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大城市户外公共游憩空间优化配置初探

 2021-12-06 05:12

论文总字数:20348字

摘 要

游憩活动是人类自主选择的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游玩行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城市文明的不断发展,游憩行为已然成为城市居民城市生活的必须构成要素,游憩空间也成为现代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成分。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也正处在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功能正在发生着重要的转变,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压力的剧增,城市空间与市民居住、活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游憩空间的规划和使用也出现大量的现实性问题。因此,在我国转型时期,如何对城市游憩空间配置进行优化,就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在对相关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游憩空间的概念、分类、形态以及类型进行了概述,对中西方城市游憩空间思想渊源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我国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转型、配置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扬州市为例,通过对其公共游憩空间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探讨,对其当前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进行重构的建议,为转型期我国大城市的户外公共游憩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转型期;公共游憩空间;优化配置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a's big cities outdoor optimal allocation of

public leisure space

ABSTRACT

So-called recreation activities, refers to the human free choice for leisure play behavior, with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ivilization, recreation behavior has become urban residents must constitute elements of urban life, leisure space has become a modern city i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ust be considered by the componen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econom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the society also is in the important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urban scale expands, the city function is undergoing important shift, especially with China's surge in population pressur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itizens in the city space and living, activities, more and more fierce, open space planning and use is also a lot of practical problems. In transition period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how to optimize the urban recreation space configur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issues of modern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related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recreation space, classification, form and type are summarized, thoughts origi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urban recreation space and related theories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evolution course of city public recreation space of our country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ty public recreation spac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market integration, glob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etc are analyzed; Finally, taking yangzhou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public recreation spac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refactoring, for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China's big cities provide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outdoor recreational space.

KEYWORDS: Transition period; Public recreation space; Optimal allocation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4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4

1.2 国内外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相关研究现状 4

1.2.1 国外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相关研究概述 4

1.2.2 国内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相关研究概述 5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6

1.3 研究内容 6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7

2.1 游憩空间概述 7

2.1.1 游憩空间概念 7

2.1.2 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类型 7

2.2城市游憩空间思想渊源及相关理论 7

2.2.1 中国传统游憩空间思想 7

2.2.2 西方城市游憩空间思想及其理论 7

第三章 我国城市公共游憩空间配置现状分析 9

3.1 中国城市公共游憩空间演变历程 9

3.2 转型期城市公共游憩空间配置问题 10

3.2.1 城市公共游憩空间配置供给总量不足…………………………………………10

3.2.2 城市公共游憩空间配置供给不均 10

3.2.3 城市公共游憩空间配置的供给的设施单一化 11

3.2.4城市公共游憩空间配置私有化严重….....………………………………………11

3.2.5 城市公共游憩空间配置的“商业化”................................................................11

第四章 以扬州市公共游憩空间配置为典型案例研究………………………................ ..........12

4.1 扬州市公共游憩空间配置现状 12

4.1.1 扬州市城市建设现状 12

4.1.2 扬州市公共游憩空间配置现状 12

4.2 扬州市公共游憩空间配置存在的问题 13

4.2.1综合类公园主题不突出,居民参与性差........................................ .....................13

4.2.2社区级游憩空间数量少,面积小.........................................................................13

4.2.3 户外游憩空间利用率低,缺乏针对儿童的户外游憩空间...................... .........13

4.2.4城市建设过度商业化.................................................................... ........... ............13

4.2.5 老城区户外公共游憩空间配置不均...................................... .............. ............14

4.3 我国转型期视域下的扬州市公共游憩空间配置优化 14

4.3.1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统一规划 14

4.3.2老城区的游憩空间的完善与优化 15

4.3.3城市游憩空间的深层开发与拓展利用 15

4.3.4 加强对城市游憩空间优化的引导和研究 15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的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城市文明也在飞速发展,大城市、大城市带、全球城市区域、网络城市等城市地域新类型不断出现,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的主要居住和活动场所。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比以往任何时期、比其他任何地域类型都要更多地为人类提供发展新动力、新空间,为人类享受城市文明提供丰厚的物质产品和精神财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公共空间异化缺失、道德失落等城市问题[1]。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也正处在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功能正在发生着重要的转变,因此,在我国转型时期,如何对城市游憩空间配置进行优化,就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1.1.2研究意义

从我国城市规划实践的需要方面来看,在城市规划如何因地制宜,从城市的实际状况出发,合理配置公共游憩空间,保证人们的游憩活动的正常、有序、高效进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扬州市为例,通过对其公共游憩空间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探讨,对其当前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进行重构的建议,为转型期我国大城市的户外公共游憩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1.2 国内外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相关研究概述

早在19世纪,公共游憩空间的建设开始在英国和美国引起关注。随着公共游憩空间的建设一步步的发展,有效的提升了工人阶级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对于公共游憩空间的研究也逐渐展开。虽然国外游憩空间的研究开始的比我们早,但初期的研究还是比较零散的,系统的研究是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正式展开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正统的城市游憩空间研究逐渐才在国际上引起大家的关注,随后,英国爆发了“游憩中心运动”的热潮,这一运动强力的推进了游憩空间研究的发展。

游憩地理学的代表作是Stephen Smith(1992)所著的《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该著作使游憩地理学形成为理论体系,该书对于游憩的概念做了定义,游憩的层次进行了分析,对游憩设施的布局决策等问题都做了详细系统的阐述[3]。游憩商业区(RBD)的定义是斯坦斯菲尔德和李凯尔特(1970)首次提出的,定义了城市内为了满足游客的季节性涌入,饭店、商店、特色商品和娱乐业集中的特色街区即是游憩商业区的这样一个概念[4]。这一理论在奈尔 阿伦特(1990)做对墨西哥湾海滨旅游胜地个案研究时作了补充[5]。泰勒(1975)以南非的东伦敦为例,从在街区总建筑面积中,要求其中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要达到50%以上的街区才可以界定为RBD[6]。Gtez(1993)认为旅游服务集中以及吸引物是对游客具有导向型作用的区域为RBD,并且认为城市中心商务区与这一区域应该是相邻,甚至是重叠的[7]。

普列奥布拉曾斯基(1982)在书中描述到,每当周末来临,会有大量的城市居民到郊区娱乐,这些区域往往是拥有较好地形条件的娱乐地带[8],但由于通常是通过绿化才能建立起来森林公园和园林带,所以娱乐带缺少的河流和森林,这一点是用人工水库来进行弥补,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出现对城市周边游憩地带的研究。部分旅游学家以盖恩(1972)为的代表,认为应该将郊区旅游带归入到城市旅游地域系统。同时,提出了著名的“都市旅游环带模式”,是都市旅游研究的重要理论模型[9]。McKenzie(1996)在一份讨论城乡结合部发展的文献中谈到了城郊旅游现象[10]。Weaver(1993)曾提出过与环城游憩带相类似,城市居民外出游玩的同心圆圈层结构[11]。Ball(1995)观察到在伦敦外围也形成了环形的游憩地带[12]。

城市绿地、城市滨水游憩区等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开发,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也成为研究城市游憩空间的热点之一。霍华德的《明日的城市》( Howard E,1898)拉开了人类重新认识自然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序幕,提出了新的概念一一“田园城市”。旅游学者David和Laura(2001)研究了城市边缘地区的游憩特征,主要以城郊居民对游憩发展的看法为依据进行研究,同时,指出依靠城郊低价廉价、离消费市场较近和城郊CBD的EBD化等区域特征,城郊将会发展成为良好的游憩空间场所[13]。皮尔斯(Pearce,1995)指出,研究城市吸引物与相关设施的空间分布关系和特征,可以通过由城市节点、节点集聚区、连接节点和集聚区之间的通道三者组成的空间网络来进行相关研究[14]。皮尔斯(Pearce1996)深入探讨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的吸引物,接待设施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其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15]。

1.2.2 国内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相关研究概述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由南京大学地理系在城市规划中首次引入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讲述了城市开放空间的生态空间和生态理念,以及强调了城市开放空间和城市其它空间之间设计协调的重要性,在城市开放空间的研究中自然会有关于旅游、休闲、娱乐等空间的讨论。从检索文献的结果看,到20世纪后期我国才有一些学者开始对国内游憩研究和实践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以概念、特定游憩空间、类型、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目前的文献检索结果来看,吴承照的博士学位论文较早的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做了系统规划。

国内学者早期多从游憩行为切入,对特定游憩空间进行研究,试图寻求游憩空间的形成机理和特定空间分布规律[16]。吴必虎(1994)通过旅行测定手段获得基本数据,运用游憩活动空间和使用曲线分析技术,研究了上海城市游憩者的流动规律发现上海市民以郊区为目的地的活动空间基本上呈同心圆衰减匀[17];张安等(1999)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获得基本数据,运用使用曲线分析技术,研究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模式与活动频率特征,探讨不同动机的游憩者的活动空间[18]。从此以后,我国学者进入RBD研究的高潮期,研究论文和报告纷纷出炉。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0348字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