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儿童天性的养育方式

 2023-06-01 09:06

论文总字数:9879字

摘 要

儿童教育在整个人生的发展过程中就像大厦的地基一样重要,本文通过对违背儿童天性的养育误区的心理学解析,并提出了一个顺应儿童天性的养育方式的同心圆法则,以帮助父母能科学认识养育误区,形成一套科学的育儿理念与做法,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更好的顺应孩子的天性。

关键字:养育方式,儿童天性,关键期,儿童的利益,同心圆法则

Abstract:Children rearing is important for one’s life development, This text show us some behaviors of violating children’s nature and psychology explanations. I come up with the law of concentric circles which comply with children’s nature development. It can help our parents know the error of children rearing and make our parents know children’s nature accurately and form some conceptions and behaviors of children rearing, which can help us adapt children’s nature better.

Keywords: Rearing style , Children"s nature , Critical Age , The Right of the Children , Laws of Concentric Circles

目录

1 婴幼儿时期的重要性和婴幼儿天性 3

1.1 婴幼儿时期的重要性 3

1.2 婴幼儿天性 3

2 违反儿童天性的养育误区 4

2.1 权利侵占 5

2.2 过度保护 5

2.3 错误解读 6

2.4 忽略儿童的反应 7

3 顺应儿童天性行为的养育方式 7

3.1 关注行为 8

3.2 身体接触 8

3.3 环境 9

3.4 遵循规律与天性 9

3.5 亲子关系 9

3.6 解释未知世界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婴幼儿时期的重要性和婴幼儿天性

1.1 婴幼儿时期的重要性

在生命的前3年,脑细胞以令人无法想象的速度生长和发挥影响力。3岁大小孩的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比成年人高出一百五十倍。”在伦敦的伯克贝克大学认识能力发展中心的莱斯利塔克解释说。从生理上来看孩子出生后的脑重量只有370克,在一年内神经结构和机能方面的发展迅速,是出生后发展最快的时期,脑重迅速增加大约900克。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然而七岁过后,就发展的特别缓慢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一个孩子到四岁时,其智力发展了50%,另30%到八岁时发育完成。”[1]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过,“儿童出生后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上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基础主要是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过程的90%。”这些学者的阐述都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因为,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和创造能力,开发大脑潜能必须尽早。

著名的行为主义大师华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但是我们要看到里面一个重要的词“婴儿”,他没有写成人或者青少年。因为婴幼儿的大脑处在快速发展中,他们的很多突触正在建立,很多的神经元正在生长,所以婴儿脑和性格的可塑性比成人和青少年大的多。正确的培养与教育能使孩子以后成为一个相对成功的人士——医生、律师、艺术家等。同样,错误的培养与教育也可能使孩子走向罪恶的深渊——乞丐、强盗等。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婴幼时期的教育对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婴幼儿时期对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和以后心理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被压抑在潜意识的原始冲动、欲望和本能是心理障碍的病因,尤其强调性本能潜力和性创伤经历在心理障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成年后人的性本能遇到心理困境而未获得合理满足时会退行到幼年,并以幼年期应对问题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所以说婴幼儿时期对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和以后心理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婴幼儿时期是奠定一生人格的基础,是婴幼儿以后的健康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基石。

1.2 婴幼儿天性

1.2.1好动好玩

儿童生来好动,他喜欢听、看、推等。忽而玩这样,忽而玩那样,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跳,忽而跑,忽而哭,忽而笑,很少能像成人坐而默思的。他的感觉与动作很连通,若他想到吃,他就去寻找食物;他觉得痛,他就哭;他一听得门外欢呼声,会立刻跑出去看。儿童还没有养成自制力,他的行为完全为冲动与感觉所支配。这种心理,密勒尔叫做“心意的动现”[2]。而且,游戏心理,儿童乃是天然的,对于孩子,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游戏,游戏伴随着幼儿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儿童是最喜欢游戏的,以游戏为第二生命,现代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从而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总之,小孩子是天生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3]

1.2.2好模仿,喜被抚摸

儿童具有好模仿的天性。著名的行为主义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实验证明了儿童好模仿的天性,例如儿童依照成人特别是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而形成他们的行为,学会攻击性行为。比如,反复目睹父亲殴打母亲的男孩极可能成为恣意妄为的父亲和丈夫。研究也证明,良好的亲子关系利于儿童和父母有良好的互动与模仿。此外,儿童还有喜欢被抚摸的天性,他们喜欢和亲人的身体接触,因为这样能让她们有安全感,按照需要层次理论,只要满足或部分满足低级需要,更高级的需要才能出现,因此及时满足儿童的身体接触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归属与安全的需要,才能更有利于儿童更高等级的需要的发展。

1.2.3好奇好问,爱探索

好动好玩是实践能力的本能,好奇好问是发明创造的源头,儿童喜欢问这问那,对一个新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尾随着爸爸妈妈问那些我们认为好奇怪的问题。“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呀?”,“我是从哪里来的呀?”,“太阳为什么会跟着我走呀?”等等这样好奇的问题。此外,他们还有探究的欲望,他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每一件事直到掌握为止。孩子是个年轻的科学家,只有在他有意识地做出行动来反复观察事情的发生过程后,才能理解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因此孩子往往喜欢自己动手做事,并在做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婴幼儿时期在整个儿童时期重要性或者比重很大,尤其对于性格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在婴幼儿时期人格的可塑性很大,前面三四年的良好养育相当于后面几十年的细心教育。所以对于后面有关儿童的论述,大多数指的对婴幼儿时期的误区和顺应天性的养育方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87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