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幕剧的创作技巧——以丁西林的作品为例

 2022-01-20 12:01

论文总字数:11522字

目 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1“二元三人”模式的戏剧结构 3

1.1凤头—“笔走偏锋” 3

1.2猪肚—“二元三人”模式 4

1.3豹尾——“突转式” 5

2“无事中造事”的戏剧情节 5

2.1小中见大的戏剧情节 6

2.2平中见奇的戏剧情节 6

2.3“夫妻间”、“情侣间”新鲜奇异的戏剧情节 7

3机趣新颖的戏剧语言 7

3.1“声形并茂”的动作性语言 7

3.2幽默机智的性格化语言 8

3.3新型有力的凝练性语言 9

结语 9

致谢 11

论独幕剧的创作技巧

——以丁西林的独幕剧为例

朱凤梅

,.

Abstract: Melodramas as a genre of theatrical art in a short and pithy, its own unique theatrical technique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tructure of drama, drama, drama language. As China's one act drama master, Ding Xilin drama success, mainly due to his theatrical techniques. His one act play structure originality, showing "binary three" mode of the structure of drama; drama at "the innocence of the thing to take, with small, flat see odd, fresh singular effect; drama language and interesting novel, has" the sound shape and Mao ", humorous and witty, new powerful features. A careful study of the Ding Xilin of one act plays So as to provide further reference for the drama creation.

Keywords: Ding Xilin drama creation skills

引言

独幕剧起源于日本,属于一种的短小的、凝练的戏剧文学体裁。相较于多幕剧而言,独幕剧的形式规模较小,篇幅较小,所以有时又叫小戏,其剧情在一幕内发生、发展并结束。“在独幕剧中,一般人物比较少,多是三到四个;情节线索比较单一,多是单线发展;从一个生活的侧面去反映社会某个方面的矛盾,构成一个独立的有头有尾的戏剧故事”[1],创作一部优秀的独幕剧并不那么简单,它包括着深刻的主题、鲜明的人物、精巧的结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等等。我国的话剧自“五四”运动接受日本及其西方的影响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独幕剧也在吸收外国的戏剧作品中不断发展。在中国独幕剧的发展史上,出现过很多优秀独幕剧作家及其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独幕剧作家当属丁西林。丁西林是我国在独幕剧喜剧创作方面特别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其一生文学创作中,他的独幕喜剧共写了八部。分别是《一只马蜂》(1923)、《亲爱的丈夫》(1924)、《酒后》(1925)、《压迫》(1926)、《瞎了一只眼》(1927)、《北京的空气》(1930)、《三块钱国币》(1940)、《等太太回来》(1940)。他是我国现代独幕剧的开创人,被誉为“独幕喜剧圣手”。他的独幕剧创作“尤善于从‘无事’中捕捉喜剧因素,在平淡的情节中引发会心之笑,形成一种淡雅、含蓄、隽永、温和的幽默风格。”[2]他的剧作结构别出心裁,语言机智流畅,结尾精致讲究。本文将主要探讨丁西林独幕剧的创作技巧。

独幕剧的创作技巧是什么呢?从大的方面来说,体现在对戏剧结构,故事情节、戏剧语言等方面做戏剧化的处理,处理的结果是匠心独运的;从小的方面而言,就表现在具体的创作方法上,比如说突转、发现、悬念、误会、巧合等技巧的运用。

1“二元三人”模式的戏剧结构

戏剧结构就是一部戏的整体框架,就是怎么来搭起一部戏。具体表现在一部戏怎么开始,又怎么发展和又怎么结束的。丁西林的戏剧结构是独具匠心、精致讲究的,他是从“二元三人”这个模式搭起一部戏的架构的。从这方面分析,丁西林的戏剧结构开头根据“两元三人”“独辟蹊径”、“笔走偏锋”;戏剧发展按照“二元三人”模式,蓄势、爆发收放自如;戏剧结尾“惊人一笔”、意味深长。元人乔吉说:“作乐府亦有则,即凤头、猪肚、豹尾是也。”含义是“大概是戏剧开头要美丽,中间发展要浩荡,戏剧结尾要响亮。难能可贵的是戏剧整体要保持首尾贯穿,意思清新。”[[1]]后来人们把这个意思引申了,指戏剧结构。

1.1凤头—“笔走偏锋”

中国传统的戏曲编剧结构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凤头指“开头要使用鲜明有力的戏剧行动、戏剧行为、戏剧事件给观众带来一个贯穿全局的戏剧悬念,以此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因而要求这部分内容要笔墨精炼,条理清晰。”[3]一个好的开头很重要,它不仅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开端,而且还是引出下面情节导出整个故事结构的开端,它能为戏剧结构做全面的准备;并且一个好的开端也可以立即抓住观众的兴趣,使剧本在观众的期待中向前发展。独幕剧因为篇幅较小,所以开头不能拖泥带水,有太多的铺陈描写。独幕剧的开头必须迅速交代人物、事件,必须是从戏剧纠葛紧要处开场,从最富有戏剧性的地方开始,才能使情节集中,结构紧凑。

丁西林的独幕剧在开头设计上都是从最富有戏剧性的地方开始。相较于其他独幕剧作家,丁西林的作品开头多围绕“二元三人模式”采用“独辟蹊径”、“笔走偏锋”的方法,但是却可以立即交清事件、人物,引出主要矛盾。如在《三块钱国币》剧作中,李嫂打破了吴太太的花瓶是引起全剧矛盾的事件,却是留在幕后处理,戏开场时描写吴太太看似一边在整理衣服,一边在自言自语;然而却话中有话,实是对一旁看书的杨长雄指桑骂槐来着。这样的处理方法迅速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引发最富有戏剧性的杨长雄与吴太太的矛盾冲突。

和丁西林的独幕剧开头最相像的要数契诃夫的作品,但是契诃夫的独幕剧开头还是和丁西林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契诃夫的《求婚》、《蠢货》多采用环境描写来设置悬念,并且都是采用一人自言自语,另外一个次要人物的加入,从而引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1.2猪肚—“二元三人”模式

中国传统戏曲编剧讲究“猪肚”,就是“在戏的发展部分,一定要使戏剧冲突充分开展,并且戏剧冲突的发展是人物性格的展现,是深刻体现人物性格的,把主题思想也深刻生动的展现出来,所以它要像‘猪肚’一样的丰满充实。”[3]戏的中间主要就是戏的矛盾冲突。“在一部戏中,冲突是内在的必然的要素,假如一部戏的冲突和线索已经确定下来了,那么它的结构框架也就大致清晰明了。”[4]冲突是戏剧的本质,冲突是戏剧的基础。阿契尔说“戏剧是一种激变的艺术”[5],这就说明冲突是戏剧艺术的特性,戏剧必须表现冲突。戏剧是用矛盾冲突来开展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独幕剧的冲突必须集中、紧张、激烈。独幕剧要想以短小的篇幅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在独幕剧相对短的时间内始终保持兴趣就必须集中,素材也往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矛盾最紧张尖锐的地方。独幕剧由于容量的限制,所以矛盾冲突的主要情节往往较简单,线索也比较单一,人物关系和动作目的都很明确。

在情节发展部分,丁西林最常用的就是“二元三人”模式。丁西林的戏剧冲突围绕“二元三人”模式充分展开,不断蓄势、收势,延宕情节,使戏剧富有节奏感。比如在《压迫》中,故事是围绕男房客、女房客还有房东三个人开展的。该剧作一开始就有了矛盾的基础。女房东想要要把房子租给有家眷的人,但是女儿却想把房子租给没有结婚的男人。房东太太爱打牌,成天不在家,留女儿和单身汉在家不放心,女儿讨厌一大家子的住家。在这对母女间矛盾的基础上,剧情开始展开。小姐收了男房客的租房子的定金,太太坚决要退;而男房客不愿意退。于是故事的主要矛盾引发了,房东去找巡警来帮忙;这时情节陷于“死境”,一个女房客的安排瞬间打破了局面。女房客恰好在这个时候来租房,经过一番周折,女房客愿意假装男房客妻子。最后房东太太本想带巡警来赶男房客走,哪知讨了一场没趣,只好把房子租给男女房客。另外在冲突发生、发展、解除的过程中,房东太太、男女房客对待事情的不同动作也都显现出来,动作由性格决定,性格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所以人物性格也都向我们显露了出来。另外无论是《一只马蜂》也好,还是《压迫》、《三块钱国币》、《酒后》人物都比较少,基本上都是三个人,多的一两个也只是出现了一下而已,故事往往在先前两个人物矛盾冲突的基础上从而引发的一个大的冲突。他们可能是母女关系、可能是房客关系,亦或是朋友关系,没有什么交叉的复杂关系。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要不是恋爱,要不租房,要不反抗。

人数较少是独幕剧作品的普遍特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像丁西林这样处理的。“二元三人”模式是丁西林的特色。比如莫里艾的独幕剧人数相对丁西林的作品人数就较多,比如《可笑的女才子》,戏剧发展围绕的人数达到十人以上。田汉的独幕剧人数也较多,比如《获虎之夜》、《南归》等,戏剧发展围绕的最少人数也是四位。相较于人数较多的独幕剧作品作家,前文提到的契诃夫独幕剧基本是围绕两人发展,现在还有大多说作品围绕一人发展,比如:尤金·奥尼尔的《早餐之前》。

1.3豹尾——“突转式”

独幕剧的结尾很重要。用戏剧结构技巧用语可以说“突转”和“发现”是丁西林在结尾常用的两个戏剧技巧。独幕剧要想引人入胜达到完美的戏剧性,必须有一个令观众印象深刻,出奇制胜的结局。突转和发现是两个重要的戏剧技巧,往往用在戏剧的末尾,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突转,“指戏剧的行动进展或故事发展忽然转至相反的方向”;发现就是是“从不知道到知的转变,也就是使置身于顺境或是逆境的人物认识到对方和自己有亲属关系或仇敌关系。”[6]

丁西林的独幕剧结尾总是会出现“惊人一笔”,拥有一个令观众印象深刻,出奇制胜的结局。中国传统戏剧编剧讲究“豹尾”,就是在戏的结尾“必须简洁明了,应如豹尾劲扫,干脆有力,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思考回味的余地。”【3】在这一点上,丁西林的结尾是符合“豹尾式”的结局。他的结尾总是会有“神来之笔”,采用“紧收”或“慢收”的方式,拥有出人意料、遗味无穷的效果,令人拍案叫绝。

如《压迫》的结尾:“男客:(关上门,想起了一个早该提出的问题,转过头来)啊,你姓什么?女客:我——啊——我——”[4]这种结尾似了未了,“慢煞”之中无疑更会激起观众无限联想,使观众在看完戏之后,仍在思考着“后事如何”。另外如《三块钱国币》结尾,吴太太一逼再逼三逼,杨长雄一忍再忍三忍,环境异常紧张:“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52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