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3-06-19 08:06

论文总字数:6970字

摘 要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识过程.“知”包括知识、技能、思想观念;“情”则包括多层次、多种类的情感现象.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情感随着认识过程从观察某种现象并愿意作出注意,到作出需求的反应,对行为的满意欣赏,形成个性、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应用是紧密平行交叠着发展,共存在于一个共同体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有时需要用情感目标作为达到认知目标的手段,有时需要把认知领域中的变化作为引起情感变化的手段.

关键词:新课程,传统教育,情感教育

Abstract: Teaching is a cognitive process between the particular emotion and knowledge. Knowledge includes intellectual, skills, ideas and perceptions; while emotion covers multiple and multilevel affective phenomenon. Emotion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non-intellective factors, and it is the inner drive for student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emotion develops with the cognitive process: perceive a certain phenomenon and is willing to pay attention, make required reactions, satisfied with the reactions and appreciate, form personality and outlook of life; and with the remembering, understanding, mastering, and application, coexisting in a unit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eaching, we should sometimes use the emotional goals as the method to achieve the cognitive goals, and sometimes use the changes in the cognitive field as the method to cause emotional changes.

Key words: new courses, traditional education,emotional education

目 录

1 前言 5

2 情感教育 5

2.1忽视情感教育的弊端 5

2.1.1学不致用 5

2.1.2题海战术 6

2.1.3忽视差生 6

3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6

4 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 7

4.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情感需要 7

4.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亲师信道 7

4.3培养教学情感艺术,调动学生积极性 8

4.4关注个体差异,学会因材施教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 前言

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可以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用心去关怀被教育者,用善良的、美好的、温暖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方式,给被教育者营造一个正确、正面积极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教学中应注重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快乐轻松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2 情感教育

2.1忽视情感教育的弊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通过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核心.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往往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然而,在实际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考试至上,分数至上,学习数学的信心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越学越怕,越怕越不想学的心理,数学成绩不能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学不致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于数学不能有直观的认识,导致很多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没有可用之处.比如可以用计算器代替笔来计算,生活中不需要用到函数等等.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但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并不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它需要我们生活实际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提炼,抽象,总结成文字符号,然后将文字形式的问题进行简化分析,然后解决问题,最终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结果还原到实际生活中去.生活中遇到所有的问题都是崭新的,很多时候我们用原有的经验是没办法解决的.

2.1.2题海战术

教师通常教育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多做题.长期使用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短期的习题强化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考试时很快地进入习题所创设的情景,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度,会使学生的成绩取得较大的突破.但是长期的习题训练会使学生思维固化,对问题的理解停留在答案对否的浅层次上也会丧失对学生知识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把握,容易使学生偏离学科的教学主线,使学生学越迷糊.海量的习题训练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并且有很多习题都是同一类型的,不利于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所以说长期的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容易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

2.1.3忽视差生

在“应试教育”时代,优生对教师就意味着自己的教学成绩,是自己的得意门生;相反,差生对教师好象是自己的包袱.这些似乎可以为重视优生而忽视差生找到一个很好的理由.忽视差生最直接的后果是他们对数学产生厌恶,甚至是教师.情感上就已经产生了排斥,想学好数学是绝对不可能的.努力把每个学生都教好的,这是每个真正教师的心愿.但重视优生、轻视差生的做法,不但使学生本身受到损害,也让教师自己的教学成果大打折扣.你眼中少了一群人,你的成果也自然少了一部分.放弃一部分学生,其结果也是在放弃一部分自己.这种局面,对学生学习数学是相当不利的,学生会产生厌学拒学的逆反心理,学习成绩自然不会提高.

3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纯认识”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虽然有时也讲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但充其量只作为吸引学生注意,保证上课不走神的一般条件,作为附加于教学活动之上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从现代教学观看,在教学过程中认识系统和情感系统是协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密切配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4 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

4.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情感需要

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有疑设问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和追求知识的动力. 任何人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青少年在这方面表现更为强烈,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思索、尝试,释疑解惑.但释疑不能操之过急,越俎代庖,应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通过适当地点拨,让学生积极思维而达到解疑之目的.这样,思维过程才能日臻缜密,知识掌握才能更趋牢固.情感总与情景相伴随,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如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节时,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则故事:如果在宇宙除了人类还有其他文明,人类应如何同他们交流呢?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勾股定理最能代表人类的文明.如果宇宙中还有其他文明的话,接受到这个信息,就会向人类发出回应.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肯定会急切地想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从而为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

4.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亲师信道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往.由于教和学固有的授受关系,常常使得师生之间的交往由于年龄、知识等因素出现不平等的现象,所以师生交往要坚持平等交往的原则.但是教师应在交往中起主导和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理解学生,要理解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行为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情绪;以同龄人的身份和他们交往,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过分责备,用生活的实例给予开导,对于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少一点教育的惩罚,要少一点公共场合的批评指责,对于学生的自我反省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会到改变的真正意义.教师心态也需要转变,无论年龄、阅历还是知识、能力,师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需要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学习中的不同见解.即使学生的意见不全面甚至错误,也要让他们说完,给他们辩解的机会,给他们理解和改正的时间和机会.特别是对于差生,由于长期受自卑所困挠,教师应当更多的给他们投去鼓励的目光,使他们在心理上保持平衡.而在教学中,对于差生决不能歧视、讥笑、挖苦.相反,他们有困难时,教师应热忱地帮助,他们有进步时应积极表扬,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便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从而变为学习的动力.只有我们做到坚持公平的立场,学生才会亲师信道.

4.3培养教学情感艺术,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关爱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谈要和蔼可亲、使学生喜欢自己,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热爱这个集体,明确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行为、爱恶要为集体负责,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精心备课,设计新颖,明确目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使学生愿学、学得快乐.多赞美,少批评.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或成功,努力让学生有一个好心情,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困难.在课堂上不批评学生,课堂后艺术性地给予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数学与生活相集合的实例活跃课堂气氛.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实施奖励制度,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针对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要多给予鼓励,以求激发兴趣,提高全班同学积极性.倡导自主学习,大力表扬在数学上表现积极,善于思考的同学,鼓励独立思维、独特思维,允许学生针对数学学习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进行总结,做学习的主体,变部分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敢于在组内发表意见,和其他同学交换看法,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诱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解题本身不是学习数学的目的,而是一种训练手段,因此,在解题结束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揭发解题的特点,对培养能力、拓宽思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4.4关注个体差异,学会因材施教

新课程下的数学情感教学,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及和气融融的情感气氛,为上好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学习,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的题目设计要有坡度,留有难点,让这部分学生挑战;在研讨环节中培养他们与人合作、欣赏对方的良好品质;课后作业留有思考题,给他们足够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吃得饱”.对于上课反映慢、课后作业不完成、讨厌学习的学生,即所谓的数学“后进生”,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情感上要给予多鼓励.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改变对后进生的态度,“从最后一名抓起”,增强对后进生的情感,课下多找他们谈心,对症下药;课中倾向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心和诚心.心灵的沟通会使学生普遍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转变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一改数学课的沉闷.多给他们机会,发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多参与、多发言,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论

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新挑战.要想实现课程目标,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运用一切可能因素渗透和体现情感教学,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使学生的身心素质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成为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之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恰当的幽默,或者是一个期待的眼神,或者是一阵鼓励的掌声都可使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正如一位教授说的一样:“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使以后的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汝发.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数学通报,1999,14(3):32-34
[2]张建红.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 中国农村教育,2009(3):65-79

[3]贺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 2008(12):5-7
[4]嵇宽庆.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策略探讨[J]. 新课程, 2010(8):44-47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697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