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创作《趣》的心得

 2023-05-27 08:05

论文总字数:5487字

摘 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农民形象一直是画家喜欢用来反映社会现实、反思人性特点的重要的创作对象。这些农民题材画作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当代审美文化,也加深了艺术的内涵。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创作《趣》的过程中,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这一转换的心理过程和物象物态化为视觉形象的过程。

关键词: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人物画,农民

Abstract: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farmers like the image has been used to reflect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artist, reflec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creative objects. These paintings of peasant themes emerge, not only enriched the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ulture, but also to deepen the meaning of ar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eation of "interest" in the process, from the eyes of bamboo into bamboo bamboo hands to the chest of the conversion process and the mental images of state into a visual image of the process.

Keywords: bamboo in the eyes of,bamboo chest of,bamboo hands of,portraits,farmers

目 录

1 引言 4

2 眼中之竹——艺术体验 4

2.1 对农民题材的关注和收集 4

2.2 农民题材人物画名作欣赏与借鉴 5

3 胸中之竹——艺术构思 5

3.1 构图的形式感 5

3.2 情感因素 6

4 手中之竹——艺术表达 6

4.1 线条艺术 7

4.2 色彩艺术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1 引言

绘画是创作主题借助一定的材料媒介和形式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审美取向的艺术。从物象到画画,是把现实中的物象转变成画中形象的过程,即绘画的过程。郑板桥将这一过程概括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不同的阶段。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对农民问题的关注,文艺创作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形象。而表现农民的感情、精神和命运的美术作品和理论研究,构成了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重要篇章。 85新潮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题材的水墨人物画也应运而生,并且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同时,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城乡之间的融合,给中国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改变,而且也给农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当今时代里,农民不再只是传统文化习惯中所定义的农民。所以对农民题材的艺术表现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写意人物画《趣》表现的是农闲时农民的娱乐场景。我在农民形象的表现中注入了个人对当代农民问题的观察和认识,并尽量寻找相应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态度。本文围绕《趣》创作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2 眼中之竹——艺术体验

“眼中之竹”是对审美自然的直接观照。艺术源于生活,绘画也是一种展现生活的方式,在某些时候甚至超越了文字表达的能力。观察在绘画领域处于核心地位,是绘画素材的源泉,只有通过观察才会分析比较出物体的区别和差异。通过观察,才会搜集到大量的素材,开拓视野,丰富想象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观察的角度一定要全面,这样才能看到实物完整的一面,对实物了解得更加彻底,同时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特性。

2.1 对农民题材的关注和收集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更加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他们做着艰苦的工作,却只获得很少的收入;他们默默地支撑着城市的正常运转,却总是被忽视,不被尊重。艺术创作思路应该更开放,创作方式应该多元化,关注弱势群体,关心普通百姓生活。

为了深入的了解和刻画农民的形象,我深入农村,拍摄了许多有关农民的照片,包括春种的场景、秋收的场景、休息的场景等,了解农民的生活方式,劳动形式,以农民为创作题材,并以他们农闲时的娱乐场景为主,捕捉其形象特点,感悟其本质美,创作了一幅写意人物画《趣》。

2.2 农民题材人物画名作欣赏与借鉴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农民题材的画作真正步入艺术史,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一直是中国画中重要的表现对象。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风格迥异,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艺术视角。20世纪30年代农村题材的代表人物赵望云的作品大都直接描绘农民的生存境况,平凡而充满苦难。他的代表作是《鲁西南水灾忆写》,主要描绘了在波涛的围困中茫然无助的农民。沈逸千是一位深入民间的画家,代表作《有家不能归的关东人》,描述的是民族危亡之际苦难的农民形象。王珂在其作品《快乐陕北》中,通过一组陕北人的不同的生活状态来刻画陕北农民乐观、知足、自然、质朴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亲切、真实、感人。关维兴创作的巨幅水彩画《乡情》刻画了几十位性格各异、表情生动、呼之欲出的淳朴农民形象,形神兼备、真实洒脱。刘文西在《祖孙四代》这幅画中展现了极具陕北地域特色的场景,塑造了四代人的群像。

借鉴名作对于农民的精神表现,我的作品《趣》展现了农民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体现出了对农民的歌颂和赞美。而且这种赞美不是套路式的、文字叙述式的直白表现,而是通过对特定地域的农民形象的刻画来体现的。我没有选择繁忙劳动的场景,而是将劳动之余的农民安详静谧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品没有向观者阐述劳动光荣的理念,而是极力想表现出农民眼中的希望和期待,抓住农民现实与未来的连接点——希望。作品以冷静的眼光审视客观的现实,唤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在引人深思的严肃主题的背后,表达出我对处于社会底层农民真实状况的深切关注。

3 胸中之竹——艺术构思

“胸中之竹”是经过画家审美意识的熔铸加工而产生的审美意象,它不同于生活原型,也不同于表象,是客观物象与理想情感的结合,在艺术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使艺术和模仿划清了界限,同时包含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创造者自身特点和魅力。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汇了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了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

3.1 构图的形式感

我在创作《趣》的时候,将这些照片都找出来,作为对照和参考。由于农民的生活非常辛苦,整天风里来,雨里去,所以他们的脸上、手上、脚上、衣服上都显现出独特的外貌特征,传递出沧桑、质朴的美感。我在创作《趣》的时候,以水墨为主,用写意的手法塑造他们的形象,或勾、或染、或圈、或点。农闲时的农民,脸上更多的是洋溢着快乐、自足,这些生动、自然、质朴而又充满欢乐的人物形象会让我内心泛起波澜,由衷的感慨生命之美、生命之坚强。我在创作《趣》的时候,首先确定使用的是典型的竖向长方形画幅格式,这样的画幅格式能够更好地将人物的朴素、安定、自由及静谧的感觉体现出来,与我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相统一,更好的将其韵律美感表达出来。人物铺满画面的大部门空间,构图饱满。采用了三角形的金字塔式作为主要的构图形式,将人物的头部安排在三角形金字塔的顶部,能更好地将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主体部分,引导画面有层次、有顺序的呈现。在背景安排上,使近景、中景和远景相结合,达到层层递进、远近递变、虚实交替的韵律节奏和变化的效果,以强化创作主题的画面感染力,更好的将笔者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在色彩和黑白灰的运用上,我加大了画面的明暗对比,由于亮色调的体积感没有重色调安排的体积感重,所以画面中的重灰色安排的比亮色调要多一些,使整个画面达到平衡、协调、统一,体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特质。

3.2 情感因素

创作是情感的表达,是个性化语言的表述。众所周知,农村的生活是比较艰苦的,农忙时节,田里、地里的农活是非常辛苦的。农民在农忙时节非常忙碌,休息的时间很少。但是他们懂得感恩,懂得享受来之不易的幸福,懂得“苦中作乐”。我以他们在农闲时的娱乐为创作背景,在他们的脸上虽有沧桑和质朴。但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没有让他们屈服,他们依然乐观、坚强、满怀希望的等待着丰收。与以前的农民形象相比,新时代的农民多了一些自信、果敢、强悍、快乐、幸福等和新时代“主人翁”有关的特质。农民虽然仍然处于艰辛和远不富裕的境遇,但是他们也有安于平凡生活的满足之感。即使农业劳动非常艰辛,生活条件非常简陋,但是他们依然满怀信心与希望,积极、乐观的去迎接新的生活。

4 手中之竹——艺术表达

“手中之竹”是画家运用艺术技巧把头脑中的意象加以物化,即在画面中呈现审美意象。通过事物的外表和环境特征把握它的内在结构和情感,并依此来确定自己的创作形式。艺术表达是一种精神实质,是个人情感的再现,同时也要重视材料和技法的重要性。正确运用各种纸、笔、干湿画法以及刻、擦、提、抹等技法,能够更加深刻地抒发内心的独特感受。作为写实性的人物画,要注重形体、空间、结构的整体感的表达,抓住农民的内在特征及结构关系,从中提取平面的几何性和图案性特征来组织画面,并以此加强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再现。

4.1 线条艺术

我在创作《趣》这幅画时,尽量深入的刻画人物的厚重、质朴、沧桑、坚强,期望做到形神兼备,达其形、传其神。农民形象具有独特的特征,所以在创作的时候要深入了解、概括,强调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其独特的个性特征。注重衣服质地感的表现,注意衣纹与形体的关系;注重刻画人物形象的脸部、手部特征,由于风吹日晒,农民的脸给人以粗糙、干裂、沧桑之感,由于常年在田地劳作,农民的手长满厚厚的老茧,粗糙、坚实。这些特点都需要合理的运用线条进行细致、深入的刻画。我在《趣》中运用了许多精致而优雅的线条,期望刻画出农民的乐观、知足与喜悦;也有许多结实而富有弹性和活力的线条,期望刻画出农民的沧桑、坚持与执着。

4.2 色彩艺术

笔墨是为造型服务的,根据素描稿落墨成画,色彩既要真实的反映生活,画准形,又要尽量表现出用笔的书写性,让笔墨在塑造形象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整体的基础上找出黑、白、灰的变化,让画面更有节奏和气韵。我在用书法入画勾写形象的时候,用笔尽量活泼、洒脱、自然。在染色的时候,根据画面的整体感觉,采取点染方式,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不破坏线条的美感和意蕴。

结 语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绘画意境的创造要经过的三个阶段。我的作品《趣》以现实中的普通人物为主进行创作,希望运用手中的笔刻画那些朴实、生动、真实、感人的劳动者形象,以便更好的引起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通过对《趣》的创作和思考,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前人说过的话:“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参考文献

[1]李丽.从物象到画面[D].湖北美术学院,2006.

[2]王红媛.大美朴素沉厚自然——王珂的人物画简析美术观察,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5487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