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行业碳排放收敛性分析

 2024-02-05 03:02

论文总字数:12980字

摘 要

本文利用IPCC的计算方法,估算出了中国各行业1998-2011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基于随机收敛的视角,采用碳排放强度指标,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单变量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工业各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随机收敛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研究发现: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的结果均表明行业之间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发散的;运用单变量单位根检验方法的结果虽然没有得出一致的检验结果,但仍然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相对碳排放强度显示出确定性的收敛趋势。以上结论表明中国工业各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在长期不会趋向于其各自的补偿差异均衡水平,因而我国政府应当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差异性减排政策。

关键词:二氧化碳,碳排放强度,随机收敛

Abstract: This essay, using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 IPCC, estimates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China"s industry from 1998 to 2011.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tochastic convergence, using the carbon intensity index, we calculate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stypticity. Besides, we also apply panel unit root test and single variable unit root test method. Research findings: the results of applying panel unit root test showed that the em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between industry is discrete and the results of applying single variable unit root test showed that there is no consistent test results. None of industry relatively carbon intensity shows a deterministic trend of convergence.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a long term,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will not reach to their 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s equilibrium level. All in all,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veloping situation,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reasonable and difference carbon abatement policies.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stochastic convergence

目 录

1 引 言 3

2 文献综述 3

3 碳排放强度随机收敛模型 4

4 样本数据 5

4.1 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 5

4.2 工业各行业的总产值 7

4.3 工业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 7

5 相对碳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 8

5.1 工业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的随机收敛检验 8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引 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备受瞩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百分之四十以上基本都是由工业增加值所贡献的,工业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尽管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的,工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上升,环境问题不断恶化。

2006年,“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在200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被提出。在全球减排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碳减排目标的制定标志着我国走上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然而,我国工业各行业间的发展程度和特征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各行业之间究竟是存在收敛还是发散趋势?对该问题的回答将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随时间推移的排放规律。因此,我们可以研究和分析工业各行业的碳排放的收敛性并且可以根据碳排放收敛性结果,制定具有差别化的行业碳减排任务和政策。

2 文献综述

首先,我们从国外对二氧化碳的研究动态来看,自Strazicich及List开创对二氧化碳的初始研究以来,对碳排放收敛问题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1]

其次,我们从国内对二氧化碳的研究动态来看,纵观已有的对二氧化碳排放收敛性的研究中,主要对地区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了δ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以及随机收敛。另外,由于β收敛的检验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局限性,因此,绝大多数的文献都是利用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二氧化碳的随机收敛性[2][3]。但是由于不同文献所运用的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收集的样本数据的差异,其所得出的关于碳排放收敛性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这些结果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支持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收敛性。如林伯强和黄光晓采用截面回归方法,以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为指标研究了中国二氧化碳的β收敛及俱乐部收敛,并且得出了中国二氧化碳的分布不但存在绝对的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也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4]。第二类是不支持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收敛性。如杨骞和刘华军运用面板数据以及截面数据以碳强度为指标对中国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收敛性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的碳强度不仅不存在β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同时也不存在δ收敛[5]。另外,杨骞等人将碳强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变量,并且从中国地区、部门、行业这三个层面收集样本数据,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地区、行业层面的样本数据都没有呈现出全局性的收敛性,而部门的样本数据呈现出了发散趋势[6],除此之外,刘华军等人也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单变量单位根这两种单位根的检验方法,将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这两类变量作为碳排放指标,并运用随机收敛的模型对中国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两种碳排放指标均不支持碳排放的随机收敛性[7]。从国内外对二氧化碳的研究看,对二氧化碳排放地区差异的研究逐渐增多[8][9],收敛方法也逐步运用到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当中。本文将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行业间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进行研究。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碳排放收敛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工业各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收敛性进行研究,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样本的选取不再局限于地区层面而是拓展到行业层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本文采用了多样化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对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IPS、ADF-Fisher、PP-Fisher、和Hadri检验)和单变量单位根检验(、DF-GLS、PP、KPSS及检验)。

3 碳排放强度随机收敛模型

随机收敛模型能够检验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在长时间内是否存在持续的影响,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在短期内可能存在的收敛和非收敛之间状态的问题。在现有的对碳排放随机收敛性问题的研究中,多数都是采用Mills和Carlion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二氧化碳的随机收敛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若显示存在单位根,那么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行业之间是发散的;检验结果若显示不存在单位根,那么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行业之间是收敛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98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