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心结——同性恋群体向家庭出柜时的对抗与和解

 2022-06-25 10:06

论文总字数:35835字

摘 要

“出柜”是同性恋子女与父母之间一场持久的斗争、磨合与妥协。所谓“对抗”是指在个人主义思潮高涨的背景下,同性恋者私人欲望与情感需求的表达与传统中国根深蒂固的家庭本位的文化背景的之间的剧烈张力。着眼于家庭研究,本文梳理了理性主义(资源论)、情感主义(代际关系)视角下和伦理主义(文化规范论)这三种理论视角。通过OLS嵌套模型得出结论,代际关系和孝道观念会影响到同性恋子女向父母出柜的难易程度,即代际关系和文化规范更加适合解读出柜这一现象。子代与父亲的观念越相似,与母亲的感情越亲密则出柜越容易。子代受到传统孝道文化影响越深则出柜越困难。父母与子女不同住的情况下,距离可以缓和冲突从而使出柜更加顺利。

定性研究也验证,在亲子关系较为和谐的情况下,资源论的解释力度很小,同性恋子女更倾向将出柜诉诸情感。在出柜的对抗和和解中,子代积极采用丰富务实的出柜策略和灵活巧妙的沟通策略来取得父母的谅解。如博取父母同情的“苦肉计”,出柜前的试探与科普教育,还有一些子女通过修饰自己过于明显的追求个人欲望的话术来迎合父母对于家庭和世俗幸福的追求。另一方面,父母则是将子女追求同性情感的行为泛化地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家庭幸福,以此达到一种个人主义和家庭本位微妙的平衡。还有些父母会在子女的影响下,也渐渐开始挣脱家庭本位固有观念对自己的束缚,通过钻研事业或投身公益,追求自己的个人价值,而不是将家庭视为唯一的人生价值。同性恋者私人欲望与情感需求与传统中国根深蒂固的家庭本位之间的矛盾通过子女和父母之间亲密的情感粘合,两代人的心结在双方高超的沟通技巧和长时间寻求共识的过程中渐渐化解。

关键词:同性恋、出柜、代际关系、家庭本位

Abstract

There have three perspectives of the phenomenon of children coming out to their parents: resource theory,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theory and cultural normative theories. Through quantitative research, it is concluded that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filial piety perceptions affect how easy it is for homosexual children to come out to their parents. According it,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 and cultural normative theories are more appropriate to interpret this phenomenon. The more similar the idea of ​​the child and the father, the closer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other is, the easier it will be to come out. The deep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the more difficult it is to get out of the closet. Where parents and children live differently, the distance can ease the conflict and make it easier to come out. Qualitative research also verifies that in the context of a more harmoniou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he explanation of resource theory is very limited. In the confrontation and reconciliation during the coming out in family, the children cater to their parents’ pursuit of family and worldly happiness by modifying their own obvious pursuit of personal happiness. Parents generally understand their children’s pursuit of happiness as another family happiness, in order to achieve a delicate balance of individualism and family-based. Still, some paren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ir children, gradually begin to break free from the inherent concepts of family-based attitudes and pursue their own personal values ​​by studying their careers or joining public interests.

KEY WORDS: homosexual, come out,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

目录

摘要 III

Abstract 4

第一章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7

第一节研究背景 7

第二节研究问题 8

第三节研究意义 9

第二章文献综述 10

第一节关于“出柜”的研究 10

一、定义及分类 10

二、“出柜”的理论研究 10

三、“出柜”的经验研究 10

第二节关于“代际关系”的研究 12

一、代沟、代际传递与代际影响的辨析 12

二、代际关系与家庭理论 13

第三节对现有研究的评析 14

第三章研究设计 16

第一节理论视角与研究假设 16

一、资源论 16

二、代际关系 17

三、文化规范论 19

第二节分析框架 20

第三节变量测量 20

一、自变量 20

二、因变量 22

三、控制变量 23

第四节研究方法 23

一、定量研究 23

二、定性研究 24

第五节样本状况 25

一、数据统计的样本特征 25

二、定性访谈的样本情况 27

第六节数据分析方法 28

第四章结果分析 29

第一节家庭出柜难易程度的影响因素 29

第二节家庭出柜过程中的对抗与和解 35

一、“出柜”的矛盾的核心 35

二、金钱与情感孰轻孰重 36

三、子女“出柜”的策略与技巧 38

四、父母的妥协与接纳 41

第五章总结与探讨 43

第一节结论 43

第二节不足 44

致谢 45

参考文献 46

第一章 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017年5月24日,台湾司法院大法官释宪宣布:现行的《民法》不允许同性婚姻未能保障人民的婚姻自由,与人民平权相悖,也与宪法相违背[1]。这标志着台湾当前的法律认可同性婚姻是合法,并且将在未来完善配套的法规条例以促成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这则轰动的新闻在华人文化圈着实是一场壮举,在中国的情境之下,婚姻并不简单是两个人之间浪漫的“私事”,而是一个家庭与另外一个家庭的盛大联姻。婚姻是家庭空间中的公共事件,婚姻和生育也是传统社会中一个“人”长大成人的通过仪式,结婚生子意味着一个人要承担起作为丈夫/妻子/父母的家庭责任了。

对国内的同性恋来说,在完成自我同性恋身份认同之后,还要面对是否要“出柜”这一艰难的抉择。出柜的问题是所有的同性恋者都要面对的纠结,但是并不是每个同性恋者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尤其是因为跟父母出柜是无比艰难的。有的同性恋者选择“藏在深柜”与异性结婚,于是便造成了同妻和同夫这样同样边缘的群体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悲剧。有的同性恋者一直不婚,但是也不告诉父母其中的原因,这样也会产生很多家庭矛盾,如父母逼婚等情况。面对父辈们步步紧逼的催婚号角,是否要跟父母出柜是一直悬在适婚年龄同性恋者头上的纳斯达摩之剑。事实上,很多同性恋者是处于一种“认同而不出柜[2]的状态。为了应付家庭催婚的压力,一些同性恋者会选择逃离家庭与熟人圈,例如去远方读大学,去大城市工作,只为暂时搁置与父母的争议。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流动性和匿名性的增加,一些同性恋者表示,选择在大城市工作生活,可以让他们享有更多的自由和便利,距离也可以消解很多他们与父母的矛盾。大城市丰富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可以借工作的名义来推脱父母给他们婚姻方面的压力,常见的借口如“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找对象”。同时这也形成了一种同性恋子女对其父母的一种独特的补偿心理,田野中的多位受访者表示过在婚姻这方面无法满足父母的期许,那么只能通过事业的成功和物质的丰富去弥补父母的期望。自主选择出柜或者已经到了结婚最后年限的同性恋者都会在人生的某一个节点终要面对“出柜”这一难题,但是由于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污名化和父辈们相对保守的思想观念,出柜往往意味着家庭关系的天翻地覆。父母拒绝接受子女是同性恋,子女也觉得父母无法理解自己,导致原本和睦的家庭关系反目,两代人就此产生难以逾越的隔阂。更有糟糕的会出现“子女出柜、父母入柜[3]的窘境,在子女出柜后,有的父母反而会在他人面前竭力掩饰子女的同性恋身份。即使父母慢慢接受了子女的同性恋的身份和不愿结婚的事实,毕竟与异性恋不同,父母如何承认同性恋子女及其同性伴侣的关系和在家庭中的地位,同性恋子女自己又如何重新定义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这些都值得去挖掘。

第二节 研究问题

“出柜”是同性恋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一场持久的斗争、磨合与妥协。所谓“对抗”不仅是代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务事,也是在如今个人主义思潮高涨的背景下,同性恋者私人欲望与情感需求的表达与传统中国根深蒂固的家庭本位的文化背景的之间的剧烈张力。在父母眼中,同性恋无法结婚生子,不能传宗接代,似乎是一种自私。在子女眼中,父母更看重家族脸面,而不是关心子女真正的个人幸福,是一种愚昧。这两种误解激烈地碰撞在一起,往往会两败俱伤。所谓“和解”是说,即使在中国这样一个对性少数人群排斥程度严重的社会里,一些同性恋者还是会选择向家庭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这一行为表达他们对家庭责任的叛逆与反抗,也反映了同性恋者对回归家庭的渴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家庭成员的理解和包容。魏伟关于成都男同性恋的研究中发现成都人把男同性恋称为“飘飘”, “飘飘”一词隐喻的是同性恋者终究无法像有婚姻根基的异性恋者一样过上安定生活的状态,他们就像秋风中的落叶一样飘零无依,被流放在社会和家庭的边缘[4]。而出柜的姿态就是要拒绝这种被家庭和社会流放的状态,逃避只会加剧这种边缘化的状态,只能站出来澄清,为自身的正当权力争取到更多的理解。为了得到父母和家庭的理解,同性恋者往往会通过深思熟虑的风险管理和婉转迂回的行动策略来取得父母的谅解,以最大化降低对父母的冲击。对父母来说,“出柜”是一场思想观念的完全颠覆和家庭天伦理想的彻底破灭,父母自然一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父母对同性恋子女“出柜”的态度也存在一个由无法接受到渐渐妥协的艰难磨合过程。家庭这个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在逆社会主流,反叛传统文化的情况之下,同性恋子女与父母都在艰难地探索着家庭团圆和睦的方式。

第三节 研究意义

本项研究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学术意义,探究在中国语境下,同性恋子女向父母出柜的影响因素与过程,推动同性恋“出柜”研究的本土化;二是社会意义,揭开同性恋群体只是一群渴望家庭温暖的普通人的一面,对同性恋群体的祛魅有助于推动对同性恋群体的去污名化,也有助于鼓励更多的同性恋者勇敢出柜,回归家庭。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出柜”的研究

一、定义及分类

“出柜”就是同性恋者在私人交往空间或公共领域对他人坦诚自己的性别认同与性取向,即承认或者宣告自己是同性恋。1997年,在Plummer的研究中,出柜的形式和目的一般有以下三种:“一是私下的出柜,告知亲朋好友自己的性取向,在有限的人际关系内赢得他者理解。二是公开的出柜,在同事、同学、熟人的范围内终止对自身性取向的隐瞒,以期在更为宽广的人际网络中得到认可。三是基于政治考虑的出柜,通过大众媒体或重大公共事件将隐蔽的性取向公布于众以做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反歧视姿态[5]”。本文的出柜主要是第一种“私下的出柜”中的一种情况——面向自己父母的出柜。

二、“出柜”的理论研究

西方性学家和心理学家率先提出关于同性恋“出柜”的理论,并且倾向将同性恋的“身份认同”和“出柜”两个过程放在一起研究。理查德·丘登(Richard Troiden)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四阶段模型:“身份感知(sensitization)、身份认同迷惑(identity confusion)、身份认同预设 (identity assumption)、身份认同固定(commitment)”[6]。阶段理论之后,同性恋“身份认同”与“出柜”的理论研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现在学界更趋向于认为身份认同形成的模式不是固定的、线性的、以出柜为最终导向的,而是一种流动的、多因素作用的、非目的性的和持续终身的过程[7]

三、“出柜”的经验研究

国外和港台关于的出柜的经验研究非常丰富,聚焦于出柜的决定与进程,包括出柜的年龄、出柜的对象、策略、结果以及父母的反应等等,做了大量的定量分析,而这些研究也为本文后面的假设提供了很多启示。Bettina Riley的研究表明,美国同性恋出柜的年龄有逐步提前的趋势,一般出柜的顺序是自我、他人,最后才是父母[8]。其中跟同性恋朋友出柜早于跟异性恋朋友出柜,跟母亲出柜早于跟父亲出柜,跟父母出柜是最难的。Nicole E的研究补充:“母亲比父亲更容易接受同性恋子女的出柜”[9],而也有其他研究认为这其中并无可靠的经验性规律可循。至于出柜策略,台湾的研究者给出了四种同性恋出柜的常用策略:“向家里隐瞒、 出柜风险管理、试探与教育父母、迂回式出柜”[10]。关于出柜的结果,Bohan J S认为“出柜对同性恋者来说具有心理治疗性,它能增强自尊,舒缓孤独,也可以改变社会对同性恋的成见”[11],但Taylor B认为出柜与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12]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583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