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摇”考释——以魏晋南北朝为中心

 2022-01-19 11:01

论文总字数:14920字

目 录

题目 3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3

1、引言 5

1.1选题依据 5

1.2研究现状 5

1.3关于“步摇”名物的流变 6

1.3.1“步摇”释词 6

1.3.2步摇首饰类型的嬗变 6

2、汉末魏晋时期步摇的呈现类型及发展情况 7

2.1影响步摇文化的背景前提 8

2.1.1域外金饰文化的传播——金属工艺品 8

2.1.2域外金饰文化的传播——金摇叶文化 8

2.2中原及南方汉族地区——步摇花饰 8

2.2.1玉宝玲珑——垂珠步摇花 9

2.2.2华荣璀璨——金质步摇花 9

2.2.3步摇花饰的大众化 10

2.3北方鲜卑民族地区——金步摇冠饰 11

2.3.1慕容鲜卑金步摇冠 11

2.3.2拓跋鲜卑金步摇冠 13

2.3.3金步摇缀饰文化的辐射扩散

13

3、南北步摇饰物的对比分析

14

4、结语 14

注释及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步摇”考释——以魏晋南北朝为中心

李安

ABSTRACT:"Buyao"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jewelry in our country and has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Buyao” culture inherits the past and reflect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area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uyao” in the classic literature and archaeological dat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xplains the aesthe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uyao”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Key word:Buyao; Wei Jin; difference; change

1、引言

“步摇”一词,观其字面之意,可知是对饰物特性的一种形容,取自“行步动摇”中两字,而后开始成为了带有这一特性饰物的普遍用名。装点人类身体所用的首饰,根据佩戴部位的不同,展现的意义也有变化,体现首饰美丽的同时又能彰显个人的独特品味。而步摇首饰作为一种特殊的首饰,在一定的时期也曾盛极一时。纵观步摇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源流都与当时的社会情境、经济水平、审美需求及佩戴者的社会地位等有着密切关联。

1.1选题依据

在我国丰富多样的首饰体系中,名“步摇”的饰物类型尤具魅力,一直是古代衣冠首服仪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步摇首饰独特的材质、典型的纹样、纷繁的形制以及制作时所涉及到的相关工艺等,无一不受到所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步摇首饰文化也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缩影。步摇虽然只是一枚首饰,但是其中蕴含的许许多多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思考,从这小小的一隅可以窥见中华文化深远的内涵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当我们面对那些流传千古的精美首饰时,不只是单纯欣赏它外在的绚丽华美,更应该去探求它内在的底蕴,启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思。

1.2研究现状

魏晋时期是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步摇饰的发展也呈现出十分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在这一时期有大量的金步摇饰出土,但主要集中在辽东、内蒙一带,多为金步摇冠和带金摇叶类的饰品。孙国平先生算是我国最早对这系列金步摇冠饰进行研究分析的学者,其在《浅谈鲜卑族的步摇冠饰》一文中解释了步摇冠饰的称名,并阐述了自己的分类法,首开研究鲜卑步摇饰的先河。[[1]]此后,孙机先生在《步摇·步摇冠·摇叶饰片》一文中提出了鲜卑步摇冠上的摇叶风格装饰带有明显的域外文化色彩,由西亚地区经丝绸之路东传来到中国北方并对我国首饰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最典型的就是鲜卑地区的金步摇冠饰的树状金叶片特色,这一观点对步摇冠以及摇叶饰片来源的解释比较有信服力,也是后来人研究鲜卑步摇饰的理论基础。[[2]]其次,在此基础上,学界又有关于慕容鲜卑与步摇名称关系的探源,鲜卑金步摇冠饰纹样背后的人文特征与汉化历程,金步摇饰出土地区的区域文化影响等文物考古或文献考证研究成果。由于步摇文化的特殊性,国外对此有相关研究论述的主要是日本朝韩地区学者,因整个东北亚一带也有相应的步摇实物出土,特别是集中于朝鲜半岛区域的墓葬中最为丰富,而韩国方面目前主要以挖掘整理遗迹文物,于考古研究上成果显著,对于金步摇饰、步摇冠、金摇叶文化的分类以及辐射传播影响,朝鲜学者李光希有涉及到这类的相关研究论著,在《关于高句丽鎏金冠帽和冠帽装饰的考察》中对高句丽鎏金冠帽和冠帽装饰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冠帽和饰物的使用方法和佩戴人的身份及场合,并且将其与百济、新罗、伽倻出土的遗物加以对比,比较综合全面,但遗憾的是也未有多方交流下更广阔背景与视角的研究阐述出现。以上研究总结起来主要是针对有实物对应的鲜卑及周边地区的金冠、金摇叶步摇文化源流、引入路线、影响过程展开考述,然在步摇首饰文化积淀深厚的汉族地区由于出土文物不足,在实物取证上无法对应,一般是从文献中进行引证,目光也多是聚焦于已有大量步摇饰出土的唐宋以降时期或者是整个步摇发展的历史长河。因此对于魏晋这一特殊时期步摇本身的整体发展历程、两类步摇相互之间的文化异同以及各自内在演变规律的梳理比较与分析阐释还保有大量留白空间,故本文希望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还未涉及到的这一时期南北两地的步摇发展作出总结对比,并给出相应的分析与见解。

1.3关于“步摇”名物的流变

“步摇”一词所代表的含义从早期到后来经历过一些变化发展,它代表的饰物类型随着具体形态的多样化所对应的专用称名也逐渐丰富起来。

1.3.1“步摇”释词

据典籍史料来看,早期“步摇”的意义与今人所通常认为的挂珠簪钗一类并不等同。

汉晋以来步摇与假髻有着很深的渊源,两者常常被共同提及。《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3]]东汉郑玄注为:“副之言覆,所以覆首为之饰,其遗象若今步摇矣,服之以从王祭祀。”[[4]]在郑玄看来,商周时作为王后参与重要大典的首饰仪制“副”,也类同当时东汉皇后所饰之步摇,两者属一脉相承。此种步摇在装饰时覆盖于头面,所以称为“副”,而关于“副”,在《诗经》中又有“副笄六珈 ”一说,这句话在《毛诗传》中分别解释为:“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笄,衡笄也。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 ”[[5]],此处认为“副”主要指假发髻。而郑玄笺云:“珈之言加也。副,既笄而加饰,如今步摇上饰。古之制所有,未闻。”上古时“副笄六珈”的制度由于年代久远,到郑玄所处东汉时期已经不太明晰,但可以看出,郑玄认为的“副”应是指插戴有饰物的假发髻,且正是东汉时所称的“步摇”,是一种整体头饰的概念。至于该头饰在当时叫做“步摇”的原因,我们可以在《释名》中找到解答。《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6]]说明在假发髻上的饰物最主要的特征为垂珠,也是其得名步摇的重要因素。

最初这种“步摇”指代附有步摇饰发髻的整体概念还在后来进一步转变成对类似步摇形态发髻的称名,如唐刘存《事始》引《实录》说:“步摇,以发为之,如今鬓。”更还有衍生的“步摇为鬓”一说,如《冯鉴后事》云:“晋永嘉中,以发为步摇之状,名曰鬓。”[[7]]

到魏晋时期,《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的一段资料《江表传》提到:“(孙皓) 使尚方以金作华燧 、步摇、假髻以千数。”在这里,假髻和步摇被分而言之,证明人们对假髻和步摇已经作出了区分。[[8]]

虽然“步摇”主要指“饰物”一类的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后来居上,也逐渐成为了主流,但早先的初始概念影响力也是不同一般的,甚至宋代《采兰杂志》里还曾记载:“人谓步摇为女鬓,非也。盖以银丝宛转屈曲作花枝,插鬓后,随步辄摇,以增媌媠,故曰‘步摇’。”[[9]]

总之,“步摇”历经漫长岁月发展而来,至宋代以后,其概念和所指对象才逐渐沉淀,即它是一种插于鬓上的饰物,上缀可摇动的花枝,走动时随着步履的轻移而不停的摇颤,由此得名“步摇”,这样的解释为现在大众所接受。

1.3.2“步摇”首饰类型的嬗变

步摇在秦汉之时成为最为著名的一种首饰,如《续汉书·舆服志》中对步摇的形式作详尽的描述:“步摇以黄金为主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以此来看它是在簪钗上装缀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状饰物,花枝上贯穿琼玉,因在行走时簪钗上的珠玉会被花枝自然带动而轻颤,所以得名“步摇”。

晋时,有许多专门咏“步摇”的诗。如《咏步摇花》诗中写道:“珠华萦翡翠,宝叶间金琼,翦荷不似制,为花如自生。”把步摇的制作用翡翠珠宝并杂以花叶,格外华美。六朝时,还盛行用珠、玉、金、银等做成花钗、花朵及步摇等装饰在发上。到了隋唐,“隋炀帝令宫人插瑟瑟钿朵,皆垂珠翠”,唐玄宗命人从丽水取最上等的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亲自为杨贵妃插鬓,这样的情形与白居易诗“云鬓花颜金步摇”正相合。

唐朝时步摇的形制跟汉魏之时呈现相当大的差别。唐代步摇将金玉制成螺旋式的枝条,然后在其顶端垂下珠玉。这样的坠珠簪钗,成为步摇的新样式。合肥南唐墓出土的金镶玉步摇,作为可考实物让人得以窥见唐朝那被隐于时光中的浪漫风致。“四蝶银步摇”与“金镶玉步摇”一样,也是同时代步摇代表物。“四蝶银步摇”为银质,顶端饰有由银丝绕织成的四只纷飞蝴蝶,也垂下了珠玉坠饰,这两枝步摇在华美精致之余更体现了制作者高超的审美水平。

至于宋元,步摇的形制仍沿袭汉代步摇与唐代步摇的形制。或在钗首以细丝或弹簧连接缀饰,行走时缀饰会微微颤动,此为汉式步摇;或在钗首以链垂下坠饰,行走时琳琅坠饰来回摇晃,此为唐式步摇。宋代以后,步摇的名称不多见,但形制仍存。如宋《东京梦华录》载:“公主出降,有宫嫔数十皆真珠钗插吊朵玲珑,簇罗头面。”这里的吊朵就属于“步摇”一类的首饰。明清以降,首饰中步摇之名目似乎已鲜有出现,但其实只是因为步摇改换为其他名称。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五凤挂珠钗”便是凤形步摇钗,此即唐式步摇。明代贵妇礼冠上使用的珠牌,又称“挑牌”,上插金风,金翟、珠滴,也属于步摇一类。至清代,《通俗篇》载:“今珠花有所谓颤鬓也,行步摇动。”这里的下垂珠子及珠花,亦属步摇的发展类型。[[10]]

2、汉末魏晋时期步摇的呈现类型及发展情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492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