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及其变化对社会福利变动的影响

 2022-01-20 12:01

论文总字数:20495字

目 录

1绪论 1

1.1 我国风险投资和社会福利的现状 1

1.2 风险投资与社会福利 1

2风险投资与社会福利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

2.1 理论基础 2

2.1.1 社会福利指数构造理论及其构造 2

2.1.2 灰色系统模型 4

2.2 文献综述 5

2.2.1 国外研究情况 5

2.2.2 国内研究情况 5

3风投及其变化对社会福利变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6

3.1 多元回归分析 6

3.2 利用GM(1,n)作补充分析 9

3.2.1 模型修正与关联度分析 9

4风投本身及其变化对社会福利变动影响的案例分析 11

4.1 从阿里巴巴看新技术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11

4.2 VC助力大健康行业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12

5结论与政策建议 13

5.1 结论与建议 13

5.2 不足与改进之处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风投及其变化对社会福利变动的影响

赵雅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imple understanding of venture capital and social welfare, the social welfare index was compiled by using relevant data to show the social welfare level, and the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nture capital and related change factors and social welfare index. Finally, the GM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VC and its changes on social welfare changes and to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f releva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VC does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social welfare changes. Especially, the preferences of investment stage and exit of VC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cial welfare changes, but the change of amount of venture capital and regional preferences change on the impact of social welfare changes are not so obvious.

Key words:Venture capital;Social welfare changes;Venture capital changes

1绪论

1.1 我国风险投资和社会福利的现状

可以说,大部分曾或正在给世界带来巨大改变与便利的代表性公司都是由风险投资催生的。比如美国的苹果、微软、亚马逊、Google和星巴克,还有我国的阿里巴巴(旗下有淘宝和支付宝)、百度、京东和携程网。这些耳熟能详的公司成功的背后均离不开风险投资商的帮助,而这些公司的成功也对我们的生活乃至社会福利产生了影响。

此外,不可否认,风险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的增值服务能很好地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并把这种结合的好处带给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发展则为人们生活质量及福利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可能。就国内而言,发展、改革和开放等诸多转型升级的交织为风投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因而,相较于发达国家,世界上著名的机构投资者更愿意在中国投资。所以,我国的风险投资虽起步晚,但发展很迅猛,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但与此同时,社会福利问题历来是各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我国这也是绕不开的难题。所以,研究风投本身及其变化对社会福利变动的影响对于日后利用风险投资为解决社会福利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有着重要意义。自然,这一研究也对风险投资能在我国更好地、科学地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2 风险投资与社会福利

风险投资与社会福利之间并不会让人觉得有何密切关系,然而,无论是现有的文献还是现实中都已经显露出它们之间的确有着密切关系。早已有不少学者研究过风投机构的介入对公司的治理、绩效以及上市的积极影响,而这些影响最直接的作用莫过于提高工资和增加新的工作机会了。更为明显的影响,也是跟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影响,当属支付宝与淘宝带来的变化。在阿里巴巴成长起来之前,在线支付、个人小额投资与网上购物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现在却是我们最习以为常的。

在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前,我们有必要先来看看二者的定义。

关于风险投资的定义,理论和实务界都没有明确统一的答案。在此,仅例举一些较为权威的观点。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将其定义为“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力的企业中的权益资本”,而欧洲风险投资协会(EVCA)则认为“风险投资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向具有巨大潜力的成长型、扩张性或重组型的未上市公司提供资金并辅之以管理参与的投资行为”。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风险投资的定义必须包含三个要素:(1)投资主体是具有专业性的风险投资商,客体则是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公司(多处于种子期、成长期);(2)风险投资商不仅提供资金而且还提供更为重要的相应的增值服务;(3)这是一种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旨在获取高收益的投资行为。

同样地,由于世界各国学者对社会福利研究角度各有不同,所以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福利定义。美国学者James(1997)认为社会福利是一种人类生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下,社会问题得到控制、人类需要得到满足的实现机会将达到最大化。Dolgoff(1997)则认为社会福利旨在改善社会中受害人的生活状况,他对社会福利的定义侧重于其作用而非描述一种状态。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99)曾指出社会福利是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状况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政府的干预、 政策或项目等。我国学者郭崇德(1992)认为,社会福利是国家、集体、社会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所提供的一种福利性物质帮助,包括设施和服务。而侯文若(1993)则从社会福利的目出发,认为社会福利是为了增加人民福利,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以上观点都绕不开两个词——“需求”和“改善”。为了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福利,个体及组织就必然尽力去改善现状以期满足人类需求。因此,本文对社会福利的定义即因需求被满足而带来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整体改善。

然而社会福利所具有的刚性特征意味着社会福利水平并非越高越好,欧洲诸多福利国家曾经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例子。据徐延辉、赵志刚、祖海芹(2005)等学者所述,福利刚性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所享福利水平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的一种心理期待。其具体表现为:福利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一旦福利水平有所降低或有降低的趋势,福利刚性便会化为压力迫使政府重新调高标准。这就是福利国家在发展的后期所面临的问题,政府因此不得不供养大批懒汉,导致财政不堪重负甚至于崩溃。但福利的刚性特征,既有弊,也有利。也有学者研究指出,在福利国家建立的初期,福利刚性能促使高水平的社会福利产生。同时也有人发现社会福利水平是可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提升的。

在试图做相关定量研究前,有必要解释一下本文在研究社会福利时对公平与效率的取舍情况及原因。对于社会福利的研究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研究个体经济的微观经济学还是在研究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经济学中,对经济学的研究目的都必然会回归到增加社会福利上来。微观经济学中的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一定程度上就是个体(即消费者和生存者)的福利。由于本文所探究的是整体的社会福利,所以“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此消彼长并不影响最终的结果。而宏观经济学则一直在尝试解决社会福利的经典问题—公平与效率,并试图用经济学的角度衡量社会福利的变动。目前主要有两大类社会福利函数理论:一是功利主义,赋予每个人的效用以同样的权数,并使社会所有成员的总效用最大化;另一个是平均主义,认为最公平的配置应使社会中境况最差的那个人的个人效用达到最大化。功利主义无需多说,平均主义涉及到再分配问题,依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这并不必然与经济效率冲突。因此,以下对社会福利变动的研究并未涉及公平与效率的影响。

2 风险投资与社会福利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社会福利指数构造理论及其构造

对社会福利指数的研究是福利核算研究的两条主线之一,另一条主线是起源于庇古教授20世纪20年代所作的《福利经济学》的国民(经济)福利核算。经过长久以来的不懈努力,研究者们发现国民(经济)福利核算仅仅只能研究经济福利,然而社会福利显然还包括不能用货币或GDP表示的非经济福利。于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开始将目光转向社会福利指数的构造。但始终无法囊括社会福利的各个方面,更难以准确地应用到实际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阿玛蒂亚.森(A.Sen)的Welfare Index(即福利指数)。可以说是众多学者的社会福利指数构造理论都会涉及其基本公式与理论。森依据庇古的福利经济理论和阿特金森(A.B.Atkinson)收入不平等测算理论给出以下公式:

(1)

其中,S即社会福利指数,RY为人均实际收入,G则是基尼系数。

尽管以上公式简洁且便于现实中的测算,但是细究其意义发现它仍然是在研究经济福利,虽说利用基尼系数进行了有效调整却注定不是个有效的社会福利指数。况且,它只测算了每个个体的社会福利,并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相互之间对非经济福利的影响以及整个社会有大于个体总和的福利。

其次,我们来看看ASHA指数。因为美国社会保健协会给出的ASHA指数也是如今多位学者社会福利指数构造理论的基础依据之一。其公式如下: (2)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为其添加了诸如环境污染程度、资源消耗度等时代新因素和基尼系数这种经典因素。看上去是朝着“内容全面丰富”的方向而去了,但这里有两个有悖共识的地方:一是GDP只能算是名义经济福利,必须要有相关系数调整才能正确反映出其内含的经济福利,更何况公式中的人均GDP增长率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均实际收入。二是乘法合成法原则指乘法只适用于各评价指标间有强烈关联的情况下,但ASHA指数的构造明显不能满足相乘的条件,各个相乘因子之间并不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比如就业率、识字率以及平均预期寿命指数与人均GDP增长率之间就看不出这种强烈关联。

最后来看看杨缅昆在《社会福利指数构造的理论与方法初探》中指出的社会福利指数的一般测算公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049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