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应对战略分析

 2021-11-25 02:11

论文总字数:26803字

摘 要

Analy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ping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Financ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financial gradually deepens,the rapid rise of Internet finance,and the explosiv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mode,like the third party payment, crowdfunding ,P2P lending and so on,impact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dustry greatly.There are both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financial and Internet finan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has also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discussion.

The article firstly reviewed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finance and explored the mainstream mode of Internet finance. With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Internet finance, I founded out that in our country Internet finance is developing rapidly, but the scale is small,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issues is defective. Then through analysis I found out that the impact to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n be mainly reflected in four aspects, respectively is the profit pattern, financing channels, pay intermediary functions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Even if there are a lot of impacts,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lso have disadvantages, such as lack of innovative ideas, but its solid strength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The article also collecting some data of Internet finance and profit model of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ofit pattern caused by the Internet financial impact, the article found the two have a significant and strong correlations. Based on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on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expand customer base, to adjust business structure, to strengthen risk control, and to build a platform a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and to seize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inform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finance and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ll be better quantitative analyzed.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e;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impact;coping strategies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 引言 4

1.1研究背景 4

1.2研究意义 4

1.3文献综述 5

1.4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6

1.4.1论文结构 6

1.4.2论文创新点 6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简介 6

2.1互联网金融概念 6

2.2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 7

2.2.1传统金融机构线上业务 7

2.2.2第三方支付 7

2.2.3P2P网贷模式 7

2.2.4众筹 8

2.3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8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 8

3.1冲击传统金融机构盈利模式 9

3.2冲击商行支付中介职能 9

3.3冲击传统金融机构融资模式 10

3.4加速金融脱媒,促进传统金融机构改革 10

第四章 传统金融机构优势及劣势分析 10

4.1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 11

4.1.1实力雄厚,具有规模效应 11

4.1.2风险控制占优势,安全性高 11

4.1.3政策支持优势 11

4.2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传统金融机构的劣势

4.2.1忽视客户体验,客户群相对固定 11

4.2.2业务流程繁琐,效率低 11

4.2.3创新理念不足 11

第五章 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盈利模式的冲击 12

5.1模型构建思路 12

5.2数据的收集及变量的选取 12

5.3实证分析 12

5.3.1相关假设 12

5.3.2ADF平稳性检验及非平稳原因分析 13

5.3.3相关性分析 13

5.4实证分析总结 14

第六章 传统金融机构应对策略分析 14

6.1拓展客户群,重视小微客户 15

6.2调整业务结构,转变思维模式 15

6.3拓宽服务渠道,改善服务水平 15

6.4完善网络金融平台,加强行业内部合作 16

6.5深入挖掘信息,强化数据分析 16

6.6改善信用管理系统,加强风险控制 17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自从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影响的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更多地在产业上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颠覆传统观念,将传统产业赋予更多的互联网元素,与传统产业融合。目前,互联网应用于零售业的例子比较鲜明,比如国内最大的网购平台——淘宝,其2014上半年交易额就达到了9310亿元,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零售行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零售业与互联网元素的融合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一些问题饱受争议,如实体店的生存问题以及小商小贩的失业问题。随着互联网零售业的成熟,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有了完美的答案。现在,争议比较多的是金融业与互联网元素的融合问题,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相互竞争,相互融合的关系。

国有四大行纷纷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发了自己的网络银行,中国银行在1997年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开始了网络支付的尝试。中国工商银行于2000年在深圳等31个城市开通网络银行业务。各大银行都开始了网络化的初步探索,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仍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传统银行开设网络银行这一举动可以看做互联网与金融业结合的一个开端。

就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来说,2000年第三方支付兴起,到2014年支付交易规模超过8万亿。2007年,第一家P2P网贷平台公司拍拍贷成立,到2013年国内已有超过200家P2P平台公司。相比之下,众筹起步发展较晚,2011年7月才开始起步,目前仍存在规模小,模式局限等问题。

最近两年,由于余额宝,微信红包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的恩怨情仇屡见不鲜,比如2013年出现的两次“钱荒”给各大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危机。再比如2015春节抢红包大战中各大银行的介入,浦发银行成为支付宝的独家合作银行,华夏银行通过微信摇一摇发放红包。

这些事件都像透露着同一个信息——互联网金融给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不仅仅在时间和空间上冲击着传统金融机构,其“鲶鱼效应”更有可能突破传统金融格局,改变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互联网金融的种种创新暴露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很多不足,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空缺的有效补充。同时,由于金融的复杂性和进入金融市场的诸多壁垒,互联网金融也在一定程度上依存现有的实体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既是相互竞争,也是互惠共生的关系。参照前几年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冲击,我们可以大胆地相信,互联网金融一定会很好地和传统金融机构相结合,带领产业走上制高点。

1.2研究意义

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和发展,所以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很多较为权威的研究,本文介绍互联网金融模式,帮助全面了解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探索这一金融发展新模式。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各自优势及不足,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种种冲击,期望能将冲击减小,寻求更好的借鉴合作道路,为金融改革注力。并且站在传统金融机构的角度上推出一些应对策略,对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时代做出思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索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分工合作,为相关扶持及监管政策提供方向。

1.3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internet of Finance)一词最早出现于IT行业,是互联网和传统金融结合而成的概念。早在2001年,BIS就联合多家金融机构的专家在《Electronic finance:a new perspective and challenges》[1]一书中说明了电子金融的概念,其在金融体系中的运用以及电子货币的应用等问题。在中国,这一概念最早由谢平,邹传伟(2012)[15]提出,他们认为新兴的信息技术将极大地改变金融模式,并将这种既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称为“互联网金融”。随后,万建华(2012)[6]对谢平的文章做出了点评,对其在理论上的梳理和创新表示了赞叹,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将谢平“第三种金融融资方式”拓展为“第三种金融模式”。陶娅娜(2013)[13]对互联网

金融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分析了其特点,总结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并说明了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在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关系上,基本上达成了一个统一的意见——互联网金融与现有金融体系是相互竞争,相互融合的关系,但研究的方向和侧重点各有不同。Hanno Beck(2001)[2]在第二次柏林互联网经济研讨会上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会如何发展和演变,并从功能的可替代性方面预测了在互联网时代下金融中介机构和银行未来的发展。李麟,冯军政,徐宝林(2013)[12]主要是站在了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会带的鲶鱼效应,将极大地改变商业银行的原有运行方式,边缘化银行的支付功能,并且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将挑战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商业银行需要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再造业务流程和构建新的价值网络。宫晓林(2013)[14]则认为在短时间内,传统商业银行仍占着资本及技术等极大的优势,地位不会动摇,互联网金融并不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很大的威胁,但从长远来说,商业银行要吸取互联网金融模式,创造新的发展模式。李勇,韩雪(2014)[8]对互联网金融的背景做了一定的思考,呼吁人们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提出互联网金融和现有金融领域互为补充,应该辩证借鉴。李志骥,申宝兴,刘群武(2014)[21]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优势及其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并且分析了用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金融路径选择的可行性和具体路径。在实证研究方面,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关系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国外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层面,Jeremy Grace等人(2003)[3]研究了互联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互联网金融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机构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能促进经济增长。Chris Forman等人(2009)[4]检验了互联网与当地工资的关系。国内的实证研究目前也比较少,降磊(2013)[16]提出P2P能应用于商业银行的假设,通过实证得出结论,商业银行通过自身优势,可以更好地取代互联网金融的某一部分。管仁荣,张文松,杨朋君(2014)[11]以第三方支付限额数据衡量互联网金融,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论证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的正效用,和对银行整体规模效率的负效用。郭娜(2014)[20]则研究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生性,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性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关于共生路径的选择。

此外,吴晓求(2014)表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改革的战略推动者。互联网金融和现代金融是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周小川(2014)也表明不会取缔余额包,鼓励金融创新,期待互联网金融更好地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6803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