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线性与非线性特征研究

 2022-01-20 12:01

论文总字数:18779字

目 录

1、导论 1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3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3

1.3研究内容及框架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框架 4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 4

2.1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4

2.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线性分析 5

2.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非线性分析 6

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线性非线性实证分析 7

3.1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线性分析——基于VAR模型 8

3.1.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8

3.1.2 单位根检验 8

3.1.3 线性假设 9

3.1.4 模型参数估计及结果 10

3.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非线性分析——基于STR模型 11

3.2.1 STR模型开关变量与模型形式的选择 11

3.2.2 模型参数估计及结果 12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两大特征的对比 14

5、政策建议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线性与非线性特征研究

吴佳惠

,China

Abstract:Monetary policy is one of the main mea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regulate macro-economy. Only by gras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ca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be realized. First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he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VAR model and STR model respectively to study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money supply growth or reduction less than or equal to 7.89%, in linear characteristics, the influence of real spending has linear relation with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When the change of money supply is greater than 7.89%, the effect on the real economy is non-linear and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is non-linear.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ults, this paper further believes that the choice of central bank in monetary policy intermediary target should have the standard or basic requirements of measurability, controllability and relevance. Other monetary policy channels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 has a certain time lag, so when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in the system of monetary policy, should establish perfect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s.

Key words: monetary policy;transmission mechanism;VAR model;STR model.

1、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货币政策传导指的是货币当局即央行使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从而可以使得中介目标发生变化,从近期目标的实现到远期目标的实现,以达到稳定物价、增长经济和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性等这一系列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渠道以及具体途径。有时货币当局会采取一系列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那么在调控的过程中,其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要测度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主要判断其传导的渠道和路径是否通畅。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持续下行,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向市场注入了“4万亿”的流动性来缓解我国经济持续低迷的压力,但是此举显得有些用力过猛,造成了我国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出现了经济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央行意识到要解决通货膨胀压力以及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必须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因此从2010年6月开始,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回笼市场资金,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同业拆借利率,同时缩小市场上的信贷规模,通过这些方式来降低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对通货膨胀进行有效地控制。接着,中央银行采取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连续四次上调利率的措施,使得在此期间存款准备金率和市场利率得以上升。但是,央行使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并没有实现预期效果,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6月之间CPI的增速持续高于4%。银行信贷并没有因为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没有使银行信贷规模缩小反而依旧增长迅速,市场流动性过高引起了市场上各种投机和套利行为,房地产泡沫现象严重,对外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货币政策效果在2012-2016年货有一些改善, GDP的增长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但是货币供应量去不稳定,变化幅度较大,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在2016年达到最高21.4%,在2014年达到最低3.2%。

学术界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呈现线性关系还是非线性关系。1970年以前的研究都集中于研究建立经典时间序列模型,而在这些模型中,大多都认为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在应用统计中,几乎所有的模型都是假设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这表明线性模型受绝大多数学者的青睐。但是实际经济的运行往往都是十分复杂而且多变的,慢慢一些学者发现传统的线性模型以及其假设已经无法预测和解释市场中的经济现象。此时学者们开始积极探索非线性模型来对实体经济进行解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非线性时间序列类的模型开始应用于一些学术研究领域,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将此方法应用在经济学的计量和计算中,这为以后经济学的非线性研究提供了技术和理论的支撑,非线性建模方法的不断完善使得经济学家们可以选择更多的非线性理论模型,这样一些经济变量的相关关系都可以借助于一系列非线性理论模型来刻画。

国家要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于货币政策,因此作为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部分,一些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途径:即个体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发展的快慢程度,是否受到合理的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因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线性特征与和非线性特征,并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线性研究的文献包括:Bernanke(1986)年利用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信贷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美国银行的贷款出现波动时,总需求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Bernanke和Blinder 两位学者在1988年也提出了使用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通过影响银行的可贷资金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关于国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非线性研究的文献包括:KmDH(2002)基于以美联储数据,分析了货币政策在美国的调控效果并得出了结论:美国货币政策在1979年前显示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但是这一特征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并不是十分明显。 2004年,Bruinshoofd和 Candelon两位经济学家为了检验当时欧洲国家实行的货币政策有效与否,使用STR模型和LM统计量来进行实证,然而他们得出的结论与美国的经济学者得出的背道而驰。在现实世界中实际产出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产出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来说,在经济衰退时使用货币政策,其效果是显著的,当经济极度衰退时,货币政策的效果就会降低。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文献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线性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王珏、王稳(2009年)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率、资产价格、信贷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发挥作用的条件。考虑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并不是并行的、而是各种独立的发挥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009年,盛朝晖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汇率、资产价格、信贷和利率渠道,分析结果表明信贷渠道发挥了主要作用,而汇率渠道则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国内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非线性研究的文献包括:曹小衡和张敬庭等(2008)假设价格是弹性的,并且建构了一个AS-AD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发现:货币政策的非线性特征体现在方向上和经济周期上,在经济周期中,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对于产出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在经济繁荣时期,当正向冲击出现时,货币政策对其的反应明显要大于经济衰退时期的反应。而对于负向冲击,,前者和后者一个标准差的负向冲击引起的波动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对于价格序列而言,正向货币冲击在通货紧缩时期带来的影响与其在通货膨胀时期所带来的影响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是负向的货币冲击对两个时期带来的影响却是不相上下。由此可见,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对于产出的影响并不呈现非对称性。2003年,张小宇利用tv-str模型检验发现中央银行对利率调整机制进行选择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即针对通胀缺口选择不同的利率调整措施。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从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所呈现出的线性与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侧重点还是在线性特征这方面。并且针对我国具体国情从而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非线性特征的文献也是凤毛麟角,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非线性特征在实际的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1.3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从货币渠道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线性与非线性特征,首先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从理论上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线性与非线性特征进行阐述。接着建立线性VAR模型和非线性STR模型分别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征,对两个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的分析,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提出一些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本文首先从理论分析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通过建立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第二,对比研究。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线性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建立STR模型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非线性特征进行研究,最后综合二者进行对比分析。

1.3.2研究框架

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877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