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为现代国家动乱爆点的分析

 2022-02-14 08:02

论文总字数:34147字

摘 要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最高的社区形态,其本身即具有安全保障的功能,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的社会动乱现象却不断增加,原本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城市反而成为了社会动乱集中爆发点。本文通过对巴黎、北京、香港近现代历史上的几次社会动乱案例进行梳理并结合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对社会动乱在城市中爆发的意义以及每个主要历史阶段发生城市革命和社会动乱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及具体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城市、社会动乱、空间生产

AN ANALYSIS OF CITIES AS OUTBREAK POINTS OF SOCIAL UNREST IN MODERN STATE

Abstract

As the highest form of community of human society , city itself has a security function.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social unrest phenomena in cities have increased. Originally as a symbol of human civilization, cities turned out to be social focus on the outbreak of unrest points. Based on several cases of social unrest in recent modern history, Paris, Beijing, Hong Kong, this article uses the theory of urban space and political economy to analyse the implications of social unrest breaking out in cities and historical reasons, social reasons and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unrest on every major historical stage which occurs urban revolution and unrest in-depth.

KEY WORDS: city, social unrest,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目录

一、 研究意义及概念界定 2

1.研究意义 2

2.概念界定 3

2.1城市 3

2.2现代国家 3

2.3 社会动乱 3

二、文献综述 4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4

3.1 主要研究内容 4

3.2 研究方法 5

3.2.1 文献研究法 5

3.2.2 比较分析法 5

四、案例分析 5

4.1 巴黎 5

4.1.1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5

4.1.2 1799年拿破仑政变 6

4.1.3 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 7

4.1.4 1848年法国革命 7

4.1.5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 8

4.1.6 1968年巴黎五月风暴 9

4.1.7 2005年巴黎骚乱 10

4.1.8 2015年巴黎恐怖袭击 11

4.2 北京 12

4.2.1 1919年五四运动 12

4.2.2 文革期间的天安门广场集会 13

4.2.3 1976年天安门事件(四五运动) 13

4.2.4 2001年1月天安门法轮功自焚事件 14

4.2.5 2013年10月天安门恐怖袭击事件 15

4.3 香港 15

4.3.1 2014年香港“占中”事件 15

五、理论探索 16

5.1 城市冲突根源 16

5.2 城市空间与社会动乱的产生 17

5.2.1 空间与生产 18

5.2.2 空间与政治 19

5.2.3 空间与文化 19

5.2.4 空间选择 21

5.3 参与群体 21

六、总结 22

  1. 研究意义及概念界定

1.研究意义

从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的整体形势呈现出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美国方面,自美国911事件之后加强了对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此后再没有发生过大的社会动乱,而欧洲地区今年来则由于移民问题和难民问题发生社会动乱的的频率逐渐上升,如巴黎2005年移民青年骚乱、2015、2016年的恐怖袭击;伦敦2011年抗议警察的街头骚乱;德国2015年难民营暴动、2016年科隆火车站暴乱等。非洲地区,2008年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排外暴乱;2010年尼日利亚的乔斯骚乱;2013年南苏丹朱巴动乱;2015年刚果金首都金沙萨暴乱;2016年乌干达的康培拉动乱等。亚洲方面,泰国南部三府(北大年府、惹拉府和陶公府)2004年穆斯林分离分子武装动乱、泰国普吉岛2015年暴动;印度孟买2008年恐怖袭击;2014年巴基斯坦白沙瓦市恐怖袭击;中国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的7·5事件、2013年天安门恐怖袭击事件、2014年云南昆明火车站的恐怖袭击事件等。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的社会动乱呈现出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快的趋势,本身具有安全保障功能的城市为何会在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的情况下反而动乱频繁呢?

中国在近代历史上出现大规模动乱的现象并不多见,但是近年来发生的如云南陆良8.26事件、启东事件、厦门px事件等群体性事件都有转化为社会动乱的可能性。林德夫妇1929年提出了精英控制模式,他们所研究的中镇中的某一富有家族几乎控制了这个城市的全部经济生活,并且控制权还扩张到了很多领域。[1]城市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经济、政治、科技、人员、资源、信息、消费等资源的高度集中点,因此,对这些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成为社会群体争夺的焦点。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中土地、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社会矛盾使得城市问题不得不被重视起来,而城市社会学可为研究社会动乱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属先见之举。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问题不断,民众与政府的矛盾冲突变得更加突出,在这一背景之下,国际上许多地区城市社会动乱频繁,而中国进入转型期,城市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爆发在城市中的社会动乱是城市矛盾集中而人们无法通过正当手段来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利益的突出体现,而对城市中爆发的社会动乱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对待和处理城市矛盾,避免更大规模的社会冲突的出现。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矛盾引发的社会动乱成为城市问题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以往研究关注的主要是冲突中个人及群体行为原因,而本文从城市空间的区位角度研究社会动乱爆发的诱因及空间位置,同时将空间政治经济学与冲突理论结合起来分析社会动乱。

2.概念界定

2.1城市

城市指的是有着高度人口聚居、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社会功能比较复杂的人群生活共同体。本文所研究的城市是指工业革命以后至现在出现的具有人口密度、人口规模大、居民结构复杂,是一个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信息和服务中心,居民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化、相互竞争比较激烈特点的现代城市[2]

2.2现代国家

我们需要对现代国家做出一个定义,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开启了近现代世界的“理性”视角,让人们从关注神转向关注人,而由此也促进了世界的理性化。这意味着统治是依靠对理性法律的服从而非依赖信仰或者血缘关系[3]。而从公民身份的视角来看,现代国家与近代国家一个重要的区分点是国民对于权利的要求在政治上的理性化、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影响下不断延伸,现代国家的国民不再是臣民,而是以政治权利、公共责任所构成合法性基础的公民[4]。本文据此将18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开始的摒弃君主专制统治,走向君主立宪及共和政体现象的出现作为现代国家的开端,而本文所研究的动乱事例正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后的事件。

2.3 社会动乱

关于社会动乱并没有学者能给出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通常用“暴动”、“叛乱”、“民众运动”等词来表达,我国常用“群体性事件”来代指这类事情。《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对动乱的解释是“改变正常秩序的反社会行为,当一部分人感到被剥夺和挫折强度超过临界点时就可能产生反社会行为…民众自发寻找某种方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或者以不理智的方式发泄某种不满时动乱就会发生,它是全局性、政治性的”[5]本文据此将社会动乱定义为包括民众起义、地方骚乱、恐怖袭击等在内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聚集起来冲击社会秩序并造成一定影响的动荡变乱。

二、文献综述

马克思很早就注意到空间对于社会运动的影响,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提出,工厂之中工人的大量集中将会提高无产阶级的政治能力(Marx 1848),之后有学者提出到美国南方的一些城市易发生大规模暴动的原因之一是城市中的黑人街区人口比较拥挤,而且这些地区气候温暖,居民经常在街上所以有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迅速地聚集起来(Feagin and Hahm 1973;Fogelson 1971),也有一些学者注意到19世纪西欧的一些社会运动虽然是由正式组织发起的但是却很依赖于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Tilly 1976;Aminzade1993;Gould1995)列斐伏尔认为城市不仅是空间生产的中心还是革命爆发的区域(Lefebvre 1972),卡斯特提出城市边缘化的地区里更容易产生推动城市变迁的力量(Castells,1983),而大卫哈维则把城市空间放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来考量,把城市空间作为资本积累和阶级冲突的集中场所并展开对当代社会城市空间的批判(Harvey 1989),苏威尔则比较了空间环境在法国革命和中国的学生运动之中对于动员大众所到的作用(Sewell 2001).

国内的学者如周策纵认为民国初期中国校园拥挤的环境曾经促进了当时学生运动的组织和发展(Chow 1967),赵鼎新则在对80年代学潮的研究中提出北京高校的宿舍布局、地理位置等特殊的校园环境为学潮中学生的动员提供了便利(Zhao 1998,2001),有学者把研究视角放在了城市的社会运动与城市的权力冲突之上(韩丽桃 2000)也有学者试图通过研究“空间生产理论”来寻求解决中国城市问题的办法(何森,张鸿雁 2011).

国外对于城市中社会动乱的研究已经注意到社会运动对于空间环境的依赖以及社会环境对于社会运动的动员过程中的作用,国内学者对城市中的社会动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社会运动动员过程及群体性事件方面,但由于开始研究时间较短及其敏感性等原因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主要是研究国外理论并与中国实际案例相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动乱的研究集中在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比较多,主要探讨的是城市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具体表现,新城市社会学开始注意到城市空间与社会运动的联系,但是理论抽象性比较强。本文从马克思、列斐伏尔、大卫哈维的空间思想中得到启发,将动乱与城市空间这两个相联系起来,用空间生产及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合城市动乱的历史案例来探究城市空间对于社会动乱爆发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1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城市中的社会动乱及其成因机制,案例主要分为巴黎、北京和香港三个城市历史上的动乱及革命事件,包括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1799年拿破仑政变、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1868年巴黎“五月风暴”、2005年法国巴黎骚乱及2015年巴黎恐怖袭击;1919年五四运动、文革期间的天安门集会、1976年天安门事件、2001年天安门法轮功自焚事件、2013年天安门恐怖袭击事件;2014年香港“占中”运动这几个部分。重要的历史事件常常牵涉到许多人和许多方面,本文通过将各方面的资料都集中起来加以比较、研究和分析,从而获得对各个事件的全面而真实的认知。通过对动乱案例背景的考察分析其发生的形式、结果及影响等,用空间生产理论深入探讨城市作为社会动乱集中爆发地点的历史及现实意义以及动乱发生的时代特征以及未来趋势。主要难点是对案例的分析以及冲突理论的运用,由于本文研究基于对文献资料的了解以及历史案例的分析,一方面研究要求对动乱发生时的各种背景,包括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参与者的社会阶级、以及社会的主要矛盾及社会动乱发生的状况、空间位置有一个大致的梳理。而如何将冲突理论用于城市空间相结合,在对城市动乱问题进行背景考察过程中把握动乱发生的城市空间意义是本课题的一个创新点所在。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大量对城市空间社会学以及对社会冲突理论资料的研究,对有关社会动乱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对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本文所列举的社会动乱的著作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和分析,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开阔的视野。在结合案例了解动乱背景、利益诉求,爆发过程及结果影响的基础上试图用空间生产理论及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对城市中的社会动乱进行解读。

3.2.2 比较分析法

论文中将巴黎、北京和香港近现代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动乱进行梳理,分析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参与者的阶级背景,社会主要矛盾及冲突等。纵向上比较这三个城市各自近现代历史中社会动乱爆发情况的发展变化,横向上对这三个不同社会背景下城市中的社会动乱进行比较,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联系各个方面来把握事实,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不是片面的。

四、案例分析

随着世界一体化程度的逐渐加强,世界体系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应运而生,它从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把不同国家看作是同一个体系中并存在互动关系的行动体。根据劳动控制方式,沃勒斯坦提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是建立在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上,这个经济体系的不同地区(我们称之为中心、半边缘和边缘地区)分别承担了不同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了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采用了不同的劳动力控制模式,并且从这一体制运作中获得的利益是不平等的”[6]资本主义世界化市场的开拓和扩张,不同国家在劳动分工和交换上的不平等导致了世界范围的资本积累的不平衡。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通过销售获得利润,并控制着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边缘地区是通过粗放耕作和强制劳动从事经济作物和初级产品生产并且向中心地区提供原材料、廉价劳动力和销售市场的地区;半边缘地区是处在在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之间的兼具某些性质或者特征的地区,起的是连接和缓冲的作用,使世界体系更加稳定[7]

本文分别选取中心、半边缘、边缘地区的巴黎、香港和北京三个城市的近现代动乱爆发历史进行案例分析,这样顾及到处于世界体系中不同地区中城市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一个比较综合、一体化的视角来分析不同阶级结构背景下导致社会动乱的原因。

4.1 巴黎

4.1.1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2日,深得民心的大臣内克(Jacques Necker)被解除了职务,随后下午3点新闻记者卡米尔·德穆兰(Camille Desmoulins )向人民发表演说:“公民们,一分一秒也不能浪费了,内克被免职是一次警钟…今夜瑞士和德国士兵就要从练兵场来杀我们,唯一的生路就是拿起武器。”[8]革命群众纷纷奋不顾身地冲进武器库把自己武装起来,拿上武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巴黎的广场和林荫大道上经常有三、四千群众集会,直到深夜仍然有数以千计的人在倾听激动人心的演讲。在7月14这一天,全城响起了“到巴士底去”的怒吼,成千上万的群众冲向巴士底狱,准备彻底砸毁这个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他们冒着炮弹,英勇冲击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攻克了巴士底狱这个堡垒。[9]

巴黎的巴士底狱始建于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初期,之后经过多次扩建成为一座主体为8个塔楼的城堡。城堡一直承担着防御外来侵略的军事要塞功能,但是随着之后巴黎城市的不断扩大,它逐渐被居民所包围失去本来的军事意义。17世纪上半期担任首相的红衣主教黎塞留公爵把它改为了国家监狱,但即使到了17世纪中期,国王偶尔还因为各种原因而来这小住。[10]巴士底狱作为国家监狱里面关押的囚犯大部分是反对封建制度的大人物,它戒备森严,如同法国当时的旧制度,欧格雷纳·拉博姆在《法国大革命君主立宪史》中称它为“专制主义真正的象征”[11]巴黎地处平原区,而巴士底狱在其间耸立是除了蒙马特尔外的制高地[12]一方面巴士底狱是专制制度的象征,人们对它早已恨之入骨,再者人们相信也里面存放的有弹药可以供其反抗使用,另一方面巴士底狱具有高耸的地势,是控制巴黎这所城市的制高地,而架在其高墙上的大炮对于起义的民众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必须先要攻下它。巴士底狱位于城市的中心,有着显著的空间位置,攻占了巴士底狱象征着封建制度的堡垒被攻破了,给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的一个信号,而此后革命群众确实接着控制了整个巴黎,掌控了整个城市的权力。

在这次革命之前,法国还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当时的君主专制政体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少数僧侣和贵族是享有特权的统治阶级,他们不仅拥有大量的土地,还霸占政府、军队、教会中的职务从而剥削人民来掠取大量财富,而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人、平民以及资产阶级却在经济上饱受剥削,政治上也无从掌握权力,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尖锐。现在的巴士底广场正是当时人们在推翻巴士底狱的基础上建起来的,从中也可以反映出巴士底狱的战略中心地位,而前面又宽阔的广场和林荫大道,大量的群众在这个地方聚集也集中了人们对封建压迫的怒火,面前高耸的巴士底狱更是像个贵族老爷一样俯视着广场上的群众,这样的空间结构更是增加了人们的愤怒和反抗意识。

4.1.2 1799年拿破仑政变

178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的时候,沙皇俄国军队组织欧洲反法各国结成第二次反法同盟向法国进攻,而此时法国国内的保王党人也试图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恢复旧有的统治秩序。拿破仑意识到形式的变化,在1799年10月抛下法国远征军率少数人员回到巴黎。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派军队控制住督政府,接管了当时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并且派部队占领了巴黎的一些政治和军事要冲,如杜伊勒里宫、波旁宫、凡尔赛宫,第二天大量的士兵包围了圣克卢宫,拿破仑进入元老院解散了法国议会,宣布成立了执政府。

法国当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季,普通民众对以拿破仑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支持远高于以保王党人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法国议会所在点即在巴黎,拿破仑抛下远征军返回巴黎正是看到了巴黎对于当时夺取法国政权的决定性地位。杜伊勒里宫、波旁宫、凡尔赛宫这三个都是当时国王所住过的宫廷,象征着帝制和封建贵族的穷奢极欲,其中波旁宫曾是国民议会的所在地,是表达民意的地方。这些宫殿宏伟、壮观,尤其是凡尔赛宫曾经是法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成为首先要占领的军事要地也就不足为奇了。圣克卢宫位于协和广场和卢浮宫之间且靠近塞纳河,平时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地方,而在拿破仑政变中由于其两边都有空旷的场地便于士兵的集结而有助于拿破仑的夺权。而在此之前,封建统治者通过控制土地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农民反封建的斗争也正为资产阶级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4.1.3 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

1832年6月1日,深受人民爱戴的共和党领袖让·马克西米利安‧拉马克因染霍乱而病逝,使得共和党人认为通过和平来产生变革的希望破灭了。6月5日送拉马克的遗体队伍经过巴黎的林荫大道的时候,道路两边数以万计的群众送别,在这期间有共和党人趁机喊反对政府、支持共和的空号得到了群众的响应。共和党人开始举行大规模的示威并与警员发生冲突,当天晚上战斗正式开始,领导起义的主要是巴黎支持共和的贵族青年学生。政府军击溃巴黎的外围起义者并把他们赶到巴黎的老城区,由于未能发动巴黎全民大起义,起义学生所坚守的街垒被大炮轰破。

在《悲惨世界》中有对这一事件的描述,当时政府就警惕着共和党人会从巴黎一切有铅的地方如把井架水管子拆下来做子弹,而在发生冲突开始学生们就意识到不要和政府军在广场战斗而要到巴黎市中心去拿枪支弹药,而这时道路两边楼上的人们也从窗户上扔下椅子、木棍等砸向政府军,接着青年学生们就开始撬开路上的石头,道路两边的人就从楼上扔下来椅子、木板、床垫等家具来帮助他们构筑街垒。巴黎林荫大道为起义群众的聚集和增加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缺乏武器,起义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政府军赶到了巴黎老城区,这样起义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群众的关注和支持而最终失败。当时所发生巷战的圣梅丽街区比较狭窄,在这场起义中也不利于起义学生的撤离。然而在学生奋战的时候共和党的领袖却在躲避,他们认为起义会失败就趁机逃到其他省份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青年学生由于比较冲动,在动乱中很容易被煽动而成为炮灰。

而在1832年至1850年任巴黎市长的豪斯曼进行了著名的巴黎城市改造工程,其中一个项目是把巴黎的狭窄道路和暗角等取直、拓宽,以便今后国家军队在镇压市民暴乱时可以开进马队和炮队,同时乱民也就不能利用道路的曲折蜿蜒来进行街垒巷战了。因为巴黎老城区的贫民窟比较多,街道不仅细小而且玩去,给政府军队在镇压市民暴动带来阻碍,这是最典型的对城市空间的改造来防止市民在社会动乱中借助空间优势对抗政府从而利于国家和城市的控制和统治。

4.1.4 1848年法国革命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但之后所建立的七月王朝同样出现贪污腐败,重税剥削贫民的现象,群众革命运动日益高涨。2月22日无产阶级在马德林广场集合,随后参加游行的人不断增加,圣安东郊区的200多游行队伍沿林荫道行进,[13]从潘庭广场出发的队伍向波旁宫—议会议员开会的地方行进,守在索格拉西大桥的巴黎自卫军被聚在索格拉西广场上的群众赶走了,游行示威者分散在各个街道上开始拆毁桥梁、推翻公共马车、修筑街垒,并捣毁武器铺抢到了枪支和弹药。2月23日,街垒战斗开始了,参加的工人越来越多,起义者与政府军队之间的战斗也越来越激烈。从2月24日开始起义工人对政府的各个据点发动进攻,并守着通向巴黎的道路不让援军通过,到上午市政府和兵营周围的地方都被起义军占领了,之后工人占领了皇宫,驱逐了立法议会。[14]

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执政,在1848年6月22日颁布了解散“国家工厂”的法令,目的是解除工人武装以便对工人进行军事进攻。到23日起义便开始了,参加起义的工人达到了5万人,起义计划以圣安东区为中心,分四路向市政厅进攻。[15]巴黎这一整夜都处于战争状态,圣安东郊区成为各区联系的中心,但由于资产阶级政府所具有的增援军队及武器优势25日傍晚后起义者被迫撤离市区退到最后一个堡垒—圣安东郊区[16],由于缺乏政党领导以及农民群众支持等原因,六月起义还是失败了。

法国从文艺复兴开始就是典型的君主制国家,在1789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欧洲革命的中心,而巴黎则是法国革命的中心,巴黎进行的起义对于整个欧洲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在1848年的革命中,索格拉西广场、潘庭广场为巴黎群众的聚集提供了条件,而圣安东区则是巴黎工人的中心,这也是起义工人可以参与革命运动的一个基础,因为工人群体在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有利于起义时的快速集合。圣安东区靠近巴黎东部郊区,形态呈放射状,交通通向四面八方,有利于在起义中联系各方。在二月革命中,巴黎城区内的桥梁等被群众摧毁来构筑街垒,这是对周围空间公共设施的有效利用,从起义工人对市政府各据点进攻也可以看出占领城市空间节点对于争夺权力的重要性,二月革命由于占领了市政府各个据点而后实现了对整个巴黎乃至法国政府的控制,而六月起义则被赶出市区最终起义失败,这正体现出了城市空间节点在政治意义上的重要性。

4.1.5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

1871年3月18日凌晨梯也尔派军队偷袭巴黎蒙马特尔高地停炮场,企图解除工人的武装,被惊醒的工人和国民自卫军战士敲响了警钟,黎明时分人们闻警赶到现场包围了政府军,下午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发出了进攻的命令,起义队伍开始浩浩荡荡地向巴黎市中心推进,梯也尔一伙仓惶逃走。当晚整个巴黎都被革命群众所控制起来,成立了临时革命政府并开始准备公社选举,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17]。当时普鲁士军队正大举进攻包围巴黎,人们都认为“只有公社能解放祖国、击退外族入侵”[18]从而促使了人们对巴黎的集中进攻。目睹这一过程的中国人崇厚在日记中写到“5月21日,凡尔赛匪徒在奸细的指点下潜入防守不严的圣克卢门,闯进巴黎”[19]圣克卢门是巴黎西部的一个关口,这里连接着各方交通,是进入巴黎的一个重要通道。

当时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这次起义是民族矛盾引发的阶级矛盾。巴黎公社在占领巴黎之后便开始普选并作为地方自治而进行城市管理,巴黎公社处于革命中心首都的位置,对于革命的发展和深入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由此也可以看出城市空间的政治性。通过对巴黎城市的占领和管理,公社人员实现了对巴黎的统治,这对于法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控制了巴黎,就几乎等于控制了整个法国。而蒙马特尔高地是巴黎这座城市的制高点,可以眺望到整个巴黎,是城市空间中的战略性自然资源,而市中心则是巴黎的市政厅所在地,也是巴黎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因而是动乱中的必争之地。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4147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