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

 2023-08-15 08:08

论文总字数:8786字

摘 要

土地综合承载力能够充分的体现一个区域是否能进行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使用淮河生态经济带2010-2018年各个地级市的数据,从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以及生态承载力三个方面来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极差标准化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用均方差权值法进行加权,研究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发现,2010-2018年间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整体上升、局部波动的变化趋势,从省域层面和市域层面看,其承载力水平都呈现与经济发展水平格局基本相一致的差异特征,同时又保持着逐年稳步上升的统一趋势,仅少数城市在个别年份有所波动外。最后提出提升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淮河生态经济带;时空特征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land carrying capacity can fully reflect whether a region can carry out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per uses data from various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the Huaihe Ecological Economic Belt from 2010 to 2018 to build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comprehensive land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of the Huaihe Ecological Economic Belt from three aspects: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soci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through extreme standardization. The method standardizes the indicator data and uses the weighted mean squared deviation weighting method to study the comprehensive l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Huaih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The study found that from 2010 to 2018, the overall l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Huaih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showed an overall upward trend and local fluctuations. From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the municipal level, its carrying capacity level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ces, while maintaining a unified trend of steadily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only a few cities have fluctuated in individual years.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land in the Huaih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are proposed.

Keywords:Comprehensive land carrying capacity; Huaihe Ecological Economic Belt;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目录

1 引言 4

2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4

2.1 研究区概况 4

2.2 数据来源 5

3 研究方法 5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

3.2 指标标准化与权重的确定 6

3.3 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 7

4 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及时空特征分析 7

4.1 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时间演变特征 7

4.2 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特征 8

5 提升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10

5.1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土地经济承载力 10

5.2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土地社会承载力 11

5.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土地生态承载力 11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1 引言

“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一词源于古希腊,从最初的生态学发展到如今多个领域内[1]。现在,承载力往往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成为生态学、地理学、区域经济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2]。国外学者大多侧重对公共场所的拥挤程度力等社会生活承载力的研究[3-5],国内学者则对经济承载力有着广泛的兴趣[6-10]。基于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土地综合承载能力是基于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的最大尺度条件下可以实现的资源和环境容量,即综合承载能力是一个全面的从多个角度考虑是否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是合理的。现有的丰富成果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支撑;但作为近些年新确定的国家战略,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拟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期为改善区域用地态势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图1 淮河生态经济带范围

淮河流经我国中东部地区,全长约1000公里,是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经济发展总体相对滞后,是我国中东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该区域以淮河干流、一级支流以及下游沂沭泗水系流经的地区为规划范围,包括江苏、山东、安徽、湖北五个省份,区域内共25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和3个县(见图1),规划面积24.3万平方公里。

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笔者舍去了4个县级区域,以保持研究对象行政等级的一致性和研究数据的可得性,方便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

2.2 数据来源

本篇文章研究区域涉及到山东、江苏、河南和安徽四省,研究中所使用的土地、人口及社会经济展等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19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相关省市统计年鉴。

3 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2010-2018年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表1 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及权重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指标性质

指标权重

土地综合承载力

经济承载力

地区生产总值x1(亿元)

正向

0.1170

人均GDPx2(元)

正向

0.1030

非农产值比重x3(%)

正向

0.1468

社会承载力

人口密度x4(人/km2)

负向

0.1006

公路客运量x5(万人)

正向

0.1074

粮食总产量x6(万吨)

正向

0.1479

生态承载力

二氧化硫排放量x7(吨)

负向

0.1267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8(%)

正向

0.0377

园林绿地面积x9(hm2)

正向

0.1128

在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研究中,不同学者对指标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从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目标出发,同时考虑研究区域数据的可得性,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三个方面来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经济承载力子系统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非农产值比重,社会承载力子系统选取人口密度、公路客运量、粮食总产量,生态承载力子系统选取二氧化硫排放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园林绿地面积,共计9项指标。其中人口密度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为负向指标,其数值越大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损害程度越大,其余指标均为正向,具体见表1。

3.2 指标标准化与权重的确定

3.2.1 指标标准化处理

土地综合承载力各因素指标的测度单位不一致,导致数据与数据之间难以直观地对比。为了消除指标体系中度量单位不一致和指标性质差异造成的数据不可比性,需要先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所有指标处于同一量纲水平,进而便于对指标进行分析。本文采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公式为: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786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