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刘诗歌之“真”

 2022-01-20 12:01

论文总字数:12119字

目 录

题目 ………………………………………………………………1

摘要 ………………………………………………………………1

Abstract …………………………………………………………2

1 引言 …………………………………………………………3

2 公刘与“真” ………………………………………………3

2.1 求“真”的个人因素…………………………………………………………3

2.2 求“真”的时代因素…………………………………………………………4

3 “真”的体现…………………………………………………4

3.1 真诚……………………………………………………………………………4

3.2 真境……………………………………………………………………………5

3.3 真情……………………………………………………………………………6

4 求“真”的诗歌观……………………………………………4

4.1 求“真”的转变………………………………………………………………8

4.2 求“真”的意义………………………………………………………………9

4.3 求“真”的弊端………………………………………………………………10

5 结语 …………………………………………………………10

6 参考文献 ……………………………………………………12

7 致谢 …………………………………………………………13

论公刘诗歌之“真”

王亚妮

,China

Abstract: Mr Liu is not only the poet who has a great influence in the 1950s southwest young poets, he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et group named the "comeback" or "return" poets group. The upright personality made him stick to the “true ”,creative way which was based on the practice let him dare to use sincere poetry to say the truth . His thinking and persistence of “real poetry ”made everyone who has read his poetry got the spiritual resonance and moved by the vers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GongLiu’s poetry, with three parts to analyze the true of Gong Liu’s poetry.

Key words : Gong Liu ;poetr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rue"

1.引言

高尔基说:“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它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实!”[[1]]诗歌作为文学的体裁之一,真实也同样不可缺少。只有具有“真”的作品,才能够反应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的景象,才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那么何谓“真”呢?

在著名诗人公刘的观念中,文学“真、善、美”中的“真”是十分重要的。他认为“真恰恰是艺术的灵魂”,它是诗人对诗的一种敬畏,对待自己灵魂的一种坦诚。它是在诗人对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内心生活有了彻底的了解之后,心灵深处所发出的最真诚的呐喊。当然,这里所提到的“真”并不是要否定文学的超现实性,而是用辩证的思维将理想与现实的世界融和在一起。虽然诗歌所创造的世界有时候是理想化的,但是这种理想世界的构造却需要基于对真实的现实世界的一些认识。也就是说,诗人通过对其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进行深加工,然后再以诗歌的形式把加工过的内容表现出来,这样就能达到“真”的效果。这种“真”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所以诗人想要去写诗,去创造出真实的作品,必需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

公刘作为一个命运多舛的诗人,他的人生体验也自然与常人不同。早年家庭的贫苦生活和家世的日益衰落使得公刘思想较为成熟。但是生活上的贫苦并没有让公刘停止对文学与艺术的追求,在父亲的指引下,公刘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此后不断的学习更使他逐渐步入了诗歌和艺术的殿堂。在1940,公刘便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但此时的公刘并未受到诗坛的广泛关注。直至五十年代的中期,公刘才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以描写西南边陲自然风景和民族异域风情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诗坛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但是好景不长,一场政治的风暴迎面而来,使得公刘的创作进入到一个艰难曲折的阶段。公刘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被迫和人民站在了对立面。但面对这种变故和反差,公刘并没有随波逐流。他不愿去写违心之作,只是用沉默来对待唾骂。直到七十年代末,被定为右派分子的公刘才获得重新发表作品的资格,并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可以说,公刘的一生是历经磨难的一生,耿直的性格使他一直带着一种世人难以理解的执拗;渴求真诚的时代背景下,他更加坚持去做最真实的自己。他或许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诗人,他创作的一些诗歌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弊病,但是他从不曾忘记自己身为一个诗人的责任,坚持以诗歌为生命,用求“真”的态度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而下面本文将通过“公刘与‘真’”、“‘真’的体现”、“求‘真’的诗歌观”三方面来具体分析公刘诗歌的真,并通过这些分析去进一步了解公刘求“真”的诗歌观的转变及利弊,从而对公刘的诗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公刘与“真”

2.1求“真”的个人因素

人如其名,诗如其人。“公刘”二字初读有些拗口,但这样的起名也恰巧突出了公刘的性格。其名源于《诗经》大雅中的“笃公刘”[[2]],而“笃”恰好有“忠厚的、忠实的”意思,这样“公刘”二字就被赋予了“忠诚、耿直”之意,这也与公刘的原名刘耿直相吻合。与他所取的名字一样,公刘本人的性格也颇为正直,他总是以认真的态度来做事,用真实的灵魂去写诗。即便处在人生的逆流之中,他也不随波流,坚持用自己的笔写真话、述真情。所以,白桦曾为公刘的耿直性格而感慨到:“果然,性格即命运!难道你一生的悲剧就源于这个‘笃’字么?”[[3]]但是,公刘并没有因自己的悲剧而改变写诗的初衷。于他而言,人生的不等式是一种磨练,而这种磨练也让他的诗更加成熟。

在朋友和学生的眼中,公刘是一个具有着正义情怀的倔老头,他虽然在社会的动乱中饱受折磨和戕害,但他依旧不曾放弃写诗,甚至在他病重的晚年,他依旧忍着病痛为黄土高原的“受苦人”写着回忆录。也正是公刘的这种真性情使得他无论在什么境遇中,都坚持用一个中国诗人的良心去写诗,用诚实的品性去面对广大的人民群众,用真诚的诗歌去反映现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情感。他把自己磨难坎坷的一生融入到诗中,写尽了自己对人生不屈的抗争和对时代深刻的思考,写出了自己对“真”的独特体验。

2.2求“真”的时代因素

公刘对诗歌之“真”的追求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秉性的正直,也受到了时代环境的影响。在50年代初期,中国处于建设初期,一批和公刘一样年轻的作家来到了云南边疆。边陲的生活和美景对这些年轻人而言,处处都是美丽的诗境。此时,他们的诗歌虽不可避免的带有政治的色彩,但相对于在其它政治高度集中的地方的诗人所创作的诗歌,公刘的诗歌无疑更加具有真实性。而七十年代末,因文革给作家们带来的创伤,文学创作者普遍渴望拿回自己的“话语权”,所以这个时代更强调作家要说真话。正如,艾青曾说过:“对世界,我们不仅在看着,而且在思考着,而且在发言着。”[[4]]此时,整个时代对诗人的要求便趋向于“诗人首先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5]]

而公刘在这种强调真诚的时代环境下,内心压抑多年的情感便喷薄而出。他多次提出现实主义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强调“诚实无罪,诚实长寿”[[6]]。他认为即便人们在时代的压迫下失去了话语权,而选择了沉默,这也不失为一种诚实。这种创作诗歌的观念使得公刘先生把个人的苦难与民族所遭受的创伤融合在一起,一改自己文革时期沉默的作风,剖开血淋淋的伤口,揭露社会最真实的一面。可以说,作为一个随着新中国成长而不断成长的诗人,公刘的个人命运与中国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这也使得他的诗歌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他曾用诗歌去热情地歌唱新时代、新气象,也曾用诗歌对鲜血淋漓的人生发出自己的怒吼。但无论公刘的诗歌创作题材如何变化,他的诗歌都与世人赤诚相见,不允许任何的虚伪与造假。

3.“真”的体现

品读公刘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公刘诗歌之“真”体现在三个方面:真诚、真境、真情。“真诚”是一种态度,正如“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7]]所言,公刘创作诗歌时也总是怀着一片赤子之心,真诚地去对待自然和人生,让诗歌作品体现出自己的至真性情。而“真境”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公刘诗歌中的“物境”有真实感,能够触动读者的思绪。而“真情”则就如其字面意思,指代“真实的内心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道,“一切景语皆情语”[[8]],由此可见“诗本缘情”。公刘的诗歌无论描景还是写实,都以诗歌的形式抒发了内心中涌动的真情。

3.1真诚

“在《新爱洛伊丝》的第二篇序言中,卢梭指出,真正让他在意的总是真理。为了达到真理,那就需要真诚。只有通过真诚,人才能听到良知的呼声。”[[9]]公刘的一生有颇多苦难坎坷,但他更关注的却是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这便可以说明他是一个有良知、追求真理的诗人。他提倡“诗人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以背叛诗”[[10]]。作为一个诗人,他总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特定的时代环境中,通过对自我的坦诚与反思,通过对现实和历史的沉思,真诚地唱着属于自己的歌。

首先,公刘是一个擅于剖析自己的人,他把自己交由跟自己一样的对象来评判,所以他的诗便达到了真诚。他在剖析自己与诗歌的关系时,说“我把好诗当朋友,一如结交知音,他们不仅有血有肉,也有活的灵魂”[[11]],这很直白地反映了公刘对虚伪的一种反抗和对诗歌的一种敬畏。在《为灵魂辩护》这首诗歌的结尾,公刘先生写到:“愿你我都将灵魂交付于时代的铁砧,尔后再以自己的灵魂去锻炼诗的灵魂!”[[12]]可见公刘创作诗歌,是把自己真诚的灵魂放在时代的铁砧上进行锻造,而由此产生的诗歌作品便把诗人的灵魂与诗歌的灵魂熔铸在一起,反映出时代的真实。而说起公刘对自己的反思和认识,不得不提的是他在延安对自己所做出的自我鉴定——《解剖》。他用短小精悍的语言把“矛盾”贯穿全诗,比如:“不胆小”与“渴望平安”;“不鲁莽”与“喜欢冒险”;“乐观”与“少有笑颜”等。通过大段的铺陈后,他用犀利的笔锋把矛头指向了自己,质问自己“你到底是谁”[[13]]。而在全诗的最后,他强调了虽然自己有缺点,但是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眷恋是从来不曾改变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公刘对自我灵魂的一种深层次的拷问,也是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对民族性格的一种审视,而在这种审视中,我们可以明白无论是塑造一个人还是铸就一个民族,都需要“真诚”。

其次,公刘在诗中会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沉思,而这种沉思也铸就了诗歌的“真诚”。例如:在《什么是革命中?》中,公刘用讽刺的笔墨通过写“人民把路易十四送上断头台”这一历史事件,表明了人民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在《现在不是哭泣的时候》中,公刘意识到现实的磨难与光明的未来并不冲突,鼓励年青人要用战士一样健康的情感去在现实中行走;在《沉思》中,他则用“既然历史在这儿沉思,我怎能不沉思这段历史”[[14]]这种理性的思辨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思索。除了上面所举的例子,公刘还写过很多反思历史和现实的作品,如《讽刺的墨水》、《伤口》等。这些前后期作品虽然对现实或历史做出的思索不尽相同,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发现:公刘诗中的“真诚”大体上未曾改变,但是后期增加了批判的锋芒。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11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