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风范”的形成——论《朱子家礼》在贾府的实践

 2022-01-20 12:01

论文总字数:21108字

目 录

一、引言

二、礼及《朱子家礼》

三、 “四礼之实践”

(一)通礼

1、祠堂

2、居家杂仪

3、教育

4、奴仆问题

(二)婚礼

1、议婚

2、纳彩

3、纳币

4、亲迎

(三)丧礼

(四)祭礼

四、曹雪芹的“礼”观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大家风范”的形成——论《朱子家礼》在贾府的实践

焦建斌

,China

Abstract:Zhu Zi ceremony is discusses, in the profits and losses of the previous "ritual" compiled on the basis of family etiquette,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lassics Zhu Zi li learning thought,caused important effect to future generations.In the Ming dynasty up to "national ritual" status,later the family develop more follow the regulations.Jia's home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a associated with royalty tide,Ning and Rong mansions of normal and orderly operation relies on a system of "ritual" specification.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s the Zhu Zi ceremony in the ceremony, wedding, cults, and the funeral system of thought in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Jia Fu everyday and special occasions,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ritual culture,and different people life in the culture environment .In the end, according to "the ritual" point of Cao xueqin, I will make my own thinking and sets out the conclusion.

Key words: noble style , Zhu Zi family ritual, practice, Cao xueqin

一、引言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红楼梦》和其他明清传奇、小说等俗文学一样都自然有着“反封建”、“反传统”、“反礼教”的内在“使命”。近年来对于《红楼梦》所包含和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礼”文化的重视与日俱增,但研究与分析多是泛谈,很少依据某一重要的礼法规范的文本内容做深刻探讨。本文则选取《朱子家礼》这个对明、清家族礼法规范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文本,分析贾府日常生活和某些特殊场合所严格践行的“家礼”原则。同时,本文的另一重要目标是要通过文本和脂砚斋评语等多方面重新探讨曹雪芹对“礼”和“礼教”的本来看法,以及所能体现的曹公的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哲学思想。

朱子学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东亚甚至欧美汉学界都有着大量的研究者,理学大师朱子的礼学思想更是一大研究热点。朱熹接受“礼就是履”一礼是实践的观点,然后他把礼和天理联系起来,天理是朱子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一个关键概念。传统上,儒家把礼等同于原则规范。但朱熹认为这个等式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他觉得礼(原则)是抽象的,而礼(仪式)是具体的。他定义的礼作为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抽象的礼是中国哲学史、文化史的命题,具体的礼则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寻得踪迹。《红楼梦》因其宏博的内容、完整的结构、深刻的思想内涵、极高的美学价值,对明清礼仪规范的全景式描绘,自然进入我们的视野。

通过本文,我们将对传统礼制对贾府这个家族所起的规范作用有个更加清晰、成理论的认识,对曹雪芹的“礼教”态度有新的反思,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有重新的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小说包含的文化意义与价值。

二、礼及《朱子家礼》

《红楼梦》被称为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它所描绘的古代世家大族的日常礼法规范是我们了解、研究传统“家礼”制度的极好范本,曹雪芹以惊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为我们勾描绘出贵族世胄日常生活图景的同时,也将维持其秩序的一整套礼的规范呈现给我们,并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他的读者兼亲密合作者脂砚斋在其批语中多次表达了对这种家法的赞赏和对作者高超表现力的由衷赞叹:

“观此则知大家风范。”(第八回)[1]

“大族规矩原是如此,一丝不差。”(第二十回)

“大家风范”(第二十三回)

“好层次、好礼法、谁家故事?”(第二十四回)

这套家族礼法仪式规范有着深厚而悠远的文化传统,它直接来源于宋儒对于前代“家礼”制度的发展与重建,间接来源于两千余年的“礼教”传统。“礼”在我国古代有着广阔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这也。”(左传•隐公十一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敬弟爱,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今人认为“礼具有由经济基础、社会关系决定的、向全社会提出的、关于人们言论活动的规范性、制约性及自觉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天人关系的能动性。”[2]“礼”既是我国古代社会各个范围的轨制和规范,还是与这些轨制和规范相应的系统的思想概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规范、支撑着古代国家和家族和谐运行的秩序。从政治伦理上看,虽然在数千年的礼制发展史上,礼的某些具体内容和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但是,礼一直是我国几千年古典时期的各种制度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准则,也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策略中理想的文化模式。对家族伦理而言,宋以降的“家礼”制度的逐渐完善,则十分具有代表性。

入宋以来,始终与世家旧族有着密切关联唐代家礼逐渐失去了存在土壤而趋向灭亡。有着强烈社会使命感的宋儒希望通过建立新的家族秩序规范以增强家族稳固性和制度化。因为北宋家礼的撰制者,如司马光、程颐,多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的的官僚士大夫阶层,与前代门阀士大夫等有着明显的教育背景和生活态度的区别,因而宋代家礼也有着不同于前代的特征。尽量适应普通士庶生活实际、吸收世俗人情成分成为诸多家礼的共同面貌。“情况开始随着宋代新儒学(宋明理学)的兴起而发生转变。新儒家立志以这样的方式来恢复和重新阐述早期儒家思想,来和佛教与道教进行竞争,在对知识分子影响上取得上风。与此同时,意识到了恢复和简化古代周礼,让这些仪式更加的平民和友好。”[3]司马光所撰《书仪》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内容十分精确详实。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家族仪礼规范体系,于具体的条目中,在遵循前代《仪礼》等内容、步骤的同时,也通过“今从便”“今从俗”等原则予以灵活推广,这为朱熹编撰影响更为深远的《朱子家礼》奠定基础。

《朱子家礼》远上承《仪礼》、《唐开元礼》,近下广泛吸取司马光《书仪》的内容,制定了家族日用的礼仪制度和冠、昏、丧、祭礼。涉及祠堂营设、深衣制度、居家杂仪的通礼居于最前的位置,具有统领全篇的作用。其后依次为冠礼、昏礼、丧礼、祭礼。在序中,朱子云:“三代至今,礼经备矣……出入起居之节已不宜于世。”“……尝独究观古今之籍,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而少加损益与其间,以为一家之书。”[4]可见朱子撰《家礼》的背景和心态是具有北宋以来诸家普遍性特点的。

朱子所撰《家礼》,随着朱子学和朱子本人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受到日益重视,渐成为家礼制度的最重要的参考文本,明清时期国内和朝鲜都产生了大量的翻刻、注释、改编等版本。宋黄干云:“(是书)无非天理之自然,人事之当然,而不可一日缺也。见之明,信之笃,守之固,礼教之行,庶乎有望矣。”[5]明方以智曾说:“朱子《家礼》则儒者所宗也。”[6]同时,《朱子家礼》获得官方的认可和推行,洪武三年编纂成的《大明集礼》中时就明确地表示:“今以文公《家礼》为准而定士庶冠礼。”[7]永乐中,“颁文公《家礼》于天下”[8]宣德二年又规定王府祭宗庙,用宋朱文公《家礼》。清代对《家礼》的推崇有增无减。“凭着《家礼》自身的诸多长处,又籍助官方的力量和那么多文人儒士的宣传、推广,《家礼》对社会生活造成和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9]伴随着《朱子家礼》的权威化,其逐渐由“家礼”上升到了“国礼”的地位,于是就像学者说的“《家礼》即为国礼,国礼是为家礼,官方礼制推行和礼仪教化的范围进一步伸延、下移于基层社会的士庶民众之间,朝廷对广泛社会层面的掌控、国家对个体家族的干预和影响皆达到了空前的境界。”[10]清廷虽是异族入关,但推行的是“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兴建礼制,开设“三礼馆”,扶持“三礼”学。乾隆命儒臣修纂《三礼义疏》,于乾隆十一年得以刊行,后又于二十一年修毕《大清通礼》,这是“清统治者试图超越历代而建立有清一代之礼制,使得家诵而户习,以达人伦之用,兴孝悌、正风俗。这样,清初不仅在制度上而且在思想上完成了对仪礼文化的选择和超越。”[11]清初以来,统治者和思想界在倡礼潮流中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随着朱子学的普及,《家礼》不仅在中国,而且远播至近世东亚地区。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有关《家礼》的接受、改造之方法及其作用的研究逐渐展开。在朝鲜,《家礼》具有足以使其文化发生巨大改变的影响力。家礼入朝鲜是在元末明初,即高丽王朝末期。此后,《家礼》通过朝鲜王朝成为知识阶层极其重要的仪礼规范,16世纪初期中宗以后,在民间也得以积极推行。日本学者牧野巽曾指出:“朱子学具有不同于汉唐训诂学的清新的而精神力量,给朝鲜、安南的族制带来很大影响,并使之焕然一新。”[12]在朝鲜王朝时代,《家礼》的翻刻、注释、改变及论述数量繁多。《家礼》在朝鲜甚至享有比在中国更高的权威。儒学对越南之渗透始于15世纪前半期,在黎朝仁宗完善科举制度以后。圣宗时代继承前朝,向中国明朝学习,旨在建设以朱子学为理想的儒教国家。《家礼》给近世越南的社会、家族及仪礼等领域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山本达郎指出,“圣宗时代的婚礼及丧服均依据《家礼》进行”。[13]

  1. “四礼之实践”

(一)通礼

1、祠堂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110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