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工资增长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

 2021-12-09 09:12

论文总字数:41849字

摘 要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一些行业总量指标已到达世界高级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企业职工工资理应获得较高增长,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工业行业工资增长缓慢,仍处于较低水平。

本文在回顾西方经济学的经典工资理论之后,以此为理论指导来研究能对我国工业企业工资增长产生影响的因素。在结合我国国情与工业行业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挖掘出影响我国工业企业工资增长的因素: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物价水平、就业水平、企业利润水平、企业对外贸易水平。其次,基于理论分析,本文选取了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作为样本,选取这30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消费者价格指数、失业率、企业利润率、出口交货值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重视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二,建立起职工工资与消费者价格指数联动的机制;第三,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第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

关键词:工业企业 工资增长率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模型

Analyse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creasing

of Wages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stract

Economy of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new century,the industry has come a long way ,some of the industry gross index has reached world advanced level. Wages of staff and workers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deserved a higher growth in such background,but that wasn’t the truth,china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with its slow growth in industry wage.

In order to deeply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Wages of staff and workers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firstly,the author reviewed the classical wage decision theory in western economics,by conduct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base of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industry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he dug out th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Wages of staff and workers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the GNP,level of price , employment,corporate profits and  level of foreign trade.next,on the base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author selected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outside Tibet of china as samples,meanwhile he selected the area GDP growth rate, the consumer price level, unemployment,corporate profit margins, foreign trade as explanatory variables to conduct  panel data regression analysi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findings, he draw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Firs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second, to establish wages and CPI linkage mechanism; Third, improve the collective consultation system; fourth, improve the level of opening.

Keywords:Industrial Enterprise, wage growth, influential factor,Panel regression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2

1.2文献综述 3

1.3论文研究框架 4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假设 5

2.1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5

2.2维持生存工资理论 5

2.3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5

2.4分享工资理论 6

2.5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和放大效应理论 6

第三章 我国工业企业工资增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7

3.1模型设计及变量选择 7

3.1.1模型设计 7

3.1.2变量选择 7

3.2数据来源及数据描述性统计 8

3.2.1数据来源 8

3.2.2数据描述性统计 8

3.3实证结果及分析 22

3.3.1全国实证结果 22

3.3.2分区域实证结果 23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24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整个工业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来看一些行业总量指标已经迈入世界高级水平行列。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本应该获得较高增长,但事实却与此相反,我国整个工业行业的工资增长率较低,工资增长速度十分缓慢,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相比落后很多,仍然处于一个十分低下的水平。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

图1.1 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所得

从图1.1中我们可以看出,自2005年开始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出现下降的情况。尽管2000到2005年这一比例是增加的,但是从数值来看,2012年这一比重接近0.0000030%,然而在2000年时,这一比重是接近0.0000032%的,所以单从这一点上来看,2012年我国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是低于十二年前的。

如果工资占GDP的比重长期持续下降的话,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导致社会分配不均,引起经济与社会的一系列问题。首先,这会挫伤广大劳动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影响经济发展;收入差别过大则会扩大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其次,长此以往,不仅导致劳动者缺乏提高其素质的后续动力,阻碍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还极有可能恶化整个经济环境造成严重后果;再次,我们知道,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是支撑其与其家庭消费的最主要的力量,劳动者收入过低会抑制消费其与家庭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从而不利于国家扩大内需,将会阻碍我国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人均GDP1000美元是一个临界值,一国的人均生产总值超过这一数值时,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会加快,国家经济进入到一个高速增长的的阶段,这一时期被经济学家们称之为“起飞”阶段。在这一时期,GDP中劳动报酬部分本应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加快增长速度,整个国家的工资水平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情况不同,我国在“起飞”阶段的工资水平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工业行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增长幅度偏小。

分析其原因,是因为虽然我国已经实施改革开放多年,但是仍然受到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思维方式的影响,尽管已经发展市场经济,但是我国对工资政策的管制并不十分宽松,广大劳动者的工资一直被刻意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各省亦借此形成的低工资,低人力成本的优势来吸引外资到本地投资办厂,从而扩大就业,实现经济的发展。不得不承认,低工资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在深化经济改革,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实行这一政策的话,是十分不适宜的。再加上国家一直以来对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管不足并且所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缺乏实效,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效果。具体表现为:收入分配不公,企业高层坐拥百万年薪,一线生产员工工资收入却十分低下,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极易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威胁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大量一线职工工资长期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不仅使得国内消费市场规模较小,难以扩大,给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带来阻碍;而且也使得非正常收入、垄断收入等的产生,给社会法治带来冲击,损害国家形象。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西方经济学认为工资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工资会对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以及消费产生影响,从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具有更大的优势,人力资本能在不增加物质投入的情况下提高资本的收益。如果工人的收入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工人为了生活就得支付很大一部分的工资,那么工人就无力为提升自已而进行投资。如果情况更加糟糕的话,工人甚至会连后代的教育都无力承担,这样又会造成下一代人的人力资本水平的低下。由此可见,低工资十分不利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且危害长远。提高工人工资不仅能提高劳动者本人的人力资本水平,还会有利于其后代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样就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学界被认为是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工资水平则是能够直接影响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因为一方面对企业而言,低工资水平就意味着低用工成本,所以企业会通过扩大用工规模来节约成本,而缺乏足够的动力去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另一方面对广大劳动者而言,低工资水平会使其为了谋得温饱而疲于奔命,也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创新。如果工资水平很高,情况就会改变。面对高工资水平,企业不得不另寻途径来控制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则是最好的选择。劳动者收入足够高了,其也就有心思去钻研技术与进行创新了。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需求的有效性,而消费需求则是有效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需求决定了有效需求的结构和规模。消费需求的核心是收入分配,只有收入增加了有效需求才会得到增长,工资的重要也就无需多言了。

(2)现实意义

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提长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劳动收入,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的回报,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劳动者才会有加大自身及子女教育和培训投资的动机。广大职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从而该动机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第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企业想要提升自已的核心竞争力那就一定离不开技术的创新,而技术的创新往往不是来自高级的实验室,而是来自基础的生产环节。因此,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尤其是处于生产基础环节的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积极性,为技术创新注入充足的动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管理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三,有利于培育消费和促进消费,从而扩大国内需求,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另外,消费还能促进投资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的增长。第四,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我们知道,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来源很少是依靠工资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于资本的增值。而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来源则主要依靠的是其工资收入。如果工资分配关系不完善,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过低,就会加大贫富差距,这不但会影响劳动者的基本的生活,还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威胁社会稳定,为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极大的困难和阻碍。

1.2文献综述

工资决定在学界是个经久不衰的热点,从早期的维持生活理论、工资基金理论到近现代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学界对于工资决定已经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体系。通过对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学习,发现针对工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方面的,另一个是实证方面的[1]。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已经对工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且全方位的研究。国外的学者钟情于经济性的因素,大量研究了生产率、GDP等与工资水平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也十分一致:经济性因素不仅会对工资增长产生影响,而且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Arbache(2003)认为产值增长份额、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密集度等因素推动着工资增长[3]。Auld认为物价与工资之间有关系,主要是物价的波动会引起工资的变动,Blejer认为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之间也存在着关系,劳动生产率会对工资产生重要影响[4]。Budd和Nho (2002)对美国企业的工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物价和失业率也会对工资产生重要作用[5}。胡放之(2005)认为物价与工资之间呈现如下关系:由于工资在企业生产总成本中占较高的比重,随着企业产出量的增加,工资和其他投入要素的价格会随之增加,进一步引起物价总水平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最终形成物价上涨带动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又带动物价上涨的螺旋式上升[6]。丁元(2007)根据广东省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的脉冲响应分析,认为劳动生产率是工资增长的内生决定性因素,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员工的工资可以有效地提高[7]。宁光杰(2007)选取了通货膨胀率、劳动生产率和失业率这三个因素研究发现,三个因素与工资的联系在逐渐加强[8]。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关于工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资增长指导线和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如较早对工资指导线进行研究的宋关达先生就提出了年度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三个原则:第一,只要经济不出现发展异常的情况,就要保证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下降,并且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增长;第二,尽管职工的工资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增加,但是也要适当控制其增长速度,其速度不能超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速度,以免对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第三,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除了要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外,还不应该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9]。刘永仁(2000)以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为条件对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根本上来说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但是供求关系也不是唯一能影响工资的因素,除了它之外,诸如工会力量和政府干预等非经济因素以及维持职工及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费用、企业或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职工消费价格指数等,也会影响工资水平的变动[10]。苏雪(2002)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进行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决定其产值增长率,进而影响从业人员工资增长率[11];俞会新(2003)通过分析对外贸易对制造业的影响,认为贸易对出口导向型的行业工资有上拉作用,而对进口竞争型的行业工资有微弱的下拉作用[12];周文兴((2005)认为经济增长对工资增长有显著的正作用,并且产值增加额和政策体制变迁等因素也推动着工资变化[13];李利民((2007)运用我国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的研究发现,资本密集度因素对工资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14];王玉茹(2007)的研究发现,消费水平是影响工资增长的重要因素[15]

不同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对工资影响因素的划分来说也是如此。但总的来说,学者们基本上将影响因素划分为经济性、制度性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三个角度来划分,将工资的影响因素分为员工、企业和市场三个层面。不管是那种划分方法,对于具体因素的确定都是相同的,主要是在生产率、GDP、物价水平、资本情况、经营状况、政府调控等方面。刘开明(2006)认为工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体制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体制因素主要包括行业性质产生的垄断、政府控制某些资源和制度性压低劳动者工资;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内外市场竞争、社会公共产品价格和质量的变化、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及个人机遇等[16]。而柏培文(2011)认为工资除了决定于大家取得共识的人力资本特征和市场(企业)特征外,还取决于工人与企业(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工人与企业的互动关系主要包括不同岗位工作效率的比较优势,企业与工人对工人能力特征和匹配的信息学习[17]。虽然除了这两种划分方法外,还有其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因素进行划分,但所有的划分和研究都没有脱离经济性、制度性、和社会性的大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4184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