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三化模式”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社会治理方式创新为例

 2022-01-20 12:01

论文总字数:25583字

目 录

1 引言 5

1.1 研究意义 5

1.1.1 问题的提出 5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2 相关概念 6

1.2.1 社会治理 6

1.2.2 基层治理 7

1.2.3 超大城市 8

1.3 研究方法 8

1.4 分析框架 9

2 当前超大城市基层治理 9

2.1 超大城市与一般城市基层治理的差异性 9

2.2 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2.2.1 权力集中而管理分散的基层治理 11

2.2.2 现代城市发展要求与滞后的治理现状的矛盾 12

2.2.3 粗放化治理的弊端 12

3 重庆市渝北区社会治理“三化模式”的主要内容 13

3.1 案例基本描述 13

3.2 “三化模式”的实践与运行 14

3.2.1 基层服务网格化 14

3.2.2 社区建设智能化 16

3.2.3 社会治理精细化 17

4 重庆市渝北区社会治理“三化模式”的运行机制 17

4.1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 18

4.2 革新的基层治理机制与理念 19

4.2.1 “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19

4.2.2 建立服务需求导向型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19

4.3 信息化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19

5 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三化模式”的形成路径探讨 20

5.1 完善以基层服务网格化为基础的体系建设 20

5.2 推进以社区建设智能化为辅助的技术支撑 21

5.3 实现以社会治理精细化为目标的管理要求 21

6 结语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4

附录:大学期间任职及获得奖项 25

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三化模式”研究

—以重庆市渝北区社会治理方式创新为例

阳梦

,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urban grassroots governance there is a concentration of power and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backward management, management extensive, seriously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By chongqing Yubei District grassroots governance "three modes" study, around a grassroots service gri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intelligent community construction, social management refinement, running mechanism and discusses the forming path, find value in the promotion of "three models", put forwar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s of service grid system, intelligent assistive technology support to promote social construction, social management refinement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for our country's megacities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provides a path of governance with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megacities; Grassroots governance; governance

1 引言

从清朝后期开始,中国的社会转型得到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代化研究也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具体表现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方式是在国家政权的变更下而不停地改变。清朝时期,基层治理是有皇权限制的县政;而到了民国,政府试图将执法权力下沉到乡镇,却使旧乡绅权和基层政权开始同化;人民公社时期则是采取政社合一的制度,即它是基层政治权力机关,也是基层经济单位,甚至还是早期的军事组织。这些基层治理方式都曾经努力使国家行政权力深入到基层,但均在不同方面出现了问题,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年轻的新中国在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迎来了自己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转型,即将经济体系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转型。但在这次转型过程中社会与经济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衍生出了一些城市治理中的新问题。因此,亟需第二次转型,也就是通过充分的社会建设,把社会治理观念融入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中,并以此来解决生产力发展标准的问题。[1]老百姓作为社会阶层中最普通的成员,每个人都希望可以有更好的工作、受到更高级的教育、更多的工资、更完善的社保以及更有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然而,由于社会治理牵连方面多,再加上我国超大城市在基层治理上方式众多,而这些方式在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整个中国社会治理结构也就呈现出了各不相同的态势。因此,通过以重庆市渝北区的基层创新治理方式为例,探索我国超大城市继承治理方式创新的挑战与机遇。

1.1 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2016年4月底,新浪微博上爆出了一段视频,视频上传者称,这是海口市拆违联防队员在强拆违规建筑时对阻止的老百姓进行殴打的现场录像。视频中,几名穿戴整齐,拿着盾牌的联防队员,对几名阻止拆迁的老百姓推搡,甚至是手持棍棒向并无还手之力的妇女、少年挥去。视频一经发出,一时间在微博引起轩然大波,网民们纷纷站出来为这当地百姓请命,要求还视频中的妇孺公道,并一边倒地指责起了海口市秀英区的政府与公安局,质疑他们拆迁的目的与方式方法是否合理。不久,戏剧性的反转又出现了。开始有当地居民上传视频表示,先是百姓私自搭建违章建筑,后又与联防队员发生了暴力冲突,用提前准备好的烟花对准执法者射击,还有居民从二楼、三楼的高处向执法者扔石头、砖头,执法者则聚集在一起躲避,最后有执法者拿起石块进行反击,致使事态愈演愈烈。此时当时双方各执一词:被打的哭诉遇到了暴徒,执法人员见人就打,拆违的坚称遭到了暴力抗法,执法人员被飞来的砖头、石块砸得遍体鳞伤。在舆论的不断发酵至下,海口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对焦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置,对被殴打群众进行了安置。至此,海口联防队员打人事件有了一个结点。

从微观上看,这是一个常见的依靠网络舆论而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得到解决的事件,和其他网络舆论事件并无不同。但放大来看,这已经能算作一个基层治理失败的典型案例。为何一个普通的拆违会发展成如此事态?什么时候政府执法者和普通百姓站在了一个对立互殴的局面上?为何当地政府多个部门却连一个违规搭建都管理不了,定要强拆?事件的相关处理,到底是由于网络舆论的压迫,还是秉公执法的处理?这些都在拷问我们的政府,基层治理,到底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才能真正服务于人民,还利于人民。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社会秩序如何架构是基层治理的命脉所在。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代表性人物Joel S. Migdal教授在《Strong Societies and Weak States》一书中指出:从一些角度来看,政府怎么设计社会相关规则并得到社会的认可是现如今的有关基层治理的重点。这样的基层治理既要将组织和人员、权力进行下放,还要通过分配资源的方式达到规范人民基本行为准则等特有的目的。政府希望能够用国家统一制定得到认可的规定来规范人民自身的行为导向以及第三部门的公共作为。[2]这个定义将基层治理算作了制度和规则上的问题。而其他有关基层治理方式的论文,如欧阳静在《乡镇驻村制与基层治理方式变迁》将乡镇驻村制的形成与演变这一种农村的基层治理方式变迁进行了详尽的概述;学者于建嵘则是通过分析在不同国家政治体系中的基层治理方式,在政权的变更的情况下指出不同的基层治理方式存在的不同点,通过时间轴纵向剖析了随着朝代的变更,基层治理方式的进步与不足。而在《“后税费”时代的基层治理:逻辑及方式—基于“新农保”试点推行的案例分析》中,扈映等人则是将税费改革这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执行过程中农村社会的基层治理方式的作用及显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在超大城市这样一个新兴概念中,尚无相关学者将基层治理及基层治理的方式进行研究。

我国人口总量一直处于全球第一的位置,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大部分人口密度极大。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符合超大城市定义的城市仍然只是少数,同时,这些超大城市均是经济发达,政治地位较高的一二线城市。而常住人口有着快3000万的重庆,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作为唯一一个位于社会经济相对于较不发达的西部的超大城市,发展前景巨大,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西部大部分城市的现状,具有独特的研究意义。研究这样一个“全球超级大城市”的基层治理方式,更有助于在西部进行推广,形成一个基层治理的大西部影响圈。

1.2 相关概念

1.2.1 社会治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一个新的执政理念——社会治理。

二十世纪后叶,伴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盛行,治理的相关概念在学术界以及政治界获得了人们的追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给“治理”下了一个定义,即治理是“个体与不同公开或个人组织对工作的各类做法的管理的综合”。同时指出“治理”的几个特点。首先,治理不是一样行为,也不是一套完整的制度,而是一个工作流程。第二,直接发号施令并不是治理实施的根本,而是要在协调的基础上进行的。另外,治理同时涉及公、私部门。最后,治理虽然不是一套正式又完整的规章,但必须依靠它们相辅相成才能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对特征的描写中,是能够直接总结出几个重点词汇,也就是“流程”、“协调”、“多元”和“交流”。[3]所有的国家治理均是在本国历史文化资源上,并且是基于传统和历史上的治理。[4]

通过“治理”的概念理解对“社会治理”下个定义的话,也就是:国家管理中,从单人到群众以及另外的组织等多元化的主体,在和他们利益相关的社会各项事务上,依靠交流及调和而选择同样的活动的流程,它是为了维系社会的良好运转、实现个体和公共最普通的需求而产生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5583字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