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否定句研究

 2024-02-06 10:02

论文总字数:7123字

摘 要

:否定句是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语句类型,因为它十分常见而逐渐被学者注意而加以研究,本文从否定句涵义、否定句分类、否定词这些角度出发,以《西游记》里的否定句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否定句进行一定探讨,希望对否定句有更多了解。

关键词:《西游记》,否定句 ,否定词 , 定义,分类

Abstract:Negative sentences is widespread in life statement type.Because it is very common and gradually to be noticed by scholars and study.Starting from the negative meaning, classification and negative word view of these negative sentences in the negative sentences in the lt;Pilgrimage to the Westgt;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must explore the negative sentences, Hope to have more knowledge of negative sentences.

Key words: lt;Pilgrimage to the Westgt;,negative sentence,negative word,meaning,classification

一. 绪论

否定句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句型之一,最早对否定句进行研究的是语法专著《马氏文通》,此后多位学者如吕叔湘、王力等也对否定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过去的很多关于“否定句”的论文主要围绕“否定词”、“否定焦点”、“语用否定”等专题展开。

本文将从否定句定义、否定句分类、否定词等方面进行阐述。关于否定句的定义,汉语语法学界的认识很不一致,各种标准都有。文章主要列举了几种主要标准和提出这种标准的代表学者,选取其中一种作为主要标准,并举出《西游记》中的语句加以阐述。

否定句的分类有很多种,文章主要结合《西游记》原文中经常出现的否定句类型加以阐述分析。还会提到一种特殊的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有关阐述“双重否定句”的论文已经有不少,且十分详尽。本文在此便只是粗略带过,浅浅一谈,不再做深入探讨。

否定词有很多种,以“不”、“非”、“弗”等否定词为主,文章主要根据是《西游记》原文,一些没有出现的否定词不多赘述。最后是文章小结,对全文进行总结。

二. 否定句的定义

一个句子,从形式上看,不是肯定句,就是否定句[1]。如《西游记》里孙悟空进了水帘洞之后,对外面的猴子说,“何不拜我为王?”,这是反问句的否定形式表达了肯定内容,是否定句。但是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直接说“拜我为王”,这就是肯定句。

句子是逻辑判断的语言表达,而逻辑判断是思维形式。它可以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从这种角度来讲,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划分标准应该是语义的标准,而不应该是句法形式的标准。[2]除了这种语义上的特征外,否定句在语言形式上也有一些特点,通常是用否定词做标志,或借助某些词语和语句格式来表达否定意义;同时也有一定的形式标准,通常是用否定副词来表达这种否定的意义。隐藏借助于否定词和否定句式,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否定句。但是,我们必须加上一点限制,即否定副词必须是对谓语的否定,否则便不一定是否定句。

对于否定句一直没有一个十分准确的定义,不同学者给它下的定义都不尽相同,其中有几种定义占据主流,并且广泛的被大家接受。这几种主要从形式标准、意义标准、形式和意义双重标准、语气标准给否定句下定义。

1. 形式标准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问法要略》指出:闻言据肯定的句子可以有联系此,可以不用,否定句非要联系此“非”补课。[3]也就是说否定句区别于肯定句的标准就是看句中有无“不”、“非”、“无”等否定副词。

相同的还有金兆祥的《国文法之研究》认为:“凡事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分别只须看表词中有否‘不’,‘无’,‘非’,‘弗’,‘莫’等否定副词就可分辨得出。”[4]这种观点称之为形式标准。

如《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路经盘丝洞,商量着去化缘,三藏说:“今日天气晴朗,与那风雨之时不同。”这里通过“不”字就可以判断这句话是否定句。诸如此类便是依靠是否有否定词判断这句话是否为否定句。

但从实际语言运用看,句中含有否定副词并非一定就算是否定句,如果不是否定谓语的便不一定是否定句。如一开始孙悟空占山为王,日子快活得跟神仙一般,对于那样自给自足的生活非常满足,这时它的徒子徒孙便说:“大王好不知足!”。这里的“好不知足”不是“不知足”,而是“很知足”的意思。它的徒子徒孙的意思是孙悟空太容易满足,这样的生活虽然悠闲自在,但是比起天上的神仙那又差远了。这里的“好不”是一个副词,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是表示程度深的意思,跟“多么”相同,这样的“好不”跟“好”的意思是相同的。所以这句话里面虽然有“不”字,但是并不是否定句。

这样一来,仅仅倚靠形式标准并不能完全判断一句话是否为否定句,于是有些学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判断标准。

2. 意义标准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主要从句子的逻辑意义出发,认为: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是否定句。[5]高名凯先生也说过:“句子是逻辑判断的语言表达”。[6]通常用否定词作标志,或者借助某些词语和语句格式来表达否定意义。

如:“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这句不仅仅有否定词“不”,而且表达了否定意义,“不知道这股水是哪里的水”,由上述的意义标准看,这句话是否定句。

但是并不是只要有否定词就一定是否定句,如一开始的孙悟空拜师成功,修成高深功夫之后高傲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它曾经说过:“老孙有无穷的本事”,这句话里有“无”,如果根据形式标准是否定句,但是这里的“无穷”是用来修饰“本事”,并不表示否定的判断,所以不是否定句。

按照上面的举例来看,仅仅靠意义标准,也不能确定某句话是不是否定句,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形式意义双重标准。

3. 形式意义双重标准

如王力《古代汉语》,就从语义和结构两方面来论述,“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否定句必须有否定词。”[7]这种定义带有明显的综合性,将前人的定义综合起来,前半句从意义上说,后半句从形式标准来看。此种定义,实际上与意义标准出发点一样。即是说否定句的衡量标准应该是语义特征,而后半句只是对否定句的一种常用形式特征的概括,不能作为判断否定句的充要条件。

但是这样也就规避了仅仅依靠形式标准或者意义标准而带来的错误判断,在判断一句话是否为否定句上更加准确,现在的否定句判断很多都是根据形式和意义双重标准来判断。

如孙悟空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刀来砍不着,枪去不能伤。”,首先最明显的是有“不”这个否定词,且都是否定了谓语“砍”、“伤”,再来是表达否定的意义,“砍不到”、“伤不到”。

再如:“水不能溺,火不能焚。”,这里的“溺”和“焚”都是使动用法,“使……溺”,“使……焚”,有否定词“不能”,且表示否定判断,“水不能使他溺,火不能使他焚烧”,故为否定句。

形式和意义双重标准在判断一句话是否为否定句上比起单一的形式标准或者意义标准要更准确,规避了许多错误的判断,方便了语言工作者对语句的研究应用。

4. 语气标准

潘兆明在《实用汉语修辞》中指出:“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区别主要不在于句子的结构形式上,而在于表达的语气角度上。”[8]语气是分析肯定句与否定句的标准,用肯定语气表达的句子是肯定句,用否定语气表达的句子是否定句。

语气标准是不怎么常见的标准,因为否定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固定的语气。但在一般的语言著作中,按照语气给句子分类,往往分的的结果是一般所说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却没有独立于这四种语气类型之外的否定语气和肯定语气。既然否定句没有作为否定语气的语调调型,也没有单独的一套语气,因此从语气上分类是行不通的。

所以这种分类方式并非主流,在很多情况下也不能作为一个准确的标准,在此粗浅带过,不再多做赘述。

三. 否定句分类

由不同的角度划分,会产生不同的否定句类型。如根据有没有否定词可以分为“显性结构否定句”和“隐性否定”;按照形式和意义标准,可以把否定分为一般否定和语用否定两种类型;根据语词角度以及语句形式等方面入手可以分为“不”类否定句、“别”类否定句、“没”类否定句、借助某些词语构成的否定、借助某些句式构成的否定句等。

这里根据《西游记》里出现的否定句,整理成如下几类。由于下面会单独对《西游记》里面的否定词进行探讨,这里主要按照有没有否定词划分出“显性结构否定句”和“隐性否定”两类。加上特殊的双重否定句,并对双重否定句加以详细的论述。

1. 显性结构否定句

“显性结构否定句”,顾名思义就是有明显的否定词,让人一眼便可以初步判断某句话是否为否定句。

采用否定性词语如“不”、“没(有)”等构成,否定性词语是其标志。

现代汉语否定词主要有“不”、“没”、“没有”、“别”、“不要”、“不用”、“非”、“无”等。其中“不”、“没”、“没有”使用最普遍。“不要”、“不用”、是由“不”与其它部分凝结而成。

《西游记》原文中经常出现的否定词有“不”、“无”、“未”、“莫”,“非”、“”等,其中“不”和由“不”与其它部分凝结而成的否定词出现的次数最多。

如“挡住天门,不肯放进”、“如若不依,时间就打上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定坐不成!”、“太子心中不肯休。”等句中“不”都是否定词。

“苦争数合无高下”句中“无”是否定词。

这些都是有明显的否定词,能让人迅速判断是否为否定句,这就是所谓的显性结构的否定句,一般情况下是非常容易判断的句型。

2. 隐性否定句

隐性否定,又或称为含蓄否定,它是相对于显性结构否定句来言,指的是不出现否定而具有否定意义的否定,这主要是从语用效果上来讲的。

隐性否定在平时出现较少,主要是语义上的否定,并没有明显的否定词。

3. 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义,双重否定句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否定句。《马氏文通》中对它有一定的解释,“连用弗辞相消同平正意”。黄廖本的《现代汉语》也对双重否定句有所解释,认为“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连用两个否定词[5.2],如‘没有’、‘不’,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还有很多语言学家都对它有所描述,如吕叔湘《要略》、王力《中国现代语法》等等。双重否定句虽然特殊,但是在生活中却很常见,《西游记》中也有不少例子。

如“各样妖精,无般不有。”,连用“无”、“不”两个否定词,“没有一种妖精是没有的”,意思就是“各种妖精都有”,表示了肯定的意思,是双重否定。

我们同意黄廖本《现代汉语》对双重否定句前半段的解释,即连用两个否定词是构成双重否定句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后半部分的解释,我们并不同意。和否定句的定义相同,双重否定句的定义应该也有形式和意义双重标准,在形式上比较有两个否定词,在意义上,必须表示肯定的意义,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双重否定句。下面的例子虽然连用两个否定词,但不是双重否定。如“无挂无碍。”“不僧不俗”等,这里的“无挂”和“无碍”是并列的,意思是“无挂碍”,表达的仍然是否定的意思,所以不是双重否定。“不僧不俗”,“僧”、“俗”也是并列的,所以同样不是双重否定,和上面的“无挂无碍。”是同样的道理。

四. 否定词

很多论文对否定词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探讨,否定词的种类非常丰富,古代汉语中有以“勿、不、否、蔑、非、匪、罔、无、毋、微”等否定词为主,演化到现代变成了“不、无、勿、否”等,简化了许多,仅有一部分沿用至今。但是本文主要是依据《西游记》里的否定句,划分了如下几个类别。“不”类以及由“不”凝结而成的几种固定形式,如“不能”、“不曾”、“不知”、“不觉”等等,“没”类,“非”类,“无”类,“休”类等等,并且列举文章中的原文加以佐证。

1. “不”

“不”是最常见的否定副词,也是比较纯粹的否定副词。一般说到否定句最先想到的否定词肯定是它。虽然有学者认为“不”是动词,这里采用大多数人的看法,把“不”归为副词。[9]

带“不”字的否定句在《西游记》中最经常出现,如:书中对于景色的描写,“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这句是非常容易判断的否定句,首先有很明显的否定词“不”,再来表达的是否定意义,“瑶草奇花不凋谢”,故为否定句。

“不”还常常和其它字凝结在一起,组成常见的组合,如“不曾”、“不能”等等。

如孙悟空当弼马温之后,“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这句的否定词就是“不”,意思是弼马温连夜不睡,表达的是否定的意义,也很容易判断这句是否定句。

还有一些是由“不”与其它部分凝结而成。如,“不能”,“分毫也不能禁动”,这句就是“不能”是否定词,并且表示否定的含义,是否定句。还有“不觉”:“不觉的半月有余”,“不觉”是明显的否定词,且本句表达否定的含义,很容易判断该句是否定句;“不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不知”是否定词,并且是否定的含义,故为否定句;“不曾”:“老孙不曾会你,你快报名来”,“不曾”死否定词,本句为否定句;“不可”:“切不可胡为。”、“寻他去来,不可迟误”,这两句“不可”是否定词,同为否定句;不如:“巨灵名望传天下,原来本事不如他”;不期:“不期到家无暇”;不敢:“如今母老一不敢抛离”等等。

这些和“不”凝结而成的否定词都是很经常出现在原文中的,还有很多,在这就不一一举例了。

2. “没”

“没”在句中作谓语是动词,相当于“无”,也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否定词。

“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这里的前半句翻译过来是这里没有水,“没”做谓语,是动词,这句话是否定句。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123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