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鹗、归锄子续书对《红楼梦》的继承与影响

 2022-01-20 12:01

论文总字数:11165字

目 录

1.前言 …………………………………………………………………1

2.人物形象方面 ………………………………………………………2

3.情节内容方面 ………………………………………………………4

1.1内容文本角度…………………………………………………………………………4

1.2诗意文本角度…………………………………………………………………………5

1.3文本内环境角度………………………………………………………………………5

4.思想主题方面 ………………………………………………………5

5.结语 …………………………………………………………………6

6.参考文献 ……………………………………………………………7

7.致谢 …………………………………………………………………8

试论高鹗、归锄子续书对《红楼梦》的继承与影响

刘彤

,China

Abstract:“A dream of red mansions”sequel book number in Chinese novels continued japans and representative in the book,called it “the most of the books renewal” enough. In these works,mostly trying to work, can give prize does not see more, Gao’e written after forty back and Gui chuzi’s “the fill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one of the original cohesion is relatively satisfactory work. This article mainly to Gao’e after forty round and Gui chuzi’s “the fill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s an example,in cross contrast to renew these books,renew book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eighty rounds before inherit and omissions.

Key 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sequel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o fill

一、前言

在1985年的《光明日报》上,林辰初步完成对“续书”概念的探讨,在《红楼续书之我见》中指出:“红楼续书不仅仅是个小说艺术问题,它们在研究社会思想史的价值层面上,更为瞩目。”1988年,包括有十五种续书的《红楼梦资料丛书》经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后出版,兼顾作品和论著,将其划分“续书”“仿作”“考证”三个部分,即:《后红楼梦》、《红楼圆梦》、《红楼梦补》、《红楼梦影》、《红楼真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上下册)、《补红楼梦》、《增补红楼梦》、《红楼幻梦》(内部发行)、《绮楼重梦》(内部发行)、《续红楼梦新编·续红楼梦稿》(共四种,兼收《红楼余梦》和《红楼残梦》两个短篇),这就为广大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红楼梦》作为清小说最具典型性的作品之一,一直以来就备受关注。而原著因原作者曹雪芹的几经删改,结局未定,因此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续书的出现,除了一部分笔者为了填补原著的空缺外,还有一大部分笔者是借原著为基底进行属于自己的文章的一种低成本创作。这些续书在思想上承接不上原文,内容上多有缺漏或含糊不明,在形式上出现大规模的表象模仿。因此,创作成就普遍不高。

高鹗的四十回续书虽然因为最接近《红楼梦》而与前八十回合作为整体编排成为《红楼梦》程甲本,但其中依旧有着很多的不足,为红学研究者们引用前八十回合加以批驳。与高鹗续书相比,归锄子的《红楼梦补》就更无甚名气,甚至为许多红学专家所不屑一顾,但较之于其他的续书还是可以从中看到它对原著在某些方面的继承,在有些方面弥补了高鹗的续书的不足。

红学专家俞平伯先生就曾断言,凡续书都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凡是好的文章,都是作者个性的展露。文章越好,展露的个性越鲜明生动。作者有自己的个性,续书人亦是,这两种个性是一定无法统一的。对于思想、情感、文学底蕴都不一样的人,却勉强要去“合作”,其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他还说就《红楼梦》而言,他所知道的续书只有两种,都是以八十回为基底续写下的,一是通行本后四十回,由高鹗、程伟元所续。二是作者姓名、回目均无考,只是从后人的笔记上,寻到的一些踪迹,证明有那样一本书存在过。他认为从百二十回续下去的根本就没有必要完全知道,不必深究。

对于俞老的话,我一半赞同,一半怀疑。我赞同他续书是不可能的这一观点,“个性”本身就是个体独一无二的特性,作品呈现的就是这种特性,而续他人的文章,却最忌带有个性。因为续书者如果透过作品表现了自己的个性,那么续书就失败了。续书难,还难在它难以以个人身份,同时担纲原作者与书中人的角色。《红楼梦》的人物一人一面,闻其声便能知其人。这样鲜活灵动的表现艺术,对续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拔高了续写的难度。

虽然续书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工程,但我却不认为从百二十回续下去的作品就不值得探究,毕竟他们的续写也是建立在阅读理解原著的基础上,甚至作者还生活在同样的朝代时期,虽然不能将他们视为《红楼梦》成功的续书,但依旧可以单独将其视为一种参考,从前人的这些探寻中帮助现在的我们更好地理解原著。

不同于高鹗、程伟元的后四十回,绝大多数的续书是以作者自己思维方式来陈说的。虽然描写的仍是同样人物的情爱故事,内容却大相径庭,篇幅更多地转向奇神鬼怪这样荒诞不经的写作方式。在他们笔下,情爱的成全,离不开鬼神的相助,虽然有些可笑,却不难看出来自世俗的压力,只能寄希望于高于人力的鬼神之力来相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原著中来自俗世的不可抗的压力,只是手法太过粗糙,更多地像是街头市井猎奇的神话故事,难以令人以《红楼梦》续书的身份来接受。

对于续书,许多人都还是这样的观点,续书作为原著的衍生物,全靠“正主”的光辉照拂着,才让它连带着得以入世人眼中。其实也不全然是这样,续书因原著而受关注,但同时,续书中沿袭的主线,与原著内容的呼应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的理解原著。每个读者品出来的书味都是不一样的,续书在续前文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带入续书者的思考,不同续书关于原著同一问题的处理就会不一样,却可以拓展读者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多方面地再回过头去思考原著。这样看来,续书对人们探讨原著就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情节内容、思想主题这三个方面,以程甲本《红楼梦》和《红楼梦补》为例,具体阐述红楼梦续书对原著的继承与不足之处,有效看待续书对《红楼梦》的影响。

二、人物形象方面

《红楼梦》一项至今为人喟叹的成就,就有曹雪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近年,徐恭时更新人口数据,以庚辰本为底本,共九百七十五人,可以叫出名号的有七百三十二人,其中具体刻画出了四百多人的形象,虽墨笔详简不一,但都各自形象鲜明,可以同他人区分开来。

作为主角的宝、黛、钗三人的形象塑造自不必说,尤为厚重鲜明,尤其贾宝玉还是书中唯一着重刻画的男性人物。前八十回中,贾宝玉或痴或嗔,厌恶八股,怜惜女性,这些都是如今我们从《红楼梦》八十回中看到的对贾宝玉这个人的理解。然而在高鹗续书中,贾宝玉给巧姐讲孝女经,在林黛玉死后开始自觉地看八股文,更是想要考取功名复兴贾府。在他的续书中,贾宝玉形象发生了改变。

对于高鹗对贾宝玉人物形象的改造这一行文思路,我认为是一种继承之上的发展。当一个的生活境遇发生改变的时候,他的观念,他的性格都会发生变化。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丢了,被迫接受了一段不想要的婚姻,爱人离他而去,家族衰落……这一切沉重的担子压在了昔日地位尊贵荣宠万千的他的身上。所以他必须做出改变,走上原本家人希冀的仕途是他能够宽慰家人、兴复家族的最好方法。

虽然如此,但高鹗在形象的转变上不够完美。贾宝玉是为了贾府,为了贾府众人才去学习研究的八股,他的本性对这些其实是排斥的,所以高鹗在安排贾宝玉成亲后因为林黛玉之死收敛心性,在宝钗劝说下开始好好读书的时候明显是忽略了这点。贾宝玉最开始疏远宝钗是因为她劝诫他看书,而他在成亲后在宝钗又一次的劝解下开始发奋读书,这样的转变,他没有一丝不豫,也因此,高鹗续书中的宝玉虽然痴,虽然怜惜女性,但其形象明显削弱了,少了些神气和生气。再者,曹雪芹已经塑造了脾性相同却截然不同的甄宝玉,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将贾宝玉变成另一个甄宝玉。因此,单就从人情角度来说这个转变虽有瑕疵但也是顺利成章的,而若是充分联系前章内容和文意而言,这无疑是矛盾的,明显是一处瑕疵。

高鹗对宝玉形象的变化也是得到许多红学家赞同的,且不论是否与原意完全相符,在大方向的把握上,高鹗是正确的,也成为后来探索《红楼梦》后续及结局,提出“宝玉在后来一定发生了变化”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比较于高鹗续书对人物形象的小心翼翼费尽心机地自然过渡,归锄子的《红楼梦补》中对人物的塑造可谓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式的改造。

在归锄子的续书中,李纨的出场明显增加不少。宝、钗大婚,黛玉离魂,作为寡妇的李纨不方便参与婚礼,因此操持病榻上奄奄一息的黛玉的一切事宜,还有一些后续工作都需要她从中斡旋。虽然如此,但是归锄子并没有改变其性格,在这个身若浮萍的大观园里,她依旧活的小心翼翼,明哲保身。所以她在大家长的意思下对宝玉只字未提黛玉未死之事,对黛玉隐瞒宝玉疯傻之事。在续书前半段中她依旧是《红楼梦》中如一潭死水般的李纨,而后来在林黛玉嫁进贾府后,在黛玉的帮衬下也能敞开心怀,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看似增加在李纨身上的情节,似乎也是为了突出林黛玉的变化及能干。这是归锄子续书对《红楼梦》的继承发展之处,在细节处加强人物相关情节内容的渲染,使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更丰满的同时,也使情节充实有内容,让人物的一切转变有据可依。

最令人惊叹的就是归锄子对林黛玉性格的转变。回魂后的林黛玉处事宽容大方,不再将所有的精神寄托都放在贾宝玉一个人身上,而是能够与其他姐妹一起共享和宝玉的婚姻生活,在得知宝钗借尸还魂后更是主动地迎她过门,并以正妻之礼相许。此外她规劝宝玉读书,更是凭借自己的手段振兴贾府,一改众人心中的往昔形象。该续书中的林黛玉更像是宝钗、凤姐和探春的完美综合。这些都表明了归锄子“抑钗扬黛”的行文原则。

在这个关于人物喜好的概念的执行上,俞平伯先生对原著也有类似的观点: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一个是封建家庭的肖子宠儿……双提并论中加以批判,这也是全书的倾向之一。从这一点来说,这也是归锄子小说人物塑造的漏洞,因为除了钗黛,还有对于晴雯袭人等的双提并论,这在他的续书中毫无迹象可循。

归锄子在人物喜好的塑造完全是通过对人物本身的直接刻画,主要是对黛玉的直接刻画来体现的。曹雪芹在书中,对钗黛二人形象的塑造,一是透过旁人之口,一是通过贾宝玉的视角。《红楼梦》第五回“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然不大,然……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钗掣得“艳冠群芳”的牡丹签,众人说:“巧的很,你原也配牡丹花”,黛玉掣到芙蓉签。无论色、相、品种,牡丹都要远胜于芙蓉。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16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