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同促进社会和谐

 2023-07-04 11:07

论文总字数:10358字

摘 要

在我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制度。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两种分配制度之间既有差别也存在共同之处,我们要从其内涵、本质、理论等方面详细的分析。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使两种分配的差异逐步缩小,达到相互参透和兼容。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劳动者的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人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和谐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and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production factors to promote social harmony

Du Yumei

(Marx doctrine College ,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In China,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work and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production factors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nd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s in line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We must be i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handl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two kinds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We must analyze the content, essence and theory. In practi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distribution gradually disappear, achieve mutual penetrate and compatible. So as to improve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maximize the abil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workers, improve people"s income, 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realize common prosperity.

Key Words: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production factor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ocial harmony

每个国家对于收入分配问题,都有不同的分配制度与之相适应,按劳分配的初始倡导者并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早就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按劳分配问题作了开拓性的论述。“马克思经过多方的考察,在他所著的《资本论》中详细地探讨了未来社会的分配制度问题,因此奠定了科学的按劳分配理论的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了科学的按劳分配理论的基本框架;《哥达纲领批判》这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科学按劳分配理论的最终形成。” [1]我国在长期的发展探索中,努力不断地分析、总结、概括,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劳分配的优势与不足

按劳分配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收入分配制度,由于兼容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按劳分配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的原因与之相呼应。按比例分配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社会劳动形式,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调节方式。互为条件,互相参透是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两者相互的关系表现;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劳分配尤其突出的优势是在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

(一) 按劳分配能够实现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的投入产出效率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效率之一。对于资源配置分析,同量资源由于配置得当而获得较大产出,表明效率提高;反之,表明效率降低。投入产出的效率表现在,同量投入获得较大产出,同量产出所需投入较小,亦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都意味着效率提高;反之,则相反。按劳分配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从而达到社会经济运行最佳效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表现在首先,按劳分配的内涵体现效率,在社会中一切有劳动能力的成员都必须参加劳动,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社会工作;其次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按照每个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这两个内涵使几千年的劳而不获从根本上否定,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也得到否定,实现了长期追求劳动平等和收入分配平等。

(二) 市场化的工资形成机制推进效率

市场化的工资形成机制,以工资为杠杆,推动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和企业之间自由合理流动,从而把劳动力配置到社会生产最需要的环节中去。不仅在企业而且在整个社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它还在客观上形成一种趋势,缩小同类劳动者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悬殊的收入差距,促进全社会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贯彻按劳分配的客观要求,实施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调动积极性,推进劳动者的劳动效率。

(三)按劳分配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

1.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各种劳动的质和量不易等价交换。

2.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是以劳动者报酬付予一定的货币工资计算,并通过货币到市场上去购买劳动者需要的产品。所以,商品价格、市场供求状况、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商品经济的范畴和机制一定会对其的实现产生影响。

3.实践中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的按劳分配,相反是平均主义占了主导地位。平均主义只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劳动者工作效率低下。

二、正确认识和评价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迅速,其分配制度已不能适应,急需改革。从而使我国的分配制度朝向按生产要素分配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公平分配原则要求。劳动、土地、资本、管理和技术是理论界比较认同的生产要素涵盖范围的五种要素。对此要正确的认识其性质作用才能更好的合理利用。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生产要素价值理论首先确定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在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下创造的。然而生产要素并不参与价值创造,价值的生产与使用价值的生产是不一样的,区别是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此外,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生产的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起作用的,而价值形成过程是耗费无差别人类劳动的过程。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在:

1.性质上,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有许多表现要素,例如知识、技能、技术等是智力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结晶,同时也是高效率、高效益的关键因素与主要支持力量,按理应得到相应报偿。这些生产要素在参与分配的过程中实际上属于按劳分配。另一方面,某些生产要素如果是剩余价值转化形式,一旦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剩余价值再生产过程中获得相应报酬,则就表现出是一种剥削收入。

2.来源上,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报酬有三个主要的途径:首先是劳动所得,例如以属于个人所有的知识、信息、专利和其他方式服务以换取报酬,或以小规模的生产资料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获得的纯收入;其次是资金增值。例如储蓄存款、企业债券、国家债券等所获得的利息和分红;最后是剥削收入,也就是要素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

3.作用上,按生产要素分配会产生两种结果:第一,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进入生产过程的一切资源价值和作用的承认与实现;第二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够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是促进经济和文化进步的有力杠杆。

此外,我们要重视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另一方面。对按生产要素分配没有强有力的安全措施加以调节和控制,那么将会导致许多的不良后果: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并且不断扩大,导致两极分化更加剧;使社会分层复杂化并加深社会矛盾;对国家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进行,将产生负面影响。

(二)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意义

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实施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加快进步,而且也有利于科技革命不断创新。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我国实践发展中,对我国现实经济产生了许多积极的意义。

1.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推动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在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形式调整、完善的过程中,生产要素市场的繁荣,促进了投资主体与分配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在现今产权清晰界定下,按生产要素分配深入的从分配角度促进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与完善。与此同时在实践中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构朝向合理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2.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生产要素本身具有的合理价格是这种作用发挥前提。改革开放到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各种市场的发育与消费商品市场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答案就是:最关键是要发展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就是使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双方在市场上作为等价交换过程中使对应主体产生相互作用,在供求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合理有效的均衡价格。这就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奠定了基础,使按生产要素分配更加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主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从根本上体现的就是按劳分配与按其它要素分配相结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长期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样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稳定。显而易见,我国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种制度是对近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实践探索经验不断总结概括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结论。两者的结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一)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生产力根源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经典的回答了以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为根据,去解释一个变革时代的根源和原因。书中写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种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势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随之或慢或快地发生一些变革。这说明,在人类社会时代的变革中,在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冲突中,物质资料的生产始终是起点,社会生产中的最活跃,最革命的生产力因素是根源。据此同理可得,中国共产党领导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进行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的一系列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分配结构的变化和分配方式的变革,更甚是在分配结构调整和分配方式变革中,始终如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放宽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其根源和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

可见,生产力在社会制度制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社会生产力是怎样作为根源的?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过程。我国现阶段的生产方式结构中,有以机械市场为特征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也存在大量以手工操作为特征的手工生产方式。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关系就必须具有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特点。但是现今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中,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公有制处于主体地位,与此相适应,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结构中,按劳分配也必然处于主体地位。无论是在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中,还是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结构中,主体与非主体之间都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此条件下,促使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便诞生。另外,生产力不是一个物质单体,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具有结构性,布局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生产力系统的这些特点反映在生产方式上,就要求它的各个因素、各个组成部分、各个层次之间保持质的均衡性和量的比例性。从而使生产力系统在社会生产中能够高效率的协调运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套调节机制。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调节机制不能是单一的,必须是综合的,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来完成经济昌盛。我国在制定各种经济措施中,调整所有制结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社会分配秩序,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进一步使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我国经济制度中占有显著的位置。所以,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民经济收入分配中,两种分配方式结合具有不容置疑的客观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两种分配方式结合的所有制基础

在研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中,我国不仅要寻找这一经济制度产生的原因和根源,而且还要进一步分析这一经济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出发点,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不断展开的。” [3]社会经济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在整个社会经济关系体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决定的作用。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作用,最终取决于生产在人类全部经济活动中的基础地位。人们的所以生产活动决定着一定社会的分配、交换、消费,与此相对应,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也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同样也决定着人们在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社会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从上面的分析中可得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原有的所有制发生了全面的变化,初步形成十中所有制形式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众多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中,对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发挥其决定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第一,全部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具体体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多方面的关系。第二,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每一中所有制形式都有自己相对应的实现形式。第三,近年来,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相互参透、相互结合、混合生产的格局。最后,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以及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的相互参透、相互融合,在公有制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经济关系也日益复杂起来。“可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是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经济利益实现上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运行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4]在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办事,以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为前提和基础。

总而言之,只有将事前、事中和事后贯穿成一条线,各部分紧密联系。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收入分配体制运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二重的和多方面的,我们要深入分析了解。在具体的实践中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影响。“从消极影响来说,这就决定了为使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收入分配体制健康运行,充分发挥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就要求我们对政策措施的设计必须是全方位的,从长远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特点来考虑。” [5]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收入分配体制健康运行的雄厚物质基础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生产对分配起决定性作用,生产对分配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方式;二是在一定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方式下,为收入分配提供物质基础。在经济的发展中,才能为收入分配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调整收入分配中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解决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回旋余地;最后能够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强化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收入分配体制健康运行的必要基本前提

社会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二是各种形式多样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是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方式。我国的所有制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我国既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又能使多种分配方式并列存在,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我国要做到必须强化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就是强化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是两种分配方式有机结合的基本前提。要做到强化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有以下几点:我国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保障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合理利益和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企业体制;从生产关系来看,还需要一套强有力的措施,此时就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如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大教育投入等等。

(三)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是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收入分配体制健康运行的坚强政治保证

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产生并由它决定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一旦产生,就成为巨大的积极力量,帮助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消灭旧的剥削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联系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作为社会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要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服务,使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收入分配体制健康运行,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就要做到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为收入分配体制健康运行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除了加强思想教育之外,还要加强党的建设,严格党的纪律是收入分配体制健康运行的组织保障。“还有建立以惩腐反贪为契机,加强企业廉政建设是收入分配体制健康运行的良好社会环境。” [6]收入分配体制还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这就要求在维护我国宪法尊严的前提下,制定相应法律。最后在网络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充分发挥新闻记者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全国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收入分配、劳动保障等有针对性的调查监督。

(四)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建设是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收入分配体制必要的思想文化环境

在现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途径中,保证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收入分配体制的健康运行,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经济任务,同时也是一项针对性很强,意义深远的政治性任务。如何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强化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最重要的是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此外进行全民性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深刻教育,牢记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总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使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收入分配体制健康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方方面面,如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等等。从而可得,收入分配体制健康运行制定的政策措施必须具有系统性、宏观性、长远性和战略性。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有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始终相信一定能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1.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促进我国经济较好较快和谐发展,提高社会的生产率,保持社会的稳定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仍然是获取报酬的主要手段,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物质追求已经不单单是满足于最初的手段。因此,更呼唤各种不同的分配手段,这样的分配有利于促使各个阶段的人们有发展的机会,也加大了分配的范围,使分配更公平更合理。缓解现阶段的社会矛盾,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社会的竞争力,促进竞争。所以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有利于全面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促进更合理的生产关系。这种分配方式实现了打破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为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开辟了广阔的途径,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73﹚.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35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