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公信力的研究

 2024-01-08 10:01

论文总字数:10850字

摘 要

当今社会,政府公信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公众对于政府的信誉产生了怀疑,因此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渐成当前的热点问题。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是维系政府与公民之间的重要纽带,是社会得以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府公信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政府决策与执行、绩效管理、政府信息公开等方面却存在着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状况。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对其自身的形象,对维护公众的权益至关重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公信政府,不仅有赖于政府自身的改革,而且还要依赖于公民的普遍监督。

关键词:政府;政府公信力;提升对策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He Me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s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the government, the public credibility of doubt, so how to improv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has become a hot issu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s the public’s trust in government, is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to maintain, is the foundation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an be stabl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government has also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there is decline in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decision-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s important to its own image, to safeguard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Improv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and establish public trust in government,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government itself , but also rely on the general supervision of citizens.

Key Words: Government; The credibility of government; Promotion strategy

  1. 政府公信力内涵

政府公信力内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史红民认为政府公信力是指公众期待政府行事时能代表公共利益,并同时能对公众的期望做出反应。他侧重的是政府行为满足公众期望的程度[1]。吴威威认为政府公信力是指社会组织和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是政府行为的形象在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心理反应。他侧重的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评价[2]

纵观学者们有关政府公信力的定义,可以看出: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执行能力的表现,体现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制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反应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3]。因此,政府公信力实际上就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

评价政府公信力程度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无论是否出现公共危机,政府都应当履行职责,政策要相对稳定。对于公共危机,政府更应当果断、及时回应公民的要求,做到对公民负责[4]

2.政府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政府是人民意志表达的地方,政府应该本着以为人民大众服务和追求最广大人民利益为目标。不断地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提高其自身的工作效率。

3.政府应该是依法行政、政务公开透明的政府。政府在行政的过程中都必须依照法律进行,违反法律、侵犯法律都是不可取的。同时,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各个事项都要公开公正,保证决策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使广大群众能够参与其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绩效,而且能够让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感与拥护感。因此只有政府依法行政,做到公开透明才会得到公民的拥护与支持。

  1. 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转型的重要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显现,虽然政府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然而解决结果并未让公众满意,相反却引起公众对政府的行政执行能力产生怀疑,政府公信力面临挑战。近年来不断出现一些体现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事件,最近的贩卖婴儿事件、多美滋奶粉事件、无故杀人事件、城管“执法”殴打商贩事件以及近期的马航MH370失联事件,引起了公众对政府的强烈不满,这些都充分显示出政府公信力所面临的严重危机。除了一些社会性事件,还有的是由于政府自身的腐败,不顾公众的利益,只顾自身的好处,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从而影响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引起公众不满。针对政府自身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风”问题,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习总书记指出这“四风”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是造成了党脱离了群众、丧失密切联系群众政治优势的因素,长期使党与群众产生若即若离甚至离心离德的现象,政府信用在人民的心中也就大打折扣。“四风”的危害显而易见,不仅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而且极大的危害了党的执政理念与方式,如果不能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遏制,政府公信力必然受到威胁。

分析地看: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行为信用下降。主要包括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中的不规范,不负责任而导致的行为信用下降。什邡,这个因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重创而广为人知的川西小城,近日再度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据媒体报道,因担心四川省什邡市宏达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当地部分群众到什邡市委、市政府聚集,并逐步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当地警察甚至动用“催泪弹”驱散群众。这种政府动用公权力“维权”的行为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对于政府的信任急剧下降,导致民众对与政府丧失了信心,将一些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医疗药品安全都归因于政府。如果当时的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多与群众交流,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也就不会引起这样的群体事件。可见,摆脱这种危机,提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势在必行。还有政府在行政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的认清到自身的“权力清单”,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却管,更有甚者,有些政府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直接干预经济,并以政府的名义、依靠政府权力,来谋求自身的发展,获得利益,这便直接导致经济市场秩序的紊乱,从而引起经济危机。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也存在行为信用下降的现象,有的政府接到上级命令提供优质的服务与产品,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欺上瞒下,层层搜刮,以至于最后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并没有像上级批示的那样,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及政府官员在公众心中的形象,直接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2.政府政策信用的下降。主要包括公众对政府政策制定、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的信用程度降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民主原则,充分接收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却缺乏必要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些政府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制定出对自身有利,而又违背公众利益和意愿的公共政策,这样的政策使得公众的权益得不到满足,势必会引起公众对政府的不满,对政府丧失信心。(2)有些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当地的实情,并没有经过实地的考察和了解民意,而盲目地制定出脱离实际的公共政策,这些政策不但没有给公众带来应有的权益,反而造成严重的后果,然而政府并没有为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地推卸责任。政府这样的一种行为不仅体现在政策信用的下降,而且也体现了其行为信用的缺失,自然得不到公众的信任。(3)有些地方的公共政策并不稳定,由于我国的地方政府官员具有流动性,一个领导班子的上台必然会出现一套相应的政策,这就导致公共政策变更的随意性较大,公众也就无法做出符合政府政策的正确行为。(4)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方利益,随意制定同上级政府政策相抵触的土政策,实行地方保护政策,导致公众因公共政策体系的相互矛盾而失去对政府的信任。例如,金融危机期间,杭州为鼓励本地企业发展,率先派发消费券,并直接规定:“为鼓励消费者购买本地产品,在指定直销店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4类产品可按面额享受18%优费,其中由财政补贴企业13%”,使外地企业受到极大损害[5]。以上现象导致公众对于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是维护公众利益产生怀疑,而逐步失去对政府政策的信任。

3.政府绩效信用下降。当今一些地方政府以简单的经济增长数字作为官员业绩考核的标准,导致一些官员为追求自身业绩的提升,为在经济绩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行政过程中便不断赚取自身的利益而提供少的、低劣的公共服务,公众享受公共服务得不到满足,这就使得公众与政府之间对立情绪不断加剧,更有甚者,有些政府官员为了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大搞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弄虚作假,从中捞取利润,这些都严重破坏了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申维辰是今年首位被调查的正部级官员,他还是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他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其担任太原市委书记期间,当时太原有很多大拆大建的大型房地产项目,其中牵涉到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及政府官员。在此期间部分官员从中获取了大额的利益,媒体称,初步调查申维辰涉案额过亿,查抄的名人字画达千张。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腐败的政府官员,为自己的私利,做出不利于人民的事,才造成了公众对政府的怀疑,不再相信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绩效信用急剧下降。

所以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深入贯彻中央反“四风”决策,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巩固政府合法性,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政府公信体系便成为解决危机事件的关键一环。

  1. 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影响因素

政府公信力建设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开展都至关重要,针对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现状以及影响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因素,可以从社会、政府本身以及公众三个方面来分析:

1.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如人口膨胀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恶化问题,失业问题等等,在这快速发展的社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旧的社会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社会问题又不断出现。在我国,不论是从电视还是网络或者是其他途径,我们都不难发现基本上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负面事件发生,问题接踵而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问题向着多样化、复杂化发展,这也就导致了政府治理困难的加大,很多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公众也就不能从政府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也就不再相信政府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能力,因此也就出现了政府失信于民的现象,导致政府公信体系趋于崩塌。

2.政府因素

(1)政府决策缺乏科学性、民主性和稳定性

政府行政决策是政府行为的首要环节,决策中的不民主与不科学将影响政策的执行。当前,一些行政部门在工作工程中并没有与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因此决策也就缺乏民主性,民主程度不够,也就不能够充分反映公众的权益,这也就导致决策的不科学性。所谓民主程度,包括政府的决策是否是集体成果的展现;政府满足公众需求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法是否为社会公众所知悉了解;政府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与规范性文件、行政程序、人员配置、执法依据、政府机构职能、会议活动及文件资料等信息都应当公开或者放置于公众便于查询的地方[6]。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方利益,随意制定同上级政策相抵触的政策,这就造成了政府政策的统一性受到挑战。

(2)政府行政执行中职责不明、执行出现偏差,滋生贪污腐败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指出要明确政府职能,要求政府不要去管那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由于目前我国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导致一些政府部门及其行政人员出现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等问题,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管,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政府给出的态度不是勇于承担责任,而是相互推脱责任,甚至为了自身利益违法操作,损害百姓利益,出现贪污腐败现象,这就使得公众对政府的能力产生怀疑,不再相信政府的诚信。除此之外,政府在行政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如严禁三公消费问题,这一政策执行的成效如何?为什么公款吃喝依然很严重?可喜的是,一年多来,反“四风”的成效,值得人们期待。

(3)有些政府部门对自身职能认识不清,出现缺位越位等现象,导致办事效率低下。

在我国,政府职能是政府肩负的职责,是政府在管理地方事务的能力。然而政府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职能认识不清,出现缺位越位的情况,这叫做权力清单模糊。比如说,政府过分地干预经济活动,干了本应该企业干的事情,甚至靠政府的权力从事独立的经济活动,这样必然导致市场秩序的紊乱,引发经济危机,这就会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最近的多美滋奶粉涉毒事件,不得不引发我们对政府在食品监管中的缺位和越位的思考。一些地方政府服务协调的职能履行不到位,对公众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认识不足,解决不够,一些部门之间条块分割严重,遇事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公众无可奈何。有调查研究显示:公众认为政府部门对企业“很少履行”或“部分履行”承诺达46%;认为政府行政过程中没有有效整顿和规范损害经济发展行为的占40.1%;认为政府办事效率“一般”和“比较低”,“很低”的共计81%[7]。我们期待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论断,会在一些政府组织和公共管理人员意识中扎根发芽,产生效果。

(4)政府信息缺乏公开性、透明度差、暗箱操作严重

在我国,虽然倡导政府信息要公开、透明,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很容易就会被忽略、忽视,更有甚者恶意封锁政府信息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长期以来,一些基层政府习惯于发号施令,习惯自己制定政策,而这些政策往往是一部分人或某些利益团体参与的,广大人民群众很少能够对某一项政策提出意见,就算有些意见被提出也很难被采用。而为了维护这些利益集团或某些官员自身的利益,便会出现恶意封锁信息的暗箱操作行为。

(5)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与此相适应法律制度还是不完善的,这也就导致政府公信力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以人大制度为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有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虽然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但是人大代表在参加人大会议的过程中,有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公众的利益,却出现了一些对官员或者是利益集团有好处的提案。比如说前几年有人大代表提出没必要让农村子女上大学,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纷纷质疑该人大代表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人大制度面临着诟病。又如听证制度,虽然许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在进行重大政府决策时要进行听证,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提高政府决策的公民参与度。然而实际操作中,虽然公众参与了听证,并提出了意见,但公众意见最终是否被采纳却无从所知,听证制度流于形式。

3.公众因素

公众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公众的意见对于政府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公众却对这一权利认识不清,往往是“事不关己”或“惟我正确”的态度,难以有效地参与其间。除此之外,有的公众积极参与却对政府行为期望过高,要求政府承担更多的职能,解决其不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人要求政府削减税收、减少开支,但又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最终政府的行政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时公众就会认为政府的能力下降,因此认为政府的公信力弱化。

  1. 如何加强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

针对以上我国政府公信力弱化的现状,认为需要从社会、公众、政府本身三个方面来提出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就社会因素方面来说。要想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寻求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只有社会合理有序、有条不紊地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问题才会减少,社会矛盾才会缓解。社会稳定有序,政府就会比较容易治理,解决问题及困难时也就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更好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尽最大的力度满足公众的需求,公众自然就会对政府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不会有反抗情绪,并且相信政府的能力,支持政府积极的履行其各项职能,同时政府也会形成良好的社会信誉,社会就会得以稳定。

2.就公众因素来说。公众是政府公信力涉及的一个主体,即信任方。公众的看法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很重要,在政府实施社会管理时,要积极参与到其中,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政府就能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策。除此之外,政府在履行其职能时,公众应该对政府行为寄予一定的期望,但是不能高估政府的职能,有些职能不是政府可以履行的,有些问题也并不是政府可以解决的,所以公众要有合理的诉求。另外,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都是基于税收的基础之上的,政府没有足够的税收收入,也就必然会没有足够的财政支出,也就不能充分地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以公众不能要求政府既要削减税收、减少财政开支的同时又要提供优质的服务。综上所述,公众要信赖政府,理解政府决策的制定与执行,给予政府以支持与配合,公众支持拥护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政府与公众之间就会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政府公信力自然就会提升。

3.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政府公信力下降,最主要的是政府方面的因素,因此加强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就必须从政府管理入手,为此政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政府要想合理有效的运行,就一定要有个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并在其“可为”上发挥最大效用[8]。如果没有一个体制,政府各部门的职责也就不会明确,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不确定,这也就会引起各部门之间对行为结果产生的不良效果,滋生贪污腐败。这导致政府的管理出现低效率,低效益,不能更好地体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于提高政府办事能力,提升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很重要。

(2)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公开透明政府。透明政府就是指政府所掌握的个人和公共信息,除涉及个人隐私、商业机密及国家机密的之外,都必须向社会公开。这样可以给社会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通道,充分吸收公众的意见,制定合理的政策。另外政府也可以建立信息网络沟通平台,供政府与公众之间交流与沟通。可以通过建立领导信箱、电话热线、匿名举报等措施完善群众信访举报体系,健全保护和保密制度、举报奖励反馈制度和机制,保证言路畅通,举报有门,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限,使举报者免受打击报复,维护正义[9]。这不仅可以提升公民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有效防止贪污腐败的出现与发生,加强政府的廉政建设。除此之外也可以建立听证会制度,这样使公众更加充分了解政府的运行及职能,从而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关系。

(3)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以往我国政府都是以管理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我国政府开始转变其职能,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为主。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把为社会、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最高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进行的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继续推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要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只有政府完善其行政体制,并充分履行其应该履行的职能,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就一定会得到公众的拥护,取信于民。

(4)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我国是法制国家,政府管理社会,履行职能都必须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政府得以运行的保障,如果政府违法行政,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社会混乱,由此引发更大的矛盾,动摇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同时也会刺激公众的情绪,产生较大的社会问题,影响政府的信誉。可见,政府在任何行为中,都应当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度来为人民服务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通过这种方式来体现政府的诚信。

(5)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努力提升公务员自身素质。首先,在选拔和任用公务员时,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对公务员的考试和录用,要进行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取。对公务员的晋升和考核上,要注重实绩。其次,要引入竞争机制,有能的人优先考虑,充分吸收社会各类人才,提高政府效率。再次,加强公务员“为人民服”的理念,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最后,优化公务员测评体系,政府可以通过了解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来评定其绩效,而不是依据最终的成绩作为考核指标。由此可见,公务员素质的好坏,能力的高低对政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政府行为的高效,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1.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0]

1.提升政府公信力有利于建立更加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政府提升了其自身的公信力,使得公众更加相信政府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对政府产生一定的信任感,不再会因为自身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产生逆反心理,威胁到社会的安定与团结。

2.提升了政府公信力有利于建立起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为了能够更好地治理,政府必须建立较高的信用。政府要想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就必须要做一些对于公众来说有说服力的事情,并且所做的事情能够满足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政府就会努力地提高其自身的地办事效率,为人民更多、更好地办实事。除此之外,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不正之风、贪污腐败现象就会大大减少,政府就在人民的心中树立廉洁奉公的高大形象。

3.提升政府公信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加强政府的信用建设时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失去信任,就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稳定,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持续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榕汀.诚信未来社会通行证[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85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