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知识性失业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021-12-09 09:12

论文总字数:33618字

摘 要

知识性失业指的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劳动者,所面临的不能得到合理任用的状态。知识性失业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表现:即劳动者虽有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但却找不到工作机会;或者是劳动者虽然具备工作能力但没有工作意愿,转而从事了高才低就、大材小用的工作状态。在国际范围内,知识性失业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中。在中国,知识性失业随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校的膨胀式扩招逐步凸显。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知识性人才的渴求十分迫切;但另一方面,却客观存在着许多知识性人才失业的现象,这种反常的现象十分值得关注和反思。知识性失业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造成人力资源巨大浪费,不仅如此,还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校的大学生等知识性人才后备军的学习和公众对于教育的投资等等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识性失业的理论、现实、特点、效应、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和分析在中国产生知识性失业的因素,并探求应对中国知识性失业的对策,该研究对缓解和治理中国的知识性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知识性失业 理论 现实 成因 对策

REASON ANALYSIS AND MEASURE RESEARCH OF EDUCATED UNEMPLOYMENT IN CHINA

ABSTRACT

The educated unemployment refers to a worker with certain level of professional skill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 facing the condition of not being appropriate appointment.The educated unemployment is divided into the explicit unemployment and the implicit unemployment. The explicit unemployment means that the worker has the will and ability to work but can not find the opportunity. The implicit unemployment means that the worker has a loath job, that is to say , put fine timber to petty use.In the worldwide , the educated unemployment is widesprea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In China , the educated unemployment is along with 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one hand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desires the educated workers.On the other hand ,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educated unemployment is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reflection. The educated unemployment will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and unity , causing huge waste of human resources. Besides , it will also cause damage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theory , reality , characteristics , effects and reasons , the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factors of educated unemployment in China and exploring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t.The study generates a significant implication for mitigating and managing the educated unemployment in China.

Keywords: The Educated Unemployment Theory Reality Reason Countermeasure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 论 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

1.2.1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2

1.2.2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4

1.3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5

1.3.1研究方法 5

1.3.2研究思路 6

1.4需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难点问题 6

第二章 知识性失业理论分析 8

2.1知识性失业的概念及分类说明 8

2.2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知识性失业的解释 8

2.2.1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概述 8

2.2.2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中国知识性失业的解释 9

2.3职业搜寻理论对知识性失业的解释 11

2.3.1职业搜寻理论模型概述 11

2.3.1职业搜寻理论对中国知识性失业的解释 11

2.4保留工资理论对知识性失业的解释 12

2.4.1保留工资理论概述 12

2.4.2保留工资理论对中国知识性失业的解释 12

2.5工作竞争理论对知识性失业的解释 13

2.5.1工作竞争理论概述 13

2.5.2工作竞争理论对中国知识性失业的解释 14

第三章 中国知识性失业现实分析 16

3.1中国知识性失业特点分析 16

3.2中国知识性失业影响分析 18

3.2.1中国知识性失业的正面影响分析 18

3.2.2中国知识性失业的负面影响分析 19

第四章 中国知识性失业成因分析 21

4.1中国知识性失业的经济成因分析 21

4.2中国知识性失业的教育成因分析 22

4.3中国知识性失业的其他成因分析 24

第五章 中国知识性失业对策分析 26

5.1其他国家应对知识性失业的对策经验 26

5.2中国应对知识性失业的对策分析 27

5.2.1政府方面对策分析 27

5.2.2高等教育方面对策分析 30

5.2.3知识性劳动者自身方面对策分析 31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2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大学生等知识性劳动者的就业政策也有所变化:由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统一安排工作转而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但是,由于当时仍旧处于精英教育的少数人时代,知识性劳动力的人数总量较小,因而知识性失业的现象并未有很大影响。1999年我国大学的扩招政策实行以后,知识性劳动力的人数表现出迅猛增长之态势,表1.1显示我国近15年以来的高校毕业生人数。

表1.1 2001-201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单位:年,万人)

年份

人数

年份

人数

2001

114

2009

611

2002

145

2010

651

2003

212

2011

660

2004

280

2012

680

2005

338

2013

699

2006

413

2014

727

2007

495

2015

749

2008

559

数据来源:www.moe.gov.c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由表1.1可以看出,2001年时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为114万人次。而到了2014年,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已达727万,仅仅15年间却已达6倍左右的增长人数。 2015年,我国应届毕业生的人数预计将达到近749万人次,同比2014年的727万人继续走高。对于知识性劳动力而言,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的增长速度低于人才数量的增长速度,因而便出现了知识性失业现象。

知识性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波及到高校、企业单位、家庭和知识性劳动者自身等等各方面,甚至,也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认知、家庭对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决策以及知识性劳动者自身人生观的形成。因此,知识性失业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辩证认识。

1.1.2 研究意义

知识性失业是近年来有较为突出发展趋势的新兴现象。在对它的研究上,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政府部门,进一步深入的理论成果仍比较缺乏。因此,对于该问题的理论分析,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知识性失业的实质、特征及对策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一定程度上是对原有研究范围的拓展挖掘。所以,关于知识性失业的研究极其必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由表1.1可以看出,知识性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知识性劳动力是一种具有较高效用层级的人力资源,通过剖析、找出其有关问题的应对措施,有利于降低知识性失业对于社会、人才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效率损失,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知识性失业的现象。对此,学术界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从研究的内容来说,国外学者对于知识性失业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的毕业生群体。他们对知识性失业的研究核心在于分析失业的成因,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得出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结论。

以下是西方学者关于知识性失业成因的分析:

第一,过度教育的因素。在西方学者关于知识性失业原因的分析中,最为丰富的是对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的研究。所谓过度教育,指的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供给增加,超出市场对于此类劳动力的需求,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性人才失业或者选择去做一些低学历劳动者常从事的工作。对于过度教育问题,美国经济学家莱文[2](Levin,1985)的归纳最为经典。莱文将过度教育总结为:接受相同教育水平的人,其经济地位较从前有所下降;接受教育的人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目标;就业者所拥有的工作技能超出其所在岗位所需要求。其他学者也有相关的研究成果:邓肯与霍夫曼[3]开始测量过度教育并做出了开创性的成果;通过研究20 世纪 60、70 年代相关数据,弗里曼[4](Freeman,1980)发现大学毕业生供给

的增加会造成其收入水平的下降;同样,拉姆伯格[5](Rumberger,1987)也认为,过度教育势必会造成大学生的失业问题。

第二,学校、专业、成绩等异质性方面的因素。除过度教育因素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遵循异质性人力资本的方向。比如学校的差异、专业的差异和成绩的差异对知识性人才就业的影响。伯杰[6](Berger,1988)和阿西迪亚科诺[7](Arcidiacono,2004)的观点是:大学生工资因其所在专业的不同而不同,商科和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工资会相对更高一些。2001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宾塞[8](M.Spence)曾提出了信号传递理论:作为一种信号,学历、文凭等向雇主传递出劳动力质量高低的信息,以便于雇主能够将不同能力的劳动者去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之上。该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低质量劳动力文凭的获得成本要远远低于高质量劳动力文凭的获得成本,这样才能使高质量的文凭不能够轻易地被复制和模仿。布鲁尔[9](Brewer,1996)认为,在精英大学就读的学生,在工作后通常会拥有较高的薪资。在此基础上,许多的学者还进一步研究了究竟是教育确实提高了知识性劳动者的生产率,还是仅仅由于教育信号的不同而产生了筛选的作用从而造成了不同的结果。

第三,就业意愿的因素。大学生就业的预期收益是西方学者对于大学生失业问题研究的另一个角度。劳动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在主观方面来说,知识性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就业态度会对其就业产生影响。英国学者布拉格[10](Blaug,M.)指出,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存在是由于大学生其不愿意降低工资造成的;由朱莉安·贝茨[11](Julian R.Bette,1995)发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 1269 名在校生对于收入预期的报告、欧盟于 1999-2001 年间对大学生就业预期联合调查、Manski和Dominitz (1996)对威斯康辛州的110 名高中生和大学生收入的预期进行的研究,全部都是围绕就业预期而展开的。虽然他们的侧重点和研究方法各有所不同,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361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