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

 2022-01-20 12:01

论文总字数:17200字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2

2文献回顾 3

2.1股权结构 3

2.2董事会结构 3

2.3高管激励机制 4

2.4内部治理机制 4

3机理分析及理论假设 4

3.1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4

3.2董事会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5

3.3高管激励机制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5

4内部治理机制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6

4.1样本及变量的选择 6

4.1.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

4.1.2变量的选择 6

4.2模型构建 7

4.2.1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 7

4.2.2董事会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 7

4.2.3高管激励机制对上市公司绩效 7

4.2.4内部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绩效 7

4.3结果与分析 8

4.3.1模型效应 8

4.3.2结果分析 8

5结论与建议 12

5.1结论 12

5.2建议 12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5

内部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

金佳燕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data of domestic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2 to 2017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of previous documents, it proposes three research hypotheses and empirically analyzes a single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equity structure, board Structure, Execu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Overall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board size,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degree of equity balance and the percentage of senior management holding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while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has certai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n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s of shareholding structure and board struct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less affected by other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The effect of executive incentive mechanism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s greatly affected by other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based on empirical results, this paper proposes three proposals: reducing equity concentration, optimizing the siz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focusing on equity incentives held by senior executives, and committing to increasing th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Key Words:Equity Structure; Board Structure; Executive Incentives;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从20世纪末起,尤其是在上交所、深交所的设立奠定了证券市场交易的基础后,我国证券市场开始了迅速的发展进程。这20多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场价值均得到极大的提高。如图1所示,截止1990年12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上仅有10家上市公司,此后证券市场迅速扩大,股份制企业成功上市,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上已经拥有了3485家上市公司。

图1 199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目变化情况

在A股上市公司数目的不断增加过程中,总市值的增长也极为可观。从市值来看,截止1990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市值仅有18亿元,占全年GDP不到1%;而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市值达到了56.7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9%,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态势。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上A股上市公司数目和总市值的爆发以及A股上市公司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中不断增加。因此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上市公司绩效,评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实现上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以及促进我国经济主体稳定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2 199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变化情况

另外,在我国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数目和市值的持续增长阶段,我国现代公司制度的内部治理机制发展同样跨过了三个关键的时期。第一时期是双重治理模式的构建,始于1993年《公司法》的颁布,止于2002年独立董事制度的施行。第二时期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始于2002年《上市公司治理推则》的施行,止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开启。第三时期是股权分置改革与股票全流通改革,始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

1.1.2 研究意义

合理的内部治理机制是提升公司绩效关键因素之一,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内部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是否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绩效水平?不同内部治理机制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在提升公司绩效过程中,不同内部治理机制分别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拟对单一内部治理机制(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激励机制)以及内部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希望能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供一些经验证据上的支持。

1.2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本文基于内部治理机制的相关文献,拟对内部治理机制与上市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首先在回顾内部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然后通过实证模型设定与统计回归得出回归结果,并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首先简要概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接着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大致方向。

第二章是文献回顾部分。首先对股权结构和上市公司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的回顾;接着对董事会结构和上市公司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然后对高管激励机制和上市公司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最后对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上市公司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第三章为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部分,包括两个小节。第一节是对内部治理机制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第二节则是提出了3个研究假设。

第四章为实证分析部分,包括五个小节。第一节阐述了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二节对模型变量的选择进行分析;第三节构建了四个模型拟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第四节分析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激励机制以及内部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第五节对研究结论进行分析。

第五章为结论和建议部分,包括两个小节。第一节对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第二节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2文献回顾

2.1股权结构

国外学者中最先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做研究的是Berle amp; Means(1932),得出结论:股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实施的股权激励措施对公司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Jensen amp; Meckling(1976)认为应该将将股东层面分为内外部股东,并认为内部股东占比提升能够有效带来管理激励,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进而提高公司绩效。Shleifer amp; Vishny(1986)、Federico amp; Raffaele(2010)和Brossard Olivier(2013)从市场有效性角度进行研究,发现适当集中股权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管理层代理成本。McConnell amp; Servaes(1990)和Shin Jongtae(2010)发现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相关性是非线性的,即倒U型关系,当内部股东占比在40%-50%时,公司绩效达到最高。Hu amp; Izumida(2008)通过日本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两者的动态因果关联进行研究,Cheung amp; Wei(2006)更是另辟蹊径,而Wintoki et al.,(2010)、Fahlenbrach amp;Stulz(2015)和Hu amp; Izumida(2016)在动态影响方面的研究是从股权影响的滞后性出发的。

国内学者中,王芳和王丽霞(2013)、尤华和李恩娟(2014)、辛金国和韩秀春(2014)、钱美琴等(2015)、刘子嘉等(2015)主要是从股权集中度出发分析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之间是正相关关系;王红敏(2013)、周虹(2014)、谭燕瑛和商子楠(2015)毛剑锋等(2015)主要是从股权结构出发分析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具有复杂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720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