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2022-01-17 11:01

论文总字数:15321字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引言 3

2 文献综述 3

2.1 国外文献综述 3

2.2 国内文献综述 4

3 浙江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概况 6

3.1浙江省财政支农支出概况 6

3.2江苏省财政支农的结构现状 6

3.3浙江省农民收入概况 7

4 实证分析 8

4.1实证模型设定与研究假设 8

4.1.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8

4.1.2模型建立 8

4.1.3变量选择与说明 9

4.2描述性统计 10

4.3相关系数表 10

4.4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分析 11

5. 结论与建议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吴晶雯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olarization of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has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Therefore, rais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is in line with the overall goal of the long-term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 Raising the income of peasant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full play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macro-control. Based on the data from 2012-2016 in Zhe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hanges in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al expenditure and farmers' income in the five-year-level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panel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The impact of expenditure on farmers' income finally puts forward targete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ults.

Key words:Zhejiang Province; Expenditure on fiscal expenditure on agriculture; Income of farmers

1 引言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两极分化的状态还是一直没有得到缓解。这种形势下,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那么 “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们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处沿海区域,是我国第一批施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省份,与我国其他省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相比,浙江省可谓是名列前茅,调查显示,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2007-2016年间,由22866元增长至47237元,浙江省农村人均收入由8265元增长至20574元。但是在我国现有市场环境下,单靠市场调节与农民自身的力量,无法真正提高农民收入,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的显著增加离不开国家的财政支持与宏观调控。显然,政府的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研究。

本文统计了浙江省 2012-2016 年的数据,研究了浙江各地级市这五年来的财政支持农业支出和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以计量模型分析法为基础,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2 文献综述

我国国情复杂,社会问题总是与经济问题相伴相生。我国处于农业大国地位,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关乎到国计民生。农业问题属于经济问题,财政支农支出又属于财政支出,因此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就可以运用财政支出经济效应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农民收入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所以经济的增长也决定了农民的收入。对农业生产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成倍的促进经济增长,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增强城乡信息和资源互动,继而推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对此,有不少国内外学者通过建立模型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相结合,研究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其农业同样发达,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明显,农民收入普遍较高,国外学者对国家财政支持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早有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这些成果不但为后世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理论己经被运用为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得到实施。Adam Smith(1776))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政府要把农业作为工作重点,资本支出应该首先投给农业,使农业资本量保持一种充足有余的状态。Walt.W.Rostow(1958)的经济成长阶段学说,分析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具有阶段性。Theodorew.Schuitz(1964) [1]提出了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经济增长学说,他的观点是现代化的农业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改造传统农业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在政府支持农业政策实施方面,美国颁布了《The 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 Of 1933》 [2],这部法案规定农业政策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2]。1958年由原欧洲共同体研究并制订的“共同农业政策”,使财政支持农业政策成为了一个专门范畴,而且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统一的财政支持农业政策。

很多学者也对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Debora Jian分析了69个国家近 20年的数据,得出结论:生产性或经常性投入均可促进经济增长。Rosegrant(1999)研究表明,假使中国财政部门扩大对农业科技方面的研究的支出,比如加强农业灌溉后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也会相应增加。Bekzod Shamsiev,Iain Shuker(2006)[3]分析了俄罗斯如何通过提高公共财政支出对农业和农村地区产生影响,并得出结论——在中期,俄国应主要研究其在政策的干预框架及属性上,以此替代对公共支出水平的关注。Richard Bird(2008)[4]指出,在财政改革中,将较多的资金投资到基层特别是中国的贫穷领域,这种行为将会引发一系列效应,最终更多的资金会流入到农业生产领域,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2.2 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解放之初,碍于特殊国情,施行了计划经济。这段时期,一切力量集中服务于国民工业发展,因此传统农业的发展受阻变慢直至停止、倒退,农业不再处于优势产业地位,甚至成为了弱势产业。相应的,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关于农业发展与财政支出问题的研究也非常少。改革开放以后,各界学者逐渐意识到农业的重要性。经济学家费景汉认为,为工业部门的发展创造条件的恰恰是农业生产剩余,只有加强对农业的投资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扩大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更多的剩余,为工业发展供给更多资本。多年来我国大批的学者开始投身于农业以及财政支农问题的研究之中,他们的探索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

(1)有关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和规模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包含总规模和结构两方面,为了分析其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很多学者对其结构进行了考察。

刘涵(2008)[5]实证研究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认为财政支持农业支出可以拉动农业经济增长,同时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不足的问题也被指出。罗富民(2010)[6]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农业技术有效需求指数、财政支农支出,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正相关关系。钟德仁,刘朝臣(2011)[7]通过计量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持农业农支出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起推动作用,同时指出要想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要以增加财政支农支出为前提,不断优化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全面增加财政支持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益。徐怡红(2010)[8]在对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结构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政府要加大支持农业方面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力度、建设农村保障体系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就业培训等建议。樊胜根、张林秀、张晓波(2002)[9]将农村通讯、教育、道路等作为内生变量,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测算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扶贫对我国农业领域公共投入地反映情况。李汝(2005)[10]认为效益最佳的是农业科技应用推广的投入资金、农林水事务支出和支持农业的政策性贷款。杜玉红、黄小舟(2006)[11]运用最小二乘法证明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会阻碍农民增收。相反的,农村救济费、支援农村生产的资金则对农民增收有利。王敏、潘勇辉(2007)[12]研究发现,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时间范围内,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民纯收入都具有协整的关系。且相较于长期,支持农村生产、农林水利气象费和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的短期效果更加显著。李燕凌(2011)[13]研究了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认为虽然政府的支农投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由于技术落后,不能及时对农民收入水平变化做出反应。 汪海洋、孟全省、亓红帅、唐柯(2014)[14]指出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业问题。政府不仅要调整支农支出的总规模,更要合理调控其内部结构。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对支农支出增加所带来的冲击的反应是正向的。

(3)有关财政支农支出投入的必要性以及财政支农方式的研究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多变,环境的限制以及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决定了我国农业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农民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农业必须要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应该而且必须要从财政上对农业给予保护。

金峰峰(2000)[15]认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特殊性,政府唯一的选择就是通过财政农业资金支出来弥补农业比较收益偏低的现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长期性的可持续发展。蓝海涛、马晓河(2002)[16]在我国农业补贴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我国应直接发放补贴给低收入农业生产者,农产品价格补贴将被逐步取代。何平均(2006)[17]提出,要解决农村的“市场失灵”问题必须要依靠政府改革,否则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王翠青(2008)[18]认为,虽然在财政预算中,支农资金所占比重呈现相对下降的趋势,但由于我国土地制度、农业的特殊性及其在社会上的重要作用等原因,这部分支出对农业的重要性不会减弱,并且仍然是我国进行农业投资的主要力量。罗东、矫健(2014)[19]认为,财政支农支出可以减少农民的生产成本,进而促进农民增收。章鹏(2015)[20]在分析了安徽省的农业数据的基础上,提出财政支农支出确实对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32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