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促进世界旅游新格局

 2022-02-15 10:02

论文总字数:23883字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事关国家未来发展全局的大战略,综合影响着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中坚,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之下,二者已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通过分别论述“一带”和“一路”的历史演变,经济带与旅游带的关系,并对“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互联互通,以及所规划的各条经济带和经济走廊的深入解读,提出互联互通旅游先通,开辟陆上丝绸之路旅游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的想法和愿景,并重点论述了“一带一路”如何促进这两大旅游带的开创以及对商务旅游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一带一路 经济带 旅游带 商务旅游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s a matter of national grand strategy,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n various industries and fields.Tourism as the backbone of the third industry,under the big background of “One Belt And Road”,the two have been closely linked together.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One Belt” and "One Road”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belt and tourism belt ,and further reading the advocated by the connectivity,and the planning of the individual economy and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corridor,put forward a ideas and vision for the interconnectivity travel pass first, opening up land silk road tourism belt and the maritime silk road tourism belt .and mainly discusses how "TheBelt And Road" promote these two tourist belt an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travel.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Economic belt Tourism belt Business travel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3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

1.2.研究思路与问题。 4

1.3.文献综述 5

第二章“一带”与沿线旅游 6

2.1.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过程。 6

2.2.陆上丝绸之路概况及沿途旅游景点。 7

2.3.陆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 8

第三章 “一路”与沿线旅游 10

3.1.海上丝绸之路的的历史演变过程。 10

3.2.海上丝绸之路概况及沿途旅游景点。 11

3.3.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 12

第四章 互联互通与新旅游观光带。 12

4.1. 旅游先行先通。 12

4.1.1.旅游有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的柔性。 13

4.1.2.旅游的自发性。 13

4.1.3.旅游的民间外交性和文化传播性。 13

4.2.互联互通促进旅游新格局。 14

4.2.1.经济带,实际上就是旅游带。 14

4.3.新亚欧大陆桥对开辟新旅游观光带的影响。 15

4.3.1.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建立亚欧大路桥国际旅行社。 16

4.3.2.发展“七色”旅游,开发新路桥旅游带内的经典旅游线路。 16

4.3.3.举办新亚欧大陆桥国际旅游文化节。 17

4.3.4.开通陆桥旅游专列、旅游专机以及长途旅游客车。 18

4.4.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带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为依托,开辟泛东南亚旅游带。 18

4.5.联合申遗,细分丝路主题。 19

4.6.以郑和下西洋航线为依托发展新海丝路旅游带。 21

4.6.1.开辟新邮轮旅游线路。 22

4.6.2.打造主题游轮。 23

第五章 商务旅游新格局。 23

5.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旅游投资新气象。 23

5.2.商务旅游的大发展。 24

第六章 结论 2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3年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的国家时,郑重的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该倡议提出后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积极响应。2014 年3 月28 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同样这一发文也让国际侧目,同时也让国人无限的欣喜。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层面的一个大战略,关系到中国今后一个相当长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同时也影响甚至决定着地区和世界格局。

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学术界就热闹起来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众说纷纭,一霎时大有百家争鸣之势,政界人士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提升政治影响力,经济界的人士在讨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深化以及中国和沿线国家经济贸易交往的新模式,外交家们运筹帷幄准备借“一带一路”下一盘外交大棋局,文化领域的学者认为,“一带一路的开展”将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迈向一个新高度。因而“一带一路”战略是涉及全方位的对内对外的一个开放格局,其将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旅游作为第三产业中最具影响力的支柱产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尤为重要。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承古开新的战略决策,两千多年前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这条绵延至今的战略通道,并且在后来的发展中蔓延至海上,产生了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多年来,东西方之间通过这条通道进行货物贸易同时也进行思想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在商贸交流的同时,这条古道也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一条旅游通道,尽管在古时没有旅游的概念,人们旅游的动机不是那么纯粹,但不可否认的是东西方之间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游览的人群比比皆是,从《马可波罗行记》中可见一斑,因而古丝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不折不扣的旅游通道。如今,在旅游业成为产业中坚的今天,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发展旅游业开创世界旅游新格局已经势在必行。

1.2.研究思路与问题。

课题的研究思路是根据课题的性质和内容来定的,研究此课题难度有二,一是由于此课题内容宽泛,格局开阔,在研究的进程中很难细致的就某一小问题进行研究,因而只能从宏观角度去着笔。二是此课题为一新课题,一带一路格局刚刚开局,要想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对旅游格局的影响,只能根据现有的一些数据和旅游状况,进行分析并大胆预测,得出研究结果。

研究方法主要为对仅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目前的旅游现状进行分析与预测,总结归纳出要点,进行研究论证。

研究问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该何去何从,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旅游业,开创世界旅游新格局。

1.3.文献综述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时发表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加强互联互通,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在印尼过会发辫重要演讲,提出中国愿与印尼等东盟国家一道,发展睦邻友好的外交关系,同时中国也致力于加强同东盟诸国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携手努力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定义不是简单的“路”和“带”的定义,也与其他的经济学上有关经济区等概念不同,而是一个全新的本着协同合作,自愿参与的原则,其中蕴含着古丝路亲善,开放,兼收并蓄的精神。

由于,课题概念为新出,因而相关的文献研究并不多,但部分文献的论述和见解十分新颖和经典,对启发和开导研究本课题大有裨益。

魏小安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发展,旅游可先行,这是由旅游的柔性特点决定的。”旅游作为一个与能源,贸易等相比较边缘的产业,在一带一路大棋局中能做先锋官和领头羊,这个论点实属难得,听来让人眼前一亮。魏教授从旅游投资在外地的青睐度,以及对外旅游投资能打开境外市场,促进当地就业等角度来论述旅游先行的原因及优势,让旅游业在这场改变地区及世界格局的战略面前,清楚的定了位。

刘慧等学者在《“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的文章中提到了四个经济走廊的概念:“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以及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文中提到的四个经济走廊给我映像十分深刻,个人觉得这几个经济走廊不仅是经济带,也是旅游带,不仅是经济走廊,也是不折不扣的旅游通道。

刘春腊、尹国庆等学者在文章中深入的解读了互联互通的“五通”:“贸易畅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格局,政策走向,资金融汇,民心稳固,基建完善都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魏小安教授的“旅游先行”策略,这“五通”对旅游抢占发展先机也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章“一带”与沿线旅游

2.1.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如果对其追根溯源,那就是丝绸之路。先从概念上说起,丝绸之路这个名词的起源是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 冯 李希霍芬[1],在1877年首次提出,后经学者演变,即为学界普遍接受,丝绸之路故名思意是以丝绸交易为主的一条主干道,但是经过历史的变迁,在后来,它成为了一条连通中西的贸易主干道,同时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廊道,其始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两千多年来,几经风雨,传承至今。

丝绸之路纸条通道的成型,尽管学界目前有争议,部分学者从考古和文献中分析出,早在商朝时,中原就与西域通商,因为在商王的坟墓中发现有产于新疆的玉石,但这些说法没有太多的文献可考,不便于深究,因此,从西汉张骞开始叙说丝路的演变较为妥当。张骞奉汉武帝之命,西行去寻找大月氏,以期能联合月氏共抗匈奴,张骞历经坎坷,被匈奴扣押十余年,终到西域,先后去了大宛国,大月氏和大夏等国,回去后张骞向武帝详细述说了西域情形,数年后又第二次出使西域,到达了更多的国家,包括康居,大夏,乌孙,安息,大月氏,身毒等国,第二次出使西域后,汉朝政府对西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待西域的政策和态度也有所转变,政府鼓励并招募富有冒险精神的商人,去西域经商,自此商路被完全的打开,后来汉朝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在行政上,直接管辖西域,从此,丝绸之路进入了第一个空前繁荣时期。

无数的商贾尽情的驰骋在这条道路上,从长安出发西行穿过河西走廊,到达今天的新疆等地,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中东,然后至非洲,欧洲等地,此期间,罗马帝国崛起,加入了丝绸之路的商道中,中国的丝绸深受罗马人得喜爱,以至于据传在罗马市场上丝绸达到了每磅12两黄金的价格,《后汉书》记载,罗马人还顺着丝绸之路派遣使节到中国,在中国建立了使馆。后来,随着汉朝的衰败,无力对西域行驶有效的管辖,因此西域内部内乱丛生,丝绸之路也由此衰落了。

东汉之后,由于中原地区的政权没有出现像西汉那样强有力的统一的中央政府,多数时候处于分裂割据或者是弱小偏安的状态,因此丝绸之路也处于半停滞的瘫痪状态。随着中国进入繁荣的盛唐时期,由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丝绸之路不仅被商贾们所青睐,也受到了统治者的极大重视,唐朝政府借与突厥战争的时机,重新控制了西域诸国和中亚的部分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保护商路,鼓励商贸往来,加之此一阶段内阿拉伯帝国以及东罗马帝国都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因此丝绸之力在7世纪-12世纪期间,迎来了第二个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丝路上不仅商贸往来频繁,文化交流也十分兴旺,中国的四大发明就是此时通过丝路传入西方的,西方的很多思想也进入了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迅速衰落,丝绸之路也逐渐冷清,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海上贸易发达,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12世纪以后,蒙古人逐渐走向历史舞台,蒙古人在拓展疆域的同时对丝绸之路的商道进行了一定的修复和保护,但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依旧十分冷清,而文化交流和宗教传播等活动相对较多,进入明清,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以及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的恶化,丝绸之路几近荒芜,远不及历史上的辉煌,直至“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其又迎来了新的生机。

2.2.陆上丝绸之路概况及沿途旅游景点。

丝绸之路虽然基本上被认为是一条单一的线路,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线路,其共分为三段,分别为东、中、西段,每段内又有不同的线路。东段是从长安即西安到玉门关[2],中段是玉门关到葱岭也即今天的帕米尔高原,西段是葱岭到中亚,过中东,进而到欧洲。这些不同的路线所经之地大不相同,地理形态,人文风俗也大为不同,因而景点景致也大相径庭,其主要景点也是与线路的延伸相吻合的。东段:主线路为长安-凉州-甘州-肃州-沙州,也即西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该线路是历朝历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沿途的风景名胜众多,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其景点在众多,包括大小雁塔,秦陵兵马俑等,武威有铜奔马,西夏碑,还有天梯山石窟等,张掖的马蹄寺和大佛寺,酒泉,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以及莫高窟等景点更是举世闻名。这些景点是丝路东段耀眼的明珠。丝路中段主要是在新疆境内,即以前的西域诸国,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丝路在此有三条线路,分别是南中北三条道,南路,从阳关开始,经若羌,和田,莎车到帕米尔高原。中路,从玉门关始经吐鲁番,焉耆,库车,阿克苏,喀什,到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北路,从安西开始,经哈密,吉木萨尔,伊宁到中亚碎叶城,中段基本上都在今新疆境内,以绿洲为主线,沿沙漠穿行,线路内遗迹古迹众多,多数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十分高的地位和旅游价值,包括:高昌故城,胶河故城,精绝故城,尼雅遗址,喀什古城,伊犁将军府,克孜尔千佛洞,还有探险爱好者的天堂楼兰古城遗址,这些景点文物价值极高,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西段,是从帕米尔高原开始的,主要线路都在中国境外,中亚和西亚乃至欧洲部分,也分为三路,北路,从帕米尔开始,过里海,碎叶城,伊蒂尔,再到君士坦丁堡也即今天的伊斯坦布尔。中路,从喀什起,经费尔干纳盆地,到伊朗,然后与南路吻合。南路,从帕米尔高原起,一为经克什米尔到印度巴基斯坦,另一为到阿富汗喀布尔,马什哈德,到两河流域巴格达,经叙利亚大马士革到欧洲,该段境内的中亚和西亚地区历史文物众多,例如到碎叶城可以去了解诗仙李白的身世传说,到印度观泰姬陵,到巴格达和大马士革领略阿拉伯帝国的雄风,至伊斯坦布尔看圣索菲亚清真寺,了解十字军东征等历史故事,然后可以直趋欧洲,感受复古与现代并存的西方文明。陆上丝绸之路沿途的景点众多,不胜枚举,若丝路旅游将沿丝绸之路的景点串联起来,则会形成一条天然的丝绸之路旅游带。

2.3.陆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在中国随处可见且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一句标语,实践证明,这句俗语所蕴含的道理是经济腾飞,民众富足的一大利器。如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正将这一经验推广至丝路沿途的亚非广袤土地上。说起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战略若要真正实施开来就必须先实现互联互通,而在旅游先行的背景下,其对促进互联互通的快速成型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所描绘的宏伟蓝图就如同一张大网,而网的成型需要依靠一个个的节点的支撑,而每个节点又要通过一条条丝绳来连接,这就是一带一路的主要着力点,即完善以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为主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去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是相容相近,相辅相成的。如果将一带一路比作亚洲腾飞的两只羽翼,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3]。“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初步统计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北亚,东欧,中东欧,西欧等区域,根据这几个区域的不同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对策,互联互通也是如此,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中,交通是最先发展的,从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时,交通的联结已经提上了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的筹划,一张连接沿途国家的巨大的交通网已经彻底铺排开来。

交通中最重要的就是铁路了,中国目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制造,运营,使用国,到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同时中国高铁也是世界上现阶段运营的最安全,最环保和高效的高速铁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互联互通为契机,很多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借此机会纷纷与中国进行交通对接,中国铁路走出去已经全面铺开,目前已有四条铁路纵横在欧亚大地上:其中包括连接朝鲜半岛、俄罗斯、中国、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直达欧洲的北部通道;连接中国南部、缅甸、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的南部通道;连接俄罗斯、中亚、波斯湾的南北通道;连接中国、东盟及中南半岛的中国-东盟通道。这4条线路将连接起近28个国家和地区,总里程达8万多公里。数据显示,与中国距离越近的国家,互联互通的便捷性越高,意愿也越强烈。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目前已经有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朝鲜和越南等国与中国有直通列车相通。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吉尔吉斯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国正在或即将建设直通中国的铁路。
上述铁路规划与构想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泛亚铁路和中欧铁路。泛亚铁路的设想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与中南半岛的紧密相连,所以该铁路才会呈现在世人面前。虽说泛亚铁路还没有完全的实施起来,但相信着只是时间的问题,其后期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很大。泛亚铁路东南亚段分为东、中、西三条线,三条线的起点都是我国云南,同时经过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在泰国曼谷汇合后经吉隆坡直达终点新加坡,长期处于铁路网末梢的昆明正搭着“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借着互联互通的契机,成为我国联通东南亚地区的新枢纽。泛亚铁路网的成型,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成果和基石之一,更是促进旅游发展,开创新的旅游格局的助推器,东南亚国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的运作成熟,发展经验也十分可观,借泛亚铁路之机,对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以及东南亚与南亚,中亚之间的旅游互通性有重要的意义。亚欧高铁同样是一条划时代的杰作,这是一条纯粹的沿着路上丝绸之路而修建的铁路,从伦敦出发,经巴黎,柏林,华沙,基辅,过莫斯科后分为两支,一支指向俄罗斯远东,进入中国的满洲里,另一支进入哈萨克斯坦,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高铁,连接了很多国家的首都和中心城市,其年运输量远远超过预算,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旅游线路,其必将对开辟新的欧亚旅游线路,繁荣沿线的旅游市场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章 “一路”与沿线旅游

3.1.海上丝绸之路的的历史演变过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起海洋,著名历史学家杨国貞认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将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由于海洋里有丰富的产品,所以海洋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人类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此,海洋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各国争夺的“内太空”,在各国都对海洋明争暗斗和中国周边海洋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横空出世。“海上丝绸之路”顾名思义,是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而言的,具体表述即为,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其形成时间大约为秦汉时期,《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曾派船队顺着民间航线,到达东南亚及印度等地,这几乎可以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在后来的三国以及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三国中吴国国主孙权曾派船队出海,曾到达台湾,日本等地。而海上丝绸之路真正繁荣起来的是在唐宋时期,唐朝后期由于安史之乱等原因,北方人大量南迁,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南方,由此海上运输作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变得愈来愈重要,宋朝时,瓷器成为了重要的出口产品,西方人对瓷器的热爱和欢迎丝毫不亚于丝绸,做工精美,极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瓷器成为了西方上流社会人士身份的象征。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在此一时期内被称作“陶瓷之路”。明清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变时期,由于政府实施海禁政策,很多港口都被关闭了,例如泉州,但广州港作为唯一的通商港口,在此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中发挥了巨大的贡献,直到鸦片战争前,广州港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一直顽强的存在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贸易更加频繁,海上丝绸之路发挥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3.2.海上丝绸之路概况及沿途旅游景点。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东南沿海的诸多港口城市,经过的地点包括东南亚、南亚,然后至印度洋、阿拉伯海,联通中东、非洲,甚至到欧洲,海丝路的特点与陆上丝绸之路有些许类同,是以点线面的模式铺成开来的,先是用点串线,接着用线带面,这种方式能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架起一条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地的桥梁,形成一张巨大的网将这几大经济体编织在一起,构建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并且把实现海丝路沿线的经贸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长期坚持。与此同时,旅游作为在这条线路上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上述的几大区域中,东盟地区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是海丝路的必经之地,拥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也是旅游发展的福地,区域内景点众多,包括,菲律宾的马尼拉,宿雾,吕宋,印尼的万隆,雅加达,巴厘岛,日惹婆罗浮屠等,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国家大清真寺,美人鱼岛,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环球影城,泰国的曼谷,普吉岛等都是旅游者的天堂,驰名海内外。其次是南亚和西亚,在地缘上与中国紧密相连,南亚大国印度拥有全球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和市场,是不可多得的战略合作伙伴,西亚诸国,频临阿拉伯海,海路畅通,历史上就是中国的贸易合作伙伴,更兼该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之地,在旅游方面该地区总体旅游资源和景点较东南亚为逊色,印度的德里,孟买等城市古迹偏多,泰姬陵,琥珀堡,恒河均为名胜,斯里兰卡,著名景点为狮子岩,佛牙山,康提湖,加勒古城。西亚景点中目前最热当属阿联酋的迪拜,和卡塔尔的多哈以及伊朗德黑兰,其余国家由于战乱等原因游客相对较少。北非是非洲的一片沃土,位于地中海南岸,港口众多,海上贸易发达,与欧洲隔海相望,也是海丝路需要联通的重点区域,旅游业方面,埃及开罗,亚历山大港为重点旅游城市,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也是游客的景点回忆之一,突尼斯,利比亚因内乱等因素旅游业一蹶不振,欧洲经济发达,最终沟通欧洲市场也是海丝路的一项重要举措和目的,欧洲是旅游的热土,欧盟内部的一体化为游客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等地源源不断的招徕世界游客,新海丝路沿途区域的概况和旅游景点大抵如是。

3.3.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

海上丝绸之路虽然起源很早,在历朝历代都有发展,而且航线十分,但要说真正的联通诸国则是六百多年前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其不仅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在今天,也为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提供了借鉴。明朝初年,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可谓是登峰造极。明朝政府派遣郑和为统帅,在继承宋元航海技术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水面舰队,在1405-1433年的二十余年间,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和国家,其足迹曾一度到达非洲东海岸的部分区域,航行的总路程为数十万公里。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学界众说纷纭,但他作为大明王朝的特使和船队的统领,在到达所经之地时没有耀武扬威,更没有欺凌当时实力比他们弱小很多倍的国家,而是真诚亲善的和他们进行交往,显示出大明朝愿和他们进行商贸往来的意愿和诚意,并在双方都认可的前提下,平等交换货物,买回了当地的产品,例如象牙,珍珠等,在此过程中,他不仅开通了和所经地的商路,更重要的是他宣扬了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和平相处的真诚意愿,同时也传播了中华的文化,东南亚的很多地方至今还有纪念郑和的活动。他所开辟的这条至今还被学界和民间津津乐道的航线,连接的港口和城市众多,与“一路”战略的互联互通有十分相似的吻合度,因而研究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对部署海上丝绸之路的互联互通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 互联互通与新旅游观光带。

4.1. 旅游先行先通。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大为不同,其作为一个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产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略提出之时,各个行业都在争先恐后的研究此战略,欲拔头筹,然而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产业和行业都适战略中具有先联先通的独特优势,这种先发优势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因素。

4.1.1.旅游有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的柔性。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魏小安教授认为[4],这是由旅游的特点决定的,柔性发展是旅游业的最大特点。例如旅游投资,在世界任何角度都是来者不拒的,他没有其他产业的投资那么赤裸裸和刚硬,更不会被当地人认为是资本输出。

4.1.2.旅游的自发性。

旅游自从他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随着自发性,这是侵入其骨髓的特性。任何国际组织,政府团体,单位亦或是个人不会也不可能强迫任何人去旅游,因而旅游是最富民主和自由称号的产业,以旅游为起点和先锋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不会让其他国家和地区感觉到生硬和唐突,更不会让合作方觉得有大国威胁和大国沙文主义之嫌,既避免了他国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又极大地减轻和降低了他国对中国的戒心,同时也对“一带一路”的推行做了良好的开端,使后续的行动和合作能循序渐进的运转,可谓一举多得。

4.1.3.旅游的民间外交性和文化传播性。

民间外交是我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世纪50年代,周总理就说过我国的外交是官方,半官方和民间三者结合的,而民间外交最重要的是民间人士的交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我国游客出境旅游告诉增长,201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达到1.2亿人次[5],一个国家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是该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同时在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接触交往中,不知不觉的作为了民间外交大使,因而说旅游者带有极强的民间外交的特征[6]。旅游的文化传播性也是旅游先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旅游者本身就是一个移动的文化综合体,而走出去的游客在与目的地的居民的交流中有很强亲近感。通过旅游,可以让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地区和民众获得对中华文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更自然的接纳和认可,这样更容易获得尊重和信任,从而让“一带一路”的文化包容性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让旅游文化引领产业经济发展,让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民众的共同进步与富裕。如此一来,旅游者的交流、文化的传承可以带动带动经济的互通和往来,那么“一带一路”战略这个大棋局在旅游先行的带领下就盘活了。

4.2.互联互通促进旅游新格局。

4.2.1.经济带,实际上就是旅游带。

值得一提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不同于以往历史上所出现和提及的任何“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适用性广、灵活性高、以及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在这个概念下,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共同致力于这个大战略的推进,各方在此中皆是互利共赢者。“经济带”顾名思义是带状的经济体的联结而形成的,以重点城市为节点,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相互贯穿,形成强有力的小型经济共同体,或者称为经济走廊。在经济带中,城市是核心支点,交通等基础设施则是重要的基石和保障,在此范围内的各类产业是其灵魂。一般情况下,经济带连接的城市都是相对经济发达的城市,经济带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力,人口素质,人文积淀相对都处在较高的水平和层次上,而此种条件下的地域往往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具备了旅游资源,一定的人口规模,发达的经济水平,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加之较好的文化积淀,这些条件都是成熟的旅游目的地的象征,也是旅游业繁荣地的缩影。因此,经济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带。举例为证,中国国内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不胜枚举,先说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区是中国最大最成熟的经济圈之一,其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也具备人口,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因素方面的优势,其旅游业的繁荣程度就不言而喻了,从南京至上海的华东旅游线是国内旅游的最经典的线路之一,这条线路上,南京,扬州,镇江,宜兴,无锡,常州,苏州,上海等旅游资源之丰富人尽皆知,这无疑也是中国最发达的一条旅游线路,更是精华的旅游带。经济带也是如此,长江经济带是贯通东西部的一条大动脉,西起重庆,东至沪上,这条沿长江的经济大动脉同时也是旅游大动脉,长江黄金水道上旖旎的风光闻名遐迩,重庆至南京和上海的邮轮旅游一直以来进行的如火如荼,可以说旅游为长江经济带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综上可见,经济带基本上就是旅游带。

在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有两条主线,陆上的主线是依托国际大通道,主要方向为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蒙俄等国际经济走廊;以及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相连的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海路以重点港口为布局,开创安全有效全天候联动的战略通道。这些行动不仅对经济大联接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新的旅游观光带的开辟有重要的影响。

4.3.新亚欧大陆桥对开辟新旅游观光带的影响。

新亚欧大陆桥是相对于旧亚欧大陆桥而言的一个新的国际大通道,是“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亚欧大陆桥最东端的起点是中国江苏连云港,最西边的端点是荷兰的鹿特丹港以及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港口,这条备受瞩目的大动脉横穿亚欧两大洲的中心地带,其总长度约为11000公里。贯通着中国、东亚、中亚、西亚、中东、俄罗斯、东欧、中欧、南欧、西欧等40个余国,占世界国家数22%,该路线所辐射的区域占地面积为397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域面积26.6%;居住人口22亿,占世界人口36%,是一条完整的沿着当年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的商队的轨迹而修的铁路,可以说是一条对沿线国家经济又巨大推动作用的现代“丝绸之路”,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不仅能带动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同时也能促使欠发达地区尽快实现产业化。近年来,新亚欧大陆桥上的物流局面出现了让人欣慰的变化,新开通的“渝新欧”、“长安号”、““汉新欧”、“郑新欧”等专列极大地改善了沿线国际贸易的运输条件和运输格局。新亚欧大陆桥不仅带动了沿途地区的经贸往来,同时,新亚欧大陆桥对旅游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促进作用。

新亚欧大陆桥沿线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众多,这里不仅历史悠久,更有众多的历史名城和数不胜数的文化古迹,沿线各国也是历代名人浩若繁星,因此,这是一条发展旅游的绝佳线路,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开辟这条旅游带对开创世界旅游新格局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开辟和实施新大陆桥旅游带的愿景要以新大陆桥为依托,综合考虑权衡各方因素方能实地操作。由于沿线的国家众多,地理,地形,人口,族群,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风貌等大相径庭,所以发展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大旅游,还要循序渐进的按照各个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景区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等诸多因素,在利用各地旅游资源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域联合的优势,群策群力,策划开发出新亚欧大陆桥旅游带的精品旅游产品。个人认为新旅游带的开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3.1.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建立亚欧大路桥国际旅行社。

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拥有无可比拟的旅游资源和风格迥异的民俗民风,在旅游合作方面有十分巨大的潜力。但是由于地域辽阔,诸多因素的复杂性,沿线各地加强联合与协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同时为了方便管理和联系,使得整个旅游带沿线的旅游景点联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亚欧大陆桥旅行社势在必行。该举措不仅能打响新亚欧大陆桥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旅游品位,同时也可增强旅游带的凝聚力,真正开创一带一路旅游的新格局。

4.3.2.发展“七色”旅游,开发新路桥旅游带内的经典旅游线路。

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带拥有极其丰富的国际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因而沿桥地带的城市和景点也要突出陆桥旅游的特色化、高档化、主体化和国际化,发展“七色”国际旅游精品线路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所谓“七色”是指七种旅游类型,即蓝色---海滨旅游,亚欧大陆桥的开端的连云港和终点鹿特丹都是海滨城市,这两个城市作为路桥的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必将会吸引众多的游客,根据其自身的优势,发展海滨旅游时不二选择。绿色---山河生态旅游,新路桥的沿途经过的地域可谓是千山万水,不仅有中国的祁连山,天山等名山,也有中亚的高加索山,西欧的阿尔卑斯山等旅游胜地,同时沿途的高原,草原,湿地等生态类型也是不胜枚举,加之生态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深入游客之心,因而开辟绿色旅游线路大有可为。青色---历史文化旅游,从连云港起,徐州、泰安、曲阜、郑州、开封、洛阳、商丘、亳州、西安均为历史名城,除了西安,该旅游线路的开发可以完全按着古丝绸之路来设计,咸阳,敦煌,乌鲁木齐,至中亚阿拉木图,俄罗斯圣彼得堡,再至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法国等直至终点荷兰,一路上历史文化名城星罗棋布,大罗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将这些名城串联起来,其必将是一串明珠。银色---雪山、冰川旅游,随着冬奥会等大型省会的深入人心,雪类运动已经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雪山,冰川作为天然的壮美奇观,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路桥沿线的中国天山,还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都是世界著名的雪山和冰川山脉,也是名副其实的滑雪胜地,开辟银色旅游专线,不仅能丰富路桥旅游带的产品,同时也为喜好滑雪和冰上运动的游客提供了极大地便利。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旅游。红色旅游在国内的热度有增无减,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对红色文化趋之若鹜,路桥旅游带沿线的很多地区都打有红色文化的烙印,例如,俄罗斯的莫斯科,列宁格勒,波兰华沙,贝尔格莱德,德国柏林等,曾经社会主义阵营辉煌的历史,如今也是绝好的旅游资源和线路,其不仅有旅游功能,同时也有精神层面的重大意义。金色---黄土地和大漠民俗风情旅游。路桥沿线地理单元十分复杂,沙漠戈壁众多,尤其是中国西北段和中亚哈萨克斯坦段,沙漠戈壁占有很大的比重,沙漠戈壁本是荒凉之地,不能作为旅游资源,也无法开发旅游景区,但在中国西北新疆等地,近年来沙疗兴起,每年夏天到来之时,大批游客涌入沙漠,开展沙疗活动,这种医疗与沙漠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旅游形式,另外,在新疆部分地区的沙漠中屹立千年的胡杨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海内外的众多游客,这也成为了沙漠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黑色---工业旅游。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距今已经有百年之久的历史,西欧等国在工业革命时拔得头筹,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近年来,工业旅游方兴未艾,这场影响世界格局改变人类历史的大革命,留下的诸多见证物越来越引发游客的兴趣,例如德国的老工业区鲁尔区,现今已经成为重要的工业旅游景点,因此,在亚欧大陆桥沿线发展工业旅游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德国鲁尔工业区和俄罗斯乌拉尔工业区等都可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而发扬工业旅游的优势。有此“七色”旅游,相信路桥沿线的新旅游线路会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4.3.3.举办新亚欧大陆桥国际旅游文化节。

由于上述的诸多原因,新亚欧大陆桥的沿线情况复杂,为了能更好的协调和统一管理,定期举办路桥国际旅游文化节,不仅有利于统筹开展沿线的旅游工作,同时对外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公关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新亚欧大陆桥旅游带,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4.3.4.开通陆桥旅游专列、旅游专机以及长途旅游客车。

新亚欧大陆桥是一条以货运为主的铁路专线,修建此铁路耗资巨大,如果仅仅用于货运,则是没有将资源完全利用起来,因而开通路桥客运专线势在必行。开通客运专线,不仅能缓解沿途国家和地区的铁路运客压力,更重要的是开通旅游专线,游客可以从中国连云港起沿途欣赏风景,跨越多个地形区和自然带气候带,领略风格迥异的美景。若游客从中途的一个站点上车,选取该旅游线路的一个节段进行游玩也未尝不可。与此同时,旅游专机,长途旅游也可以开通,形成沿路桥的全方位的旅游交通网络。

4.4.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带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为依托,开辟泛东南亚旅游带。

中南半岛素来与中国山水相依,印度更是与中国毗邻而居,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主要是依托泛亚铁路而开展,以中国云南昆明和广西南宁为起点联通整个中南半岛国家[7]。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关联密切,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自中国云南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抵达孟加拉湾,联通印度洋。这条经济走廊处在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联接部分,紧紧地讲中国和印度两大市场联系在一起,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其连接了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找到了一条便捷的入海通道,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从旅游的角度看,这条经济走廊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观光带。

众所周知,以中南半岛为主体的东南亚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传统的旅游黄金地带,该区域由于气候,地形,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孕育有丰富可观的旅游资源,深受世界各地的游客青睐,近年来世界旅游市场上的游客活动的重心在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东南亚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游客集散地之一,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该地区的旅游并没有将其优势发挥出来,更没有合作联盟的形式,虽然在政治上有东盟这个合作框架,但在旅游上仍然呈现的是资源割据,各自为阵的局面,而没有铁板一块,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一是区域内的国家在旅游观念的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没有树立联合发展的大旅游观,任一枝独秀,而没有百花齐放,第二个原因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做纽带将这些区域连接起来,在客观条件上没有满足区域联合发展的硬性要求。而在此“一带一路”大战略深入开展的当口上,以联通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为目的的互联互通工作已经先期铺开,泛亚铁路网的加快成行,对中国-中南半岛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该区域内的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马来西亚等都是游客非常喜爱的目的地,越南河内、岘港,泰国清迈、曼谷、普吉岛,柬埔寨金边,老挝万象、琅勃拉邦等都是旅游者的天堂,这些旅游点分散在中南半岛的各个国家,很多游客想在一次旅行中将这些景点依次游览,奈何区域内的交通设施不完善,也没有统一的旅游协调体制,游客在出入境的过程中极其不便,如果泛亚铁路和公路网成型,区域间旅游协调机构建立,这个问题便能迎刃而解。这种需求,恰如其分的与“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各种举措相吻合,在上述两个经济廊道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泛东南亚旅游观光带”,将区域内的各景点串通起来,在交通通达度加强和提升的前提下,在东盟这个区域联盟的框架内设立“泛东南亚旅游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和协调区域内的旅游发展事宜,效仿欧盟,提升区域内国家的签证便利化程度,以期能招徕更多的游客。另外,依托铁路线开辟新的旅游线路,如澜沧江-湄公河旅游线等也是新旅游带的重要范畴。综上,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带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为依托,开辟“泛东南亚旅游带”,必定能开创中国,东南亚乃至南亚等地的旅游新格局。

4.5.联合申遗,细分丝路主题。

此前,中国的京杭大运河项目成功申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三国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也一举入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次申报成功使得中国的遗产数量又增加了一处,而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这次申遗选取了中国到中亚的这一段,涉及到三个国家一共33个申遗点,其中我国有4个省共22个申遗点,主要是佛教石窟,帝王宫殿群,还有帝国古都城等。本次申遗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第一是进行了跨国联合申遗,可以说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在文化相通方面的一个典范。第二是,对丝绸之路进行了细分,申遗点很多也很详细,涉及的形式和种类也很多,这给一带一路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化简为繁,对丝路主题进行细分。

具体来说,首先,“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申遗工作已经落幕,但丝路的申遗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丝路沿途的国家有六十余个,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古迹和景点等申遗点也数不胜数,中哈吉三国为联合申遗开创了先例,因此,在接下来的“一带一路”铺排过程中坚持和沿线国家联合打包申遗的对策,让更多“陆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遗产与丝绸之路紧密联系在一起,升格为不折不扣的世界遗产。增补沿途国家的具有相似特征的景点进入遗产名录,比如本次申遗的路线截止在中亚,那么首先可以增补中亚其他几个国家如,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遗产进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名录。接着可以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将“一带”和“一路”的遗产廊道合二为一。具体做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为依托,与沿途国家一道,将福州、厦门、广州、东盟、印度洋、中东等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遗产逐渐增补成为“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上来,最后,着力建设镶嵌在“一带一路”周边的完整的丝绸之路遗产廊道。

丝绸之路上的景点十分繁杂,在不同地域,丝绸之路的主题和格调也是大相径庭,这不仅是丝路文化包容性的体现,也为我们进行丝绸之路主题细分,打造不同主题的丝路旅游提供了条件和契机,依据丝绸之路在不同地域的风格和特点,我们可以分别打造出,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佛教丝绸之路、香料之路、茶马古道等旅游通道。比如,草原丝绸之路,可在草原地区举办草原文化节,或者与草原民族的民族节日相结合,进行草原丝绸之路旅游的开发与宣传。佛教丝绸之路,可沿着玄奘西游取经的路线来铺设,以沿途的佛寺为支撑点,通过每年的各种佛学研讨会等为载体,将这一旅游路线发扬开来。

丝绸之路故事的演绎也是重要的宣传途径之一,丝绸之路上历史名人灿若星河,这些人物大抵可分为三类,包括帝王将相类,主要人物有:成吉思汗、张骞、郑吉、班超;第二类是宗教人物类,包括:法显、玄奘、戴维神父;第三类是商贸科教类,包括:马可·波罗、李约瑟、庒士敦等。这些人物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在他们的出生地或者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进行演绎宣传,将他们的形象和故事融入到当地的旅游营销中去,不仅能增强地方影响力,同时也丰富了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内涵,对弘扬丝路文化与丝路精神,推动一带一路旅游的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6.以郑和下西洋航线为依托发展新海丝路旅游带。

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对互联互通的重要意义人尽皆知,其所经之地虽然很多城市的名字耳熟能详,但真正的依次将这些港口城市串起来却不是一件易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重新研究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是商贸行业的春天,但是经济贸易固然重要,但从旅游层面来看,若能让普通的游客参与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那则是对这段历史的重新诠释,也是对新海丝路的极大地宣扬,这就得依托邮轮旅游来开启这个新篇章。

提起邮轮旅游,就不得不陈述其起源,邮轮旅游是用邮轮将一个或多个旅游目的地联系起来的旅游行程。这种形式的旅游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贵族之家,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达到了顶峰[8],邮轮旅游的灵魂是家庭出游,整个家庭成员可以借邮轮这个平台,在烟波浩渺的大海上去追溯历史,共享天伦,因而这种自由,温馨,恬淡的出行方式一直备受游客喜爱,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奢侈的旅行方式再次升温。

上文已经分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的情形,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地理环境,加之传统的旅游黄金地段的优势,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的雏形已经显现了出来,而这条旅游带的筋骨是用邮轮旅游来架构的,因此,打通一条全新的从未有过的有关邮轮旅游的海上航行线路,对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旅游产业有点相似的是,邮轮旅游的性质相对被动一些,是要用游客需求来激发的行业,其发展壮大必须建立在对邮轮旅游需求的准确把握之上,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和线路设计,项目投资,宣传促销活动等,由此可见,产品开发尤其是线路设计对邮轮旅游的发展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次航行如果没有好的航线,那游客的旅行体验就会黯然失色,就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航线而言,邮轮航线受出发地母港的制约,一般分为:远东航线,东南亚航线,澳新航线,大溪地航线,夏威夷航线,加勒比海航线,南极航线,阿拉斯加航线,中东航线,地中海航线,北欧北极航线等,这些航线都是区域性的航线,仅仅是以纯航行式的旅游,没有附会深层的文化内涵或历史背景。”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海丝路战略的提出,为开发新的邮轮旅游航线提供了契机。鉴于此背景和邮轮旅游的现状,开辟新航线可以与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线相吻合。郑和下西洋,始于中国江苏沿海的刘家港,沿途经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共计三十余个地区和国家,其足迹远溯红海,麦加,乃至非洲东海岸。如图1

图1:郑和下西洋图

这条线路连接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贯通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是一条绝佳的旅游线路,在此区域内目前邮轮旅游只有东南亚航线和中东航线,但一条漫长如郑和下西洋线路的邮轮航线还没有诞生,下述是对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新格局的论述:

4.6.1.开辟新邮轮旅游线路。

该举措旨在重走郑和西行的线路,线路可大致与图1吻合: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或者是加尔各答--卡拉奇--阿巴斯港--亚丁--麦加,这两条线路是当年郑和船队屡次行走的线路,沿途城市都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港口城市,不仅如此这些港口城市都具有庞大的旅游市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还有旖旎的旅游风光,这些都助推新邮轮线路的推行和稳固发展。在漫长的旅途中,邮轮上的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感受大明帝国的强盛,开放和包容,获得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4.6.2.打造主题游轮。

包括建造形似郑和宝船外形的邮轮,内饰以“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为主题,邮轮上的工作人员着装为郑和船队随员,餐饮娱乐等皆可效仿明初的风格,给游客一次真真切切的下西洋行,这种高仿真度的主题邮轮,不仅深受游客青睐,招徕更多的游客,同时对宣扬海丝路文化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以及推广和宣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与新的邮轮航线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 商务旅游新格局。

5.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旅游投资新气象。

商务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是旅游行业中细分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方式是到常驻地以外,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业务交流,实际的业务考察,有时也包括会议,会展,谈判科技文化交流等,这些活动所涉及到的与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相关联的活动都称之为商务旅游活动。近年来,商务旅游是发展最快,最受欢迎的旅游方式之一,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旅游收入的百分之十五左右是来自于商务旅游,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这个数目还在急速增长。目前,全球商务旅游总人数占旅游者总数的三分之一,国际上许多著名连锁酒店通过调查发现,商务客人已经占全球住房客人的百分之五十五,占连锁酒店的百分之六十,综合上述数据加之分析,不难发现,商务旅游与普通的其他旅游方式相比具有消费水平高,受气候和旅游淡旺季的影响小,活动地点相对较固定,活动方式重复性高等优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推出,商务旅游会蓬勃发展,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主要逻辑是中国资本过剩,产能过剩以及中国技术过关,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能力最强的国家,而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经济均相对落后或欠发达,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十分巨大,中国过剩的资本,产能和基础设施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中国发起成立了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为中国的资本输出和一带一路建设融资给予了保障。

既然“一带一路”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输出中国的资本,向沿线国家大力投资,而据统计分析投资的大方向围绕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那么相关产业链和行业的投资机会完全孕育在其中,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坚产业,旅游投资肯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报告分析,从业态来看,一带一路中国旅游投资的重点还是聚焦于旅行社,饭店,餐饮等领域,包括旅游签证业务,餐饮管理,旅游咨询等方面,中国国旅在中亚,东南亚,包括西亚等地都有投资布局。值得关注的是,从投资主体来看,目前对外旅游投资的企业分为典型旅游企业和非典型旅游企业,典型企业是以中国国旅、港中旅,海航旅游等传统的单一主营旅游的企业为主,而非典型旅游企业如中铁集团,阳光国际商务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其主营业务为地产,能源等,这些企业将旅游业作为配套主营业务发展的辅助业务,在中国对外投资的格局中,非典型旅游投资企业逐渐增多,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旅游投资也必将更深入的进行,开创旅游投资新局面指日可待。

5.2.商务旅游的大发展。

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正式设立,表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已然无虞,剩下的就是热火朝天的投资建设行动。据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有两万家企业在境外市场忙碌,有120万中国人在全球市场奔波,这个庞大的数字还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商务旅游的定义来说,在常驻地以外进行业务交流和考察活动,都属于商务旅游的范畴,而如此繁多的中国企业在境外参与投资建设,他们的很多员工不断的在进行业务磋商,投资考察,投资谈判,参与业内会议,或是参家相关会展活动,故而他们已经完全属于商务旅游的旅游者了,这个群体的数量庞大的惊人。而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都属于欠发达地区,他们是中国对外投资和建设的集中区域,中国在外的中资企业绝大多数也云集在“一带一路”所规划的区域中,这些企业的员工奔波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成为名符其实的商务旅游者,由此可见,一带一路的开展,不仅加大了中国的资本输出,加大了对外的投资力度,同时也拓展了商务旅游的庞大市场,夯实了商务旅游的基础,激发了商务旅游的巨大潜能,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商务旅游必定能大放异彩。

第六章 结论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顶层设计的一个大开大合的改变全球格局的大战略,在未来相当长的阶段内将会成为中国全面对外开放以及助推区域联合甚至全球化的大棋局,其提出的背景是中国产能过剩,内需饱和,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关口,资本输出,对外投资,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是其重要目的之一,尽管旅游不是核心产业,但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伴随着该战略的开展和实施也相应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研究表明,互联互通旅游先通的说法和理念是成立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等设施的建设,为旅游提供了极大地交通便捷,也让“一带一路”沿线游客大规模的流动成为了可能。其次,经济带就是旅游带的概念也已经得到了证实,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中南半岛等经济带,借“一带一路”全面展开之际,开创全新的旅游带,附带打通丝绸之路申遗廊道,两者结合,一并促进全球旅游格局的改变。再者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带的发展,依托“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深度挖掘郑和的航行线路,开辟出邮轮旅游新航线,使得海上邮轮旅游,以及海丝路沿线国家的旅游业得到振兴。最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开启了新的一轮旅游投资热潮,同时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商务旅游的蓬勃发展。

综上,“一带一路”战略对旅游业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契机也是不可多得的,随着一带一路格局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其带给旅游业的影响和机遇将更加广阔,同时我也坚信,文中所论述的几条旅游带定能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开创出世界旅游新的格局。

参考文献

[1].胡鞍钢, 马伟, 鄢一龙.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2):1-10.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3883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