑从而回避环境。青少年在这个年龄段心理还是不成熟的,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较差,他们遇到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使得焦虑堆积,最后他们只能用离开这个环境这种逃避的方式来减少挫折。所以当青少年在学校被老师批评或者和同学有矛盾时,有的青少年会不愿意去学校,也不出门,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每天待在家里看书看电视,这就是自我封闭。青少年在学校遇到了挫折,就想逃离学校这个环境,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在这个时期,青少年有很多烦恼,但是他们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喜欢与自己交谈,比如他们把心事写在日记上。他们甚至会沉迷于网络,他们宁愿与网络上的陌生人聊天,也不愿意和父母谈谈。还有有的青少年总是独来独往,在学校也不主动和别人讲话,总是一个人吃饭、上厕所、回家,这也是一种自我封闭。他们没有自信去融入这个环境,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不知道和别人在一起时该做什么,于是他们退到自己的世界里,不和别人密切往来。

(五)冷漠

所谓冷漠,是指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引起思想挫折的对象无法攻击,又无适当的替代对象可借攻击时,则强压愤怒情绪,表现了一种表面的冷淡和失去喜怒哀乐的表情,同时表现出一种对事物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漠是青少年学生受到挫折是直接反应的一种情境。[5]当代青少年是被从小就宠到大的,全家人对围着他们转,习惯了被当做中心,他们不习惯为他人着想,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们的个人观念太强,集体意识缺失,总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所以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会感到不知所措,往往会采取无动于衷,随它去吧这样的态度。青少年还会因为信念和理想的丧失,原来对生活的热情逐渐变得冷漠。青少年在初入学校时总是满怀热情、信心的,但是在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总会不可避免的碰到多种来自各个方面的阴暗面和许多令人无法理解的事,这时候他们的心理就会产生矛盾、冲突,就会觉得原来的美好信念理想不过如此的想法,他们的热情就会被冷漠取代。

三、青春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身心发展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教育不当的原因。

(一)青少年自身心理过程发展不平衡

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不平衡。青少年的情感和意志逐渐趋向于独立,他们渴望像成年人一样不受大人的拘束,试图脱离大人的管制。然而他们毕竟只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认知还不完善,他们仅凭着自己的好恶支配着自己的行为,对于对错没有明确的界限。他们对于父母教师的管教感到烦躁,所以他们就去违背他们,故意跟父母老师对着干,他们感觉不到父母教师这样做是为他们好,只觉得他们管着自己,没有自由。

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思维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思维方式和思维视角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等方面发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6]这时,青少年处于二次断乳时期,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青少年追求独立和创新,当家长和老师认为他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其实他们在慢慢长大。所以当家长和老师还以成人的口吻来教育他们,让他们惟命是从,就会引起青少年的反感,产生逆反心理。由于青少年活动领域的不断拓宽,他们更愿意与朋友待在一起,感到自己已经长大。青少年渴望被关注,获得周围人的认同,所以他们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听着让大人血压升高的歌,说着大人不懂的网络用语。他们的成人意识不断增强,希望自己早日成年,所以他们刻意地模仿成年人,学着他们抽烟,喝酒,早恋等,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他们对于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想要,对越禁止的就越要接触。对于家长老师的教导,他们采取批判的态度,对于书上的知识总会提出疑问。

(二)家庭环境、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不恰当

孩子一出生接触的就是家庭,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青少年成长的基本环境。家庭对塑造孩子的性格有很大影响,家庭也是教育孩子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家长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他们会把自己的意志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过去没完成的梦想,没做到过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去完成,这样孩子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庭父母望子成龙,给孩子灌输一种事事争第一的思想,帮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让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没有玩的时间。他们认为玩就是不务正业,荒废时间。同时中国的青少年学业过重,压力过大,导致有些孩子承受不住压力,自暴自弃,不愿听家长的教导,抗拒父母。

家庭结构对青少年的教育也有一定影响。家庭结构在理论上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分工,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常见的家庭结构类型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四种。其中其他家庭是单亲家庭和残缺家庭,这类家庭结构里的孩子在一般条件下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挫折会更多,逆反心理也会更严重。健全的家庭结构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反之,不健康的家庭结构对子女的成长会产生副作用。

不健康的家庭比如父母间还保持着夫妻关系,但是他们感情不和,经常吵架,互相攻击,不管他们有没有当着孩子的面总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家庭中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孩子想要的就给他,让孩子养成骄纵的性格,孩子什么都不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旦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就会怀疑家长,反抗家长。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让孩子觉得自由受到束缚,尊严受到挑战,孩子就会反抗家长,产生逆反心理。

家庭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也有一定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一般总结来说有六种:溺爱孩子、否定孩子的意见、民主和尊重、过分保护、放任孩子自由成长和干涉孩子的所有行为。溺爱是家长过多的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否定是家长对孩子经常性的批评打骂,否定孩子的意见,认为家长是权威,不准孩子提出任何反对意见。过分保护是家长将孩子放在自己的控制下,包办孩子的一切。民主是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在一定范围内让孩子自主选择。放任是家长对于孩子成长漠不关心,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对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挫折不管不顾,任由孩子自己解决。干涉是家长多分的限制孩子的自由,对于孩子的一切活动都要管,管教过于严厉。这六种教养方式中溺爱、否定、过分保护、放任和干涉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青少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三)学校教学内容与环境的不良影响

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的教育背景下, 受教育者由于自身固有的认知结构与教育者所传递的认知信息相矛盾进而产生的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态度反应。”[7]

学校是青少年待的时间最长的场所,他们除周末放假以外的白天时间都是待在学校的,学校的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学校在青少年学习生活上有诸多约束,要求,而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是追求个性和自由的,却被学校的制度规章限制了,这会让学生想去反抗它,违背它。而且学校在要求学生时,采取强硬,命令式的手段,这样会加强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内容传统、陈旧,有严重的滞后性,缺乏针对性、现实性。中学政治书中引用的材料一成不变,里面的英雄人物尽管很有名,事迹很感人,但时代变了,价值观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不能明白书上想要表达的意思。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体系和教育态度所固有的正统性和严谨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分的注重传统教育,在内容的选择上总是着重强调国家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忽略了青少年自身的需要,缺乏对青少年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高中政治课上学的基本内容有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深奥的理论,它们高度抽象,缺乏具体的、灵活的实例,学生难以理解,常常会产生疑问“我为什么要学这些”“我学这些有什么用”,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激情。而且教育方法、手段比较单一,传统,尽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讲授、学习、说服、命令、训诫、奖惩等多样的形式手段,但是这些手段缺乏实效性和创新性,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一种灌输为主导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肯定与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冲突,不再适应他们。如果仍然采取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朋友同学待在一起,而这些同学朋友中不良因素会影响青少年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大多数青少年总是喜欢跟自己有相同的背景和需要, 而且有相近的兴趣爱好和共同的行为倾向的人组成团体,但是如果这个团体的行为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矛盾,本来的一些正常的青少年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就会被潜移默化。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会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投入程度。学生与老师关系不好,甚至交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经常性的与老师对着干。

(四)社会文化与青少年观念的冲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事业的发展,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途径获得信息,在这些信息传播中带有很多暴力、迷信、凶杀、色情等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很大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总会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出现,像贫富差距过大、贪污受贿、恶性竞争等都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的青少年会产生仇富心理,或者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的心理。

社会的高速发展也让青少年产生了危机感,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而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他们背负的学习、升学、就业等压力越来越重,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四、解决青春期逆反心理的主要方法

教师、家长和社会对青春期少年的逆反心理要有足够的认知,正确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以使他们顺利地渡过青春期。

(一)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的正确引导

青少年要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需要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父母和老师不只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平时假期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旅游,到外面走走可以开阔孩子的心胸,增长见识,也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学校也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青少年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发展自我价值。还有学校要专门开设一些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纠正他们某些不正确的心理,教导学生去换位思考,站在家长、老师的角度,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家长的唠叨和老师的批评,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

当青少年对长辈,对父母老师的要求行为不能理解或不认同,甚至反抗时,父母老师不要马上去镇压他们,要试着与他们交流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跟他们讲道理,不要采取激烈的态度,这样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所以合理的沟通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逆反心。

(二)家庭教育中注意给青少年营造宽松的环境

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要加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作。首先要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营造一种宽松的教育氛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对于青少年要褒多于贬,批评虽然可以让他们改正错误,但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赞美可以给青少年信心和动力。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对孩子出现逆反现象是不要急着去镇压,首先要想想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从源头解决问题。而且家长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要注意语气,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不然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还有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马上批评打骂孩子,要委婉的纠正孩子的错误,不然就会适得其反。家长要学会聆听,善于与孩子交流,不要一味的管教孩子,认为自己做的都是为孩子好,也要听听孩子的意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三)完善学校教育

首先要根据当前形势需要及时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当前,要针对我国入世后可能存在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努力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法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文明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8]思想教育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发展水平,注重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充实完善思想教育内容,不要全是大而空的理论,要联系实际,让学生能把理论用到生活中。

然后要优化教学方法。教师教育学生不能全是理论教学,还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把理论用到实践中,学生就不会觉得书上的知识是没用的,不切实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重视教育艺术,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化解师生间的敌意,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最后要缓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教育者思想的转变,充分尊重被教育者。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要全方位的评价学生,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要综合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强情感投入,不能仅仅把教育学生当成一份工作,还应该当作一份责任,一份使命。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真正以学生为本,经常换位思考,避免简单教条粗暴的工作方式,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育者的真诚和爱。而且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补充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四)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新闻八卦充斥着青少年的眼球。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加强对这些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面对社会上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青少年还不能很好的判断分析,学校和家庭不可以直接避开他们或者对青少年说这些不管他们的事,而是对这些现象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准确的把握,然后和青少年一起讨论分析这些现象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这个事件,指导他们应该怎么怎么做。

逆反心理对青少年和社会的影响深刻而已广泛,虽然逆反心理也有积极表现,但消极表现对青少年和社会的危害更大,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逆反心理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措施。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当前,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学校的教育更好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赵庆结.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信度[J].江苏社会科学,2007,(2).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26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