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行道路侧停车泊位设置优化方法

 2022-07-29 09:07

论文总字数:25858字

摘 要

论文作者签名:_____导师签名:____日期:____

城市人行道路侧停车泊位设置优化方法

21113128 李昌东

指导老师:陈峻、刘金

摘要

城市停车问题日益严重,可以通过不同类型停车方式的特性和定位来更好的解决停车问题。城市人行道路侧停车泊位有着其独特的优点,可以充分的利用道路两侧的空间设置停车泊位来缓解停车压力。然而路侧停车的现状也十分混乱,设置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的后果不只是停车效率的低下,甚至严重影响了行人的步行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本文通过研究在不同的情况下,辨别了解影响优化停车设置的主要参数,并且根据对主要参数的情况如空间、建筑属性、行人流量、道路属性等的分析,对各种人行道路侧停车优化的参数如停车数量、停车位尺寸以及排列方式、人行道的宽度、人行道上车流的单双向、出入口等加以优化配置。即多类型、多因素下的参数优化设计。

关键词:停车泊位设置;停车泊位优化;人行道路侧停车

Optimization Method of Parking Setting for Urban Pedestrian Road

21113128 Li Changdong

Supervised by Chen Jun amp; Liu Jin

Abstract

City parking problem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through different types of parking patterns and positioning to better address the parking problem. Urban pedestrian roadside parking berth has its own unique advantages,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road on both sides of the space to set parking spaces to ease the parking pressure. However, the status quo on the roadside parking is also very confusing, setting the irregular situation is widespread, the consequences are not only the low efficiency of parking, and even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edestrian walking safety and comfor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arameters, such as space, building attribute, pedestrian flow and road attribut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road, Parameters such as the number of parking, parking space size and arrangement, the width of the sidewalk, sidewalks on the traffic of the two-way, such as the import and export to be optimized. That is, multi-type, multi-factor optimization of the design parameters.

Keywords:Parking setting ;Parking optimization ; Pedestrian roadside parking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 2

1.2.1 行人服务水平研究成果综述 2

1.2.2 停车研究成果综述 3

1.2.3 现有成果总结 4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4

1.3.1 研究目的 4

1.3.2 研究内容 5

1.3.3 研究步骤以及技术路线 5

1.4 本章小结 5

第二章 影响停车优化设置的参数分析 7

2.1 影响停车优化的多因素 7

2.2 建筑属性参数 7

2.2.1 考虑行人的建筑属性参数 7

2.2.2 考虑停车需求的建筑属性参数 7

2.3 行人参数 8

2.4 空间参数 8

2.4.1 路侧空间的定义 9

2.4.2 不同空间下对于人行道路侧停车的三种分类 10

2.4.3 道路空间宽度对行人感知的影响 12

2.5 道路参数 14

2.5.1 道路参数对行人道宽度的影响 14

2.5.2 道路参数对出入口的影响 15

第三章 路侧停车的细节优化 17

3.1 人行道路侧停车优化设置参数 17

3.2 模式一各参数优化 17

3.2.1 停车位参数 17

3.2.2 出入口参数 18

3.2.3 通道参数 18

3.2.4 优化图 19

3.3 模式二各参数优化 20

3.3.1 停车位参数 20

3.3.2 出入口与通道参数 20

3.3.3 优化图 20

3.4 模式三各参数优化 21

3.4.1 停车位参数 21

3.4.2 出入口与通道的参数 21

3.4.3 优化图 22

第四章 实例优化 23

4.1 实例现状分析 23

4.1.1 基本信息 23

4.1.2 停车现状 23

4.1.3 影响参数的调查 25

4.2 优化设计 25

4.2.1 模式选择 25

4.2.2 细节优化 25

4.2.3 优化图 26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28

5.1 总结 28

5.2 展望 28

绪论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汽车拥有量与日俱增,停车难也就成为了越发明显的问题。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止到2017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其中汽车高达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超过3.64亿人,此数据可见我国汽车拥有量之高。目前我国大城市的汽车和停车位之比约为1:0.8,可是发达国家高达1∶1.3。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继续增长,可以预见停车难的矛盾将会随之凸显。这虽然和城市规划落后有一定的关系,但根本还是缺乏科学合理分配停车资源的原因造成的。

因此如何缓解停车难就成了必须正视的问题。根据《停车设施的类型及适用条件研究》 [15]停车分为路内停车和路外停车。路外停车又分为停车场停车,包括自行式停车场和楼房式停车场等。人行道路侧停车是自行式停车场的一种,它既有路内停车设置灵活的优点,又减少了对道路面积的占用。人行道路侧停车的应用对改善停车问题有较大帮助。

本文主要研究人行道路侧停车的相关优化。首先根据路侧停车停车位和人行道的空间位置关系将路侧停车分为三种形式。具体的三种形式如下。

第一种形式为停车空间位于建筑和人行道之间。第二种形式为人行道位于停车带和建筑之间。第三种为比较复杂的情况。停车带位于两个人行道之间。示意图如下:

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三

图1-1 路侧停车模式图

目前我国路侧停车问题比较严重。在设置时过多的停车主体设置、数量过多的停车位设置都不可避免的挤压了行人的空间,对行人的步行安全性以及舒适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不科学的设置占用了过大的空间,产生的停车效果还不尽人意。因此存在优化的必要性。

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即为利用建筑后退的空间在人行道上设置停车位的优化方法,在明确路段选用三种模式的哪一种后,根据影响路侧停车的多因素进行多参数的优化。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行人服务水平研究成果综述

总体而言,国内外对于路侧停车即路外停车的研究较少,至于城市路侧人行道停车设置的研究更是少有涉及。但是由于设置路侧人行道停车优化时总体的原则十分明显——行人优先。并且在人行道路侧停中行人与参与停车的机动车共享同一通道,所以更应考虑对于行人的感知。行人感知应从两方面看,分别为行人的主观感知服务水平和宏观的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水平。

对于行人主观感知的服务水平Lei Kang, Yingge Xiong和 Fred L. Mannering所写的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edestrian perceptions of sidewalk level [1]有相对科学的研究。他们研究了行人在各种各样不同的城市街道条件下的人行道感知LOS,通过使用114个受访者的样本。在调查中受访者会观看到中国城市人行道的行人步行视频剪辑,并在每个的视频剪辑后,受访者会给出在主观所评估的人行道服务水平得分,从LOS A(最舒适的行人体验)到LOS F(最不舒适的行人体验)。通过估计受访者LOS评估的随机参数有序概率模型(考虑到受访者的不可观察到的异质性)。在其中发现了许多因素显着影响LOS感知,包括人行道宽度,存在将人行道与机动车交通隔离的障碍,人行道旁边存在停车,沿着人行道存在商业,自行车流量,自行车的速度,自行车是否与行人逆行。影响行人对LOS感知的各种因素的具体影响表明,在规划行人设施时需要考虑一些重要的权衡,所以在设置停车时要顾及这些与LOS敏感相关的参数。

而对于宏观传统的行人设施服务水平的评估,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9]中有明确的定义。规范中根据人均占用面积、人均纵向间距、人均横向间距、步行速度以及最大交通服务量等指标量化了各级人行设施的服务水平。人均占用面积大于2.0m2、人均纵向距离间距2.5m、人均横向间距大于1.0m、步行速度大于1.1m/s、最大服务交通量大于1580人次每小时的行人设施被定义为一级服务水平。并且建议设计时宜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人均占用面积0.5 m2~1.2m2、人均纵向距离1.4m~1.8m、人均横向距离0.7m~0.8m、步行速度0.8m/s~1.0m/s、最大服务交通量2940人次每小时。

停车研究成果综述

停车位的设置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完备且丰富的研究,不同的国家城市的不同都会影响停车位的细节,因此在这方面的参考更多的还是要参考国内相关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的保有量和使用量的增速超过道路设施和停车设施供应量的社会现状国内规范逐步进行具有前瞻性的优化更新。在停车参数的各项设置上,国内规范也有很多不同。

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所编写的《车库建筑设计规范2015版》 [5]中,对于停车位的尺寸设置如下:在平行式的排列方式下停车尺寸为2.4m*6.0m,在垂直式的排列方式下为2.4m*5.3m,斜列式视角度而定;通道宽度则为双向不少于7m、单向不少于4m。而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所发布的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S]中对停车位的尺寸设置标准为:平行式2.8m*7.0m、垂直式2.8m*6.0m、斜列式视角度具体而定;通道宽度不少于6m。在上海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编写的《上海建筑工程

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8]中平行式2.4m*6.0m、垂直式2.4m*5.3m、斜列式视角度具体而定;通道宽度双向不少于5.5m单向不少于3.0m。

对于停车场的出入口和转弯半径各种规范也有明确的规范但是在细节上不尽相同。如《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路口开设技术指引》[7]中对于停车出入口的各项参数就有详细的说明。

如出入口安置在主干路上的建设项目,其出入口与相邻出入口或交叉口的距离应大于等于100 m。设置在次干路上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的出入口与相邻交叉口或出入口的距离应大于等于 80 m。

在车辆出口处于公交场站的情况下出入口宜分开设置,宽度应大于等于7 m,若合并设置,宽度宜大于 12 m。在路侧停车的出入口优化中充分考虑这些规范中对于各参数的要求的同时也应考虑在设置路侧停车时与停车场的停车类型不同,明确定位的不同后按特点再进行进一步区分。

停车场内的车道宽度在《车库建筑设计规范2015版》[5]也有明确的规定:停车场内机动车道的宽度在双向行驶的情况下应大于等于 7m,在单向行驶的情况下应大于等于 4m。而这些参数都是与人行道路侧停车的相关参数相通的,在考虑优化人行道路侧停车的参数时这些数据均可作为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现有成果总结

对于停车场等传统静态停车,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如停车场分类停车的各种参数确定以及适用方法。在路侧停车方面规范中没有明确的模式划分。对停车方案的核心参数和影响因素也没有明确要求。考虑人行道路侧停车的功能定位基础上,明确城市人行道路侧停车在停车系统中的地位。并且根据已有的传统停车场参数规范,从实际考虑,以步行优先为第一原则对人行道路侧停车进行优化设计。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研究目的

本文在理解城市人行道路侧停车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人行道路侧停车的特点和功能定位。期望通过分析人行道行人步行以及停车场设置的要求,归纳融合二者,并根据不同的空间组合,针对各自的特点,完成优化设置。结合西宁市路侧停车整治项目,以南京具体一段街道为案例,提出优化方案。所希望得到成果为实际路侧停车的优化方案的总体参考。

研究内容

理解城市人行道路侧停车的概念和作用,从而明确路侧停车的特点和它在整个区域停车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并且在空间上排列的不同首先会对优化加以第一步实际上的区分,进而再根据某种空间情况下的特定空间排布进行下一步的细化优化设置。

在优化过程中对影响人行道路侧停车优化设置的各类参数的分析也至关重要。

第一是行人流量,不仅包括行人横向流量,同时也包括存在路侧存在商业时的纵向流量。行人作为本次优化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它的流量会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项参数。而在考虑这点的过程中,除了单独考虑纵向以及横向流量以外,行人横向流量与纵向流量的比值或许会成为反应横纵向行人冲突的一个重要参数。

第二是路侧可利用的实际宽度,停车位以及人行道的总可利用宽度或许因实际情况会与建筑红线后退的宽度有所差距。实际的可用宽度决定了在优化时最重要的空间属性。在固定的不可无限扩张的空间中采取相对优化的设计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第三是路侧停车附近的建筑类别和附近所需的停车位属性以及需求,这也是重要的一环。建筑是商用还是民用取决了附近人行道通道的属性和宽度,还有停车的属性:停车时间的长短以及停车的车辆类别均与建筑的类别参数息息相关。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从停车的所需来进行分析总结加以预测才能使所设置的停车位符合现实优化需求。

最后一点是路侧停车中的“路”字,即道路参数。道路的类别会影响到出入口的设置,出入口的设置应最大程度的减少对于动态交通的影响,倘若附近的道路为主干路,那么人行道路侧停车的出入口则应考虑加以优化而不应继续按照常规方法设定。

在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下一步就是根据人行道路侧停车的特点,结合文献学习以及个人研究,通过实际行人以及停车需求,在确定了空间形式的不同之后继续在停车的具体细节参数上对诸多停车参数进行优化设置。在这一步中应到考虑到的重要参数分为几类。

第一类为停车参数,包括停车位尺寸、停车位数量以及停车位排列方式。这类为核心的停车参数设置优化部分。各个参数首先应考虑在规划中进行参考,其次再以实际为准则进行适当改动,这部分的优化应着重考虑。

第二类则为通道,即人行道参数,主要包括通道宽度、通道单双向的划分。我们要知道在这部分人行道是与停车通道共享同一段路权的,因此对于行人的感知服务水平来讲,这段路所发生的与行车产生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优化便是通过优化尽可能的减小行车与正在步行的行人的冲突以达到提高行人服务水平。

第三类为出入口的参数,出入口的各种属性,如出入口的个数、出入口间距,单个出入口的宽度,出口与入口是否合并等。在出入口的设置中,会影响的不仅仅是停车车辆在进出时的舒适与方便程度,更多要考虑的是出入口起到的衔接作用,在停车车辆通过出入口的时候是否会影响到道路上其他车辆的行驶进而影响主路的交通,甚至是否在进出出入口时会发生追尾以及撞车等交通事故都是要考虑的。出入口作为动态与静态的衔接口,在交通标志科学合理安置的情况下如何科学设置也十分重要。

第四类参数即为管理模式,对于较小的人行道路侧停车设施可能不需要专人管理,然而对于在城市中心区域或者商业中心区域人流量较大且车流量较大停车需求较大的人行道停车区域,对于通道是人与车共享路权的特殊停车设施,出于安全以及效率考虑专人管理还是有着其必要性的。在充分考虑这些参数之后,找到一个相对较为完备的优化设置路线,并且选择南京一处实地按照此路线进行优化即为此次研究的内容。

研究步骤以及技术路线

步骤一:文献查阅和调研,制定研究方案

查阅和研读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整理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总结其研究内容,开拓思路。确定整体流程和研究方案。

步骤二:资料收集

研究所需的主要资料由导师以及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院提供。

步骤三:路侧停车概念界定和特点研究

由路侧停车与传统停车场停车的差异性出发,对路侧停车的概念做出界定,并从中找出路侧停车的特点和功能定位。

步骤四:人行道路侧停车的空间分类与分析

根据人行道路侧停车的空间特点,将人行道路侧停车分为三类并对各自的特点和使用的情况相匹配。

步骤五:三种情况下的进一步优化

将三种情况下的细节参数进行优化设置,包括停车位设置形式、尺寸、数量、出入口等设计。

步骤六:实例分析及规划方案设计

结合所确定下来的优化规则,选择南京一处路段进行人行道路侧停车优化设置。

步骤七:撰写研究论文,成果汇总

依据上述步骤所得,系统地开展论文的写作,并对成果进行汇总。

技术路线如下图: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585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