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2022-01-17 11:01

论文总字数:15060字

目 录

摘要 1

1引言 3

2文献综述 3

2.1国外研究现状 3

2.2国内研究现状 4

2.3研究述评 4

3财政支农支出理论基础 4

3.1公共产品理论 5

3.2农业公共投资理论 5

3.3小结 5

4黑龙江省的财政支农和农业产出现状分析 5

5模型构建 7

5.1模型的选择 7

5.2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7

6实证分析 8

6.1平稳性检验 8

5.2协整检验 9

6.3格兰杰因果检验 10

6.4实证结果分析 10

7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

7.1研究结论 11

7.2政策建议 11

7.2.1保持财政支农支出的投入 11

7.2.2保证农业固定资产投入的长期性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汪莹莹

,China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three rural" has been the first document of the government's work repor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keep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commodity grain base in China. The agricultural output in this reg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agriculture. This paper takes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support on agricultural output. With the help of production function,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fiscal expenditure on supporting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nd agricultural output, and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Heilongjiang's fiscal expenditure on agriculture and the input of agricultural fixed asset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its agricultural output. Further, the Grainger causality test is carried out on the variables,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expenditure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agricultural output. In the long run, the investment of agricultural fixed assets 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agricultural output.

Key words: Fiscal expenditure on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output; Influence

1引言

农业对我国发展而言具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关系到民生国计的大事。从经济方面,我国农村人口58973万人,从事农业的劳动人员21496万人,占经济活动人口数量的27.7%。农业发展不振会严重影响到大量人口的就业和生活问题,给维护“和谐社会”带来困难。从政治方面,农业是国家自立和社会安定的基础,虽然农业产出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但涉及到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仍然是历届政府关注的重点,从1982年到2017年,“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央政府报告的一号文件。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党和政府给予了农业大量的优惠政策,包括惠农补贴、惠农贷款、农业教育支持等,2000年国家给予农业1231.5亿元财政支出,到201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已经达到18587亿元,年均增长率37%。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2017年农业产出2964亿元,占全省GDP总额的18.3%,农业产出居于全国第五位,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强省。由于全省地势较为平坦,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土地肥沃,特别适合机械化经营,因此黑龙江省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了保障黑龙江省的农业持续发展和稳定的商品粮供应,中央及黑龙江省每年都会给予较高的财政支农支出。

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以知道,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带来边际产量的增加。但是,当这个投入量达到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由此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黑龙江省的财政支农支出有可能促进其农业产出增长,但事实上是否真的如此,财政支农支出又是如何推动黑龙江省农业产出的?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使用计量模型描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后续的财政支农支出资金安排提供理论依据。

2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Folster et al.(2001)对欧盟23个国家的实证研究指出,政府的财政支出并不能促进国家经济增长,而且二者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Ávila amp; Strauch(2008)在欧盟15国面板数据分析中指出,投资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消费型财政支出则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即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不一致。Adam amp; Bevan(2014)认为“有效的”财政支出才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增长,财政支出的研究要关注政府成本和支出结构问题。Ueshina(2017)认为公共支出推动经济发展是有条件的,如果相应的财政支出源于国家的内生收入,则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如果财政支出全部出自财政赤字,则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不稳定的影响。

财政支出与农业产出的相关研究。Hillman(2009)对全球88个国家的实证研究指出,农业劳动人口收入每增长1%,便会有1.3%的农业产出再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即农业人口收入与农业发展显著正相关。Paliukh(2015)研究了乌克兰农业生产效率问题,发现乌克兰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支持与信贷支持与其农业产出显著正相关,农业产业筹资额度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最大。Matthew amp; Mordecai(2016)在尼日利亚1985到2013年数据研究中发现,农业支出与农业产出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农民债务与农业支出显著正相关,原因在于政府支农支出很难直接落实到农业生产,反而会被转移应用于他处,而农民通过借债获得资金用于农业生产,能够直接推动农业产出。

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大量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对农业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刘涵(2008)以1980到2006年的数据为面板,实证研究指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每增加1%财政支出将会带来0.286%的农业产出,但财政支农支出的促进作用小于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的投入。孟志兴、孟会生(2012)以山西省为对象的研究指出,财政支出对农业产出的相关系数为0.635,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财政支农支出补贴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增长。林艳丽、孟校臣(2014)研究1978到2012年辽宁省数据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具有促进作用,且在时间上具有平稳性,财政支农支出1%的增长能够带动0.475%的农业经济产值。

但也有少数研究表示,在某些省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出之间关系存在不确定性。攀元、李睆玲(2009)在甘肃省的研究发现,虽然从1990年到2007年甘肃省的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都出现了增长,但两者的关系并不显著。焦小英(2010)使用生产函数模拟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出的关系发现,二者关系并不显著,劳动力投入才是推动农业产出增长的关键因素。王朗、沙景华(2013)在河南省的研究指出,大部分地市的财政支农支出显著推动了农业产出的增加,但不同地区的支农支出对于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不同。

2.3研究述评

虽然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有利于推动农业产出增长,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是有差别的。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表明,不少地区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出增长没有显著相关性,因此研究支农支出与产值的关系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虽然也形成了部分研究成果(石泓等,2010),但年代不同,二者的关系可能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改变,应当使用最新的数据重新进行测算,借助线形回归模型分析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出的关系,为中央及黑龙江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农支出政策提供参考。

3财政支农支出理论基础

3.1公共产品理论

萨缪尔森(1954)描述公共产品属性为“一个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不影响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即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大量人群可以同时消费该产品而不影响他人的消费体验,这类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都无法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也很难私人部门进行生产与消费,必须由政府财政支出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需求,常见的公共产品包括大气、公路、国防等。农产品虽然是典型的商品,但与农产品相关的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医疗保健却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农业水利不仅有利于农业灌溉提高农业产出,而且能够起到防洪、聚水的作用,为提供安全保障,农村道路建设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物资运输,也能够为其他行业运输提供方便,农业科技可以显著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给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因此农业生产相关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公共属性,财政支出保障农业生产非常必要。

3.2农业公共投资理论

农业公共投资是指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农产品需求,对农业部门具有公共属性的领域作出的专项支出,根本目的是维护农业的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哈罗德从投资与储蓄的角度,建立了动态的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率 = 储蓄率÷资本产出比,在短期内资本产出比不变,经济增长主要受到了储蓄率的影响,储蓄通过金融机构又能够转化成资本,可以说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决定。该模型提供了财政支农支出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06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