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养生诗浅析

 2022-01-19 11:01

论文总字数:11501字

目 录

引言 ……………………………………………………………………5

一、养生诗形成的原因 ………………………………………………5

1.1时代因素 ……………………………………………………5

1.2家庭环境因素…………………………………………………6

1.3个人因素………………………………………………………7

二、养生诗中的药食饮 ……………………………………………… 6

2.1诗中的药 …………………………………………………… 7

2.2诗中的食 …………………………………………………… 9

2.3诗中的饮 …………………………………………………… 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苏东坡养生诗浅析

缪颖璐

语言文化学院,

摘要: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不仅擅长写诗作词,更精通儒释道各家学说,并在绘画、书法、政治方面颇有造诣,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名篇佳作,这其中,将医理养生知识融合到诗中使诗作别具一格,在文学性上增添一抹科学色彩,苏轼的诗歌向来被后人传颂研读,却鲜少有人研究他的诗歌与他的养生观的联系。本篇论文从苏东坡的养生诗出发,就苏轼养生诗的形成因素、诗中的药与饮食两方面入手,来探究苏轼养生诗形成的原因、常用的表现手法和诗人寄托的感情。

关键词: 苏东坡 养生诗 医理

Simple analysis of Su Dongpo’s health preserving poems

Miao Yinglu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Nanjing

Abstract: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Su Shi is a rare wizard.He is not only good at writing poems and artcles,but also expert in the culture of Confucianism,Buddhism and Taoism.He has an accomplished attainment in painting calligraphy and politics.He leaves an amount of excellent work for the next generrations. Intergrati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into poems which is quite special made the poems more scientific. Su Shi's poetry has been widely read by later generations, but few people study his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poetry and his health concep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 Dongpo's health preserving poe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uses of su Shi's health preserving poetry, the common expression techniques and the poet's feelings in the two aspects of Su Shi's forming factors, medicine and diet.

Key words:Su Shi ;health preserving poem ;medicine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古代伟大的诗人、词人、政治家、哲学家,林语堂还评价苏东坡为“第一流画家、书家”,不仅如此,苏轼还擅长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同时又是很出名的美食家,但是很少为人所知的,苏轼还很擅长医理,重视养生,是个不折不扣的全才。养生,古来有之,从古至今人们都热衷养生,希望自己长寿,因此养生的文化一直不断发展,从未停步,养生作品代代层出不穷,而养生诗也并非苏轼首创,在宋代之前,已经有很多文人士大夫好养生,擅长写养生诗了。战国后期的屈原,是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诗人,他的《天问》、《远游》等诗歌就阐述了他的丹道养生的思想;曹操,东汉末年一大枭雄,不但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还是文学家、诗人,曹操也好养生,写有许多养生诗,其中《龟虽寿》就极具代表性,他的儿子曹植也写有不少养生诗;唐朝的白居易,一位多病却高寿的诗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其中有很多篇都是写养生的,有对前人养生成果的继承,有自己养生实践的创新;同为唐朝的李白,人称“诗仙”,也在养生诗《嵩山采菖蒲者》中提到长生不老的神先。宋代的诗人写出的养生诗更是多不胜数。养生诗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尚是不断发展,更不用说专门的医学养生著作了。

写下“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苏东坡却没有能安身立命,他一生坎坷,仕途多舛,屡屡遭受贬谪,即便如此,他也没改变过对养生的热忱和追求,曾著有《苏学士方》的苏轼,其很多诗作中涉及治病养生的知识,将医学知识融入到诗歌中,使得诗歌具有科学性,养生具有了文学性和艺术性。苏轼作为极为重要的宋代文学代表,苏轼的养生思想向来受到历代学者的广泛关注,清代学者王如锡编写了《东坡养生集》,收集了苏轼养生材料并予以归类;现代学者钟来茵的《苏东坡养生艺术》用故事形式描述苏轼各时期的养生活动;熊朝东的《苏东坡养生谈》侧重阐述苏轼的六种养生法……他们的研究多以东坡的散文、杂记、著述为主要材料,大多研究苏轼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成就,以及苏轼养生方法的科学性和其养生法与现代养生的对比,很少从诗词入手,也鲜少就文学审美的角度对苏轼的养生著作分析研究。 [1]本文主要就苏轼的诗歌研究,从养生和审美两个角度来探索苏轼的养生诗,又由于苏轼对养生涉猎较广而诗歌精炼,特从苏轼诗中最常出现的药、食、饮三方面入手,对应苏轼养生思想中的药物养生、饮食养生,初步探索苏轼养生诗的养生参考价值以及文学审美价值。

  1. 养生诗形成的原因

所谓养,就是保养、护养、补养的意思;所谓生,即生命、生存、生长。而养生就是通过各种保养的方法来达到强身健体、补精益气、延年益寿的目的。养生诗,于诗歌之中涵有养生的智慧,又兼有诗朗朗上口,情志合一的特点。苏轼的养生诗,既蕴含了他丰厚的医学知识,运用了许多艺术表现手法,又表达了诗人多种多样的情感。而苏轼养生诗的形成,并非一力所致,北宋的时代因素、传统文化的因素、家庭环境的因素、个人的因素铸就了他养生诗。

1.1时代因素

在“巫医药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古代,“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医学向来处于社会的底层,“学而优则仕”成了知识分子实现人生价值的信仰,清代张骥《扁鹊仓公列传补注·序》中说“至谓凡执一艺以事其上者,皆贱业也。医业既贱,则缙绅文学思古之士,往往鄙夷不屑; 其操其业者,类皆不学无术市井庸陋之徒。”[2]可见在古代社会上是不认可从事医学这类行业的人的。然而到了宋代,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儒学兴盛,科学发展,长治久安,医学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成熟时。

首先,在经济上,宋代经济发展迅速,商业发达,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的保障,生活富裕以后就开始追求养生,追求长寿,这就推动了养生的热潮。其次,在政治上,宋代是个文治的社会,皇帝为了国家的安定,实行“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历代的宋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和提倡医学,屡次颁布医学诏令,积极营造社会上重医的风气,吸收有文化素养的儒生学医,普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医师的社会地位[3]。在文化上,宋代之前,养生的风气已经形成。儒而知医,为养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之宋代,儒而知医成为一种时尚[3]。而宋代文人涉猎医学、热衷于养生的风气尤为盛行,社会上出现了宋代特有的儒医,“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文人中兴起了医学热,“儒医”在宋代发展起来,可以称为医学在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时期,文人争相研习医学,如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朱熹、王安石、程颐、程颢、沈括等等,后来的人们把苏轼的《苏学士方》和沈括的《良方》合辑为《苏沈良方》[4]

1.2 家庭因素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当时成都经济文化繁荣,赵与时《宾退录》卷一中 “嘉眉多士之乡。凡一成聚,必相与合力建夫子庙,春秋释奠,士子私讲礼焉。” 吕陶《净德集》卷二十三《朝请郎新知嘉州家府君墓志铭》中提到:“眉阳士人之盛甲两蜀。善耆儒宿学,能以德行道艺鼓风俗”,“故其后裔晚生,洵率风范,求为君子,以至承家从仕,誉望有立者众”[4]良好的生活环境加上家庭文学氛围浓厚,苏轼母亲程氏从他小时候就教他读书,小时候的苏轼天资聪颖,苏母用范滂与奸佞斗智斗勇的故事激励过苏轼,而父亲苏洵是有名的散文家,在文学、政治、用兵、儒学、医学各个方面都有涉猎,父母的言传身教对苏轼后来成为一大文豪,并且在精通医理,擅长作诗写文有很大的影响 [4]。苏轼的弟弟叫苏辙,苏轼年少受弟弟的影响研究养生,苏轼和苏辙的体质都不是很好,苏轼小时候有严重的肺部疾病,而苏辙年少时得人授道,苦练内功、气功,苏轼曾在《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里记录练胎息功的过程,其效果被苏轼看在眼里,后来苏辙就成了苏轼养生方面的老师 [1]

1.3个人因素

苏轼一生起起落落,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是他依旧初心不变,处世豁达,淡泊名利,关切百姓,热爱生活,对于医学养生一直都很留心,苏轼曾说过:“苟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他深刻地感受到民间的疾病与痛苦,所以他“储药如秋山,临病更求方”,他研究医学一是因为自己的喜爱,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受到疾病困扰的穷苦百姓,当然也有他对于养生的追求,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宦海沉浮,遭受贬谪,被捕陷入囹圄,充军流放,苏轼并没有在愁怨中沉沦,也没有在悲观中厌世,相反,在与王安石不合出任杭州的时候,恰逢杭州大旱,恶劣的环境下饥荒瘟疫肆虐,苏轼自掏腰包几十两银子加上公款,建造了历史上第一所公私集资的医院“安乐坊”[6]。在杭州,他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丝毫不被琐事所恼,安然享受生活的美妙;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即使心有不满,但他仍旧在逆境中寻求慰藉,他自嘲为“逐客”,却未曾因为境遇的糟糕而蒙蔽自己热爱生活的内心,他感受着黄州的“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也是在黄州,他遇到了人生的知音——庞安时,庞为一代良医,与苏轼志趣相投,相识对于苏轼来说,既多了一位生活中的益友,也是自己在研究医药上的一位良师,他们在交往中切磋医艺,留下了中药巧对对联的趣闻,“中暑最宜淡竹中,伤寒尤妙小柴胡”巧妙而不失科学趣味 [7]。一生起伏,但他对于医理养生,却是一直关注,无论是治病救人,还是自己强身健体,在他的诗中都能看出他医学知识的深厚,对养生的热衷,即使到了晚年,他也能保持内心的豁达,时常运用各种养生法调理自己。[8]

二、养生诗中的药食饮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50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