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22-01-17 11:01

论文总字数:12428字

目 录

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4

1.1 生态文明的历史发展4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4

1.3 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5

二、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6

2.1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6

2.2 政府在提供环境公共产品领域的责任缺失6

2.3 生态文明法治体系不健全7

2.4 政府包办与公众参与的形式化7

三、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之路7

3.1 树立新的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价值标准8

3.2 强化政府生态管理职能8

3.3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9

3.4 推进全方位的公众参与9

3.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0

四、结语10

参考文献10

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韩君滢

, 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not only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ist development, it is also the material basis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t the same time, which is the necessary way to development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one hand it relates to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the nation's future,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 long-term solution.to realize Chinese Dream.. To this end, China's current political system and service model should be adapted with ecological philosophy. At the level of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local government purposes coincide. Their ultimate goal is to provide more high-quality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people. In Si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regar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s their development dimension and value pursuit.

Key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Local govern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s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在范围上逐步扩大,在程度上不断加深以及在进程上持续加速,改革开放来,我国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同时也十分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在这种不懈努力下,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作为新中国主人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更是不断改善和提升。这不仅表现在日益富裕的物质生活层面,更体现在逐渐富足的精神生活层面。这种发展让整个中国焕然一新,国人更是欢欣鼓舞。然而,在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模式下,经济和环境二者之间的平衡被逐渐打破。长期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遭受了重创。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单单是资源紧缺,更有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这种危机的情形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了缓解当前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与环境相关的重要政策及部署。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在北京召开,它首次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在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下,生态文明理念应当成为重要的价值导向。即我们必须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当前面临巨大环境问题的中国,它更是一种绿色的、生态的治国方式和治国理念。

作为国家权利的执行者,地方政府坚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地方政府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极密切联系群众。它不仅在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过程中启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是影响整体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作为国家地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快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以便国家的宏观目标能够更快实现。[1]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实现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筹发展。地方政府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

1.1 生态文明的历史发展

2007年10月,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生态文明”作为需要在全社会树立的价值观,首次被胡锦涛总书记写入党代会报告。在这种价值理念的推动下,整个社会要通过有效地控制污染排放,优化当前产业结构,形成节能环保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2009年9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出。由于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使其受到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同等的重视。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顺应当前社会发展潮流,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这一决策是生态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新起点。十八大报告不仅全面讲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同时,也对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进行描绘。

201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生态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进程,它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并首次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们为了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通过对自然的不断认识和改造,在漫长的此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最终获得的全部成果。它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逐渐进步。它在注重人自觉自律的同时,也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这是人类文明经过不断变化发展所形成的高级状态和新型共处关系。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无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生态文明建设本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类之间和谐共处的原则,具有建立可持续生产消费方式的丰富内涵,其最终目标是让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这样的理想形态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型,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升华。它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更是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1.2.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工业文明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改变了人类原有的落后的生产模式,改善了人类乏味的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财富。但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灾难。震惊世界的各类污染接踵而至,在这种情形的驱使下,人类不得不开始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不得不开始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高度的重视。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拥有一个好的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才能继续。所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归根结底还是人类自身,以及其子孙后代。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积极响应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也是对中国五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汲取;它不仅是对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也是在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条件下的客观追求。

1.2.2 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治国理念

中国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庞大人口基数的影响下,人均资源占有率在全世界排名相对落后(见表1-1)。在中国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下,生态环境已然千疮百孔。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模式一方面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另一方面也直接阻碍全面建设和小康社会的步伐。在我国当前资源紧缺、环境脆弱的严峻形势下,生态文明理所当然上升为主要的价值理念。倘若继续对当前“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生产模式置之不理,那么我们必将承受生态环境愈来愈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治国理念。

表1-1 中国几种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资源名称

世界总量排名

世界人均占有量排名

耕地面积

第3位

第88位

森林面积

第5位

第119位

草原面积

第2位

第121位

煤矿总量

第3位

第114位

水资源

第1位

第128位

[1]

1.3 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新公共行政学派在对传统公共行政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效率至上”的观点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新公共行政学派代表人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将经济作为管理目标,将效率作为基本价值的传统行政学,一方面,其组织缺少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它忽视了公共行政所承担的广泛的社会责任。在旧式行政学模式下,政府往往以效率为唯一指标。在市场体制下,这种过分追求经济增长效率的行为,阻碍了环境与社会的统筹与协调发展。为此,地方政府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应以经济增长效率至上作为衡量政府有所作为的唯一标准。罗伯特.B.邓哈登作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杰出代表,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理论强调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服务;所以政府不应把所有精力放在生产率上,从而忽视了人;以及呼吁追求公共利益等。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的意义。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能够给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及服务不断努力。它既不是少数人利益的维护者,也不是政府的统治工具,它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也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地方政府的自身性质,使之更贴近于群众,也能够更方便更准确地了解公民对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需要及偏好,因此,由地方政府提供本地的公共服务,是一种既快捷又有效的措施。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把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产品作为自己的服务目标。这种目标对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更是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2]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42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