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2023-12-28 09:12

论文总字数:8814字

摘 要

就业不仅是大学生极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家长、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只有积极地促进女大学生的就业,才能更好地促进两性平等。只有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焕发人的劳动热情和工作干劲,才能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欲望和开拓精神。由于历史、现实及女大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使她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本文通过对大量资料和数据的研究,阐述了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它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比如社会树立男女平等的就业观念,国家提供政策、法律扶持和制度保障,高校应当加强针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The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the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YuanWe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Employment is not the problem all undergraduates, but also parent, university, and even the society pay attention to.Only if accelerated the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ing can get the equality of male and female. So that the human can wake up labor enthusiasm and working passion to explode desire to create and pioneering spirit. Owning to history, reality and female student’s self aspects, the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usually in the inferior position. This passage analyzed the cause and brough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via several material and data research. It expounded the actuality also.

Key wor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Reason; Solutions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规模的扩张,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国内却并未创造出足够的就业机会,因此导致了待就业大学生数量增长速度和就业机会增加相矛盾的局面。恰恰是由于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造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作为大学生中较为特殊的女大学生,由于历史、现实及女大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使她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其就业难情况特别突出。由于女大学生不仅属于拥有高学历教育的知识分子群体,更属于女性群体中的一员,因此该类群体就业难的特殊性,也使得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需要重视。若该问题无法得到重视和有效解决,无疑将产生成巨大的人才资源的流失,造成许多严重的社会矛盾,进而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影响。为充分发挥女大学生这类特殊群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本文拟对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其就业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建议。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一)女大学生整体就业率不高

每当在大学生毕业高峰期,便会有许多用人单位去各大高校招募毕业生,但是,当前这些用人单位大多对毕业生的性别有普遍有着男生优先的现象,更有甚者,部分企业将只招聘男生当成了招聘工作的一项潜规则。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做了专门的市场调查,就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关问题选取了 86 家有招聘计划的企业,调查发现,在这 86 家企业里,有 50 家企业的招聘者明确指出,应聘者在其他情况类似和工资待遇要求一样的条件下,他们更加倾向于招聘男大学生。在调查的 80 多家企业里,仅仅 3 家企业的招聘负者指出并不在招聘中加入性别因素。而根据北京大学作出的一次问卷,在不考虑性别因素,而在其他因素类似的条件下,女大学生得到职位的概率只有男大学生的 87%。在该调查结果还表明,女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率大多不高,按照调查分析统计出的数据只有 63.4%,而相同情况下男大学生就业率可以达到 74%。[1]因此,当前我国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明显偏低。

(二)女大学生就业成本较高

根据多项研究调查均显示女大学生在寻找就业岗位时要承担比男大学生更高的成本,根据 2002 年南开大学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在找工作时,女大学生投递简历的次数较男大学生多,但收到面试次数却比男大学生少;本文通过调查也发现了该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投递的简历数为 20 份以上的比例超过男大学生 6 个百分点,而最终获取面试的次数仅为几次,并且很大一部分女大学生投递简历份数超过 30 份,但最后赢得面试次数均低于 15 次。并且出于女生在求职时因其性别因素,相貌、身高、身材等便成了其获得工作岗位的关键资本。[2]为了获得珍贵的就业机会,有不少女大学生不得不迎合招聘单位所看重的部分相关身材、相貌、身高等的与工作无关的要求,而在部分与工作能力无关的方面进行资金投入,例如如瘦身、美容、着装等,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在对大学生进行找工作成本构成时,30%的女大学生在化妆、美容、瘦身等方面投入颇高,而男大学生中仅有 1%的将资金投入到此方面,这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女大学生的求职成本。

(三)女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低

当前我国女大学生的就业层次普遍不高,这是同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佳,就业率过低问题同时出现的社会现象,很多女大学生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而被迫降低就业岗位要求。厦门大学女性发展研究中心之前专门针对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中有88%的女大学生均表示,用人单位并未给予其同她们实际工作能力与个人综合素养所匹配的工作职位,所以,她们中有相当部分被迫通过迂回的方式进行就业或者采取就地就业的方式就业。[3]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层次较高技术职位比如技术员、工程师以及科研型工作职位,通常均明确招聘男大学生。在较为稳定的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的招聘时,尽管笔试阶段不能做出有针对性别的选择,但在面试环节却明显出现对性别因素的偏好,部分女大学生的面试成绩较男生明显偏低。女大学生即便在应聘过程中赢得了同男大学生平等的就业机会,仍然不能忽视现在已经存在的就业层次低的情况。在用人单位对员工支付实际工资时,女职员获得的收入福利明显要少于男职业 11%左右。

(四)对女大学生的要求相对偏高

在对相同职位的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要求条件比男大学生的要求更为苛刻,突出体现在对表达能力、学业成绩、个人素养和社会交际能力等层面。实际上,即便部分女大学生在该方面较男生更强,招聘单位仍然需要反复选择,甚至退而求其次选择男生。部分招聘企业在同女大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时,常常会增加某些附属条件,该类条件主要有一定时期内不允许结婚,不得生育等要求。而该类条件严重践踏女生尊严,对她们来说明显属于不合理的限制。

三、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1.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现象突出,是出现女大学就业难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伴随国内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急速过渡,尤其是在 1998 年国内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正快速提高,而整个宏观经济层面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并未相应提高,这也使得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供求平衡打破。据统计,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 602 万,2010 年毕业生更是突破了 660 万大关,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现象愈发突出。就业率情况参如下表[4]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就业率

82.0%

90.0%

80.0%

70.0%

73.0%

72.6%

70.6%

69.8%

64.9%

72.4%

表 1 高校毕业生历年就业率统计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成立时间不长,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并且我国当前的体制外与体制内“双轨制”的就业政策使得社会缺乏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体制外就业一般指的是在已经放开的市场化系统寻找工作,而对高校毕业生来说,通常是面向“三资企业”以及规模以上的私人企业,导致就业选择偏少;体制内的就业一般指的是在未放开的非市场化系统(主要有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寻找就业机会,而此类部门的岗位继替程序通常为只有出现出缺才可以招聘,未出现出缺则不能对外招聘,从而形成了明显的占位情况,而国内女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常常把稳定性当做就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即女大学毕业生常常更偏向在体制内寻求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就业的困难程度。

2.用人单位追求高效益。用人单位作为一个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一个经济组织,在当强制性的生育保险制度尚未健全时,一些企业在招聘到女大学生后无法得到足够的补偿,而且女大学生的退休年龄较男大学生早,企业需要对女性投入更多的养老保险资金,因此,企业为了减少成本、赚取高利润,企业很容易倾向于减少甚至拒绝招聘女大学生。根据黑龙江妇联的一项调查: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遭遇歧视的原因中选择“生理特点和生育”这一选项的比例为35.7%,选择“用人成本高”这一选项的比例为16.1%,选择“工作适应性(不能经常出差)”这一选项的比例为27.1%;而“女大学生要经历孕、产、哺阶段”则作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达到40.3%。[5]用人企业盲目夸大了女高校毕业生在生理方面的消极因素,使得这些成为单位放弃聘用女大学生的关键原因之一。

3.传统文化偏见的影响。在对女大学生就业产生消极作用的因素里,我国传统文化里面对性别偏见,对男女两性的不同角色定位与评价标准是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宪法里明确提出男女平等,但经过数千年封建“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糟粕文化已经成为某种根深蒂固的概念深深地烙印在很多中国人的头脑中。我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要求主要是相夫教子、贤良淑德、遵守传统、端庄矜持。社会大众对男女两性定位的不同不但对女大学生踏入职场后工作岗位的选择产生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用人企业在招聘时的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

4.高校培养目标偏差。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我国高校对女大学生教育出现偏差也是影响到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首先,教育培养理念对女大学生求职的影响。建国以后,为了使广大女性能够受到同男性平等的文化教育,从全国范围内对原有的女子高校进行了整合,实现了男女同校教育。而并未按照女大学生的自身因素与特点进行与女大学生匹配的课程设置。在该教育体系之下,女生的自身特点被忽略,其特长与优势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其次,我国的高等院校普遍为落实就业指导工作。当前,国内高校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尚未完备,有关部门与负责人并不能及时应对国内经济形势的波动和人力市场的需求,把有效的就业信息传达给广大毕业生。而对于女大学生,更是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与指导。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

1.男女两性在生理上存在差异。从客观角度来讲,男女两性在生理结构等方面确实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在生理负担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加重,这也使得女性在应聘时常常处于劣势地位,她们在生命中要经历月经、怀孕、生育、哺乳等生理过程,尤其是在女高校毕业生工作之后,从婚姻到生子、抚育幼儿要耗费其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该阶段,女性无法同男性那样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岗位上,必须把有限的精力在孩子、家庭与事业之间作出分配,而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工作产生影响,男女之间在生命周期的明显不同便是女性将承担怀孕生子和哺乳的使命,因此将打断女性的工作和职业生涯。因此,传统的封建家庭角色定位思想加上生理上现实存在不同及由此造成的生理周期的各异,共同加深了女大学生在就业中的弱势地位。

2.女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个人能力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招聘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更为看重,对其在思想水平、学校表现、吃苦耐劳精神和事业心方面关注较多,更加重视其实际动手能力,然而当前很多女大学生却只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极少或排斥参与相关文体活动及社团活动,没有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到其就业能力的提高。她们尽管学习成绩较好,但综合能力却不足,在社会经验、工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性方面同男大学生相比还有着很大差距,所以其在就业市场上竞争能力不足。

3.女大学生择业观不科学。在工作岗位选择时,部分女大学生更偏爱在大城市、大企业及政府机关单位中获得拥有很高的稳定性和收入的职位。在就业心态方面,女大学生普遍存在“等、靠”的想法,她们往往积极性缺乏,在找工作时更多地选择依赖于家人、朋友、恋人帮她们安排工作,有53.7%的女大学生认为家人、亲戚朋友的帮助在其就业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6]而且在面对就业压力时,部分女大学生选择回归家庭或选择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来应对。同时因为招聘过程属于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因此大部分女毕业生在就业时总是采取多项选择兼备的措施,给招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常常由于就业选择的多重性而导致丧失好的就业机会。“一山望着一山高”的错误想法,成为当前国内女高校毕业生大多存在的就业心态。女大学生这种求职误区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女大学生求职的难度,为其后来的求职方向的选择,产生了错误的指引。

四、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建议

(一)社会树立男女平等的就业观念

首先应当充分通过多种媒体开展宣传工作,合理引导的社会舆论,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科学的性别观念,提高全社会对于男女平等思想的认识。以加强对成功职场女性案例的宣传报道,使公众逐渐弱化对女性的传统看法,从根本上改变对女性的认识误区,让其意识到女性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其次广大招聘企业应当牢固树立男女平等的理念。在招聘、录用、薪酬、福利、选拔方面应当彻底消除性别歧视现象的产生,应当注重发现女高校毕业生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提供相应的职位,使得女高校毕业生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个人价值。女性同男性相比较在生活中有着更多的家庭责任,是应当受到尊重的,而招聘企业也要意识到录用女高校毕业生不仅是其法律义务更是履行其社会责任的表现。

(二)国家提供政策、法律扶持和制度保障

国家首先应当积极规范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行为,努力使男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做到平等竞争。招聘企业的行为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规定,使得劳动力市场方面的竞争真正做到以知识与能力竞争的基础上,根除因传统观念与性别因素对女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的影响。针对招聘过程中频频发生的侵犯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必须制定详细的法律条文予以惩处和补偿,有效和及时处理就业时的性别歧视案例。

此外,要建立健全当前的女性社会保障制度,使得招聘企业不会由于因招聘了女大学生而提高其用人成本。政府应当把女工劳动保护费用与生育保险费用进行社会统筹。用人企业不愿招聘女大学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女性所独有的家庭责任与生育责任。要真正解决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必须真正对用人单位招聘女性员工的成本进行降低,改革当前仅仅由用人单位所承担的生育保障制度,使女性员工的生育价值补偿从企业中实现剥离,实现由全社会进行补偿。只有真正设立全国统一、相对独立的生育保险险种,成立专业的部门进行管理与监督生育保险基金的运作,才可以切实构建起完善的生育社会保障制度。通过落实女性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让招聘企业对男女员工的工作能力的评价与用人标准更加公平,真正解除其对招聘女大学生而提高用人成本的担忧,为切实提高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利提供制度保证。

(三)高校应当加强针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教育

一方面,广大高校应当充分考虑女大学生的特点,从入学开始,就应当有步骤的、有针对性的对女大学生作出科学的就业指导;为女大学生召开相应的求职仪表、求职讲座等;有针对性地引导其提高对自我的认识,提高自身调节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培养女大学生良好的求职心理,为毕业时的求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广大高校应当开展教育体制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强化校内的思想教育,培育女大学生的德智体综合素质,提高其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力,使其成为真正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努力提高其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业务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主动求职意识,以提高其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能力。

(四)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加强自身素质

女大学生应当对自己的特点以及优势、劣势做到较为清晰的认识,女大学生在求职时应当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在对自身职业定位时必须应当结合个人性格特点、优势以及其他方面能力,避免眼高手低或畏首畏尾。女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应当做好从底层工作做起,从一线做起的思想思想准备工作,杜绝“公主病”,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观。切实处理好社会价值同个人价值的关系,对社会正确评价,对自己清醒认识。同时,广大女大学生应当积极克服例如自卑、依赖、自负、不安的心理状态,真正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形成自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把握求职过程的主动权,在求职时积极向用人单位展示女性所独有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实际行动改变招聘企业对女大学生的偏见。

另外,广大女大学生需要意识到求职的成功不但应当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能力,更要充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是单一追求学习分数的高低,而忽略了别的方面能力的提高,是无法实现求职成功的。女生同男生相比较而言,其记忆、在语言、人际交往、形象思维方面的能力更强,女大学生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特殊优势,求职时尽量选择与自身匹配的岗位。文科方向的女大学生应当适当补充一下自身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不足,理工科方向的女大学生应当适当补充一下自身在人文知识方面的不足。对于自己有所不足的方面,女大学生需要积极进行自我培养,可以利用参加各种学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的机会,努力进行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自己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以自信勇敢的心态面对用人单位,充分把握面试机会,实现成功就业。

五、总结

就业不仅是大学生极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家长、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只有积极地促进女大学生的就业,才能更好地促进两性平等。只有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焕发人的劳动热情和工作干劲,才能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欲望和开拓精神。鉴于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解决该问题对当前我国的社会稳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量资料和数据的研究,阐述了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发现当前女大学生存在整体就业率不高、就业成本较高、就业满意度低、企业对其要求相对偏高等问题,然后分析了它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1)社会树立男女平等的就业观念;(2)国家提供政策、法律扶持和制度保障;(3)高校应当加强针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教育;(4)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加强自身素质等建议,以改善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明明.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解决对策分析[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81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